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進京告狀
萬歷三十八年,整個大明朝廷還是一樣平靜,老百姓改辛苦忙碌依舊是辛苦忙碌,朝堂之上齊楚浙黨和東林黨鬧得不可開交,萬歷皇帝依舊呆在深宮之內優哉,葉向高獨挑一個內閣做獨相已經兩年。
若是沒有這次的建州、李朝、倭國聯合派出使團覲見,可能萬歷三十八年依舊是過的很平靜。
葉向高連續收到了努爾哈赤、朝鮮王李琿、倭國王后陽成的奏疏,言道大明縱容關外大都督鄭毅,欺凌周邊、無惡不作,讓藩國的屬臣民不聊生,請朝廷給予他們一個說法,求一個公道。
老相看到這樣的奏疏都蒙圈了,這說的是什么跟什么啊?
尤其是倭國那邊,說朝廷縱容什么關外大都督鄭毅欺凌倭國,而且帶兵襲擊倭國本土。
這都哪能跟哪的事情?先不說那關外大都督鄭毅是誰,你們倭國都多少年沒來過這邊了?上來就質問朝廷為何欺凌藩屬國,你們倭國何時將自己當做過大明的藩屬?
要不是當初太祖皇帝將倭國列為不征之國,誰知道你們倭國是個什么玩意兒?
但是藩屬國無小事,這一直是大明的政策,葉向高也不敢太過怠慢這些人。
只能好好的安撫住他們,然后就找來五軍都督府的人去詢問。
咱們大明設過什么關外大都督嗎?
如果有的話他這個獨相為何不知道呢?
結果肯定是顯而易見的,什么關外大都督朝廷就沒人聽說過。
而且各種任免文書都有留存的,從洪武年間到現在,兩百多年過去,也沒聽說過任命什么大都督。
葉向高有點撓頭,這是個什么情況?朝廷根本沒任命過關外大都督,再說也不可能任命什么關外大都督。
關外他是知道的,歷來就是不毛的苦寒之地,就算是任命也不可能有人會去關外當什么大都督去。
而且聽他們這個意思,關外大都督又是民政軍事一把抓,這從來都不符合大明的國策。
葉向高心想不會是這些人誆騙朝廷吧?有琢磨一想應該不會,他們沒這么大膽子。
而且也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編造一個關外大都督又能獲得什么好處呢?
那就說明這個所謂的關外大都督是真有其事。
既然不是朝廷任命的,那就很可能是當地借朝廷名義自封的勢力。
想到這里葉向高坐不住了,對于關外的政策大明一直是以夷制夷。
如果真的出現什么不可控的勢力,那對于大明絕對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葉向高趕忙進宮求見萬歷,兩人不知道商量了多久,出來之后葉向高就派人去安撫住建州女貞和李朝、倭國的使臣,派人進入關外去詳細探查,不過這種查探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倭國、李朝,包括努爾哈赤的人只能耐心等待。
努爾哈赤這次派出的是費英東,穆棱河之戰結束后,在費英東的建議之下,努爾哈赤盡收忽兒海河喔集諸部,得戶四千七百,大大補充了在穆棱河之戰中損失的兵力,將這些部族南遷到建州的轄地,就安排安費揚古帶兵鎮守寧古塔。
這次努爾哈赤可不敢將這些地方給放棄了,萬一那些漢人沿著這條通道打過來怎么辦?
