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世事變幻無常,眼前之事早和書稿內容大相徑庭了,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亦不覺奇怪,衛(wèi)若蘭和黛玉夫妻二人得了皇后命人送來的消息,商量一番,原打算去鐵網山小廟上香,二人在廟前初見,對那里自有別樣情懷,但想到新婚尚未滿月,不能空房,只得放棄這一想法。www*xshuotxt/com
黛玉幼時多病多災,好容易才調理得和常人一樣,亦不肯托病,覺得不吉利,而且托病在家,旁人聽說,少不得借探病之名登門拜訪。
因此,夫妻二人唯有不出門,在家整理東西。
衛(wèi)若蘭婚假猶在,尚未進宮當差,又無任命文書或者旨意下達,雖已定下今年必定赴任平安州,卻因新婚,不知幾時啟程,但要緊東西先料理出來,不至于到了跟前忙碌。
這些東西又不能是眼前正在用的,須得用心甄選。
妝奩衣裳首飾等家常東西就不必說了,必然都得收拾帶上,到平安州買的東西未必中用,除了家常穿戴所用之物,其他都能先收拾出來裝在箱子里頭。陪嫁的書籍和衛(wèi)若蘭收藏的書籍也得帶上,黛玉別的都可不要,最離不得的就是這些書。田莊商鋪家宅等自有管事下人留下看管,每年查賬即可。然后,只帶一套黛玉祖母留下的黃花梨木家具并各樣陳設古玩銀錢等,下剩的家具除了新房里已鋪設之物,余者都鎖在庫房里。
不帶的東西一一歸置于庫房后,黛玉又和衛(wèi)若蘭商量著擬定屆時帶上任的仆從人名,自己陪嫁的除了林濤夫婦仍留在老宅,黛玉另外有事安排給他們,其余人等自然都跟去,衛(wèi)家的仆從都按衛(wèi)若蘭之意安排或走或留。
如此一來,夫妻二人竟忙碌了兩三天才整理妥當。
這時,朝廷果然頒下了征采才能的旨意,令諸女秋日進宮待選,考慮到各地距離京城甚遠,來回傳遞消息需要耗費時間,額外又頒旨說八月前皆可報名,其他的和劉嬤嬤所言無甚差別,不過仕宦名家之女的年紀限制在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
探春今年十五歲,又生得齊整,才氣本事都高,無論是年紀還是身份,都在朝廷征采之列,就是不知道賈政和王夫人是否送她待選。
又因朝廷不強求官宦之女參選,故京城一如從前,不愿意送女進宮的也沒急急忙忙為女兒定親,倒是愿意送女進宮的人家都開始忙碌起來,或是置辦首飾,或是裁制衣裳,或是聘請宮里出來的女官、嬤嬤等教導女兒關于宮中的禮儀。
黛玉身邊有四個嬤嬤,尤其劉嬤嬤在宮里本就掌管后妃公主郡主等人的禮儀,宮內許多女官皆是她陶冶教育的,旨意下來的當日就有不少帖子送來,意欲請劉嬤嬤家去指點女兒。
看完帖子里的請求,黛玉怔了怔,倒覺好笑,特特請來四位嬤嬤,告知于她們。
劉嬤嬤跟在黛玉身邊數(shù)年,早已自在慣了,除了聽皇后之命,再不肯管這些俗務,聽黛玉含笑說起各家的請求,急忙搖頭道:“我這么大的年紀,做不來這些事,奶奶替我推辭了。”
一語說完,她又否決自己的回答,道:“不成,不成,這么推辭,未免容易得罪人,畢竟奶奶才將將新婚,不曾經常出門應酬,拒絕他們的請求,只怕以后生事。”黛玉未出閣前她們稱之為姑娘,出閣后黛玉便叫她們改稱奶奶,鮮少提起縣主二字。
劉嬤嬤說完,忽地一計,立刻抱病,誰家都不去。
生怕別人不信,她又找了相熟的王老太醫(yī)來診脈,對外宣稱須得靜養(yǎng)。
