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249章 童話國度

第249章 童話國度


第249章  童話國度

        馬爾科夫已經(jīng)為李諭訂好了船票,李諭想要順路去一趟瑞典,看一下自己的小島。

        在瑞典不會過多停留,因為馬爾科夫還給他看了一份來自丹麥的信件。

        李諭看封面,是丹麥嘉士伯基金會聯(lián)合哥本哈根大學發(fā)來。

        可能很多人知道嘉士伯是世界上排名前幾名的啤酒商,不過這家公司對科學基金會的贊助歷史也非常長。

        最典型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

        對于李諭來說,去丹麥倒也算順路,圣彼得堡向西先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然后向西南走就會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反正它們都在波羅的海上。

        至于哥本哈根大學,也不簡單,畢竟出過高達39個諾獎!

        哥本哈根大學對于自然科學一向比較熱忱,歷史上有不少知名人物。李諭目前在數(shù)理上的成就已經(jīng)很矚目,恰巧又身在圣彼得堡,這次怎么也得找過來。

        嘉士伯聽說了西門子對李諭的邀約,現(xiàn)在歐洲對科技的推崇程度真心非常高,甚至一些自然科學外的人文學科也想學習自然科學發(fā)展的輝煌模式。

        如歷史之類的人文學科已經(jīng)開始搞起了科學方法研究,一直到現(xiàn)在其實也稱為人文科學。

        目前俄羅斯甚至把文學部放在了科學院里……當然這個做法貌似有那么一點點不太合理哈。

        反正能看得出,“科學”二字的力量已經(jīng)十分強大。

        不然新文化運動也不會打出“民主”與“科學”兩大旗幟。

        “民主”代表的是政法路線,“科學”自然就是科技路線。

        民主這東西很難評判,也過于泛泛,不同的國家國情又不同,非常復雜。畢竟是涉及對人的管理,超級麻煩,因為人是最難管的。

        民主本身又是把雙刃劍,掌握起來的難度非常高,用不好就會掉入陷阱,就像納脆之類的民粹或者南邊的鄰居印度那種無休止的內(nèi)耗。

        但科學就好說多了,因為這是對于自然的闡述,管你人類如何看待,就安靜地擺在這里,好處多多,除了使用者本身的問題,幾乎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

        李諭也沒必要拒絕,因為丹麥就是德國鄰國,近得很,順路還能在丹麥看到一位他非常想見到的人。

        相見總是很短,馬爾科夫恨不得寫信給沙皇,讓他給李諭頒發(fā)一個俄羅斯科學院的榮譽院士職位,不對,不用什么“榮譽”,就直接是個正式院士也沒問題。

        不過很可惜現(xiàn)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日俄問題忙得焦頭爛額,大鐵路花了這么多錢,勢必要穩(wěn)住旅順這個終年不凍港然后染指東北。其他問題就只能暫且往后放放。

        馬爾科夫和李雅普諾夫再次到碼頭親自送行李諭二人。

        李諭笑道:“過段時間我回國時,還會經(jīng)過圣彼得堡,能夠再次見面。”

        馬爾科夫二人很客氣:“我們一定幫你申請到大鐵路的使用權。”

        李諭抱拳道:“感謝二位!”

        下次見面肯定又大不相同了。

        李諭提前給在瑞典的皇家數(shù)學顧問列夫勒發(fā)去了電報,他已經(jīng)在小島等候。

        “親愛的李諭先生,見到你實在是太高興了!”列夫勒熱情道。

        李諭道:“別來無恙。”

        列夫勒說:“伱最近的《博弈論》屬實精彩,今年的數(shù)學獎項,我想依然逃不出你的手掌。”

        李諭說:“那將是我的榮幸。”

        瑞典皇室現(xiàn)在還是比較有錢的。

        列夫勒問道:“要不要再去斯德哥爾摩見一趟國王?”

        李諭說:“暫且不了,我已經(jīng)收到了丹麥和德國方面的請求。”

        李諭拿出西門子公司和嘉士伯的電報。

        列夫勒道:“你現(xiàn)在是個大紅人,每次來總是能給大家?guī)泶笮侣劊缃窀骷覉笊缍季o盯著你哪。”

        “盡可能不讓大家失望,”李諭又看向島嶼內(nèi)部,“現(xiàn)在的營建應當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吧?”

        列夫勒說:“剛剛處理好地基,此后的地面樓房建造簡單多了。”

        按照造價來說,地基占了二三成左右。

        李諭說:“正好《分形與混沌》由你們代為發(fā)行,需要用到資金繼續(xù)用版稅就可以。”

        目前還有差不多4000來兩銀子,也就是接近3萬克朗沒有給李諭,單純的建設根本用不了這么多,一萬克朗左右就夠,不過要是再加上裝修以及儀器采買,又要一大筆錢。

        列夫勒說:“如此最好,省了來回稅費。”

        李諭帶著呂碧城在島上逛了逛,反正面積不大。

        呂碧城再次感覺非常吃驚:“你竟然在歐洲能夠買一座島!”

        李諭隨口說:“有什么好奇怪的?”

