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649章 拒簽

第649章 拒簽


第649章  拒簽

        李諭他們找到了警察總監吳炳湘,說道:“長官,都是學生的愛國運動,要是因為這個抓他們,恐怕會背個不好的名聲。”

        “原來是李大學士,”吳炳湘恭敬道,然后面露苦澀,“我哪能不知道!抓幾個學生完全是為了給上頭交代,就算抓到監獄里,我也得一個個當寶貝養著,哪敢動他們一根手指頭。”

        李諭說:“估計上頭不敢針對學生,要拿你出來頂包。你不抓學生要頂包,抓了還要頂包。”

        “哎!誰說不是!”吳炳湘嘆了口氣,“我就是兩頭不得好!李大學士,你是文化人,回去給學生說說,差不多得了,最少別放火嘛,要不我真的很難做。”

        李諭說:“偶發情況罷了,而且終歸沒出什么人命。你年輕上二十歲,說不定更出格。”

        吳炳湘說:“李大學士,你再告訴學生,只要他們同意放棄7號的游行,被抓的學生我悉數放回。”

        李諭說:“有勞長官照顧學生。”

        這才只是個開始,以后游行的學生甚至巴不得進監獄,甚至帶上洗漱用品,警察送都送不走。

        可能吳炳湘本人秉承著過往“刑不上大夫”的觀點,不敢動大學生。——這時候的大學生確實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幾個警察扶著章宗祥和一個日本人走了出來,旁邊被抓的學生仍不住咒罵,章宗祥眼鏡都找不到了,扶著流血的腦袋,沒敢還嘴。

        聞一多代表清華說:“我校僻處西郊,未來得及進城,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

        吳炳湘連忙說:“哎喲呦,章公使!還好您沒事。”

        傅斯年向來有組織能力,讓他出面沒啥問題。傅斯年說:“我希望大家在此后的游行中可以聽從指揮,不要做出太出格的事,不然咱們有理變成無理就不好辦了。”

        章宗祥指著腦袋,沒好氣地回道:“這叫沒事?”

        傅斯年氣憤道:“真不知道上位者天天在想什么!”

        吳炳湘看這個日本人沒什么大礙,更加放心:“兩位快隨我回去走個過場,錄點口供。”

        “這不還是交易嗎?賣國的交易!”傅斯年說。

        胡適說:“我提過很多次,單純把罷課用作武器是最不經濟的方法,是下下策。屢用不已,是學生運動破產的表現。罷課于敵人無損,于自己卻有大損失。”

        ——

        其他學校的學生能聚集過來,說明他們已經默契地都選擇了罷課。

        李諭說:“據我所知,他們還是傾向于簽字。”

        羅家倫說:“既然參加的學校更多了,我們應組成學生聯合會,推舉一名臨時主席,我投傅斯年一票。”

        學生氣血上涌,突然出手打了過來,傅斯年沒想到他動手,眼鏡被打碎在地。

        李諭嘆道:“所以說還沒有結束。如果沒有什么事情橫叉出來,北洋政府肯定會同意簽字。而一旦簽字,山東就真的不好要回了。”

        旁邊的日本人叫做中江丑吉,受了點輕傷。他是日本記者,不過是日本的左翼,反對侵略,酷愛中國文化。

        李諭說:“你們的抗爭很是時候,昨天,就在你們進行游行的時候,巴黎的最高會議通過了最終結果,等待文件送回各國后,一個月后就要舉行簽字儀式。”

        傅斯年愕然:“我們不就白爭取了?難道他們還想學愛新覺羅、葉赫那拉,去簽賣國條約?這是為什么?!”

        五四雖然感覺北大最出風頭,其實各校都聯合起來了,而且后來清華的表現極為強硬,被抓的學生相當多,因為他們列隊更加整齊,一抓就是一群。

        旁邊的學生破口大罵:“賣國賊!竟然說莫名其妙!你說你為什么被打?你該死!”

        傅斯年問道:“北洋政府什么態度?”

        傅斯年氣呼呼轉身離去,這個五四當天的學生運動領頭人自此就沒再參與后續的運動。

        李諭說:“安福系段祺瑞總理主張簽字,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不在合約上簽字,就不能加入國際聯盟,所有的有利條件都要放棄。”

        “去它嘛的組織!”學生非常不服氣,“我們老老實實念書有用?”