得知此信后,猶有人不信,當日就親自前來探望,但見劉嬤嬤黃黃的一張臉,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地說話,竟似起不來的模樣兒,不好意思再說請她了,轉而聘請剩下三位嬤嬤。
賀嬤嬤等皆以劉嬤嬤馬首是瞻,劉嬤嬤不肯去,她們哪里愿意去?且去了誰家都不如留在黛玉身邊自在,只是劉嬤嬤已托病了,她們倒不好借病推辭,面對各家夫人,她們異口同聲地道:“我們奶奶新婚,未滿一月,劉嬤嬤又病了,我們須得留在黛玉身邊幫襯她料理家務等事,等一兩個月后我們仍在京城,若各位夫人不嫌棄,我們必定為各位夫人效力。”
常跟在黛玉身邊,又沒和宮里斷了來往,她們自然知道衛(wèi)若蘭不日就要離京的消息,兩個月后,只怕不在京城了,自然就不用去各家教導那些女孩兒們。
即便那時沒離開,這些人家耽誤不起,只怕也早請了人。
各家夫人聽了,想到八月方停止報名,九月初才開始進宮待選,距離如今尚有數(shù)月,倒也不是等不起,兼她們不敢強求,只得依了三位嬤嬤的意思。
送走各家夫人后,黛玉主仆等人都松了一口氣,相視一笑。
許是八、九月間才進宮待選的原因,除了來聘請嬤嬤外,一時半會倒沒人來走黛玉的門路,黛玉不覺放下一顆心來,安慰過幾位嬤嬤,徑自回房,親自打點衛(wèi)若蘭進宮當差的衣物等,衛(wèi)若蘭值班七日方回,必然得預備換洗的衣裳鞋襪等。
彼時已是四月下旬,后天就是衛(wèi)若蘭假滿當差之日。
衛(wèi)若蘭看黛玉命人疊衣服,心里一片平安喜樂,笑道:“倒也不必如此忙碌,雖說我們在宮里當差日子長了些,但飲食起居自有定例和安排。”
“以前沒人給你打點,你將就些也就罷了,如今我來了,若不用心像什么話。再說,宮里的東西固然好,但是咱們家用的東西未必就差了,寧可多備些,也不能缺了。”黛玉仔細問過龍禁尉當差的各樣規(guī)矩以及能挾帶進宮的東西,然后將新做的香囊袋兒,裝上驅蚊、清心、凝神等香料,放進收拾好的衣包內。
衛(wèi)若蘭笑道:“所以說我是最有福氣的人,以后不必再操心當差該預備什么了。放了香料的香囊袋兒多裝幾個,不用你做的,用丫頭們做的,我怕進宮后,手底下那些兄弟們爭著搶著,倒不如叫他們一人一個,免得嫉妒我有人預備這些東西。”
黛玉道:“又不是什么好東西,難道他們就缺了這個?”話雖如此,仍舊吩咐紫鵑等人趕制出十二個香囊出來,裝了香料后一并放進衣包。
正忙碌間,忽聽人通報說姜華來了。
姜華既是皇后的外甥,又是衛(wèi)若蘭嫡傳的弟子,衛(wèi)若蘭成親時他和幾個師兄著實勞累了好幾日好幾夜,也都在堂上正經拜見過黛玉,故而管通報消息的婆子不敢怠慢,匆匆地進來通報,又對衛(wèi)若蘭道:“華哥兒急匆匆的像是有要緊事。”
衛(wèi)若蘭站起身,命人先領姜華去書房,然后對黛玉道:“我去書房見他,你別忙得太狠了。”見黛玉點頭答應,他方整了整衣裳,走出臥室。
姜華乍見衛(wèi)若蘭,如同得了鳳凰一般,扯著衛(wèi)若蘭的衣袖道:“好師父,千萬幫忙。”
衛(wèi)若蘭道:“什么事急得你一頭汗?慢慢說,凡是我能幫得上的,必然不會不管。”一面說,一面安撫姜華,而后坐了下來。
姜華臉上憂色稍減,急道:“怎么能不急?都有人惦記著我的妹妹了,我心里早有打算,可不想陷入諸位皇子之爭,怎能由他們打主意?我就那么一個嫡親的妹妹,從小兒就格外聽話,和我最親密,我正想著暗中查看各個世家子弟的人品相貌,給她找個妥當?shù)娜思遥闹駜合铝诉@樣一道旨意,我妹妹恰恰符合待選的條件。”
衛(wèi)若蘭奇道:“朝廷并不強求各家送女待選,你們家里不愿意,不送你妹妹進宮便是,你急得這副模樣,莫非出了什么事情?”