        呂碧城說:“我根本無法想象中國人能買歐洲人的土地。”

        李諭說:“他們還巴不得賣給我哪,說不定過不了多久,還會求著我再買一座島。”

        呂碧城有點無法相信:“不會是吹牛吧,為什么還有這種事?”

        李諭神秘道:“你等著瞧就是。”

        呂碧城問:“你還是要在瑞典買島嶼?”

        李諭說:“不見得非要在瑞典,法國、瑞士、德國、英國都可以。”

        呂碧城眼睛睜得大大的:“難以置信!原來當個科學家在歐洲這么有地位?”

        李諭輕描淡寫道:“我又不是貪圖享樂,都是有用的。”

        在此時國人眼中,歐洲人高高在上,呂碧城哪能相信李諭一個中國人在歐洲這么吃得開。

        島上現(xiàn)在并沒有地面建筑,沒什么看的,于是乎兩人很快再次搭乘輪船前往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李諭問道:“丹麥是個童話國度,此前有聽過嗎?”

        呂碧城說:“我當然知道,雖然沒看過,但我也知道安徒生。”

        李諭說:“我在想的是,你完全可以把安徒生的童話翻譯到國內(nèi),都是些比較有趣的故事。”

        李諭在輪船上給她講了講安徒生童話中最出名的幾篇,如“皇帝的新衣”、“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小人魚”“拇指姑娘”等。

        呂碧城聽得非常入迷,不住贊嘆:“真的是迷人的故事。”

        “所以我才說他們非常適合翻譯到國內(nèi),”李諭說,“完全可以作為新式中小學堂里的讀物。一來能夠讓學生接觸到西方的文學,增加眼界;二來故事本身也有一定的寓意,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

        歷史上差不多要到十年后,劉半農(nóng)、周作人等人才開始翻譯引入安徒生的童話故事。

        他們對安徒生童話甚為推崇,周作人在推廣安徒生童話時,曾借用了挪威評論家的評述:“其所著童話,即以小兒之目觀察萬物,而以詩人之筆寫之,故美妙自然,可稱神品,真前無古人,后亦無來者也。”

        呂碧城點頭說:“這么好的東西,確實應當引入。”

        李諭說:“另外,既然是給學堂學生看,又是西方文學作品,最好還是用白話文翻譯。”

        再怎么說都是孩子可塑性更強,從小培養(yǎng)起來,對白話文的接受程度才能更好。

        梁啟超三年前寫《少年中國說》,也是想把少年兒童作為突破口,并且“將兒童視為民族救亡的希望所在”。

        李諭現(xiàn)在也看出這些拿到功名或者并沒有拿到功名但已經(jīng)年長的儒生大部分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按說甲午戰(zhàn)敗、庚子國難已經(jīng)可以喚醒“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了,但許多儒生顯然還是想做一只把頭埋進沙子里的鴕鳥。

        基本上到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時,才徹底引發(fā)中國社會“對儒學基本價值的全盤性懷疑”,使中國社會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歡迎并且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

        呂碧城覺得確實有道理,孩子也容易理解白話文,于是說:“我曾經(jīng)讀過志怪小說,但像這樣給孩子看的故事書真的是沒怎么見過。”

        李諭說:“沒錯,正因如此,這種童話引入小學堂效果會非常不錯,咱們的典籍大都是注重文以載道,雖然有傳奇故事、神話故事,不過并不是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安徒生這種沒有約束力的以兒童視角寫出來的故事算是個補充,而且讀起來有趣得多。”

        呂碧城說:“當然有趣,我自己都很喜歡。要是小時候,肯定看這個而不去背晦澀的文章。”

        李諭笑道:“這也是新學堂應該有的教學模式,不能一味地如同私塾一樣強調(diào)圣賢大道理,兒童畢竟并不懂。只是拋出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少還是有些不負責任,效率也太低。”

        呂碧城說:“我現(xiàn)在可算明白你為什么敢辦學堂了,懂得真不少。”

        李諭心里想,果然當年上學學那么多東西還是有用啊

        如果看地圖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并不在日德蘭半島上,而是位于日德蘭半島東邊的西蘭島上。

        這是因為丹麥發(fā)跡于海洋,有一種天然的海洋情結。

        而且哥本哈根處在北海和大西洋中間,扼守厄勒海峽,掌握著古代從西歐前往波羅的海的路線,這一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丹麥經(jīng)濟發(fā)展。

        只不過鐵血宰相戰(zhàn)勝丹麥后,把丹麥徹底趕到了日德蘭半島上。然后德國深感海岸線被丹麥分開,丹麥當時與英國交好,德國又肯定是要挑戰(zhàn)一下世界霸主英法兩國的,于是乎在日德蘭半島開鑿了著名的基爾運河。

        現(xiàn)在基爾運河已經(jīng)是波羅的海上極為重要的航道。

        后世北約和俄羅斯掐得很兇,哥本哈根旁邊的厄勒海峽因為是國際航道,俄羅斯波羅的海海軍還能做做文章,但基爾運河就用不了。

        明眼人也都知道把首都建在海島上一點戰(zhàn)略空間都沒有,但自從輸給德國、瑞典后,丹麥就在戰(zhàn)略上保持中立了,雖然二戰(zhàn)中還是被小胡子給攻占。


  (https://www.dzxsw.cc/book/13290934/1379893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