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獎賞是甚
“圣上口諭,令狀元郎即刻進宮,不得延誤,欽此!”
國子監里有資格接旨的人不多,寥寥幾個人跪在這寬闊的正堂中間,顯得有些冷清,尤其是,這圣旨只針對某一個人時。 ()
近年來外面冒出了很多書院,雖然國子監還維持著老招牌,但是口碑已經不如往常了。特別是今年的一甲三個人,竟無一人是國子監的學子,更讓國子監這塊金字招牌搖搖欲墜了。
眼下皇上下旨,大家都有些喜出望外。他們國子監內屬祭酒官最大,為從四品,但依然沒有上常朝的資格,惟有大朝時能面圣。
大魏朝自開國以來,就將上朝分為了常朝和大朝。
常朝就是每日都要上,只限三品及以上官員參加。而大朝每旬一次,一個月開三次,六品及以上所有官員都要參加。
每次大朝時,官員們凌晨兩三點就要起床趕到宮門前,等五點鐘敲響了大鼓之后,才能排著隊往里走,可以說是挺煎熬的了。常朝就不用那么早了,畢竟只有他們那些人,也就不講那么大的排場了。
但,即使上朝很辛苦,大部分人還是很向往能天天上朝的日子,畢竟這是身份地位的體現。
楚辭感受著其他人艷羨的目光,心想來的正好,他正愁沒地方告狀呢!他得忽悠一下皇上,放點權給他才行。
“微臣接旨。”楚辭和其他官員們一起磕頭謝恩。然后,其他人目送楚辭兩人離去。
……
“這位公公是哪里人啊?我聽你的口音,有點像是南方那邊的。”楚辭和那個傳旨太監坐在馬車上,面面相覷有些尷尬。為了打發時間,他率先聊上了。
“你是怎么聽出來的?”這太監有些好奇地問道。他原本不會輕易與外臣搭話的,但這楚狀元十分親切,還能一語中的,他便忍不住了。
“我也是南方來的,西江省你聽說過嗎?”
“那當然,咱家小時候還去過那邊玩呢!咱家是南閩省的。”他有些高興,南閩學子京城不是沒有,但能和他說上話的沒有幾個。其他人都拼命學習官話,生怕被人說自己口音不純正。
“真是巧了,原來我與公公還是鄉鄰啊!以前人說,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乃是人生四大喜事,今日一見公公,果然是如此啊。”
楚辭多會哄人啊,只言片語,便將這太監和他的關系拉得近近的。尤其是這太監用家鄉話和楚辭對了幾句之后,心中更是莫名高興,有一種尚在兒時的感覺。
馬車從左邊掖門進入,然后停在外面。楚辭跟著這位叫做小福子的公公,左拐右繞,終于來到了御書房。
皇宮和他記憶中的有些不一樣。他從小在那附近長大,一磚一瓦都特別熟悉,這里看著挺像的,但實際上卻能分出很多不同之處來。
“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楚辭行了個大禮,坐在書案前的皇上微笑著讓他起來。
“謝皇上。”楚辭站了起來,臉上也掛著恰到好處的微笑,讓人看了很是舒心。
“你可知朕今日召你前來所為何事?”
“微臣不知,但瞧皇上您面帶紅光,便猜應是有好事發生。”
天和帝有些意外,這狀元郎說話動作時都落落大方,似乎很習慣面圣一般,沒有一般臣子的拘謹與小心翼翼。
“你說的不錯。你還記得你在殿試上寫的那篇文章嗎?當時溪縣正發生水患,朕日夜憂慮,便將此事點為考題。你答的很好,朕將你所言,俱都吩咐下去,如今溪縣水患已平,朕心甚慰,自然也不能忘記你這個大功臣了。”
“皇上言重了。為朝廷分憂乃微臣分內之事,又怎敢居功呢?若不是皇上您憂國憂民,日夜操勞,縱使臣寫上一百篇治水之策,也是沒用的。您才是大功臣吶!”
“楚狀元,你這張嘴啊,便是張儀,蘇秦在世,恐怕都要甘拜下風了。”皇上笑著調侃道。
“微臣惶恐,自知才疏學淺,只能以勤補拙,又豈敢和上古賢臣相提并論呢?不過皇上您乃是圣明君主,朝中必定是能人輩出的。”
“哈哈哈哈,說得好!你可怪朕讓你去了國子監?”皇上笑著,突然話鋒一轉,變成了敏感話題。
楚辭故作驚訝:“微臣以為是皇上看重,才讓微臣去國子監的,又為何會怪罪皇上呢?先不說國子監乃莊重之地,國之根基,單就說它給了臣一個院子,還包一日三餐,便讓臣感激不盡了。”他故意往俗了說。
“哦?狀元郎真這么想?”皇上卻并不買賬。
“那當然了,微臣打小跟在袁山縣學身具舉人功名的詩經魁秦嶺青夫子身邊學習,耳濡目染之下,對于夫子們自然心生崇敬。現在我有幸也成為了其中一員,自然只有高興,再無其他心思。”楚辭說得斬釘截鐵,就連皇上都有些懷疑,是不是老大沒插手,都是楚辭自己的選擇了。
“你那秦夫子是何許人也?值得你耗費這般多的口舌去說他?”皇上突然想起他剛剛那一大串頭銜。
“嘿嘿,被皇上聽出來了。”楚辭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于微臣亦師亦父,時常教導微臣要忠君愛國。聽說昔日先帝南巡,他還曾代表府學夫子接待過呢。”
“……”皇上想起先帝,不禁沉默片刻,然后說道:“想來的確是個好的,你這位夫子,可有心仕途?”
