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夜宿王床
面對大明總兵的責問,半島武將也不敢回話,只唯唯諾諾,再加上他們漢話也不太好,半天也沒說出個囫圇句子來。
李氏政權治下的朝鮮,幾乎處處模仿大明,武將的地位也差不多,安州參將金俊磨蹭了半天后,終于通過翻譯講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兩班功臣張晚是八道都元帥,張院君目前駐守漢城,這些事情張院君能給大明朝廷與總兵大帥一個答復。我們只是低下的武將,做不了主的,也不知道我王目前在何方!
李昊皺著眉頭聽了半天,總算是明白安州這些守將讓他去漢城找一個叫張晚的文臣,這個張晚是八道都元帥兼玉城府院君。
朝鮮總共才八個道。
所以通俗點說張晚就是半島軍事最高指揮官,外加玉城府這個地方的院君。
“嘿,光海逆賊這大案你們是摻和不上了,兩班貴族總逃不了了吧?凡是兩班出身的文武官員,每人都要給大明軍隊提供兩百石軍糧。東江鎮(zhèn)的毛大帥即日也到,自我們離開后,就由毛大帥暫領安州防務,免得韃子兵殺回來你們攔不住!
李昊先給他封了個官,然后詳細盤問半島稅收,兩班貴族的農(nóng)莊,朝鮮兵里的鳥槍兵等關鍵事項。
李昊哈哈一笑,將她攔腰抱起,從景福宮主殿后門往朝鮮國王的寢殿而去。
幾名剃辮女真兵前去宣讀主帥的決定,剛說了幾句話,就被阿濟格等后金將領射箭趕了回來。
阿濟格咬牙切齒,事到如今,他也不恨帶頭追擊他的李昊,只恨那些反叛的奴才。
“你叫什么名字?是西人黨還是大北黨?”
頗為寒酸的景福宮主殿內(nèi),身穿圓領補服、頭頂烏紗帽的朝鮮臣子舉行了他們自以為相當豐盛的夜宴。
“各地兵士名義上五六萬,實際能戰(zhàn)之兵大概有一兩萬,這兩三萬里大部分還都是刀槍兵,能發(fā)射鳥槍的精兵大概只有六七千!
但朝鮮資源有限,兩班貴族里也只有嫡子才能繼承官職和土地,庶子被禁錮,只能充當翻譯官、醫(yī)官等基層官員,被稱為“中人”。
李昊沒有回復這話,問了問孔有德這些在皮島、鐵山附近待過的人后,直接和朝鮮翻譯對話。
但前些年被曰本打了一次,七年前薩爾滸之戰(zhàn)又損失了一大波精兵,不和女真人沖突的話,本身也沒有練兵的機會,精兵兵少很正常。
朝鮮的封建程度比大明都嚴重的多,文武兩班貴族把控著上層官職和大部分的土地。
李昊可沒看得上這一兩頓腌菜為主的半島宴席,他強令朝鮮人派出剩下的王妃出來敬酒。
除去兩班貴族和兩班附庸外,半島上如今還存在大量的賤民、奴婢,以及在兩班貴族的農(nóng)莊里種地的佃戶,整個社會的形態(tài)和印度的種姓制度有一拼。
“海帶豆腐湯、腌蘿卜、糖蒜、腌豆芽……唯二的葷菜還是煎魚和醬油烤肉。”
張晚等朝鮮臣子大驚,紛紛起身勸阻,并請妃嬪們快速離開。
這個漢女妃嬪祖上是山東人,五官比其余半島妃嬪艷麗多了,身材也凹凸分明。
張晚等人無奈,拖延了一段時間后,感覺敷衍不過去,就派人請來了大王沒來得及帶走的幾位妃嬪,輪流給大明總兵敬酒。
阿濟格和數(shù)名額真快速放箭彈壓,可潰散的旗丁太多了,他們根本管不過來。
朝鮮國王只帶了部分臣子和大妃去了江華島避難,漢城里留下了不少朝鮮兩班貴族。
大概了解了情況后,李昊直接召喚了跟著出征的諸將。
除去尚可喜,尚家弟兄有六人,劉家兄弟有七人,這就是十三支刮地皮隊伍,搜刮朝鮮鄉(xiāng)野是夠了。
他們身前則是一路追殺過來的明軍-朝鮮聯(lián)軍,稱其為明軍也不太合適,除了主將李昊和數(shù)百漢兵外,剩下的全是降兵。
在安州留下了一千三加六百兵卒后,前鋒鎮(zhèn)總兵帶著剩下的一千五百騎兵直接出城追趕韃子兵。
安州守將們相互討論后,由南以興回了話。
“我才是老汗欽定的大汗,老寨赫圖阿拉都給我了,你的汗位是自封的!
李昊哀嘆一口氣,怪不得前后幾次援朝之戰(zhàn),中原王朝還要順手賑個災。
眼下這個形式,打是打不起來了,西面江華島上還派出了船只援助明軍,這伙韃子兵沒多少出路。
“好。我解除你的禁錮,封你為聯(lián)絡使,專門負責與大明聯(lián)絡!
