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楊墨之學,無父無君
殷陽接過半塊餅子,捏了捏。
好硬...
看著津津有味嚼著蒸餅的墨翟,殷陽不禁心里舉起大拇指。
前輩好牙口,自己還是先說故事吧。
“您之前從師儒家,應該最熟悉儒家的條條框框,我就先從儒家的后世經典講起吧。”
“儒家...”墨翟聞言停頓了咀嚼的動作,駐步抬頭望向北方。
北極星昭然懸于夜空,諸星圍拱。
“可惜我晚生百年,不能親見孔丘,否則定要與他好好論道一番。”
墨翟沒有見到殷陽眼角一閃而過的狡黠笑意,而是低頭繼續趕路。
“我雖從學儒家,但卻不滿儒家凡俗禮節勞民傷財,不過為尊者諱,你給我講講后世之事也好。”
周滅商,商紂王的兄弟微子啟被安排到商丘建立宋國。微子啟去世以后,他的弟弟微仲接任了宋國國君的位置。
微仲算起來,其實便屬孔子的十四世祖,到了六世祖孔父嘉那里,孔氏就出現了。
孔父嘉死于宋國內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了能夠安定生活,便離開了內亂不斷的宋國,來到了魯國。
所以按歷史淵源,孔子屬于商朝王室后人。信而好古的孔子“吾從周”,某種程度上和墨翟算是遠房老鄉。
《淮南子.要略》: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
殷陽點點頭,首先開始介紹后世屏幕前只要認字就基本聽過的儒家經典。
《論語》。
《論語》大致成書于公元前428年至公元前400年之間,此時孔子已逝世五十多年,由弟子回憶記述為語錄體。
與之類似的還有秦朝開始接觸震旦的佛經,起源于佛教第一次大集結,由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回憶佛陀四十九年說法所著。
至于其中是否有偽經,只有證得境界的修行人方能分辨。
這也是所有流傳千古的文章必然面臨的問題,也就是信息篡改和缺失。光是《靜夜思》,就被改過數字,一葉扁舟鉤沉歲月陳跡,只能望洋興嘆。
墨翟一直一邊消滅著蒸餅的有生力量一邊點頭,待到殷陽講完了《論語》的大概情況后突然問了一句奇怪的話。
“孔丘走后,我反儒。想必后世儒也會反墨,殷陽,你不妨跟我講講后世是如何評價墨家思想的。”
殷陽心頭一動,對眼前蓬頭垢面的漢子升出了無盡的敬仰之情!
預測未來,有兩種方式。
一是所謂占卜預測之術,借助宇宙信息模型輸入參數來進行計算。
還有一種則是如墨翟和圖書管理員一樣,洞悉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便能不出門知天下事!
況且自古以來,英雄者眾,圣賢者寡。
英雄可以征服世界卻不能征服自己,圣賢不征服世界卻征服自己。
能登臨悟道者必然和而不同,海納百川。
墨翟第一句在問后世如何評價墨家,可見其圣賢胸襟!
殷陽沒有隱瞞,而是直接背誦了一段《孟子·滕文公》章句。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戰國時期,墨家與楊朱道家并稱“世之顯學”,墨家弟子遍布先秦各諸侯國任官,《墨子》一書的傳播也十分廣泛。
而孟子則是罵這兩派無父無君!
墨家為了別人的利益而犧牲自我,是將其他人當做自己的父母兄長來對待了,這是讓其父母兄長傷心的事情,那就是不孝。
而殷陽這煽風點火的行為更是讓諸子百家這種欺負人死不會講話的辯論給提升到了新高度!
張楚嵐都喊6!
此時的墨翟只是微微點頭,并無憤懣之意:“這后生的噴人技術不錯!起碼邏輯上都在點而不是胡攪蠻纏,倒是挺合我胃口!既然你提到了他,想必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了?”
“不錯,這位是孔丘之后的儒家扛鼎人物,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后世并稱孔孟。其中孔丘被稱作素王、大成至圣先師,尊稱孔子。孟軻被稱為亞圣,尊稱孟子。”
為讓墨翟和觀眾也對孟子有所了解,殷陽簡單介紹了一下孟子的主張。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逝世于公元前303年左右,而《孟子》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其年也是太守李冰修都江堰的時間)才有基本框架結構,直至西漢才基本成書。
本來正在狠狠咬蒸餅的墨翟聽到了殷陽說的孟子語錄,倒是面露欽佩地點點頭:“儒家歷來提倡王道,孟子感說出這等言語,雖然脾氣不太好,但必定不是那腐儒,就沖這一點!這人值得結交!”
“可惜餅子只能吃個半飽,我又不好意思找壞了他好事的楚王和魯班要吃的,唉!做好事真難!”
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韓非子.顯學》
說到底,兩者學問都沒錯,只是對象不同。
儒家學校以培養道德完人的貴族致仕為主,追求精神高度,所以禮儀完備,食不言寢不語;墨家學生卻大都是貧苦人民,所以類似技能專科學校,學得一技之長再去做技術官僚。
這就有個問題。
從古至今,除非圣賢,大多數人只有吃飽穿暖了才有精神追求,吃都吃不飽你跟我講禮貌?
工匠手工業者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參考現在的工人工作強度就可見一斑。
老子累了一天都想直接躺著,你一個讀書人過來說我姿勢粗鄙?
我去你媽的!
社會階層對象不同,導致了學問分歧。但這也只是學術之爭,如同后世的蘇軾和王安石、司馬光,同樣是追求真理和謀求國家利益,只是路線不同,依舊是君子之爭。
(https://www.dzxsw.cc/book/13632993/363659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