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 第274章 億萬貫

第274章 億萬貫


令呂氏兄弟大為震驚的這份上書條陳,  竟然“膽大包天”,建議對現有青苗法進行改動。

        青苗法是天子趙頊登基,王安石拜相開始變法之后,  推行的第一項重大新政,其本身極有爭議,而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也因此承受了無數攻訐與巨大的壓力。

        最終只有豐盈起來的國庫為王安石爭取到了來自天子的支持,才使該法能夠順利推行下去。

        來自三司使沈括的建議是:不再由官府發放青苗貸,  而是由民間代勞。目前有資格發行的是錢莊和金銀鈔引鋪。這些民間機構向老百姓放貸,  官府從中抽稅。

        而沈括在他的條陳中寫得非常清楚:絕不是青苗法不好,只是官府已經將其推行至全國各地,  便沒有必要繼續由官府強力推行,  不如轉交民間,由官府“監管”民間來做就好——

        呂升卿讀完這份建言,  氣咻咻地說:“這沈存中,  還真當自己是‘計相’了?”

        沈括頂著三司使的差遣,  但實際上這差遣是“權三司使”,代表沈括資歷不夠,  只是官家手上沒人,  先著沈括暫時頂著這個位置。

        呂惠卿沒有接話,他認為弟弟的這種牢騷,發來沒有絲毫意義。

        “再說了,以后國庫只是從稅金里抽頭,能收到以前那么多的歲入嗎?”

        呂升卿自以為抓到了沈括的痛腳,此刻聲音尖銳,  仿佛正與沈括一道,  正面在官家面前對質。

        呂惠卿卻很冷靜:“未必不能!”

        呂升卿當即一噎。

        呂惠卿確實目光如炬,  他只看了一遍這份條陳中的措辭,就已經完全明白了沈括的深意。

        沈括的意思是:官府把青苗法交出去,同時從民間錢莊手里,把所有跟放貸有關的稅金都拿進來——這典型的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

        民間但凡想要通過青苗貸獲利,就必須把其余放貸的生意也向官府繳稅。

        從這個角度上講,青苗貸從官府手中轉到民間,體量便是大了好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就算官府從中抽稅只是兩成、三成,也能收到比以前青苗錢更多的稅金。

        呂惠卿臉色有點陰沉:否定青苗法就等于否定王安石——但現在沈括非常聰明地繞開了這一點,只說是時移世易,已經推行的新法也不妨換一種形式。

        “這個沈存中啊……”

        呂惠卿突然想起坊間傳言,這沈括上次還曾想要上表指責免役法在兩浙路推行不利,結果后來不知為什么忍住了。

        現在和這篇“新青苗法”的條陳放在一起看,這沈存中背后有高人指點!

        但是面前這個義憤填膺的弟弟是一定要攔住的。呂惠卿想到這里,立即攔住呂升卿的話頭,道:“這件事我等沒有立場反對!

        在王安石被罷相之后,呂惠卿儼然成為新黨中堅,進入兩府,成為參知政事,在朝中繼續主持新法的推行。

        而沈括也算是新黨陣營中的。呂惠卿若是跳出來針鋒相對,恐怕要被舊黨看笑話。

        “為兄這就寫信給王介甫,要讓介甫公認為這沈存中是故意跳出來倒打一耙才對!

        呂惠卿立即去書房,鋪紙研墨,匆匆寫就一篇給王安石的信件,指責沈括這次上書的冒犯……他剛剛吹干墨跡,卻又立即將其揉成一團,重新取紙,又小心翼翼地措辭,重寫了一封信,信上只是將沈括的建議敘述一番,自己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信剛剛急送江寧沒兩天,王雱的信就到了呂惠卿手中。

        這信來得如此之快,令呂惠卿懷疑沈括是不是已經事先有信送往江寧,事先知會王安石父子去了。也可能是官家在將這份條陳下發朝中之前,就已經專程去江寧,征詢了王安石的意見。

        王雱在信上,盛贊了沈括的這個建議,認為青苗法既已成熟,完全可以交由民間去做,一來可以令各州縣官吏將精力放在其它事務上,二來也可免除地方胥吏攤派盤剝之風。

        呂惠卿皺著眉頭,想不明白為何王安石父子會是如此態度。

        突然,他捧著書信,猛地站起身,扶著書桌大聲道:“原來如此,原來竟是這樣!”