“秦夫子他淡泊名利,平生只喜歡教導學生,若有人能正其名,那就太好了。”楚辭感慨道。
皇上似笑非笑地盯著楚辭,竟不知這是山中哪個狐貍窩跑出來的小滑頭,雖然有幾分狡詐,但卻讓人生不出厭惡之心,也算難得了。
“那你想給他正什么名?”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之典范是也!”
“好一個師之典范!他可擔得起這四個字?”皇上沉下臉來,盯著楚辭。
楚辭動也未動,仍然筆直地站著,他說:“他人能否稱為師之典范,微臣確實不知。但是秦夫子,他確實可以稱得上。昔日微臣出身微末,是他將臣帶在身邊悉心教導。他給縣學其他學子上課時,也從未有過一絲懈怠,無論聰慧還是稍顯木訥的,他都能一視同仁,用盡各種方法教導他們。孔圣人曾說,有教無類,朱子也說,因材施教。這些,他都做到了。”
“因你治水有功,朕本想獎賞于你,隨你提什么都可以。誰料你竟然如此大言不慚。朕再給你一個機會,你是要獎賞,還是要朕賜你夫子師之典范四個字?”
“微臣選后一個。”
“即使是以失去高官厚祿為代價?”
“微臣不悔!”
“你為何如此堅定?”
“皇上,少年人乃是未來國之棟梁,昔日微臣曾聽人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若是以臣之高官厚祿為代價,換得皇上金口玉言,讓天底下所有夫子都明白一件事——只要是勤勤懇懇為國培養棟梁之材的人,皇上都能予以獎勵,何愁國之不興?那么臣即便日后躬耕南野,心里也是十分安慰的。”楚辭臉上再無一絲調笑之意,整個人看起來十分認真嚴肅。
皇上聽后,久久不能言語。
“朕原以為你只有私心,卻不知你這私心里包含著國之大義。”皇上提起朱筆,在圣旨上寫下了“師之典范”四字,然后又在下行寫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幾個字。末了,他拿出玉璽,在上面蓋了大印。
“你雖有一點小心思,但卻不失筋骨,剛才朕所言,為的就是試探一下你。若你為了高官厚祿,將自己親口所言全部推翻,那朕才會失望透頂。這道圣旨不日便會送到袁山縣學,獎勵你那詩經魁的秦夫子,行了吧?”天和帝臉上露出點笑容,瞬間全場的氣氛又變得輕松和諧了。
“皇上圣明,日后各地的夫子們,必定都能一心從教,為大魏朝培養出很多人才了!”楚辭也跟著笑,馬屁也不忘拍一拍。
“好了,你不要再給朕灌湯了。說吧,你想要的獎賞是什么?”
“剛剛那個不就是獎賞了嗎?微臣豈敢再要求其他的?”
“君無戲言,說了要給你,就一定要給你。”皇上倒想看看,他到底會提什么要求。
“那,如果皇上一定要賞賜臣,那就請賜臣一根金——戒尺吧!鍍金就可以了,不用全金的!”楚辭看皇上臉色古怪莫名,連忙降低要求。
天和帝在聽到金的時候,其實有點失望,但后面跟著的兩個字,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你要金戒尺做甚?”他知道戒尺是先生用來教訓學生的,只不過從來沒人敢打他就是。
“嘿嘿,皇上,你知道臣乃國子監司業。可以說,除了皇宮里面的小貴人之外,就數那里皇親國戚最多了。微臣區區六品官,那些大人都不用小手指,便能將我摁死了。長此以往下去,對微臣管理國子監的學風來說,十分不利。為此,微臣就想請一根金戒尺鎮著,上打昏庸無能之師,下抽頑劣不堪之徒。”
“哼,你還想把它當尚方寶劍不成?”皇上沒好氣地哼了一聲,這鬼話連篇的楚狀元,偏偏聽著又還有幾分道理。
他往常不好直接訓斥那些頑劣的小輩們,若是賜一根戒尺給他,讓他幫著敲打,日后那些皇伯皇叔皇姑告狀之時,他再睜只眼閉只眼,想來也挺有意思的。而且,這國子監,也是該管一管了。
“你先退下吧。若這金戒尺在你手上發揮不出作用,朕第一個打的就是你!”
“微臣謝過皇上!微臣這就告退。”楚辭表面上灰溜溜地離開,心里卻是舒了一口氣。
他看似站的筆直,毫不畏懼,實則已經流了一背的冷汗了。今日若不是他有幾分辯才,稍一行差踏錯,恐怕賠上的就是他的仕途了。
回去得好好獎勵一下這根舌頭,晚餐就吃豬口條吧!
作者有話要說:豬:那我又做錯了什么呢?
后世之人,參觀大魏朝文化博物館時,發現最中間的展臺上陳列著一根金戒尺,即使歷經風霜,依然不改其芒。
金戒尺下方,豎著一人高的石碑,上面名字眾多,再仔細一觀,發現不少人乃是當世大儒或為國之能臣干將。
有人問道:這石碑上刻的名字有何含義?
答曰:此皆為楚太傅手持金尺,鞭撻過的人。居于首位的,正是大魏朝第六位帝王,開創了“仁元盛世”的那位!而且,這石碑,后頭還有一車哦~
哈哈哈,今天我不僅早,而且還有小劇場哦,快夸我!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單純靜叔、136小兔、花臣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該用戶名已重復、紫灰色的景、古玩寶齋、困了睡會、我已經買手機了、腐滿的后宮、、林洛陽10瓶;丑丫頭5瓶;艾青、佳草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https://www.dzxsw.cc/book/158239/809895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