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風來云起 > 第 255 章 欣欣向榮

第 255 章 欣欣向榮


  棉花的采摘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一直到十月中旬,棉田里的棉花這才都采摘上來。棉花采摘上來后不久,云起就開始著手讓人進行花籽分離。

  還沒等綿籽全部分出來,朝廷就來人了。早在第二茬棉花種下去的時候,他就上書了棉花的重要性,希望在棉種足夠后,可以在義陽全縣都種上棉花。上面遲遲沒回信,他以為朝廷根本不重視,就想著自己先種再說。誰知道人會這個時候來,來的還是位巡察使。

  這位巡察使姓李,名岱山,是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留著一抹小胡須,身量不高,一雙小眼睛笑起來跟個彌勒佛似的。他是從開封那邊過來的,到義陽這邊只是順道,身邊的人都留在官船上,到這邊只帶了兩個人,算是微服私訪。

  卻說李岱山找到云起表明身份后,先瞧了瞧用棉花做成的成品,比如說棉布、棉被、棉衣這些,還參觀了制作這些東西的香香手工坊,讓人演示怎么彈棉花,以及棉被的制作過程。等云起細細的給他講解了一遍棉花適合種植的范圍,他才讓云起再寫一個折子,到時候由他帶回去親自給皇帝。

  除此之外,他還讓云起帶著他去了趟清河谷水庫,在堤上走了三個來回后,他要求見見邱道長和楊川。人來了后,他立馬問他倆個愿不愿意跟他一起上京,這是要提攜他兩個的意思。

  邱道長自由慣了,當即拒絕。楊川卻是有些猶豫,他是個有抱負的年輕人,但又擔心他爹娘無人照顧。李岱山聽了,夸了他兩句后,讓他回去跟爹娘商量后再回復他。

  云起在邊上聽的很郁悶,邱道長時常四處云游,清河谷水庫的維護工作還得楊川來。誰知李岱山一來,就把人給挖走了。

  趁著楊川帶著李岱山去了長堤那邊看大壩后,云起忙問邱道士可還有其它精通水利的徒弟。這一問,還真另有一個,不過卻在別的縣。云起聽了,立馬請邱道士寫信請了人來。這水庫好不容易修起來,得有個懂水利的看著才行。

  邱道士卻擺了擺手,說他年級大了,不想再四處跑了,他決定在清河谷旁邊的翠屏山建個小觀頤養天年,順便看著水庫。云起聽了眼睛一亮,當即表示建觀的事不用他操心,他請人來修就行。末了,還問他還收不收俗家弟子?

  邱道士當然知道云起為何如此問,又道他確實是個好官,當即同意了。

  云起見李岱山和楊川已經走到對面的山頂上去了,怕是得好一會才回來,當即掏出了一個自己縫的小本本,讓冬青磨墨,問起了邱道士一些水庫維護需要注意的事。邱道士好奇的看了他手中的鵝毛筆一眼,忽然向他討要一件棉衣。說是他年紀大了,冬日里經不住凍。云起滿口答應了,還讓冬青記著這事,回去就給他做一件送來。你道邱道士為何知道棉衣的事,卻是云起去年孝敬了他一雙棉手套和一雙棉鞋,他喜歡的很。

  李岱山并沒在義陽停留多久,畢竟義陽只是順路而來,他還得趕往下一個地方。他走的時候,不僅帶走了楊川,還帶走了五百斤去籽的棉花。他走了沒多久后,知物學堂就開始對外招生了。不過這辦學宗旨和招生要求才貼出去,就引起了老百姓的熱議。

  卻原來知物學堂并不以科舉為目的,除了教些基礎知識,多是叫教你吃飯的本事。當然,若是在科舉上有天賦,學堂會將其推薦到縣學繼續學習。

  只要你細聽聽,你就會發現知物學堂連著種田都教,還教的恁細,分了什么常見作物種植和少見經濟作物種植。不僅如此,后面還專門說明農學這門課,明府會抽空過來授課。當然,這也不算什么,他們不少人都受過明府的教誨。

  最讓大家驚奇的是,知物學堂單獨開了女學,除了識字、女紅和打算盤這些,還有一門手工藝課,主要教竹絲花和做頭飾這些,學的好的可以直接進香香手工坊。為著這,招生的時候,還擺出了好些竹絲花,瞧著是真好看,惹了不少小娘子大娘子的眼。不僅如此,從知物學堂學成出來的都有機會進香香肥皂坊和香香朱顏坊。

  當然最讓人注目的是學費,半年才一百文,這可比私塾和縣學便宜多了。而且每天只需上半日課,并不耽誤孩子們家去做事。且部分課程是不限制年齡的,比如說手工藝課這種,成了親的大娘子學了也可以添補些家用。反正只要手藝好,手工坊也收。就算是手工坊不收的,她們也可以賣給走街串巷的貨郎。不過僅管如此,很多人也只舍得送了家里的小子來學堂,女學統共也只收到了七八名小娘子,還多是作坊女工家的孩子。即便如此,也很是讓云起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參加鼠尾坡一戰的壯士都可以免費送一個孩子入知物學堂。在抗災一線做出貢獻的,不想讓孩子入縣學的,也可以免費讓孩子到知物學堂上學。

  另外,云起將邱道長也請到了知物學堂,讓他教孩子們水文知識。卻原來,邱道長卜過卦后,嚴明今年不適宜修道觀,得等明年春日才行,云起便讓他先住到了知物學堂的宿舍里。大家都知道,楊川跟著朝廷的大官去了京城,聽說邱道長要來授課,不少人動心了,領著自家孩子到學堂,指明要上邱道長的課。

  等第一場雪下下來的時候,知物學堂已經開學一個月了。因著地里的莊稼都收了,且云起又用朝廷撥下來的銀子托人從南邊收來了大量糧食,持續數月的災情總算是緩解了不少。

  云起覺得是時候開他想的表彰大會了,所以在一個晴朗的冬日,知物學堂和縣學要進行蹴鞠比賽的消息不脛而走。

  比賽場地自然是在蹴鞠場。蹴鞠場照云起的意思修的很大,可以同時供兩班人馬進行比賽。場子西邊是一座只生了些碧草的小山,小春讓人依著山勢鋪了一層層的長板石條,當做看臺用,東邊則是搭了有遮擋的看臺,卻是給貴人們看比賽用的,也是蹴鞠場以后的主要收入來源。南邊只掛了魚網,臨街這邊卻也搭個高高的木臺,卻沒擺上座椅,只空空的一座臺子罷了。

  雖然這場比賽還沒開始,但是想著來看比賽的人卻多的很,縣里有錢的人家早早就在小春這里預定了看臺位置,至于普通百姓,有愿意花三文錢的,就可以提前來報上姓名,不愿意花錢的則琢磨著到時候來早些,提前搶占河岸對面的位置,反正就隔著一條河而已。

  :。:


  (https://www.dzxsw.cc/book/164307/893208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