姜華恨道:“吳貴妃的老娘今兒去找我娘,攛掇我娘送妹妹待選,虧得被我撞見,沒讓我娘當場答應,只說我妹妹已有了人家,正在相看,只是忙著師父的婚事,先擱下了妹妹的事情。我就知道,那幾個皇子哪個都想巴結皇后娘娘,巴不得娶了我妹妹,好讓皇后娘娘在陛下跟前為他們美言幾句。”進宮當差后,姜華早已明白皇后地位尊崇,在長泰帝跟前極有分量,完全不是祖母和母親所擔憂的情況,不過聰慧如他,又得衛(wèi)若蘭敲打,不曾告訴家人。
衛(wèi)若蘭眉頭一皺,道:“吳貴妃誕下皇長子,故封貴妃,位在諸妃之上,僅次于皇后娘娘,皇長子今年十八歲,遲遲不肯聘選正妃,原來是在這里等著。”姜蓉的年紀比黛玉還小兩歲,今年不過十三歲,前幾年吳貴妃和吳家自然不好提出聯(lián)姻之事。
姜華咬牙切齒地道:“可不是!皇長子雖無正妃,卻已迎娶了兩位側妃,下面庶妃姬妾為數(shù)不少,兒女都有兩三個了,誰稀罕他的正妃之位?又不是什么好的。況且我妹妹雖然伶俐,卻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不擅心計,她蹚渾水里只有淹死的份兒。我只求妹夫待她一心一意,不想讓她嫁進皇家和人爭這么些沒用的東西!我姑姑一輩子身不由己,如今的自在也是她好不容易才換回來的,難道我的妹妹也這樣不成?我不同意。偏我娘覺得姑姑沒有兒子,和皇長子聯(lián)姻甚好,既有益于姑姑,又有益于家族,皇長子也能得到好處,日后感激姑姑和我們家,畢竟他是陛下的長子,常有無嫡立長的規(guī)矩。”
衛(wèi)若蘭暗暗點頭,贊許道:“你心里如此明白,不枉我和你先生的一番教導。皇后娘娘無牽無掛,對待諸皇子公主一視同仁,此舉就很好,誰都不會得罪了皇后娘娘,如若忽然偏向一人,其他人心里不滿,未免十分針對娘娘。你果然打定主意,不送妹待選?”
姜華低聲道:“必然不答應。我也是想到了師父說的這一點,好容易才勸得祖母和母親回心轉意。祖母和母親雖然不大明白這些事,但是心里一直記掛著姑姑,聞得會給姑姑帶來不好,嚇得立馬搖頭說不送妹妹待選了。再說,皇長子的行事作風我很看不慣,有些驕矜自大,而且剛愎自用,心胸并不寬廣,有一回我在宮里當差,親眼看到他因一點小事打罵小太監(jiān),幸而陛下早有旨意,不許嬪妃公主皇子隨意殺害宮娥太監(jiān),否則重罰,那小太監(jiān)才沒送命。因此,縱使皇長子才干優(yōu)長,也不能遮掩這些不妥之處。下面那幾位皇子哪一個的才干都不比皇長子遜色,性子也都比皇長子好,不過年紀小些,當差的日子不如皇長子長,故而勢力不及皇長子,往后誰知道怎樣?我們家到如今,沒有一個正經支撐門戶的人,哪能攙和進這些事?娘娘不偏不倚,我們老老實實,任誰都不能挑出我們家的不是,何必求什么勞什子從龍之功,勝了都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時候呢,更別說敗了的。”
“你的想法我都知道了,你在我跟前說多少都無礙,但是切莫在他人跟前提起,傳到皇長子耳朵里倒不好。”衛(wèi)若蘭驚嘆于姜華的聰明和敏銳,不在姜老夫人和姜夫人跟前,他行事越發(fā)妥當,怪道黛玉說,皇后娘娘常說姜家只有姜華一人可以綿延姜家三代門戶。
姜華傾訴完一腔心事,點頭道:“師父放心,我又不是傻子,除了師父,我與誰說都有風險,怎么可能叫他們知道。”
衛(wèi)若蘭微微頷首,問道:“你找我?guī)褪裁疵Γ俊?br />
