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人榜戰開始了
高洋萬沒想到,五種藥物盡皆如此難尋。
不是路途遙遠,便是求物極艱,最后一種甚至已然絕跡。
不由愁眉苦臉,束手無策。
忽而想到鮑啟明一案的燃情香蠟燭。
“清綺姑娘,可聽說過燃情香?”
葉清綺精通岐黃,焉能不知。
但燃情香此物,太為著名。
甚至許多風月場所都禁止使用。
她深深看了一眼高洋,臉上露出不虞之色。
高洋機靈,察覺不妙。
苦笑道:“燃情香涉及高某所查的一樁案子。
只是這樁案子錯綜復雜,高某思索不通,故此才向清綺小姐請教。
若有得罪,煩望清綺小姐原宥高某唐突。”
這么一解釋,葉清綺恍然。
倒有點慚愧,覺得自己誤會了高洋。
考慮到燃情香部分功能效用,作為清白女兒家委實不好直宣于口。
斂衽一禮:“燃情香此物對女兒家傷害極大,說一句深惡痛絕毫不為過。
高捕頭若想了解具體,可向任意一家藥房老板問詢。”
“哦,多謝葉小姐指點。”
高洋鞠了一躬。
葉清綺避過,連道,不敢、不敢……
這會,高臺上已有人落座。
中間是賽會主辦方身份的閆芷蓉。
左手是一位貌相清癯,仙風道骨的中年道人;
右手是一位白眉白須,大紅袈裟的老和尚;
在其身邊是葉漣漪與擎霧。
如此,九張高椅已有五人安坐,剩下四張空椅,稍后不知還有哪位大宗師會來?
道人與和尚,高洋臆測多半是太上觀與無量禪寺之人,只是各自叫什么道號與法號,卻不甚明了。
尋思,葉清綺跟隨葉漣漪多年,不定會知曉。當下便問了。
葉清綺道:“和尚是無量禪寺無色禪師,道人則是太上觀青木道長。”
聽到青木兩字,高洋一愣。
想及十數日前,被自己斃于遮天印下的太上觀道子白玉辰。
死前曾說自己授業恩師便是青木道人。
心想,這道人來者不善啊!
照理區區人榜之戰,太上觀能有嬴長秋帶隊已算無比重視。
此刻親身而至,多半要為徒兒白玉辰報仇來著。
“高兄,你此刻有美相伴,想必是樂者不歸啊!”
高洋回頭一看,不是釋然小和尚,還會有哪個賤人說出這樣的話?
在其旁邊自是焦不離孟的釋遠。
葉清綺雙頰暈紅。
實沒想及一個當和尚的,居然這般肆意謔言,簡直太過混賬。
高洋看了出來,忙向她致歉。
不說她是大兄意中人,興許是未來大嫂,就是外婆身中劇毒決也脫不開她治療。
若不好生供著,萬一惱了,雞飛蛋打一場空都是輕的。
葉清綺擺擺手,算是揭過這個話題。
釋然也覺適才所言,委實操淡,當下委婉賠罪。
他仗著自己人小體矮,葉清綺捉摸不透他實際年歲,確實不好意思追究他的過錯。
高洋向高銳招招手。
待高銳過來,他先為大兄介紹了釋然與釋遠。
三人寒暄之后,他便把葉清綺交給了高銳。
說了幾句,諸如身有六扇門重任,無暇顧及清綺姑娘,唯有賴大兄照應則個話語。
高銳自是歡天喜地,葉清綺又羞又喜。
大伙說話時候,完全忽略了高臺上的葉漣漪。
大宗師魂力強橫。
葉清綺初隨高洋之時,她已感不悅。
待見高銳又至,以及葉清綺神色。
她雖獨處至今,不曾締結良緣,卻也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多情勝似無情苦的情愛之痛。
雙眉豎起,鳳眼圓睜。
手掌扶住椅靠,緊緊握拳,一時力透椅足,直入高臺之下。
霎那,地面猝然多了條寸許深,尺許寬,數丈長裂縫,蜿蜿蜒蜒由高臺下崩裂出來。
閆芷蓉呵呵一笑,并沒言語。
她也不想刺激過甚。
生怕葉漣漪一怒之余,拿自己兩個外孫兒出氣。
不過心里樂極。
外孫兒當真要得,也不知什么時候勾搭上了葉家小美女。
嗯……
此女不錯,配得上銳兒。
不由自主地看向魔門區域的孟韶華。
倘若韶華再與洋兒配成一對,我便余愿足矣。
思忖間,發現孟韶華一雙美眸,似乎盯著高洋方向。
頓時喜意上涌。
臉上悅色盡露。
一身凰袍輕震而顫,遠遠看去,宛若凰舞鳳騰,氣象萬千。
高洋抬頭打量,暗自佩服,不愧為淬魂返虛的大宗師。
看看邊上小和尚,道:“釋然大師,怎不在待在自己宗門?”
釋然嘴一撇。
“小僧對太上觀人著實生厭,不想看其嘴臉。”
原來正道固是涇渭分明,但無量禪寺適好就在太上觀邊上。
一為道,一為佛,皆是出家之人,本該和睦共處。
孰知雙方糾葛甚多。
太上觀仗著有人榜之首的蘇輕皇,一直冷言冷語,暗里不斷諷刺無量禪寺。
釋然按捺不住,又不想即刻與他們大打出手。
抱著惹不起,至少我還躲得起想法。
索性與人換了位置。
“哦?”高洋失笑。
釋然素來天不怕地不怕,也這么避之不及。
可見太上觀確實飛揚跋扈的讓人忌憚。
他道:“地域都是劃分好了得,你們過來了,那無量禪寺其他人怎么辦?”
釋然嘿嘿一笑。
“你們世家地塊本就與咱們正道毗鄰。小僧與天機府換了一下。
這不就等于和你在一起了嗎?
只是你們高氏略遠了一點,我找你正是要你也換一下。”
高洋抬頭,看了一下高氏子弟區域。
“我與他們也不熟,不如待在這也好。反正我是六扇門捕頭,有維持秩序之責。”
“隨你了。”
釋然可有可無。
他只想和高洋盤亙,至于高氏,若非高洋故,何嘗放在心里。
忽然之間,炮聲震天,鼓樂齊鳴。
公羊述施施然走到中央位置。素來不修邊幅的他,今日難得穿一身新衫,著實光鮮亮麗。
他咳了一下,揚聲道:“上古莽荒之時,不知始有羲皇,還是始有武學。
然自四皇五帝后,諸朝紛迭,亂亡相繼,運祚盡皆不長。
惟武學之道,代代尤促,推闡明圣,平亂除奸,以救斯民,古今來看未有倫比。
我大乾太祖神圣英武,即位之初,循人之心,定下天地人三榜。
為天下修武者設焚香膜拜之景觀,立修武向學之典范。
后更歷諸帝,傳榜四方,斷天下之疑,絕萬民之惑。
使大乾億萬民眾,知天人所為,明武學真諦。
述不才,以朽骨付之司榜,不敢辱四皇之德,亦不忘五帝之教。
欲慕莽荒先民向武遺風,為天下武者拾漏補闕,安榜教民,真心事武。
今人榜之戰約期而至,八方俊彥齊聚,門派世家匯集。
述以拙力,壘土為臺,拔杰選豪,校短量長,當踵四皇五帝之遺志,窺太祖之豪情,舉優為法,以優入榜。”
話音甫落,凡在場年青人盡皆歡呼出聲。
(https://www.dzxsw.cc/book/161301/84005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