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明末最強釘子戶 > 第536章 算是初戰告捷

第536章 算是初戰告捷


清軍的重裝士兵如潮水般涌入,戰斗達到了最熾烈的階段。
在這關鍵的時刻,劉繼虎挺身而出,率領親信家丁加入戰斗。
他揮舞著一根沉甸甸的狼牙棒。
動作剛猛有力,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那些身穿堅固重甲的清朝士兵,普通的刀劍難以穿透他們的防御。
但在劉繼虎的狼牙棒面前,他們只有死亡,一個個被砸得粉身碎骨。
隨著一聲震天的怒吼,劉繼虎揮動狼牙棒猛烈砸下。
一名鑲紅旗的撥什庫本能地舉起了一塊皮盾試圖抵擋。
然而,一聲巨響后,皮盾四分五裂,血肉橫飛。
伴隨著骨骼斷裂的聲音,撥什庫的左臂徹底斷裂,露出慘白的骨頭。
“啊——”
撥什庫痛苦地尖叫。
“去死吧,建虜!”
劉繼虎再次咆哮著,狼牙棒重重地擊中了撥什庫的頭部。
頓時,血霧彌漫,撥什庫的頭顱爆裂,上半身被摧毀,鮮血如雨般四濺。
主將的英勇表現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
他們緊隨劉繼虎的腳步,高喊著殺敵。
不僅如此,那些闖入車營缺口的清朝重甲,不僅要應對明軍的近戰攻擊,還要提防周圍明軍銃手的突襲射擊。
這些銃手巧妙地利用車陣的掩護,不斷地向他們發起射擊。
在火銃的轟鳴聲中,火光與煙霧交織。
密集的鉛彈如同疾風驟雨般射向清軍,輕易穿透了他們的厚重盔甲,撕裂了他們的肉體。
這些鉛彈在清軍體內肆虐,帶來了難以忍受的劇痛。
巨大的沖擊力使得中彈者搖晃跌倒,隨后他們看著自己身上噴涌而出的鮮血,跪倒在地或躺臥不起,發出痛苦的哀嚎。
無論多么堅固的盔甲,多么精良的裝備,在近距離面對火銃的威力時,都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
盡管清軍已經攻入了車陣。
但明軍并未出現預期的崩潰,反而敵方的傷亡不斷增加。
這種不對等的損失讓他們無法承受。
最終,清軍的大陣傳來了撤退的信號。
進攻的隊伍如同退潮一般迅速撤離,甚至連兩翼的騎兵也一同退走。
看到敵人撤退,明軍的陣地上爆發出勝利的歡呼。
然而,劉繼虎并不滿足于此。
他親自帶領家丁追擊敵人數百步,堅決不讓對方帶走戰場上的傷員和死者。
因為這些首級將成為他們的戰利品。
果然,在逃跑的過程中,建虜無暇顧及傷者和尸體,使得劉繼虎得以順利斬獲大量首級。
在將士們的歡呼聲中。
劉繼虎和親衛家丁帶著豐碩的戰果,凱旋回來。
車陣內滿地是血,還有不少傷者在哀嚎。
劉繼虎卻不以為意,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哪有不受傷的?
況且,就剛剛短短的交戰,己方就斬首獲得了四百多建虜的首級,這已經算是大捷了!
劉繼虎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環視四周,部下們個個面帶笑容,心中充滿了自豪。
以相同數量的兵力,他們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即使面對建虜的重甲馬群沖擊,他們依然堅守陣地,取得了勝利。
這怎能不讓全軍上下歡欣鼓舞,對建虜的輕視之情油然而生!
一位親兵激動地大喊:“大帥,建虜正向南山方向逃竄,我們是否應該追擊?”
“追擊,追擊,追擊!”
整個明軍陣地都沸騰了起來,士卒們的呼聲此起彼伏。
劉繼虎稍作思索,隨即高聲回應:“建虜想要逃走,沒那么容易!弟兄們,跟隨我追擊敵人,繼續殺敵立功!”
在大勝的鼓舞下,明軍士兵們高呼著向清軍敗逃的方向追去。
希望能夠乘勝追擊,再創佳績。
然而,劉繼虎并未因太過勝利,而失去理智。
他派遣騎兵先行追擊,同時命令步兵依托車營穩步推進,沿途又斬殺了一些潰逃的建虜步兵,繳獲了許多輜重。
明軍一路追至杏山北下,只見鑲紅旗和鑲白旗的清軍殘部聚集在一座小山嶺上。
他們失去了盾車,只能依靠盾牌布陣,嚴陣以待。
明軍士卒們見狀,紛紛大笑。
這局勢已然逆轉,輪到建虜們采取防守姿態了。
劉繼虎冷哼一聲。
憑借己方的火力優勢,即使建虜占據山嶺地形,也無法抵擋己方的銃炮攻擊。
正當他準備下達攻擊命令時。
突然間,他愣住了,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不好,建虜在這里布置了紅夷大炮!”
