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102章 治國就是治吏

第102章 治國就是治吏


大明官員選用,進士、舉貢、吏員三途并用,都可以擔(dān)任官員。

    進士容易理解,就是獲得進士功名之后,擁有做官資格。

    舉貢就是舉人和貢生,舉人是鄉(xiāng)試考取而來,貢生分為歲貢、選貢、恩貢、納貢,通常是生員貢監(jiān),在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后有任官資格。

    因此貢生通常和其他有任官資格的監(jiān)生一起,納入監(jiān)生之中。

    而監(jiān)生除了生員貢監(jiān)之外,還有舉人舉監(jiān)、品官子弟蔭監(jiān)、捐貲例監(jiān)。

    這其中蔭監(jiān)又分為官生、恩生,和舉人、貢生一樣容易做官——

    這些人合在一起,并稱舉貢官恩。

    大明開國的時候,因為人才不足,經(jīng)常有舉貢出身的舉人、監(jiān)生擔(dān)任高官。

    但是在科舉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在,早就以進士出身為主。

    其他出身的官員,在官場上會受進士排斥,難以升為高官,更別說得到廷推。

    所以對非進士出身官員六年遷轉(zhuǎn)一次,袁可立覺得外面的反對聲音不會太大。

    那些舉人、貢生、吏員出身的官員,根本無法影響朝堂決策。

    唯一能發(fā)出些聲音的,是他們之外的蔭監(jiān)——

    這些人同樣不是進士出身,按這個制度需要六年一遷。

    他們本人的聲音或許很小,但是他們的父輩,卻多是朝堂大臣。

    不照顧這些人的情緒,會影響朝堂運轉(zhuǎn)。

    所以袁可立就詢問道:

    “恩蔭文官,是否按非進士出身遷轉(zhuǎn)?”

    “六年遷轉(zhuǎn)一次,對他們有些苛刻。”

    朱由檢對蔭官并不怎么待見,否則也不會把節(jié)流第一刀砍向寄祿官員。好在大明的恩蔭不是太多,不像宋朝那樣泛濫成冗官。

    考慮到恩蔭是對有功官員的獎賞,待遇不能太差,否則會讓朝堂上的高級官員有意見。

    朱由檢思索之后,說道:

    “獲得文蔭的,按非進士出身官員,六年遷轉(zhuǎn)一次。”

    “獲得武蔭的,按武官五年一遷。”

    “現(xiàn)在文官武蔭居多,可以讓他們?nèi)ケ俊㈠\衣衛(wèi)、衛(wèi)尉寺任職,五年遷轉(zhuǎn)一次。”

    這是一個辦法,但還是有點苛刻。畢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能憑借功勞獲得武蔭,大部分文官的子弟,只能入監(jiān)讀書。

    所以袁可立請求,給這些人一條出路。

    朱由檢苦思冥想,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從左宗棠被特賜同進士出身得到啟發(fā),說道:

    “如果非進士出身官員立下殊勛,朕可以特賜他們同進士出身。”

    “遷轉(zhuǎn)時間和進士出身官員一樣,不再固定為六年。”

    這確實是一個辦法,但是袁可立卻敏銳察覺到,這樣貶低了進士地位、增加了皇帝權(quán)力,所以他立刻說道:

    “進士不宜輕賜,請陛下定下名額,特賜同進士出身的官員數(shù)量不應(yīng)太多。”

    “進士寒窗苦讀,要體諒他們的辛苦。”

    進士是文官的主體,朱由檢當(dāng)然要照顧他們的情緒。

    而且他也擔(dān)心隨意賞賜可能會造成蔭官泛濫,更希望那些人轉(zhuǎn)為武官,遂道:

    “就定在十個吧,每年不超過十個。”

    “對優(yōu)秀的非進士出身官員,特賜同進士出身。”

    “以后舉人、監(jiān)生和蔭襲官員,都可轉(zhuǎn)為武職,五年遷轉(zhuǎn)一次。”

    轉(zhuǎn)為武職袁可立同意,但是每年十個名額還是太多。袁可立不覺得非進士有那么多人才,建議道:

    “文官三年一考,陛下可以定為三年十個名額。”

    “以政績先后,達到一定標(biāo)準(zhǔn)者,特賜同進士出身。”

    朱由檢當(dāng)然不肯完全以政績先后排列,那樣名額就全部掌握在吏部手里了,所以他當(dāng)即說道:

    “三年十個名額太少,只在三年一考后授予也太死板。”

    “朕以為要多些名額,特賜給立下殊勛的官員。”

    “例如袁卿,你的兒子還沒有考上進士吧,如果你立下殊勛,朕難道不能特賜同進士出身給他?”

