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因陳也俊衛若蘭等人都和賈寶玉相熟,常有來往,柳湘蓮便安排寶玉和秦鐘坐在他們這一席,然后又去招呼其他人,忙得不可開交,在座諸位都不在意。
馮紫英笑道:“寶兄弟,經常見不到你,都在做什么營生?”
寶玉正在叮囑秦鐘不可吃酒,又將秦鐘跟前的酒盅拿到自己跟前,其體貼關懷處溢于言表,聞言忙笑回道:“也沒做什么,就是游蕩于花前月下,尋找詩思詞意,或者替人題詩作畫,昨兒又得了兩首詩,還特特為詩配了畫,忙到半夜才算完。”
啪的一聲,馮紫英打開手里折扇用力揮了揮,道:“寶兄弟越發進益了,不知道又做了什么好詩好畫?我就不耐煩這些,詩啊詞啊沒的看了腦子疼。寶兄弟既有了新詩新畫,明兒我親自登門送上幾把素扇,請寶兄弟賞臉,一面兒題詩,一面兒作畫,拿將出去也讓我染些書香之氣,免得他們一個個都說我目不識丁,只會舞刀弄槍。”
寶玉一口答應。
眾人見他不務正業,以此為樂,因明白他的為人,均是一笑,偏有一個不知底細的開口問道:“瞧著賈世兄比我年紀還大些,天天做這些活計,如何讀書?”
一聽讀書二字,寶玉頓覺不堪入耳,心想說話這人定是須眉濁物,正欲反駁,忽見說話之人不過十一二歲年紀,生得形容秀美,舉止雅致,渾身不見半分俗氣,眼睛頓時為之一亮,又犯了昔日的毛病,急急忙忙地咽下口中將吐出來的話語,笑道:“業師舊年就回來了,我也在認真讀書呢,這些家務都是閑暇時做的。”
聽了這番話,眾人都覺得十分好笑,怕寶玉臊了,便壓了下去。
衛若蘭冷眼看著寶玉因仰慕說話之人的品貌,忙撇下秦鐘,湊到跟前,笑道:“未曾見過這位兄臺,請示尊姓大名?”
韓奇和陳也俊都不是多話的人,笑聽馮紫英道:“他今年才回京城,你自然沒見過他。”
一語未了,此人便道:“在下姜華。”
寶玉贊道:“有云:華,榮也。兄臺人好,名字也好,光彩奪目,艷麗奇絕,反倒是我的名字俗不可耐,俗不可耐。”
衛若蘭亦不認得姜華,入席后才得馮紫英介紹說他是皇后嫡親的外甥,自幼隨父母長于江南,舊年柳湘蓮南下販磚瓦木石等物時結識,今年二月得長泰帝傳召,方闔家進京,其父已位居二品,端的位高權重。奇的是,姜家進京一月有余,皇后并未宣召娘家眷屬進過宮,也沒任何賞賜,衛若蘭猜測有人說皇后和娘家極疏遠的話并非空穴來風。
姜華看了寶玉一眼,目光落在他胸前掛著的通靈寶玉上,問道:“常聽人說,賈世兄乃銜玉而生,這就是那塊天生的奇玉?”
寶玉見他有興致,忙伸手摘了通靈寶玉下來,殷勤地遞給他看,嘴里卻笑道:“什么天生不天生,就是一塊堅硬的石頭罷了,也沒什么稀奇,和我一樣是個蠢物,反倒是世上許多不曾銜玉而誕的人強過我百倍去。”
姜華以掌托之,翻來覆去看了良久,道:“這上頭有許多字跡,不知靈驗否?”
寶玉搖頭道:“一塊石頭,何來靈驗?縱使上面字跡說得天花亂墜,實則并未遇到過消災解難的好處,想來是不靈驗的。”
姜華聽了,倒是對他有些刮目相看。自己雖身處江南,實則對京城里的消息十分靈通,其內自然提起于寶玉之奇異,人都說他頑劣異常,不喜讀書,唯獨愛和姊妹們頑鬧,又是個愛調脂弄粉的主兒,如今看來傳言大謬,今日所見,分明是個如寶似玉的公子,言談舉止俱無俗氣。想來也是,若是個庸人,柳湘蓮怎會和他這般交好?
