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睦州反
江南道,睦州治所,雉山縣。
山水湖泊,物產豐盛,故稅賦也重。
雉山縣于文明(唐睿宗李旦)元年,更名新安縣;
于開元(唐玄宗李隆基)二十年,更名還淳縣;
于永貞元年,避唐憲宗李純諱,更名清溪縣。
這避諱法是越來越擴大化,連音都避諱,還讓不讓人好好說話了?
永淳(唐高宗)二年,分桐廬縣、雉山縣復置武德七年廢棄的建德縣,萬歲通天(周武則天)二年,睦州移治建德縣。
雉山縣梓桐源田莊里,有一奇女子陳碩真(《舊唐書》作陳碩貞),不堪沉重的稅賦,脫離鄉里,作坤道打扮,大肆宣揚自己的教義,為官府捕獲。
幸而妹夫章叔胤托人打通關系,以錢財將其贖回。
陳碩真意識到,再拖延下去,必然出大問題,索性于十月舉事,自稱文佳皇帝,以章叔胤為仆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誕生了——雖然是個草頭王。
御史中丞張文琮苦笑,這事要應下來,就是一個書令史負責一州都跑不過來!
所以,莫看史書將褚遂良寫得如何正人君子、道德典范,他也就是個常人,有喜怒哀樂,會利用手中權力打擊對手。
所有人都知道,永徽天子極怒,要狠狠整治大唐官吏了。
按說,對于宦官干政,大臣們應該極力反對,偏偏太宗朝的張阿難先例在那兒擺著呢,還有什么好說的?
崔義玄隨后與陳碩真各自揮兵而上,婺州府兵訓練有素,陳碩真軍人數眾多,成了相持的局面。
“大唐地域遼闊,御史臺人手不足,可按每年遍巡三道行事,明暗各一。”
一時間,陳碩真威名大振,長安為之震怒。
太尉長孫無忌笑道:“陛下勿動怒,癬疥之疾爾,連朝廷大軍都無須出動。”
這么差的戰力,睦州竟然能失守,睦州官吏真該死啊!
范錚慢吞吞地出班:“臣范錚啟奏,睦州之叛,雖是官吏與豪強之過,卻未必不是諸州的縮影。”
從陳碩真舉事的人,未必是真的信仙法,但對官吏的苛刻、豪強的掠奪早就無法忍受了。
在諸位沙場老將看來,陳碩真起兵,如烈火烹油,雖暴而不持久。
永徽天子暴怒:“所有睦州官吏、豪強,未死者盡配流驩州!”
司徒李元禮提議。
一年巡三道,三年巡十道,雖然艱難,至少是能完成的使命。
李元禮在絳州,也不是在混日子啊!
永徽天子沉思良久:“可!內侍省再遣一路人暗訪。”
睦州沒有戰力,不代表諸州就無戰力。
故而,便是與范錚有積怨的侍御史丘神勣、鄒久酒也無話可說。
朝中大臣都松了口氣。
范錚之言,當然也將他們包括進去了。
在官府失聰的情況下,章叔胤率兵攻下桐廬縣,陳碩真攻下睦州、杭州於潛縣。
太極殿上,夙來和風細雨的永徽天子暴怒:“堂堂睦州,竟糜爛如斯!睦州折沖府竟連一群反賊都打不過!”
至于向東越界打越州,那就是在說笑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越州為越州中都督府所在地,兵馬足夠重創陳碩真的隊伍。
這事,你怪人家折沖都尉也沒用,誰讓他們連府兵的利益都敢侵犯呢?
陳碩真兵鋒南移,攻打婺州,婺州刺史崔義玄率兵抵抗。
“可著睦州周邊封鎖,嚴防睦州人口進出;著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房仁裕、婺州刺史崔義玄率兵平之,其余諸地嚴防死守。”
“歙(shè)州六百里加急,逆賊陳碩真以數萬人攻打治所歙縣城,刺史提刀上城頭鎮守,經十日未失。”
崔玄籍此前名聲不顯,為老將、蔣忠國公屈突通之婿,因此言得崔義玄所重,命為先鋒官,大戰陳碩真部將童文寶。
問題在于,范錚所言還頗有道理,除了人手方面,張文琮竟無一言可對。
故而,明知道希望渺茫,也愿意拼著性命一搏。
“府兵中頗有逆賊陳碩真信徒,且地方及豪強掠奪過甚,導致府兵都深受其害,故陳賊號令一出,府兵半數皆叛。”
三路人手各自查訪,誰的頭上都懸著一柄利劍,要玩弄權柄的話,搞不好等于自赴黃泉。
御史大夫……
不說陳碩真、章叔胤都不是啥知兵的名將,就是把正經將領放睦州也是困獸之斗。
睦州失了人心,不等于大唐失了人心;
御史大夫李乾祐惡了褚遂良,坐遷邢州(邢臺)刺史,御史臺正缺堂官。
婺州官吏頗有畏戰之心,獨司功參軍崔玄籍斷定,陳碩真之勢雖大,卻必敗。
兵部尚書崔敦禮奏報。
睦州官府糜爛,不等于周邊官府糜爛;
陳碩真成事,主因是睦州失了人心,且出其不意,故能輕易奪城。
監察御史李巢趨步入殿:“監察御史臣李巢有奏,睦州折沖府之敗,非戰之罪。”
倒是分明暗,這可是一殺手锏,地方官府應對巡查通常是馬屎表面光、欺上不瞞下。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臣以為,御史臺當徹查天下,并非走過場,而是深入民間詳查。”
張文琮松了口氣。
御史臺中,與范錚有瓜葛的人也不少,如主簿甄行、監察御史劉諳華鳴、書令史盤長。
可睦州雖有千島湖為憑,卻處四戰之地,按博弈的說法,金角銀邊草包肚皮,睦州正是那肚皮。
陳碩真的人數雖眾,卻未經操練,且老弱婦孺占比不低,又不懂攻城器械,一個上下一心、戒備森嚴的歙縣城,真不是她們能打下來的。
崔義玄發狠,令人撤開為他擋箭的盾牌:“刺史避箭,何人死戰?”
揚州都督府長史房仁裕率兵,自北面夾擊。
房仁裕本秦王府一系,為房玄齡族叔,本驍勇善戰之輩,兩處合力滅陳碩真部,數萬人只俘獲萬人,陳碩真與章叔胤被擒而后殺。
陳碩真部早就抱了必死之心,死亡比例高得嚇人。
——
尚書右仆射、北平縣公張行成薨,壽六十七,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謚號“定”,后配享高宗廟廷;
侍中兼太子少保、條縣公高季輔卒,年五十八,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都督,謚號“憲”,后配享高宗廟廷。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697448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