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朝廷封官
此時鄭毅正在南海城抱孩子呢,紀靈昀和康紅姑都各自給他生了個閨女。
這倆人為不是兒子生了不少悶氣,鄭毅卻絲毫不在乎。
對倆閨女那是寶貴的緊,他才不想要什么臭小子呢。
閨女多好啊,長大之后就是當爹的小棉襖。
兒子操心,從小到大都是搗蛋的不行。
至于明朝廷派人去探查他的底細。
鄭毅老早之前就接收到消息了。
要是連有人進到他的地盤都不知道,那他這個大都督也就太失敗了。
不過就算是明朝廷派人想調查他,那也得看他想讓那些人知道什么。
不想讓他們知道的,就不可能有人會知道他的底細。
要是沒這能耐,那復興號給他也算是白瞎了。
所以朝廷那些人,帶走的都是不太重要的消息。
連他的底細都根本摸不清楚,很多隱藏的也不可能知道。
鄭毅還特地讓向南拓展停了下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黑龍江以北地區。
沿著黑龍江的各條支流北上西進,他的勢力已經擴展到脫木河流域了。
脫木河也就是滿清時期的精奇里江,后世的結雅河流域,有一片廣闊的沃土。
在脫木河流域生活的是索倫部為主的女貞部族,索倫部也是有很多不同的部族組成,其中有蒙古人、鄂溫克人、達斡爾人,也有不少的漢人在這片平原地帶生活,鄭毅將他們統統納入到自己的管理之中。
西周府已經設置不短的時間了,就是為了管理這片區域以及大江西岸的小興安嶺、嫩江一帶。
由于明朝的調查,不方便大舉進入西岸,也就在精奇里江口,也就是原本海蘭泡的位置筑城長安。
作為這片區域的中心治所,鄭毅還到長安城這邊釋放了兩座基地,作為召集平民開發的依仗。
如今精奇里江一代,已經有漢人三十萬,都在這片平原上開墾農田、建立牧場。
發展的也是如火如荼,只是因為封鎖著大江,明朝肯定是不可能調查到的。
除了這邊之外,鄭毅的人馬也早已越過外興安嶺,進入到更北部的地區。
那邊就算是夏季也是很寒冷,只有少許的北山野人部落在那里生存。
但是鄭毅知道,那里的資源有多么的豐富,以后礦產將是那邊的主力資源。
開墾田地是沒啥希望了,就算能夠種上糧食,估計還沒等成熟就被雪給埋了。
礦產資源、林業資源、自然動植物還是不少的,都可以逐步的開發出來。
他的隊伍最遠已經到了后世的鄂霍茨克海北部,那里的人很多都被遷到了這邊來。
那邊的人對于中原的認識不太多,口口相傳中原有個強大的國家叫大唐。
鄭毅聽到之后也是禁不住有些自豪,當初的大唐還真是強盛無比啊。
已經將影響力發展到北極之地來了,他倒是對此有過一些了解。
如今北山的大部分地區,在唐朝時代都被稱為驅度寐。
至于為啥叫這個名字他就不知道了。
只是史書記載,這個驅度寐去朝見過大唐李世民。
除了驅度寐還有流鬼國和夜叉國,流鬼國就是生活在勘察加半島的原始民族,夜叉國更是生活在更北部的楚科奇地區。
不過鄭毅還沒有走到那么遠,向北的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就連他現在已經小有規模也是一樣。
主要是太遠了,動不動就是幾千里,從岸上走更是連路都找不到。
到如今他的人也就是探索清楚了額霍茲克海周邊那一片地區。
遷到黑龍江下游一萬多人口,幾乎已經將沿海一網打盡了。
也發現了幾個礦場,其中有金礦也有鐵礦,鄭毅安排了不少人去開采。
至于徹底在這片地區建立城市和永久居民點,鄭毅暫時還沒這個打算。
這年頭可不是鬧著玩的,小冰河時期啊,就算準備的在完善也不敢輕易折騰。
到時勘察加,也就是如今的北遼府倒是建了一些居民點,沿著海岸地區遷移過去七八萬人。
捕魚、打獵和開礦作為主要工作,逐步的沿著北遼半島(勘察加半島)向北進行探索。
不過這地方,一年也就只能干半年,剩下的半年大雪封山連門都出不去。