將通靈寶玉還回,姜華露出一抹笑意,道:“既如此,明兒遇到靈驗的事情,賈世兄千萬記得說與我們聽,好叫我們見識見識。”
寶玉心里歡喜,一口答應,然后將玉重新戴上,坐回原處。
秦鐘未免有些悶悶不樂,只是他年紀輕,生得又似女兒,每每羞怯不多言,旁人都未曾留心,推杯就盞,熱鬧起來。
衛若蘭仗著內功精湛,耳聰目明,幾次劃拳猜枚都贏了,罰了眾人許多酒,立時便被眾人所棄,都不和他頑了。衛若蘭笑嘻嘻的也不在意,自己倒了酒一面慢慢吃,一面看他們爭得面紅耳赤,沒有半分世家子弟的風范。
酒過三巡,眾人越發放蕩不堪,有人問寶玉道:“寶兄弟,聽說你住進大觀園里,你們家的大觀園聚集了天地間的鐘靈毓秀之氣,又勒石刻字,為風流雅事,幾時請我們逛一逛?”
寶玉搖頭道:“請世兄見諒,大觀園如今是家中姊妹們的居所,實難待客。”大觀園清雅脫俗,原是姊妹們的居所,亦是一方樂土,焉能叫須眉濁物玷辱了去,仔細人多進去,熏臭了大觀園,姊妹們住在里頭也沒什么趣兒了。
寶玉忍不住又嘆了一口氣,瀟、湘館是最清凈幽雅的所在,偏生林妹妹不肯入住,幸而老太太和太太慈悲,仍叫人收拾了,安插器具,好讓林妹妹偶爾小住。
可巧柳湘蓮送了上等的惠泉酒過來,聞言道:“快別為難了寶玉,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家里,他哪能做得一點兒主。若真是想逛園子,等年下下雪,咱們一伙兒人去城外的梅園,那才是正經清雅的所在,弄幾壇子好酒,圍著紅泥爐吃火鍋兒,必是神仙一樣的日子。”
那人順勢道:“好,年下我做東,請大伙兒賞梅吃火鍋兒,或者弄些烤肉也好。”
復又熱鬧起來。
韓奇累了,坐回原處,側頭問衛若蘭道:“聽說你們家要和程家結親?”
衛若蘭臉上變色,道:“何出此言?”
坐在他另一側的馮紫英聽到了,詫異道:“你不知道?如今京城里頭雖不致人盡皆知,差不多的人家都知道了,乃因你出繼一事鬧得滿城風雨,許多人家都認為你是金龜婿,凡是對你時常留心的人家都知道這件事,遇見令祖母時詢問,令祖母亦未否認。”
衛若蘭眉頭緊鎖,冷聲道:“沒有的事,我母親沒答應,我也沒答應。”他一直在宮內當差,才出宮休沐就往柳家來了,不知此事,如今得知,未免有些恨自己一時之軟。
馮紫英奇道:“如此說來,是程家一廂情愿?”
見衛若蘭頷首,馮紫英哈哈大笑,韓奇則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兄弟,苦了你了,出繼一事才過去多久,就發生這樣的事情,只怕是想逼著你就犯呢。”他們向來年輕氣盛,對這樣的事情極是不滿,尤其韓奇自己還沒推掉史家的親事。
衛若蘭漠然道:“他們都不怕壞了名聲體面,我一人一身,又是男子,怕什么?”橫豎黛玉不是那些以名聲看人的人,到時候請媒人中間說明緣故即可。
韓奇嘆道:“你比我強些,既沒請冰人上門求親,也沒行三書六禮,橫豎怨不到你。”
馮紫英忍不住越過衛若蘭看他,問道:“你又怎么了?親事出了變故不成?說起此事,我正要問你,想必許多人也納悶兒,提親后不就該問名了么?平常人家定親,納采問名納吉都是連在一塊兒行禮,柳家便是如此,你們家怎么沒動靜了?”