甚至有五六百人數(shù)天前還在跟著阿濟格兄弟倆逃亡,投降之后搖身一變就成了遼鎮(zhèn)轄下的精銳騎兵,跟著大明總兵追殺原先的主子。
朝鮮的黨爭比大明還要復雜,總體分為東人黨、西人黨,但又無限套娃,層層分割。
可惜朝鮮民力實在匱乏,民間甚至還在以物易物,送的禮著實有些拿不出手。
閉目哀嘆后,阿濟格率先提出解決方案:“奴才們砍死我吧,我不想落在明軍手里被羞辱。”
“尚家兄弟、劉家兄弟,每人帶兵一百,去鄉(xiāng)間的農(nóng)莊刮地皮,等到毛帥領兵趕到安州后,將刮到的糧食全運到安州來,各處的奴婢、賤民直接分了農(nóng)莊的地,其余鄉(xiāng)班、管農(nóng)莊的小吏全壓到安州。等著我回來處理!
“我乃后金大汗,絕不投降!”
可惜小舟上的朝鮮兵也防備著他們過來,于是劃槳西撤,阿濟格等人身甲上的棉花吸了水,連回到岸邊都做不到,接連被海水淹沒。
支持光海君的為東人黨里的大北黨,支持現(xiàn)任國王李倧的兩班貴族大多為西人黨。
以張晚為首的朝鮮兩班官員出城迎接,他們還仿照大明官場的送禮規(guī)矩,給主要的明將都送了禮物。
一千余名黃甲、藍甲八旗兵圍在主將阿濟格身邊,他們身后是淤泥攤,海浪不斷拍打岸邊,沖刷著第一次交鋒的戰(zhàn)場。
“總共能收到十萬石左右的稅,各級官員支出大概有十一萬石。兩班貴族的農(nóng)莊里,每年產(chǎn)出五十萬石沒啥問題,大王也是靠自己的農(nóng)莊!
朝鮮兩班官員倒吃的津津有味,還不時跑到大明總兵案前敬酒。
多爾袞卻有不一樣的見解:“阿渾先別泄氣,咱涉水過去搶那些小舟,搶到小舟后往江華島跑!
朝鮮仁川都護府,江華灣。
向跟從作戰(zhàn)的朝鮮將領下令后,李昊率軍朝漢城前進。
李倧也就三十二歲,他的妃嬪年齡也不大,除了一個漢女外,其余都是兩班貴族出身。
對面的明軍也無心進攻,因為馬匹的四蹄會陷進爛泥灘里。
安州是軍事重鎮(zhèn),但不是半島政治中心,搞李氏政權還得去漢城。
“派人去找到阿濟格、多爾袞的尸體,砍下首級送到遼軍軍營!
“尊敬的大明總兵大帥,我們很樂意為大明天兵提供軍糧,每人兩百石也拿的出來,但安州城目前駐守大量兵士,可否由漢城或者南邊各道轉(zhuǎn)運這筆糧餉?”
“三李各帶家丁,每人再加兩百精兵,策應這些刮地皮的弟兄。還是老規(guī)矩,大魚上繳由我分配,小魚自留!
東人身份加庶子,這金政宰夠倒霉的。
但效果還是有的,起碼無心作戰(zhàn)的建州兵知道有活路后,開始零零散散朝著東邊跑去。
一路跑一路脫掉身上的甲胄,武器也扔在了岸邊。
“沒朝鮮國王陪著,他的妃子也該出來敬個酒吧?你一個八道都元帥,也配用主人身份為大明將領舉行酒宴?”
明將們自然看不起這夜宴,大致將葷菜吃完后,陪著主帥坐著,他們準備回駐扎地后再吃一頓。
到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十來人。
名為王琪的漢女妃嬪也不自矜身份,大大方方就答應了。
這個翻譯官約莫三十多歲,眼睛較大,下巴也不太突出,明顯有外來血統(tǒng)。
大明諸將卻露出笑意,在主帥示意后,他們?nèi)挛宄䦷ё吡撕艉炔恢沟某r臣子。
……
“除去愛新覺羅家的逆賊、各級額真外,建州女真兵投降不殺,我要派他們跨海去打曰本。”
“妾愿侍奉總兵大帥!
從赫圖阿拉出發(fā)前,整個后金就三個大汗了,北邊的四貝勒黃太吉也在兩紅旗領地上稱了汗,又拉攏了部分科爾沁部的小部落,聲勢要比山里面的兩個大汗強的多。
在他們對面,幾乎閑了一路的李昊詢問了身邊諸將的意見,終于下定決心。
半島原先的騎兵還不錯,戰(zhàn)斗力也可以,被大明成祖連續(xù)搞走戰(zhàn)馬后,朝鮮兵戰(zhàn)斗力直接下降了一個檔次,直到火銃、鳥槍時代才稍微恢復一點。
半大小子多爾袞指出了哥哥的錯誤,身邊的旗丁全是建州出身,投降之后也討不了好,因此跟著他哥倆一路逃亡。
朝鮮戰(zhàn)船總算是到位了,他們派出小舟靠近這處爛泥灘,舟上的鳥槍兵連續(xù)朝著這十來人射擊。
“卑職名為金政宰,是東人出身,屬于被禁錮的庶子!
“就你了,今晚由伱侍奉我過夜。”
這十來人無奈,只得卸掉部分甲,只穿身甲往小舟摸過去。
為首的老頭張晚還給大明總兵解釋了自家大王的歸期,“后日,我王必到漢城,屆時還有宴請。”
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來,李昊也沒想跟朝鮮國王李倧客氣。
他們本就是沖著江華島來的,只是給他們帶路的朝鮮人使了心眼,將他們帶到了爛泥灘附近,然后被明軍圍住。
他現(xiàn)在對子嗣很感興趣,鬧餉時還能靠個人威望召喚遼兵起事,正經(jīng)造反時必須得有兒子,不然沒人跟從。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3374398/363659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