        萬一……退一萬步,萬一王安石和新黨徹底失勢,青苗法完全被廢止,如果這青苗貸已經轉移至民間……廢和不廢就并沒有什么區別。

        這竟是王安石父子為新法找的“后路”。

        呂惠卿心潮起伏,背后生出一陣又一陣的寒意。

        難道,連王安石父子,也這么不看好新法的長遠前景了嗎?

        他呂惠卿還指著靠新法上位,宣麻拜相呢!

        由“權三司使”沈括所提出的所謂“新青苗法”,經過廷議之后,不出意外地得到了批準,隨后開始推行。

        這“新青苗貸”最先在開封府和京東、京西兩路施行。改良新法推行之前,開封府這邊在金融司的協助下,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不止是日夜站在開封府布告欄前宣講新法變化的官差,《汴梁日報》上也曾大幅刊載了關于“新青苗貸”的普及文章,由讀報先生在茶肆酒樓里宣讀、講解。

        有些讀報先生甚至得了開封府所授予的“官方講解員”稱號,披著紅綬帶,整天得意地在汴京城里晃啊晃,見人就問:“郎君……”“娘子……想了解一下新青苗貸嗎?”

        這些“官方講解員”也確實有用:因為這“新青苗貸”與以前官府推行的青苗貸確實有些明顯的區別:

        改良后的新法模糊了原先一等戶到五等戶的概念,任何人只要能提供抵押品,或者邀人作保,都可以借到與抵押品差不多等值的青苗貸。

        但是抵押品需要在官府登記,一旦發現重復抵押,是要重罰的。

        萬一到期這青苗貸還不上了,由官府將抵押品沒收,公開發賣,用來償還借款方。

        但若是借款方任意提高利息,或是自行扣押抵押品,官府也會出面維護貸款人,比如判罰倒賠多收的利息,責令歸還抵押品之類。

        這下連舊黨也沒法兒輕易攻擊“青苗法”了——以前他們總是說新法“與民爭利”,現在還怎么爭?什么利都讓渡給民間了,官府還爭什么利?

        眼看著民間熱熱鬧鬧地自行宣傳這“新青苗法”,再想起王安石父子對此的鼎力支持,呂惠卿心中郁悶,無法排解,索性信步行去,不知不覺,來到界身巷口。

        這里人頭攢動,呂惠卿只道是這里慣例聚著等候進入界身巷各家商品交易所的人。

        誰知,就在他面前數十步的地方,密集的爆竹聲突然響起,將呂惠卿從沉思中驚醒。

        他抬頭望去,見行人并非聚于界身巷入口處,而是在他面前大約五十步左右的一處簇新鋪面跟前。

        數千響的爆竹聲震耳欲聾,綿延不絕,空氣中彌漫著煙氣和硝石味道,能看見紅色的紙屑在空中回旋翻騰。

        在那爆竹聲和白色煙氣的襯托下,一枚黑底金字的牌匾被抬起,高高懸掛在一處鋪面的門楣。

        呂惠卿見那上面寫著“汴京銀行”四個大字。

        “原先明家的金銀鈔引鋪改名叫做‘汴京銀行’了?”

        呂惠卿身邊,兩個商賈模樣的人在交頭接耳,剛好讓他聽見?

        呂惠卿低頭琢磨:……銀行?

        “那‘銀行’……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但聽著好像比原來那‘金銀鈔引鋪’要更加響亮!”

