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當朝帝皇、諸親王郡王之女皆是出嫁前也就是定親之時方得封號,如今大公主尚未定親,故未有封號,所謂郡主之稱皆因其祖乃是當今圣人,其父乃是皇子兼封親王,其母又是正妃,人人都知只要她平安長大至出閣之齡,必會受封郡主。
前世黛玉住在榮國府極少外出,一則榮國府當家主母不曾教養諸位小姐應酬交際等事,二則閨閣中也無從議論皇家之事,因此堂堂官家千金對于朝中官場上君臣人口家事等除了和榮國府時常來往的世交應襲之家外幾乎是一概不知。
黛玉所精所通多系幼時由父母言傳身教兼長大后自學而來,即便她自負聰明,許多東西卻非聰明二字可以無師自通的,故而她也不知道這位郡主的閨名,只知這位郡主在新帝登基當年當月便被冊封為福壽公主,數年后才談婚論嫁,與別的公主郡主不同。
黛玉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見到皇家子弟,臉上不免帶了三分驚色,兩分失態,剩下五分方是她前世連生帶死共計二十歲才有的冷靜功夫。
福壽公主倒是一笑,道:“怎么?莫非我嚇著你了?”
黛玉忙搖頭否認,道:“是我初見郡主,心下惶然,因此失態,請郡主恕罪。”
福壽公主生得雖不標致,卻甚是白凈,眉眼亦極清秀,透著一團和氣,更兼她自幼生長在帝皇之家,長期受到熏陶,言行舉止之間俱是尊貴氣質,令人仰望。
福壽公主笑道:“你我初會,不免驚詫,你何罪之有?”又問道:“令尊可好些了?我出京時,聽家嚴,提起令尊因病辭職之事,只當今未曾應允,家嚴亦曾感慨令尊之忠廉,自令尊走馬上任以來,鹽政上的稅便多了三成不止。”
黛玉見問,忙站起身,道:“家嚴一年來時好時壞,近來頗有加重之象,才告病靜養!
黛玉不曾行走于官場之中,亦不懂官場上的人心,她只把福壽公主此言當作客氣話來聽,不敢當真,乃因前世林如海病重乃至于辭世的那一年來,并未受到任何來自朝廷的優待或者死后哀榮,反倒應了“升官發財死老婆”的俗語。
凡為官作宰的,最讓人趨之若鶩的便是升官、發財、死老婆,前者道賀者眾多,所謂錦上添花也,后者亦不相上下,畢竟官員之職如常,權勢不減,唯獨到了這官員自己的喪禮時,如若后繼無人或者子孫不肖,那么吊喪者寥寥無幾,因為對于外人來講已經沒有用處了。
賈敏之喪時,黛玉已有六歲,記憶頗為深刻,即使林如海礙于官聲,不愿大操大辦,但出殯的場面仍然是浩浩蕩蕩,凡江南一帶大小官員大小鹽商沒有一個沒到,只怕賈家的人在秦可卿喪禮之后對其喪禮的形容都未必及得上。后來,到了林如海的喪禮,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做事比較有體面的大小官員鹽商或是親自前來吊喪,或是打發族中子侄前來,那些不顧體面的只派個下人來就完了,人心之涼薄可見一斑。
所以,黛玉學會了不把世人的許多話當真。
幸喜福壽公主年紀甚輕,又不似黛玉那般經歷過二十年,聽到林如海病重臥床,擺手命黛玉坐在跟前,拉著她的手溫言安慰了幾句便即拋開此事,反而問起家常事務人情等,因問道:“聽說你在京城的榮國府住了幾年,他們家有個公子銜玉而誕,可是不假?”
賈寶玉落草時嘴里含著美玉之事因榮國府大肆宣揚的緣故,天下皆聞,聽福壽公主這么問,黛玉倒也沒有隱瞞,微微頷首,道:“確有此事!
福壽公主好奇地道:“那玉什么模樣?小兒之口如何銜得?”
黛玉答道:“如何銜在口中我亦不知,不過那玉雀卵大小,有五色花紋纏護,燦若明霞,瑩潤如酥,正反兩面皆有天然的字跡,卻非鐫刻。”提及通靈寶玉,不覺想起金玉良緣,雖然木石前盟于前世便已消逝,但黛玉心中仍覺悵惘。
福壽公主深覺奇異,接著問道:“又非祥瑞,何來字跡?便是那天底下各處呈上來的祥瑞,實際上不過是人為,單哄上面歡喜罷了!
黛玉淡淡一笑,道:“既名通靈,想來有些來歷。”
福壽公便問上面有什么字跡,通靈寶玉是寶玉的貼身之物,黛玉自小與他一處,自然是見過許多次,也都銘刻在心里,遂回答道:“正面鐫有‘通靈寶玉’四個篆文并‘莫失莫忘,仙壽恒昌’等字,反面則是‘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茸!
福壽公主聽了忙道:“果靈驗否?”