事關史湘云,寶玉忙從熱鬧中分神,側耳傾聽。
衛若蘭注意到這一幕,肘尖碰了碰韓奇,韓奇經他提醒,看了寶玉一眼,喜怒難辨,半日,方回答馮紫英道:“原想二月問名,偏生不巧了,都說二月日子不好,三月又是單月,家慈意欲尋雙月雙日,五月又太毒,故擇六月初八。”
其實韓家壓根就沒這么想,只想早點問名早點以八字不合退親,只是南安太妃一心護著史湘云,登門來找錦鄉侯夫人好幾回,總是說史湘云如今深居簡出,在家里安安靜靜地做針線,已經痛改前非了,讓他們再多給些時日,好好考校史湘云的好處。無可奈何之下,錦鄉侯府方定了六月的日子,打算即使史湘云改過,他們亦要退親。
馮紫英點點頭,不再多問。
衛若蘭想到李明耳打探到的消息,淡淡一笑。
卻說寶玉聽了這些話,亦覺放心,瞥見秦鐘端起自己跟前的酒杯,忙過去勸他放下。秦鐘體質怯弱,因那年和智能偷情所致,染了風寒,一病連一病,最近方好,不能飲酒。
衛若蘭心里有事,席未散就先向柳湘蓮告別。
他與韓奇等人的對話柳湘蓮都聽到了,柳湘蓮向來認為終身大事事關一生一世,無論貧賤富貴,該當尋一名可心如意的女子,既然衛若蘭對程家小姐無意,程家就不該苦苦糾纏,放出這樣的風聲,如此行為實在是讓人不齒。
“不必如此,你有事就先回去罷,改日咱們再聚。”柳湘蓮干脆利落地道,也沒挽留。
見衛若蘭中途離開,姜華想了想自己的心事,隨后也告辭了,出了二門追上幾步,連聲道道:“衛世兄且請留步。”
衛若蘭回頭見到他,一怔,道:“姜兄弟有事?”
姜華躊躇片刻,不知想到了什么,終于下定了決心,道:“小弟不曾在京城長大,想向世兄打聽一些事情,今日世兄忙于歸家料理事務,不好打擾,明兒做東,請世兄賞臉可好?”
衛若蘭隱約猜出幾分,笑道:“沒什么不好,明兒我就等著了。”
姜華喜出望外,臉上笑容清晰可見。
揮手作別后,衛若蘭徑自騎馬回府,也不往別處去,聞得程婉之未在衛母房內,便去上房給衛母請安,衛母才吃了午飯,見狀笑道:“在哪里吃了酒?一身酒氣,快去洗了澡換衣裳過來說話。”又吩咐吉祥送解酒茶上來。
衛若蘭道:“不忙,祖母,孫兒在外頭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不知祖母可知?”
衛母心中一動,臉上笑容盡斂,嘆道:“蘭哥兒,你年輕不懂事,祖母都是為了你好,早些定下來,免得那些居心叵測者盯上你。那些人家的小姐不知根底,不知性情,亦或者有達官權貴意欲招你為婿,你同意是不同意?拒絕就是得罪了人影響前程,不拒絕,若是娶進一個驕縱跋扈的小姐又如何是好?倒不如早些定下來,安安穩穩地當差。”
不等衛若蘭反駁,衛母又不斷夸贊程婉之的為人,道:“不是我夸她,實在是個好的,我略有不適,她沒日沒夜地侍湯奉藥,素日所見的千金小姐哪有她這樣穩重和平的好孩子?等你們成了親,定能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衛若蘭道:“再好,也是別人的福氣,與孫兒無關。祖母不必為孫兒操心,孫兒心中有數,前兒當差時,陛下說將來親自給孫兒賜婚。”
這件事是真的,非他妄語。他因不想和程家結親而讓祖母傷心,遂進宮當差以避之,長泰帝笑話了他好一會,最后開口,說如若有人如他祖母這般罔顧他自己的意思、繼續拿他的親事興風作浪,就讓他告訴那些人,將來自己給他賜婚。他原本不想用這些話來回祖母,以免傷祖母之心,只是祖母不顧自己之意,意欲強行結親,他就不得不說了。
衛母吃了一驚,失聲道:“圣人答應你婚姻自主之權已是十分出格了,如何連你的婚事都十分上心?”她有些驚訝于孫兒所得的青睞。
隨即,衛母開始憂心忡忡起來。
衛伯將衛若蘭出繼一事,雖然理由冠冕堂皇,但衛母知道所謂衛二叔傳言看中衛若蘭一事純屬子虛烏有,自己也沒有懲罰他什么。衛若蘭若對衛伯心懷不忿,他得長泰帝青睞,稍有表白,日后豈不影響衛伯的升遷?從老太爺仙逝,丁憂起復后的衛伯便大不如從前了。
衛若蘭見到祖母憂色先是不解,隨即想到了在祖母心目中凌駕在自己之上的伯父,暗暗冷笑一聲,垂首道:“圣上看我當差時心神不定,方有此言。”