        “那是……響亮得多了!”

        那兩名商賈不知道呂惠卿在“旁聽”,自顧自聊天交換意見。

        呂惠卿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他不明白為什么單單挑了這個“銀”字。

        畢竟在大宋,金銀不算法幣,法幣是銅錢。因此處理匯兌飛錢的鋪子都叫做“錢”莊。

        偏偏這里叫做“銀”行,不知為什么不叫“金”行,又或者按照明遠所擅長的,叫做“鈔”行也可以啊!

        少時,爆竹聲終于散去,一名掌柜模樣的中年人,穿著周正齊整的衣袍,從那“汴京銀行”的鋪子內走出來,向四方團團一揖,拱著手道:“感謝諸位賞光今日我們鋪子的更名儀式。”

        “雖說是更名,但本行所辦的業務沒多少變化。各位若是有金銀鈔引需要兌換的,盡可以到店一觀,所有的兌換時價都寫在店內的水牌上,各位盡可以與別家比過,再決定與不遲!”

        呂惠卿心想:看來這家對于自家生意很有信心,竟主動讓主顧貨比三家。

        “楊掌柜,聽官府說民間也能放青苗貸了,你們家放嗎?”

        那楊掌柜一聽,臉上立即露出笑容,似乎在感謝這位“路人”及時問出這樣的問題。他連連點頭道:“放,只要是符合開封府規定的申請,我們都放,利錢就按官府規定的,一分一毫也不會多!

        周圍的議論聲立刻多了起來。呂惠卿敏感地意識到:在這界身巷附近,怕是有很多人都有借貸的需求。沈括在他當初上書時所預言的,青苗貸的規模能成倍增長——這個預言很有可能實現。

        “對了,還要向各位提一句。若是各位手上有閑錢,也可以立契存在我們行里,按存放的日子長久會給付利錢……”

        聽見那楊管事如此解說,呂惠卿心中突然生出一個問題,便叫來個閑漢,給了對方十個錢,讓他跑到對面去喊一嗓子去。

        呂惠卿剛剛交待完,忽然見到對面大約十丈遠處,站著一個錦衣華服、眉眼俊俏的小郎君,仿佛窺破了呂惠卿的全部心思,此刻正似笑非笑地望著他。

        ——正是明遠。

        呂惠卿心頭一驚,突然想要把那閑漢趕緊叫回來,誰知人已經跑開了。

        這時候那閑漢已經跑到楊掌柜對面喊了一嗓子:“你們家這……‘銀行’,會不會卷了我們的錢,跑了,存在你們這兒的款子……兌不出來?”

        楊掌柜再次面露喜色,不知是不是把呂惠卿遣去的閑漢當成是自己實現安排下的“托兒”。

        只聽楊掌柜笑著回復:“不會,須知像我們這樣,接受各位將款子存進來的,都需要向金融司繳納一成的‘準備金’!

        “準備金?”

        那閑漢什么都不懂。

        但呂惠卿身邊的兩名商賈卻相互看看,彼此點點頭,似是心中有數了。

        楊掌柜便繼續:“對!這‘準備金’又叫存款保險。與海商們常用的‘保險’是一個意思。萬一我們這銀行真的經營不善,無法兌付,只要是有憑據的存款,官府都是包賠的!


  (https://www.dzxsw.cc/book/15611431/2900917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铜川市| 晋中市| 建水县| 铜山县| 鄢陵县| 大连市| 息烽县| 阿拉善盟| 剑阁县| 微博| 岳阳县| 西贡区| 襄城县| 茂名市| 银川市| 湟源县| 广宗县| 通州区| 山丹县| 雅江县| 环江| 吉隆县| 长武县| 固原市| 仁化县| 宣城市| 洪泽县| 绥德县| 淮滨县| 富阳市| 景泰县| 宣城市| 织金县| 海门市| 壤塘县| 聊城市| 柏乡县| 濮阳县| 阳原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