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的歷史聊天群 > 第244章:嬴政樹國家民族之觀念

第244章:嬴政樹國家民族之觀念


  秦始皇嬴政世界,咸陽城外,皇家農莊。

  此處有嬴政才設立的大秦農耕研究所,但沒有對外公開。

  今日,嬴政微服前來,陪同的還有趙高,章邯,扶蘇,蕭何,蒙毅等人。

  一同人來到農莊的一條河流旁,在此還有二十多位“農耕研究所”的人員。

  這些農耕研究所的人員,基本上來自墨家,其中有些來自大秦學宮,專門從事農學研究的。

  “陛下,水碓,船碓已經仿造完成,請陛下查看!

  說話的是農耕研究所領頭,出身墨家,精通不少機關術。

  “嗯!

  嬴政點頭,看著身旁的扶蘇,問道:“你可知,此物有何用?”

  此處河流比較快,船碓放在河面上。整體以船身為主,兩旁配有大齒輪,隨著河流而動,船身里面便是進行舂米……

  扶蘇只是從外面觀察,不得其意,搖頭道:“此物,兒臣不曾見過?瓷先ハ袷谴,但其外面又有差別,肯定不是用于捕魚,至于其用處何在,卻不明白!

  趙高,蕭何,蒙毅等人也在打量著船碓,但都沒看明白。

  “過去看看便知。”

  嬴政望著距離兩三丈遠,在河面上的船碓,對扶蘇說道。

  從岸邊,到船碓處,有木橋搭建過去,同時可并行三人。

  扶蘇按照嬴政所說,走過去查看,趙高,蕭何,蒙毅也跟著前去。

  臨近船碓,上面有兩個農耕研究所的人正在舂米。

  見此場景,扶蘇,趙高,蕭何,蒙毅四人一下明白過來。

  “此物,竟然是舂米之用!”

  別看扶蘇是大皇子,地位崇高,但也是見過舂米的。

  不過,在大秦,舂米一般是婦人或者隸臣,隸妾等人做的事情。

  就是將粟谷或者稻谷等放入石槽中,然后雙手抱著大木頭舂,將谷殼剝離,得到米粒。

  以這樣的方式舂米,一個婦人一天最多也就舂四五石,而且常年累月下來,上了年紀,婦人的雙手往往會烙下病根,使不上力了。

  “與家中舂米不同,此物應該更快,更省力。”

  蕭何曾經親自體會過舂米,知道其中的道道,看向船碓中那農耕研究所之人,問道:“此物,一日能舂米多少石?”

  那農耕研究所之人回道:“此物陛下命名為船碓,在河面上能晝夜不停的舂米,若是安排人日夜舂米,便能舂米二十石左右。我等使用還不熟練,熟練之后會更多?”

  “二十石?!”

  蕭何驚訝,他知道家里下人舂米,一日(白天)也就四五石,船碓卻能日夜舂米二十石左右,不可思議。

  而且,眼前的船碓舂米,使用的是水力,只需要一兩人負責添加,清理便可,十分省力。

  “蕭丞相,似乎已經明白,何不說來聽聽?”

  蒙毅對舂米之事不太懂,謙虛的詢問蕭何。

  趙高和扶蘇也不是很懂,仔細聽蕭何講解。

  之后,四人返回。

  嬴政再次問道:“現在,汝等可明白?”

  “父皇,兒臣明白了。此物,將大利于舂米之事,更能省時省力。”扶蘇恭敬道。

  “知其一不知其二!

  嬴政對扶蘇的回答有些失望,而后說道:“看過船碓,接下來隨朕去看看水碓,石碓!

  緊接著,一行人先是去看水碓。

  水碓與船碓相似,都是利用水力,但一個在岸上,一個在水面。水碓設置在水流更為湍急的地方,水流驅動木制齒輪,帶動磨子,進行舂米。

  一個水碓,舂米速度沒船碓快,但相差不太大。

  然后是石碓,同樣是用來舂米,不過不是借助水力,而是用人力或者牛馬之力,相比傳統的用手舂米,更為省力,速度也更快。

  當然,沒船碓和水碓省力,速度也更慢。

  但是,石碓滿足那些不靠近河流的地方使用。

  雖然船碓,水碓,石碓對舂米而言更為省時省力,但趙高,扶蘇,蕭何,蒙毅等人,不知道為何嬴政對此似乎很看重。

  舂米工具而已,都是小事,不應該小題大做。

  認為,不值得嬴政如此重視。

  “此物,名為風車,用來分離谷殼和米粒!

  看過船碓,石碓,水碓之后,嬴政等人來到“農耕研究所”所在院落的場地中,嬴政看著風車說道。

  風車?