黛玉前世見識過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出現后通靈寶玉的奇異之處,然今世卻未曾發生過此事,況即便靈驗,也不能與福壽公主言明,雖然賈家的人不在意,她卻深知當今者諱,便搖頭說不知道,又道:“打小兒也沒見他們試過!
福壽公主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不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而是隨意地問黛玉今年幾歲了,在榮國府住了幾年,讀過什么書,素日里出門不曾,黛玉自是一一作答。
福壽公主見她生得標致,言談舉止又超凡脫俗,竟是從未見過的神仙般人物,心下極是喜歡,笑道:“我過兩日就回京了,竟不能去找你頑,趕明兒你若有機會再去京城,別只悶在家里都不出門,閑了只管上我們家找我去!
黛玉卻知等自己再回京城時,福壽公主便是真正的福壽公主了,宮闈深深,豈是自己出入之地,但此時福壽公主說了,也只能口頭答應。
福壽公主又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了她,乃是拘兒。按她的說法就是她同母所出的長兄幼年夭折,其母擔心她長不大,故小名喚作拘兒,取自將兒女拘在身邊之意,沒有大名,至于封號得等長大之后才有。
黛玉道:“我乳名黛玉,也沒有大名!
福壽公主嘆道:“因世間綱常之故,咱們到頭來不過碑上刻著某氏罷了,有沒有大名也沒甚要緊。便是有了大名,難道就能和男人一樣能建功立業名垂千古不成?我倒是想呢,可惜世間壓根不給我們機會,況且,丹青之上有名有姓的女子又有幾個過得平安康泰?”
黛玉聽了,十分贊同。
女子有大名的,看似和男兒一樣備受重視,可實際上呢?到頭來不過仍是某氏,就如同自己的母親,按兄長之名而來,靈位上仍是林門賈氏,如今還有人記得她的名諱,過上百十年,又有誰知道林家曾經娶進一位當家主母名喚賈敏?
福壽公主見黛玉此舉,打心眼兒里歡喜,皆因她往常與別人說時,他們都說自己的言論過于驚世駭俗,不像黛玉這般發自肺腑的贊同,故從左腕上摘下一只翡翠鐲子,給黛玉戴上,笑道:“我娘給我的,一共兩個,我留一個,送一個給你。你我年紀相差無幾,我也不說那些勞什子表禮不表禮的話,就當是姊妹之間所贈之物!
黛玉推辭兩次不得,忙摘下壓裙的羊脂玉佩,也是一對,她取了一塊作為回禮,福壽公主伸手接了過來,毫無扭捏作態。
又說了些江南的人文風物,福壽公主方在丫鬟催促下起身回房。
黛玉也由此知道了福壽公主來江南的根由,竟是代替父母前來探望其外祖父母。
黛玉又冒著雨摘了半籃桂花,至晚間回到家中,一面打發人將桂花整治了,一面將今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訴林如海。
林如海嘆道:“幸喜寶玉無能,只知調脂弄粉!
黛玉何等聰明,聞聽此言,頓時驚得滿身冷汗,窗外秋雨紛紛,更覺寒意逼人,次日一早便覺得鼻塞聲重,頭疼腦熱。
黛玉須得侍奉老父,不敢耽擱,忙請了陳大夫來診脈吃藥。黛玉原想瞞著林如海,只是她每天都去林如海房中,忽然不去,不必說,林如海必定生疑,遂命人如實告知,說等好了再近身服侍,現今卻是每日一早都到林如海房中外間,晚間方回自己房中。
林如海甚是著急,暗恨自己昨兒不該要吃桂花糕,如今桂花糕是吃上了,女兒卻病倒了,真真是得不償失,桂花糕到了嘴里也沒甚滋味。
黛玉卻在外間安慰道:“女兒每逢春分秋分必犯此癥,也不是一年兩年的功夫了,與昨日出門何干?廚房里才做了送上來的桂花糕何其無辜,受爹爹遷怒。爹爹若是疼女兒,該好生嘗嘗桂花糕的味兒,不枉女兒走了這么一遭。”
林如海和淚咽下,死期將至,面對愛女,頓生出十分不舍之情,閉目想了片刻,自覺手腳越發無力,恐自己走得過于突然,來不及寫遺本,遂命人準備紙筆,欲提前寫好。
林如海雖然不知道前世的自己到底在遺本中寫了什么,但他猜測,大概因為自己不知黛玉在榮國府的處境,當榮國府是可以托付女兒終身的人家,兼和賈母有雙玉之約,雙玉之約是他聽黛玉說的,黛玉說前世在他臨終之前曾如此交代過她,只不知今世為何沒有接到賈母的書信。所以,他未曾在遺本上寫有家事,以至于黛玉妙齡夭亡,朝廷沒有半點照應。
今世不能這樣了,林如海毅然把女兒的平安和終身當作自己的遺愿,寫在遺本當中,懇請上面憫恤,暗中庇佑黛玉幾分。
林如海還寫了一紙書信,裝在錦囊中交給黛玉,道:“為父不在時你方可打開。”
(https://www.dzxsw.cc/book/145748/750574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