只能安排人守著,好讓對方不敢輕易的南下,另外就是加強對周邊部落的征服。
但是想到那什么關外大都督,努爾哈赤也知道暫時不會是對手。
不是對手,那就要給對手上點眼藥,趕緊就組織團隊前去京師覲見。
本來他都打算再也不去拜見什么明國皇帝了,但現在情況特殊,看來還得靠著大明一段時間才行。
順便去拜訪一下那些朝廷大員,讓朝廷將目光從他的身上移開,轉移到那什么關外大都督身上。
所以努爾哈赤派出了費用東、阿代和皇太極前往大明,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找大明要說法。
也就有了葉向高的煩惱,也讓大明知道在寒冷的關外竟然還有個什么大都督存在。
而且這個所謂的大都督,還將建州女貞給收拾了一頓,讓努爾哈赤死了兩個兒子。
其實葉向高蠻高興的,由于李成梁的套路出現問題,讓建州女貞開始逐漸做大。
甚至將一向恭順的扈倫四部都給打了,葉向高要不清楚那也白做這個輔臣了。
現在好了,別管那什么鄭毅是何人,但起碼遏制住了建州女真。
這對于朝廷來說也是個比較樂于見到的情況。
當然調查還是要去調查的。
必須了解后才能知道如何處理。
至于李朝,李朝上奏的是那鄭毅派人掠奪民財。
這根本就不被葉向高看在眼里,你們的百姓管我屁事。
至于什么結交李朝官員,與其王族的諸多勢力糾纏不清。
這更跟他沒啥關系了,他都不清楚李朝現在的局勢是怎么樣。
當然安撫肯定是要安撫的,不然人家萬里迢迢了來了面子也過不去不是?
不過李朝和倭國這倆,仇恨還沒消退,就先讓他們去鬧騰一番再說吧。
總歸對大明是一件好事,什么關外大都督鄭毅,等到調查清楚再回復好了。
葉向高這一拖,倒是讓諸多的大臣高興不已,這些人來京師,總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吧?
沒看建州已經派人送上了禮物嗎?你們兩個小小的藩屬國還不意思意思?
李朝派出的崔明秀倒是知道明國的特色,派人不停的拜訪當朝的重臣。
但是倭國不太懂這里面的道道,可是沒少受到那些重臣的刁難。
德川秀忠隱瞞身份而來,看到這情況都想要打道回府了。
但是想到父親的交代,還有那些在蝦夷逐漸壯大的漢人。
只能咬牙挺著,派人回去拉一些上貢的禮品過來。
不然還能怎么辦呢?誰讓明朝廷這么不要臉呢?
這些使團只不過是個插曲,熱鬧一陣也就沒人在意了。
該去互相攻擊的繼續去攻擊,該去搜刮百姓的繼續搜刮。
轉眼已經入夏,調查的結果也逐漸送到了葉向高的案頭上。
要知道這次可是錦衣衛、東廠、內閣、都督府聯手去調查。
要是一點都調查不到,那也太不給幾方大佬的面子了。
不過調查到的信息很有限,葉向高只能看出那鄭毅的勢力還在極北之地折騰,最南端也不過到了穆棱河附近,就沒有繼續南下,更不會影響到大明十分關注的遼東。
他看到的資料有鄭毅的一些基本信息,只知道他的祖籍是北直隸,至于祖宗十八代那是一點都查不到。
就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一般,而且本人現在并不在關外那邊生活,在哪他們也調查不出來。
至于說勢力有多強,根據錦衣衛和東廠的消息,實力還是蠻強的。
地盤橫跨黑龍江流域,最西部已經到了永樂年間設置的嘉河衛。
但是依舊距離遼東有數千里之遙,根本沒有什么影響。
兵力大概有七八萬的樣子,跟大明百萬大軍相比不值一提。
葉向高也就沒什么興趣了,什么關外大都督,不過就是一股占據關外苦寒之地的土匪罷了。
那些人還不遠萬里的跑來告狀,就一股土匪還能影響到你們不成?
關外朝廷已經很少去關注了,去調查的人也不停的叫苦連天。
葉向高拿著這些散碎的資料又去拜見了萬歷皇帝。
倆人研究了一番,葉向高回來只字不再提這件事。
就算是那些李朝和倭國,還有建州不停的詢問也就是含糊其辭。
等到九月入秋,幾方實在是等不及了,就紛紛上書朝廷要求回去。
葉向高笑著安撫了他們一通,給了一些賞賜和允許朝貢的名額,將他們就打發回去了。
然后一批人從京城出發,出遼東關口,將一道圣旨送到了鄭毅的地盤上。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317760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