聞得此言,姜華湊到跟前,諂媚地道:“好師父,千萬幫我一幫。倒不是求師父,而是求師母,我已看準了一戶人家,求別人都不妥當,唯有求師母替我妹妹說合說合。”
衛(wèi)若蘭問是誰家,姜華笑嘻嘻地道:“這人師父亦認得,并且十分熟悉,就是錦鄉(xiāng)侯的兒子韓奇。他和師父差不多的年紀,為人處世雖不如師父,但在世家子弟中也算得上是個尖兒了,不曾胡作非為,亦非紈绔,這些年他總沒說妥親事,我暗中盯了幾回,覺得十分門當戶對,而且我和他也熟,將來應該不會虧待了我妹妹。”
衛(wèi)若蘭一怔,隨即道:“人心難測,世事無常,最要不得的就是自以為的應該二字。你既想到了他,難道不知道他今年十八歲,你妹妹今年才十三歲,錦鄉(xiāng)侯夫人一直記掛著韓奇的親事,盼著他早日成親,哪里肯再等二三年?何況,你家不答應吳貴妃之母送女待選的提議,這件事定然瞞不過人,你都說皇長子心胸狹窄,難道不怕他記恨在心?你不怕,錦鄉(xiāng)侯府焉能不忌諱?因此,我不覺得這門親事能成。當然,錦鄉(xiāng)侯府不嫌你妹妹年紀小,或者不怕皇長子記恨,愿意和你們家結親也未可知。”
一席話說得姜華不禁愁眉苦臉,道:“師父這么說,是不看好這門親事?唉,我暗中查了這么些世家子弟,能得師父五分品格的人寥寥無幾,好容易看上了一個韓奇,師父卻說未必能成。難道我往寒薄人家找品格出眾的人去?竟是別了,門不當戶不對,不知道得生多少事出來,朝廷里那么些千金低嫁,借助娘家勢力提拔丈夫,得到善終的竟不足一半。”
衛(wèi)若蘭好笑道:“你且別擔心,錦鄉(xiāng)侯府不答應這門親事的說法乃是我的揣測,說不定錦鄉(xiāng)侯府愿意和你們家結親。回頭我跟你師母說一聲,叫她悄悄地問錦鄉(xiāng)侯夫人一問,他們愿意了自然會登門提親,不肯登門提親必然是回絕了。不管成不成,兩家別生嫌隙才好。”
姜華低頭想了想,道:“如此就勞煩師母了。好歹問一問,成了我自然歡喜,不成的話也不怨恨他們,誰家說親都是一回說準了的?”
衛(wèi)若蘭答應了,問道:“你來托我,你祖父母和父母可同意了?”
姜華笑道:“當然,若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焉能來求師母出面說媒?”因為長泰帝重視他,他的文采武功又確實出色,祖父母和父母雖然常使昏招,但是向來有自知之明,十件事里有九件都會問過他再做決定,對于他的提議也大多都同意。
既然如此,衛(wèi)若蘭晚間就與黛玉說了。
黛玉亦覺詫異,道:“華哥兒都求到你跟前來了,焉有不走一趟的道理?明兒我就遞帖子給錦鄉(xiāng)侯夫人,我還是頭一回給人說媒呢。”
隨即,又發(fā)愁道:“人都說媒人最難做,說成的親事,若兩口子過得好也就罷了,若是不好,只怕這兩口子最先怨恨的就是媒人呢!我倒不是鄙棄三姑六婆,只怕將來我也成了被人怨恨的人。”
衛(wèi)若蘭不禁笑道:“親事尚未說成,你就為這個發(fā)愁?等說成了再說不遲。”
黛玉倒好笑起來,次日給錦鄉(xiāng)侯夫人下了帖子,約在第二日見面,錦鄉(xiāng)侯夫人當即就回了帖子,說那日清閑在家,掃榻以待。
(https://www.dzxsw.cc/book/146000/74000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