倒是溫泉挺多的,鄭毅回頭打算好好開發一下,在這地方洗澡挺好玩。
話說回到圣旨,這東西兩輩子鄭毅都是頭一次見到真玩意兒。
連紀靈昀和康紅姑都忍不住湊過來想要看看稀罕物件。
鄭毅將所謂的圣旨打開,上面是一片晦澀的文字還有一方大印。
能夠確定這是明朝廷發出來的,應該也是備過案的圣旨。
內容嘛,沒送過來之前鄭毅就已經知道了。
是以朝廷的名義,稱贊他為大明朝廷戍守邊疆、勞苦功高。
還有一堆的類似于中原后裔、大明良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大明疆域完整而盡力。
最后為了褒獎鄭毅對大明朝廷的功績,特賜封他為關外伯、關外軍民總制、關外諸衛大都督的職務。
還有就是希望他能夠為大明戍守邊境、討伐不臣,管理關外的女貞諸部,并向西對蒙古人進行壓制。
鄭毅當然清楚這是什么意思,就是給他個不用發俸祿的官,賜封他一個根本就沒有意義的伯爵,讓他壓制住關外的諸多女貞部落,尤其是建州女貞和蒙古各部,為朝廷減輕壓力。
果真是惠而不費啊,鄭毅拿著圣旨也只能稱贊一句。
葉向高這老頭兒看似在執政期間沒什么耀眼的政績。
別說跟張居正這樣的比,就算比之高拱等也有所不如。
但是誰要是小看老爺子,那才是真正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能夠獨擔內閣七年,一個人將朝堂上下處理的清清楚楚,這一點就連張居正都沒法跟他比。
而且還能在天啟年間重回內閣擔任首輔,還作出了很多有益于大明的事情。
從這一點看葉向高足以稱為一代名相,而且還是非常厲害的那種明相。
萬歷是個死宅男,政治智慧毋庸置疑,但這個給他賜封的提議肯定是葉向高出的。
目的很簡單,就是給自己封個官,讓自己為朝廷牽制住關外那些民族和勢力。
至于會不會因此而做大,葉向高也不太擔心,在那地方能成什么事情?
這也是他的短視之處,從古到今,哪個北方民族不是崛起于此?
近的說建州女貞,崛起于關外,短短二三十年打的朝廷哇哇叫。
再稍微遠一點說蒙古,崛起于黑龍江的支流斡難河,跟這邊也沒多大區別。
如果硬要說區別的話,那就是斡難河附近不太適合種地,只能放牧牛馬羊。
再遠一點比如金國,同樣是崛起于白山黑水之地,滅掉了不可一世的遼國和北宋。
為什么會都從這片地區崛起,而且還是前赴后繼的崛起,每個都能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原因只有一個,這里能養活人,無論是草原還是平原,亦或是山林之中,都能將人養活了。
養得活人自然就會向此處聚集,慢慢的形成一股勢力,等到勢力大了自然開始逐鹿中原。
幾千年來莫不如是,直到滿清時期,那些西方國家才從海上過來,徹底的打破了這種格局。
葉向高的意思就是想要利用他,來達到穩定大明邊疆的目的。
對于鄭毅來說,這倒也符合他的利益。
因為他沒想怎么著大明。
從頭到尾,他都是想要重新打造一個華夏。
而不是在明朝的基礎上建立個新的國家。
自己新建多省事兒?何必非要跟明朝較勁。
到時候也耽誤了大航海的紅利,還得處理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
不過有了這份圣旨,他也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與中原的貿易。
既然大明朝廷認可咱了,那去中原做貿易就名正言順了。
想到這里,鄭毅當即忍不住大笑起來。
好日子終于要來了!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317381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