劉繼虎的目光突然聚焦,他清晰地看到了那座小山嶺旁邊的大山嶺。
山頂之上,密集地排列著一輛接一輛的紅夷炮車。
它們的炮口正對著己方。
而己方距離敵人的炮車不足一里!
“有埋伏!”
劉繼虎剛剛吼出這句話,大山嶺那邊便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炮聲。
如同雷鳴般響徹云霄,濃烈的白煙隨之升騰。
一顆顆清軍的炮彈呼嘯而至,原本需要重騎和馬群才能沖破的車陣,在敵人的火炮面前顯得脆弱無比。
炮彈不斷撞擊在戰車上,輕易地將它們擊得粉碎。
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下,一輛輛戰車被打得支離破碎。
尖銳的碎片四處飛濺,給后方的銃手們造成了嚴重的傷亡。
一聲巨響,一顆重達十余斤的大鐵球恰好砸中了一輛戰車。
“轟”的一聲,遮板和堅硬的車身材料炸裂開來。
鐵球攜帶著無數尖刺和斷枝橫掃過這片區域的明軍。
瞬間,至少十幾人受了程度不一的傷勢,在地上翻滾哀嚎。
另一顆沉重的炮彈落入了戰車后的步兵陣地,大鐵球激射而過。
至少一排二十余名士卒被撞得骨折斷肢,血霧四濺。
立即,明軍驚恐地尖叫,場面一片混亂。
“紅夷大炮確實威力驚人!”
山頂上,幾位清軍將領站在那里。
望著山下明軍的慘狀,雖然興奮,但也感到心驚。
在這些清軍將領的背后,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精銳騎兵,眼中閃爍著嗜血的光芒。
……
等到后方策應的祖大壽接到前方緊急情況,急急趕到杏山北不遠時。
劉繼虎的軍隊,正在與數萬清騎血戰。
遭遇伏擊之后。
劉繼虎也知道不能直接撤退,那樣在清軍騎兵的追擊下,最終只會變成潰逃,下場只會是全軍覆沒。
因此,劉繼虎親自率領親兵斷后。
然后讓戰車遠離紅衣大炮的射程,結成車陣,所有軍士都防御在內,等待后方救援。
清軍騎兵從四面八方發起猛烈攻擊,形勢岌岌可危。
好在,就在這關鍵時刻,祖大壽率軍趕到。
祖大壽指揮騎兵組成堅不可摧的陣型,同時命令后續趕到的步兵,在劉繼虎的車營周邊構筑新的防御陣地。
兩軍相互支援,共同抵御清軍的進攻。
祖大壽攜帶的戰車裝備有尖銳的長矛,排列起來猶如一片密集的刺叢,令建虜的戰馬因恐懼而止步不前。
隨即,祖大壽的新軍進行了幾輪精確射擊。
與此同時,劉繼虎也發射銃炮進行側翼打擊。
而進攻的清軍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后迅速撤退,放棄了繼續攻擊的企圖。
又得知明朝的主力已經接近戰場。
雙方進入了一段時間的對峙狀態后。
清軍發現明軍的部署嚴密有序,難以找到可乘之機,因此不敢久留。
因此,大批清軍開始用牛馬牽引著火炮,緩慢地向松山方向撤退。
這場伏擊戰最終落下帷幕。
戰后,當安全下來后。
劉繼虎清點了己方的人員和物資損失,感到十分沮喪。
在這場短暫的戰斗中,他的部隊傷亡人數超過了一千。
加上之前的戰斗,總傷亡人數接近兩千,其中戰死者將近一千,還有許多戰車被摧毀。
劉繼虎反思道,后來的傷亡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他自責地說:“窮寇勿追,怎么我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怎么連這么基本的道理都忘記了?”