  分離谷殼和米粒?

  扶蘇,蕭何,蒙毅等人好奇的看著眼前一米多高的風車。

  風車,全身除了風扇處有一根鐵棍外,其余周身全是木制。

  上面是一個大漏斗,將剛舂過的粟谷或者稻谷放入其中,大漏斗底部有開關,控制粟谷等物的下落量。

  正前方,除了風扇的搖手外,就是出米粒的口子。

  背面,也有一個出口,較中的谷殼會從這里出來。

  風車的左邊是一個出風口,也就絕大部分谷殼分離后的出口。

  農耕研究所的人員開始示范,剛舂過的粟谷倒入大漏斗中,搖動風扇,打開大漏斗開關。

  只見,原本舂過的粟谷,谷殼和米粒,經過合適的風力吹動。米粒重,就從前方的口子出現,較重的谷殼或者較輕的一些米粒從后方的口子出來,絕大部分谷殼從左邊的出風口飄落在地。

  一刻鐘時間,數石舂過的粟谷就經過風車分離完成。

  相比于傳統的分離方式,也就是把舂過的粟谷等用簸箕和細竹篩子進行分離。

  用動車,要更省時省力太多,而且分離效果更強。

  “農耕,乃國之根本,朕不敢大意。”

  嬴政看著扶蘇等人,肅然道:“爾等恐怕對今日見到的船碓,水碓,石碓,風車等農具,不太看重。但,朕要告訴爾等,農耕之事無小事!

  別以為這些新農具只是方便舂米,使之更省時省力而已。爾等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了船碓,風車等農具,舂米之事,便能節省至少一半的時間和人力。

  朕了解過,一百姓之家,往往花在舂米上,就要用不少人力。尤其是對于婦人來說,舂米就是日常之事,而且還是一件費力費時之事。

  一人在常年累月下舂米之后,往往會使雙手失力,得苦病。

  如今有了船碓,風車等農具,便可讓百姓節省至少一半時間,同時更為省力,不至于以后落下病根。

  從舂米中省下一半以上的時間,便能有更多的時間用在農耕或者織布等事情上。

  如此不但利于百姓健康,更能促進農耕發展,增加糧食產量,從而富于民而強于國!”

  聽嬴政講解一番,扶蘇,蕭何,蒙毅,趙高等人恍然。

  “父皇圣明,兒臣愚鈍,竟沒體會父皇的深意和良苦用心!

  扶蘇十分慚愧。

  “陛下圣明,時刻為國為民而憂,臣等慚愧!

  蕭何,蒙毅,趙高等人恭敬道。

  是啊,他們沒想區區用來舂米的農具,竟然還有如此深意。

  大大解放勞動力,增加農業生產啊!

  他們沒想到這一層。

  “爾等今后要注意,農耕無小事,一切有利于農耕之事之物,都應加以重視。”

  嬴政對眾人的態度很滿意,囑咐道:“朕相信,今日所見船碓,風車等新農具,必將大利于百姓,利于農耕,利于大秦!”

  在場的農耕研究所人員對此深以為然,尤其是有幾個農家之人,更是將船碓,風車等新農具視為寶貝。

  對將這些新農具帶來的秦始皇嬴政,更是敬畏有加。

  在農耕研究所的院落場地上,除了風車,石碓外,還有其他農具。

  “此物,是犁頭,不同于大秦之犁,用牛拉動,更利于耕地!

  農耕研究所的領頭為眾人介紹以“曲轅犁”為原理制作的新犁頭。

  “此物,是石磨!

  此時,一個農耕研究所之人在推動石磨,將小麥磨成粉墨。

  “麥,做成麥飯口味欠佳,但磨成麥粉,即面粉后,可做面餅,面條,口感比之麥飯要強許多。”

  在大秦,只有一半不到的地方有在使用面粉,其他地方多是做麥飯,尤其在北方的關中,隴西之地,更是把麥作為粗糧使用。

  所謂麥飯,就是用麥子當作米,用來做飯,真的很難下咽。

  “有了石磨,麥,玉米等物便可磨成粉,制作面餅,面條等。國庫的麥可囤積不少,將之做成面粉,再將面粉,面條等制作之法傳出去,如此麥便能起到更大作用。”

  嬴政看著蕭何道:“此事,蕭何,朕交給你來辦。”

  “臣領命!”

