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殺青
第252章 殺青
范錚還沒鬧明白,史書上都重重記了一筆的棖棖事件,居然被一群坊正給撲滅了。
似乎荒誕不經,又似乎順理成章。
也是,里正、村正、坊正、保正之流,是最不受重視的底層吏員,甚至有可能被踢出吏的行列,但底層的事,他們是最熟悉的。
張三家倒了油罐子,李四家戴了環保帽子,王五家的狗偷吃了,基本上都一清二楚,誰在他們地頭上搞事,多少是有一些風聲的。
愿意管,與愿意下大力整治,那是兩個效果。
給一個蒸餅的錢,要老漢干一個籠屜蒸餅的活,老漢辦不到。
要是給一扇豬肉,信不信老漢能蒸餅上繡花、豆腐上刺字?
陸甲生得旨授將仕郎,這消息可像是五石散,刺激得坊正群體嗷嗷叫。
一介后輩晚生,可以憑此為官,老漢不能嗎?
看不起人不是?
知不知道坊門處八卦的婆娘里,有我兩個相好的?
里坊制最大的好處在于,每個坊相對而言,都自成一體,每天進出的外人,數量是有限的。
坊內婆娘嚼舌頭,那不打緊,坊正單獨教訓教訓就好了。
外來人胡咧咧,那可就是撈官身的大寶貝哇!
一百零八坊,驟然多了十幾個將仕郎,卻迅速將事情平定了。
“挺好的。”范錚與陸甲生悠悠地品著綠蟻酒,“不管怎樣,能壓住這勢頭就是好事。”
陸甲生有點愁:“可你被攆回來了,咋整?”
范錚瞪了陸甲生一眼:“啥叫攆啊?這叫準假!會不會說話?綠蟻酒都堵不住你的嘴!”
陸甲生嘿嘿一笑,沒有再戳范錚傷疤。
“你讓我挖的池子也挖了,竹子、秸稈、碓磨、大鍋已經到位,伱這是要造土紙?”
范錚只是笑而不答。
這問題需要回答么?
成了就是書寫的好紙,不成就是土紙除穢。
提到紙,《天工開物》的一些觀點就必須說一說。
宋應星提到,“殺青”一詞,是因為斬竹而得。
且他認為,紙張的出現,應該是上古時候就有了,而不是漢、晉時期的人冒功——他們最多是個改良者。
《天工開物》認為,“汗青”則是以煮瀝而得到的名稱,“簡”便是已經造成的紙。
造紙需要準備的,還有膠,這次不用杜仲膠那么奢侈,而是在東市直接采買,洛陽宮、同州、許州、鄧州產膠呢。
膠的作用,是增加紙張的黏度,防止墨水的洇染。
“對了,還有巫亹帶回了不少還魂紙呢。”
咳咳,還魂紙不是什么白事、法事的紙張,是指裁剪下來不要的紙張邊角,可以二次造紙。
池子的專業名稱叫漂塘,五面以水泥涂抹密封,防止污染。
按《天工開物》的說法,竹子要泡水里一百天,事實上,可以將竹子斬小再泡,根本不用那么長時間。
到一定時間把竹子撈出來,大棒敲打,再洗去粗殼與青皮,這就是“殺青”。
竹穰、秸稈、還魂紙,通過碓、磨研磨一道,再與上好石灰調和成乳液狀,放入周長一丈五尺、直徑四尺余的楻桶,擺到直徑五尺的鍋內。
鍋灶的連接部分用黏土密封,鍋中加數石水,煮八天。
之后停火一天,取出成型的竹麻,在漂塘里漂洗干凈,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按平,鋪一寸左右厚的秸稈灰。
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繼續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卻以后,要煮沸再淋洗。
十多天后,竹麻自腐爛發臭,將它拿出來舂成泥狀,倒入抄紙槽內。
方斗狀的抄紙槽,配合大小相近的抄紙簾。
抄紙槽內置清水,水面高出紙漿約三寸,加入膠、紙藥水汁。
紙藥水汁來源于一種像桃竹葉的植物,各地的叫法不同,唯一的功效是使紙張變白。
抄紙簾是用刮磨得極其細的竹絲編成的,展開時下面有木框托住。
兩只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
紙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來調控、掌握:輕蕩則薄,重蕩則厚。
提起抄紙簾,水便從簾眼淋回抄紙槽;然后把簾網翻轉,讓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上萬張。
壓上一塊木板,捆上繩子并插進棍子,絞緊,用類似榨汁的方法把水分壓干,然后用小銅鑷把紙逐張揭起,烘干、卷紙、裁剪,不合格的紙張剔除。
大方向是對的,這就足夠了。
紙不夠韌、不夠白、會洇染、黏度不足,只是細節問題,慢慢試著調整就是了,反正試產期間,產量刻意壓制在極低的范圍。
——
爽,或不爽,皇城就在那里,不遠不近。
喜,或不喜,帶薪休假的好事就這幾天,不多不少。
范錚一臉幽怨地乘普通馬車,在朱雀門前,磨磨蹭蹭地下車,滿心不情愿。
哎,皇帝就不能多放幾天假嗎?
咦,御史臺點卯,多了一張生面孔,還隱約眼熟。
懶管,待入公房,自烹茶湯,醒醒這懈怠了許久的精神再說。
李乾祐點卯,其實是由尤朔楚代點,他只默默地看人頭。
一個名字入耳,讓范錚驟然提起了精神。
丘神勣,這個史上有名的酷吏,史上記載的出場,是高宗時期的左金吾衛將軍,也就是現在的左候衛將軍,怎么就亂入了呢?
好像也不亂入,在那之前,丘神勣未必就不在其他衙門供職。
所以,丘神勣在察院當監察御史,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范錚難理解的是,李世民為什么非要把丘行恭的娃兒安插來御史臺?
惡心人嗎?
公房內,李乾祐飲盡尤朔楚送上的糜子粥,汗巾擦嘴,慢條斯理地勸導郁郁寡歡的范錚:“看開些,我們御史臺的查闕補漏,從來不是萬能的。”
“當日的事,你沒錯,可陛下也沒錯。想想天水郡公邙山的功勞,只要不造反,就夠他折騰一輩子的了。”
世間的事,不是黑與白、是與非就能簡單分辨的。
反正,皇帝已經解決了由此引出的后患,小小的侍御史就不要多事了。
“丘神勣的事,也不是御史臺能決定的,吏部司突然行文牒,三省核準。”李乾祐有些無奈。“不過,老夫告誡過他,不要來招惹你。”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94882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