        里面還有昨天“沒喝上湯”的清華學生。

        章宗祥臉上沒了血色,對吳炳湘說:“走走走,我們快點走!”

        次日,李諭等人再次來到北大,學生們氣頭還沒消,仍然在組織活動,而且這次他們召集了京城各大學校的代表,一起開會。

        傅斯年說:“即便如此,我們也要進行有組織的游行。”

        “當然是利益,”羅家倫走了過來,然后說,“京師警察廳的吳炳湘來了。”

        按道理,這個學生打不過傅斯年,但傅斯年知道此時不能動手,再看那名學生漲紅的臉,蹲下身慢慢拾起眼鏡架:“好,這個臨時主席我不當了!”

        傅斯年提高嗓門:“既然讓我做臨時主席,就要聽我的。”

        “對,就該打死賣國賊!”

        李諭說:“不過運動肯定還會繼續下去,畢竟學生還有被捕的,和會也沒有結果。”

        傅斯年來到人群外圍,看到了李諭與胡適、杜威。

        學生說:“那你這個主席不要當了!呸!”

        章宗祥無力地說:“我被打得莫名其妙,能錄什么口供?”

        羅家倫昨天激情澎湃地為報紙寫稿,呼吁當局釋放被捕學生,文章的名字叫《“五四運動”的精神》。——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五四運動”概念。

        傅斯年問:“他們該不會真的要簽字吧?”

        一名學生大聲說:“我們哪里出格了?出格的是那些混蛋當官的!”

        傅斯年是性情中人,回道:“你啐誰哪?”

        “教授,當個組織者真是太難了。”傅斯年有些無奈地說。

        傅斯年準備把被捕學生的問題解決再退出,于是一起來到校長室。

        蔡元培對各校學生代表說:“吳廳長說了,只要你們停止游行,停止罷課,學生就安全放回。”

        聞一多說:“我們才剛決議罷課,明天就要復課?這實在辦不到,我們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吳炳湘說:“章公使被你們打得兩天沒有大小便,差不多就行了。”

        羅家倫問:“難道打到那個部位了?”

        吳炳湘說:“具體我不知道。”

        <div  class="contentadv">        傅斯年問:“要是我們明天復課,你們不放人,怎么辦?”

        吳炳湘大聲說:“我可以用人格保障,要是不放人,我就是你們終身的兒子!”

        話到這份上了,學生代表們只好先復課,看看情況。

        好在吳炳湘履行承諾,放了學生。他認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

        但這些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再一次平靜罷了。

        ——

        幾天后,北大重新召開了杜威的演講。

        杜威有感而發:“我欣賞你們的愛國熱情,表示肯定的態度。大學生為國家盡力,不顧利害,組織極大的團體,采取強有力的行動,我想那些在美國的華人看到后,也會深表贊同。這是共和國國民應該有的舉動,因為國家的興亡,責任全在國民。

        “世界上無論共和還是專制,建設各項事業,全賴人民自己去辦,這對于共和國尤為重要。但要想有共和國的精神,必須有完善的教育,才能養成真正共和的精神。”

        杜威不愧是搞教育的,最后又聊回到教育上,他接著說:

        “經過這樣的愛國運動,我想你們會更加熱衷于求學。因為外交問題,激起愛國心,就有了新動機,新動力,求學的意念就更強了。

        “我認為,理智與情感并不是相反的,而是相成的。”

        “情緒能幫助理智,鼓動理智;理智能啟導情緒,堅固情緒,不至流于盲目妄動或虎頭蛇尾。”

        杜威講完后,李諭補充道:

        “杜威教授說得非常有道理,即便是愛國,也應該情緒與理智互相配合。

        “救國救民,談何容易?方法萬千,必然需要專門知識,不可能單依感情做事。

        “要是單有感情而無知識,想講衛生而不知怎樣防止疾疫,想做買賣而不懂經營,肯定沒有成功的希望。

        “所以感情必須受理智的啟導。

        “有人會說感情在理智之先,也未嘗不對,因為感情是行為的原動力,但是一到實行,知識就更重要了。

        “之前在上海我們聊起知行合一,如果感情堅定,再有知識,問題看清楚了,就能達到目的。”