  蕭何恭敬道。

  這兩年隨著休養生息的進行,加上玉米,紅薯,土豆的推廣,糧食產量大增,國庫豐盈。

  但,麥子卻越來越不受歡迎,在國庫囤積不少,令人發愁。

  如今,算是有了解決知道。

  玉米主要是用來喂牲口,麥子也是,但奈何玉米產量高,更便宜,所以麥子處境尷尬,就被剩了下來……

  ……

  與此同時,石磨,石碓已經在大秦學宮的后勤推廣使用。

  在大秦學宮,因為當初王宇的緣故,一直推行的是一日三餐,讓師生們吃飽,安心學習。

  今日中午,大秦學宮食堂的配餐換成了面食為主:饅頭,面餅,面條……還有些玉米餅和玉米饅頭。

  當然,這些都不是大秦這里的人會做的,而是嬴政兌換船碓,風車等東西時,同時讓王宇安排兩個人過來。

  一個人教授如何制作各種農具。

  一人教授如何磨面,做面食,做玉米餅,玉米饅頭等等。

  食堂顯眼處有一個小黑板,上面是粉筆寫的字:

  “今日開始,三餐將提供面食。所謂面食,包括麥面,玉米面。

  麥,玉米,將之磨成粉,便成麥面粉和玉米面粉。

  再通過特殊做法,將麥面粉和玉米面粉制作成饅頭,面餅等食物。

  麥面粉還能制作成面條,口感極佳。

  今日午時,大量提供饅頭,面餅和面條!”

  師生們一開始看得莫名其妙,心里有些抵觸,因為平時提供的麥飯很難吃,現在要大量提供,如何能適應?

  但他們沒辦法,食堂提供什么他們就吃什么。

  劉季,項羽,龍且等人也來到食堂,劉季順便在食堂外面的報亭買了一份最新的大秦報。

  三人拿到了饅頭,面餅,面條等食物,然后坐在一起。

  “昨日后勤就在搗鼓些東西,什么石磨,石碓的,原來是為了做這些食物,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劉季想起來,今日上午他們有課,還不知道食堂食物的變化。

  “嘗嘗不久知道了?”

  龍且撇了劉季一眼,沒好氣道。

  項羽對吃食不太講究,拿起筷子就開始吃面。

  筷子,也是王宇在大秦的杰作。

  三人一人一碗面,大約有二兩,放上些芥末和炒制的爛肉紹子。

  王宇雖然來大秦會帶上些辣椒之類的佐料,但沒有栽種。也只有嬴政命人在自家地里種植有,用來自己想用。

  “咦?”

  雖然大秦的佐料不多,但廚子來自華夏帝國的高級廚師,使得今日的面條,令項羽驚訝:“味道,甚好!”

  “真的?”

  龍且準備嘗試。

  “真的?”

  劉邦狐疑的看著項羽,但還是謹慎的嘗試一點。

  “嗯?”

  “味道真好!”

  不僅是他們,在場的師生們,嘗試過面條的,大部分都贊不絕口。

  “沒想到難吃的麥飯,磨成粉做成饅頭,面餅,會如此香!”

  “真香!”

  ……

  效果出奇的好。

  這一頓,大部分人吃得很飽。

  “舒坦!”

  劉季滿足的舔了舔嘴角,拿起大秦報看了起來。

  沒一會兒,便驚訝道:“始皇帝陛下,要設靖邊祠,以祭奠那些為華夏抵御匈奴,戎狄,胡人等外夷的英雄人物……齊人管仲,秦人由余,司馬錯,燕將秦開,趙將李牧等五人將為列靖邊祠,受后人祭拜。

  真是不可思議!……李牧也在列!”

  在劉季看來,秦與趙,絕不是一路人,但若對面有一個東胡人,或者匈奴人,相比之下,秦人雖然貪鄙兇惡,卻好歹也扎髻,穿深衣,吃五谷,可以交談商量。而胡人,則與中國殊章服,異習俗,飲食不同,言語不通,還同代北趙人世代有殺戮劫掠之仇!

  “靖邊祠?”

  項羽皺眉,問:“秦始皇,何為?”

  “收買人心?”

  龍且也疑惑。

  劉邦摸著小胡子,琢磨半響,指著大秦報,道:“你們看,報紙上還有始皇帝陛下的話。

  始皇帝陛下,曰:朕要盡收河套之地,驅逐胡戎,讓北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百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朕,誓滅匈奴,揚我華夏之威!”

  頓了頓,劉季嘆道:“始皇帝陛下,這是要真的要向西用兵了!”

  說著,看著項羽和龍且,問道:“你二人,還沒考慮好是否應招參軍?……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說定你們也能成為李牧那樣的華夏之英雄,名垂千古!”

  華夏之英雄,名垂千古!

  并不是為秦始皇賣命!

  項羽和龍且,心動了。

  復國無望……去征戰外夷,成為華夏之英雄,倒是很吸引人!

  ………

  (//)

 。骸#


  (https://www.dzxsw.cc/book/154561/80262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