衛母長嘆一聲,不再言語。
次日,衛若蘭便聽說衛母將程婉之送回家了。
程婉之回家,并沒有讓流言消散半分,旁人只道兩家即將結親,故程婉之回家待嫁,衛母又不能巴巴兒地對人說兩家不結親,只能聽之任之。而程家為了達到目的,已經使了沒有后路的手段,得知衛母說結親不成后勃然大怒,沒有向人解釋的意思,唯盼流言越演越烈,再弄出些手段來,好讓衛若蘭迫于無奈而答應。
程家尚且不愛惜女兒的名聲體面,程婉之明知不妥依然順從,作為外人的衛若蘭自然沒有那份慈悲心,冷笑過后,置之不理,前去赴姜華之宴。
姜華在家中設宴,衛若蘭登門,少不得去拜訪老夫人和姜夫人。
婆媳二人似乎也在等著衛若蘭的到來,見到他,都極是親熱,女兒做了皇后,姜老夫人如今已是一等公夫人,更是拉著衛若蘭的手,贊嘆了好半日,笑對兒媳道:“這么個好孩子,難得的是有飛箭射猛虎黑熊的本事,一下子就將咱們家華兒比下去了。”
姜夫人點頭稱是,吩咐姜華道:“你別只顧著讀書習字,好生效仿蘭哥兒文武兼備才好。”
姜華笑嘻嘻地應了,拉著衛若蘭往廳中去。
姜老夫人和姜夫人都命丫鬟好生伺候,又囑咐他們少吃酒。
揮手叫身邊伺候的丫鬟小廝們都推下去,姜華開門見山地道:“今兒特特請世兄來,無緣無故的,想必世兄心里正納悶罷?”
衛若蘭微笑道:“確實如此。”
姜華嘆了一口氣,道:“其實不是為了別的事情,就是想問問世兄,近來世兄常在宮里當差,又在御前行走,想必深知宮中之事,皇后娘娘可好?宮里頭管得極嚴,外人都不知道里頭一絲兒消息,小弟父祖心里不免有些想念娘娘。”
大約是長泰帝喜好聽各家各府的秘事,將自己的王府皇宮都治理得水泄不通,一絲一毫的消息都不曾傳出去過,包括宮內后妃的性情為人。旁人說皇后和娘家疏遠也是因為眾人都知道皇后在做王妃時,就是除了打發人送節禮或者宮內大宴上會面卻從來不與娘家走動,登基后更不曾額外宣召娘家女眷進宮,姜家二六之期請求進宮請安,也都被駁回了。
對于嬪妃回家省親,并允許椒房眷屬每逢二六之期進宮一事,長泰帝其實已經后悔下達這道旨意了,覺得后妃定會將宮中秘事悄悄說與娘家人知道。果不其然,嬪妃將宮內細事告知娘家,娘家每回進宮帶來宮外的消息,恨得長泰帝都想取消這道恩旨,被皇后及時阻止。
衛若蘭深知自己在御前行走,必須謹言慎行,也不能隨意透露宮中細事,況且他不清楚皇后和娘家疏遠的原因,故聽了這些話,微笑道:“御前行走亦不得踏入后宮半步,此規矩也,我并不知后宮之事。然姜兄弟不用擔心,圣上仁慈寬厚,皇后娘娘母儀天下,一切安好。”
姜華無功而返,姜老夫人和姜夫人得知后同時嘆息。
他們也曾私下向其他嬪妃的娘家女眷打探過宮里消息,她們都說皇后娘娘在宮中養尊處優,但他們都不相信,那些嬪妃的話能有幾句真假?怕是在看他們的笑話,盡說些假消息。況且皇后向來不得皇太后的喜歡,從前的妃子榮升了皇太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哪能不尋皇后的晦氣?指不定皇后是在宮里受苦呢。
姜夫人忽道:“我記得老太太說榮國府的外孫女靜孝縣主曾在娘娘宮里小住了幾日,明兒尋個理由去榮國府拜訪,等見到她再細問問。想必,靜孝縣主不會像蘭哥兒這樣嘴嚴。”
姜老夫人眼睛一亮,隨即搖頭道:“罷了,哪有咱們家去他們家拜訪的道理?不過你的法子卻是極好,從靜孝縣主入手,定能知道娘娘的處境。可惜了,她還沒出孝,榮國府的姑娘們又不愛出門應酬,一時半會兒竟見不到她。”
姜華卻道:“我和他們家的寶玉倒是一見如故,改日我找他,讓他提醒管家太太一聲,姊妹們該交些閨閣密友了,到時候要一張賞花宴的帖子,叫姐姐去一趟。”
姜老夫人婆媳拍手稱好,忙命他用心攛掇寶玉行此事。 紅樓之黛玉為妻
...
(https://www.dzxsw.cc/book/146000/74000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