        反正李諭也對學生的運動表示了肯定。

        原因嗎,當然是還沒結束。

        梁實秋多年后也在文中提到過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五四后又爆發了幾次學生游行,梁實秋作為清華的學生跟著人群,他們遇見了一輛阻撓的汽車,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大家七手八腳把這輛汽車給砸毀了。

        對此,梁實秋是這么說的:“我當時感覺到大家只是一股憤怒不知向誰發泄,恨北洋政府無能,恨官吏賣國,這股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發泄了。在這股洪流中沒有人能保持冷靜,此之謂群眾心理。那輛被打的汽車是冤枉的,可是后來細想也許不冤枉,因為至少那個時候坐汽車而不該挨打的人究竟為數不多。”

        最后一句話挺有意思。

        章宗祥的兒子正好和梁實秋同一個寢室,五四后,他趕緊偷偷溜了。但還是很多學生涌進了他們的宿舍,把章宗祥兒子的床鋪搗爛了。

        梁實秋覺得“不該這樣做”。

        不過這些小插曲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因為相比學生們的小舉動,北洋政府丟掉山東的罪過不知大了幾百倍,沒必要轉移視線。

        說到底,五四爆發就是針對日本的,針對他們蠶食山東,同時還有北洋政府不作為,是全中國對日本拼命擴張蠶食中國的普遍民怨反應。

        十幾天后,學生運動又開始以更大規模的形式出現,即便被抓了上百人,還是有五六千學生繼續游行示威。

        這時候北洋政府就有點怕了,不敢再讓軍警抓捕學生,同時把拘留的學生都放了。

        李諭隨后給上海實業協會發了函,學生都罷學了,工商業也該拿出點精神頭來,罷工!

        上海加入后,北洋政府更加難辦。其實從這時候起,運動規模就變得更大了。

        學生他們還可以對付對付,工商業罷工對他們而言更加有殺傷力。

        最后北洋政府終于同意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官職。

        但大家爭的關鍵問題還是和會上簽不簽字。

        身在巴黎的代表團不斷發文詢問北洋政府,到底簽不簽。

        北洋政府卻拿不準主意,一直含糊其辭。

        代表團內部分成兩派,駐法公使胡惟德、駐意公使王廣圻為簽字派;王正廷、顧維鈞、施肇基等則堅持反對簽字。

        代表團團長陸徵祥則只想得到北洋政府的指令,畢竟責任太大。

        經過一個多月的電報通訊,北洋政府仍舊沒給個準信,陸徵祥實在承受不住壓力,稱病辭職,從此之后,代表團的主要工作就是顧維鈞來做。

        就是說如果簽字,也是顧維鈞。

        此時距離簽字,只剩十天。

        顧維鈞等人心中明白,拒簽是最好的選擇,可以保留以后爭取山東的可能。

        雖然這樣會導致失去一些談下來的東西,但有些東西畢竟就是一絲一毫不能讓的,否則以小鬼子的行事作風,肯定會得寸進尺,遺患無窮。

        按道理,北洋政府怎么說都要給個準信,可直到最后一天,代表團也沒有收到北洋政府的明確指示。

        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代表團猜測,可能北洋政府不想自己做決定了,想讓代表團自己決定簽不簽。

        最終簽約日,顧維鈞當機立斷,選擇了拒簽。

        而在次日,他才收到北洋政府拒簽的指令。

        ——很可能北洋政府是在推算和會最后簽約的會議開始后,才發出了電文。明顯有推卸責任的想法,還能怪罪于無線電的通信不暢……

        哎,圖什么哪?怎么能和自己人耍小聰明。

        后來的發展,還算好,輿論起到了作用,各國同情山東問題;美國的國會對威爾遜最終讓步于日本也有異議。

        既然沒簽字,日本就不能在法理上占據山東,此后北洋方面也沒再同意。

        幾個月后,代表團先就奧匈問題簽了字,收回了讓給奧匈的權利。次年,中德也簽了協約,德國賠了一部分錢,然后取消了庚子賠款。

        學生們確實做到了。


  (https://www.dzxsw.cc/book/13290934/13567756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