好在,斬獲了四百余顆建虜的首級,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損失。
相較于以往明朝軍隊對抗清朝的戰績,這數百首級無疑是一次耀眼戰果。
盡管不能與那每次出戰,能夠斬首數千的青牙軍相提并論。
但也非常不錯了。
劉繼虎還請求祖大壽幫助掩蓋真相,聲稱戰斗中的傷亡,是由于建虜大規模的猛烈攻擊所致。
而非是他中了埋伏。
這次戰斗的激烈程度,可以光從斬獲的首級數量中得到證明。
并且提出,愿意將一部分首級贈予祖大壽作為掩護的酬勞。
面對劉繼虎懇切的目光。
祖大壽只能發出一聲長嘆,同意為其掩蓋事實,但婉拒了首級的贈送。
當天,劉繼虎迅速上報了大捷的消息。
而祖大壽也表了附意。
此時,中軍主力已經越過連山,接近塔山地區。
得知杏山的包圍已被解除,且前鋒部隊劉繼虎部斬獲了四百余顆敵軍首級,全軍士氣大振。
對初戰告捷的消息。
溫越還好。
但監軍張霖若、監軍王恩寵等人聞訊后欣喜若狂。
隨行的各總兵和將領們也同樣歡欣鼓舞,認為初戰告捷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而且,斬首四百多級的戰果算是非常不錯了。
出于迫切的心情,再加上杏山已在明軍控制之下,道路安全無虞。
第二天,張霖若、王恩寵以及眾多兵備官員和一眾總兵,率領各自的護衛營和騎兵隊伍,急忙趕往杏山堡。
在那里,他們親眼看到了劉繼虎所斬殺的敵軍首級。
無不為之振奮。
在監軍王恩寵仔細核驗了戰果之后,他立刻為劉繼虎記下了重大功勞,并與兵部侍郎張霖若一同迅速向京城傳遞捷報。
當這份捷報傳至京城時,整個京師為之震動。
崇禎皇帝對此感到極大的喜悅。
隨即,他提升劉繼虎為署都督僉事,并在戰后,兵部商討后,給予更多的獎賞。
祖大壽因在戰斗中有所策應,也得到了皇帝的特別嘉獎。
然而,對于這場戰斗的真實情況,人們心中仍存有疑問。
劉繼虎最初報告稱,在杏山遭遇的敵軍僅為鑲紅旗和鑲白旗。
總數不超過萬人,其中精銳的披甲士兵約有數千人。
那么,為何后來會突然面臨三萬敵軍的圍攻呢?
這是否表明劉繼虎存在輕敵冒進的行為?
但所有人都認為,初戰的勝利對于提振軍隊士氣至關重要。
其他的問題相比之下,顯得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捷報的傳播讓皇帝龍顏大悅,發下獎賞,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要的。
在這種共識之下,盡管劉繼虎可能犯了一些小錯誤,但大家都選擇忽略不計。
張霖若更是溫和地表揚了劉繼虎及其有功的將士,承諾將他們的功績詳細記錄下來,并對犧牲和受傷的士卒給予優厚的撫恤。
此刻,明朝的騎兵部隊已全部集結在杏山。
步兵和輜重也在快速趕來。
而情報傳來,清朝軍隊仍在猛烈攻擊松山,局勢十分危急。
在杏山與松山之間僅隔二十里的距離.
劉繼虎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再次率領大軍前往松山進行救援。
然而,由于他在之前的戰斗中斬獲了四百余顆清軍首級。
這一輝煌戰績讓其他將領羨慕不已,紛紛爭相要求擔任前鋒,導致劉繼虎失去了再次領軍的機會。
經過討論,決定派遣滿桂和曹變蛟各自率領其麾下的精銳騎兵前往松山救援。
溫越特別叮囑兩人,務必謹慎行事,避免輕敵冒進。
滿桂和曹變蛟接到命令后,當天便趕到了松山,與圍城的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在戰斗中,他們成功斬殺了數十名建虜,解除了松山的包圍。
并迅速向后方傳遞了大捷的消息。
根據兩人的戰報描述,清軍十分狡猾。
他們在錦州南山東設置了伏兵,同時在松山北嶺也埋伏了精銳騎兵,試圖引誘明軍出戰。
但是,明軍并未上當,清軍的計謀未能得逞,最終被迫撤退至峰路山。
戰報還提到。
清軍在松山東北的黃土嶺地區秘密建立了營地,挖掘了深深的壕溝。
意圖切斷明軍通往小凌河的戰略要地。
此外,在杏山西北靠近女兒河的毛家溝山嶺,也有大量的清軍駐扎。
峰路山上更是營帳連綿。
清軍在松山通往錦州的必經之路上布置了大量騎兵,形勢異常嚴峻。


  (https://www.dzxsw.cc/book/12786267/3636552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开远市| 奉贤区| 上杭县| 霍城县| 淅川县| 磐石市| 武鸣县| 东乌| 苏尼特左旗| 鄢陵县| 娱乐| 丹阳市| 武隆县| 天祝| 五大连池市| 扶风县| 永清县| 丰镇市| 高淳县| 沈阳市| 历史| 嘉峪关市| 宣武区| 宽甸| 敖汉旗| 大安市| 凤庆县| 安阳市| 大宁县| 收藏| 汨罗市| 沂源县| 班玛县| 乌什县| 青岛市| 民勤县| 伊川县| 乌拉特中旗| 黎城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