    “朝堂上的大臣,難道會反對這一點?”

    “這件事還是在朝堂上商議吧,和群臣一起定下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袁可立只能答應(yīng)增加名額——

    否則他就是和自己兒子、甚至和其他大臣兒子為敵,引來他們非議。

    朱由檢通過對遷轉(zhuǎn)制度的規(guī)范,以及對蔭官的出身賞賜,提高了對大臣的影響力。

    這讓他心中很是欣喜,畢竟以前蔭官遷轉(zhuǎn)完全沒有限制。朱由檢是在做出限制之后,又把放開限制作為賞賜。在這一收一放之間,獲得一項權(quán)力——

    對他本人來說,完全是意外之喜。

    而且特賜同進士出身,也能讓朱由檢任用一些非進士出身官員,例如袁可立曾經(jīng)舉薦的茅元儀,以及其他人才:

    徐光啟的弟子孫元化專心西學(xué),沒有考上進士。

    還有寫《天工開物》的宋應(yīng)星,只是一個舉人。

    李自成的謀主牛金星和大將李巖,同樣也是舉人。

    如果他們實在考不上,以后就特賜同進士出身,方便他們效力。

    這是朱由檢能記得的,不記得的還有很多。非進士并非沒有人才,只是范圍太廣,猶如大海撈針。

    如今有幾個明確的目標(biāo),還有特賜同進士出身這條政策,朱由檢能夠招攬他們,讓他們?yōu)樽约盒ЯΑ?br />
    以后他培養(yǎng)的理工類人才,也能用這條政策,進入朝堂任官。

    順利定下了舉人、監(jiān)生尤其是官生、恩生的遷轉(zhuǎn)政策,朱由檢又想到了吏員,他記得江陰守城的閻應(yīng)元就是吏員出身,這些人也要給政策,遂道:

    “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

    “如果官吏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朝廷卻不規(guī)范他們,天下一定會亂。”

    定下這個基調(diào),朱由檢道:

    “吏部不僅要規(guī)范官員遷轉(zhuǎn),更要規(guī)范吏員。”

    “朕聽人說地方吏員多有世代承襲的,甚至有些胥吏,膽敢架空官員。”

    “袁卿擔(dān)任過地方官員,有沒有見過這種事?”

    這是一個更大的課題,袁可立斟酌之后,說道:

    “不法吏員是有的,但是架空官員,那就很少見了。”

    “胥吏升降,全在官員一念之間,他們不敢做得太過。”

    “吏員役滿轉(zhuǎn)補,也由官員掌握。”

    微微點頭,朱由檢沒有細問,說道:

    “吏員是個大問題,官員如何掌控吏員,讓吏員為官府用心辦事,很考驗官員能力。”

    “所以知府、布政使等治理地方的官員,要多從知縣中選拔,提拔有年功的知縣。”

    “六部尚書、侍郎,最好也要有基層官員經(jīng)歷,例如推官、知縣。”

    這是在提高知縣的地位,安撫他們以后無法提升為科道的不滿。推知并稱的局面,仍舊不會改變。

    袁可立作為推官出身官員,不可能反對這個政策,又聽皇帝說道:

    “以后從九品以下,要分九級吏員。”

    “一級為最低,九級為最高。”

    “但是九級吏員不再稱為吏員,要稱為吏目,授予從九品散官。”

    “后續(xù)官職遷轉(zhuǎn),視同非進士出身官員。”

    這是在規(guī)范吏員遷轉(zhuǎn),袁可立詢問道:

    “吏員幾年一遷?”

    “應(yīng)該如何考核?”

    朱由檢道:

    “文官三年一考,吏員考核就同樣定在三年。”

    “考核由當(dāng)?shù)匮瞄T的人事科負責(zé),每三年考核一次,稱職就提升級別。”

    “吏部文選司和兵部武選司要一起劃分吏員級別,確定相應(yīng)待遇和支米斗數(shù)。”

    “從二十歲開始,吏役可授予一級吏員身份,二十四年后、也就是他們四十四歲時,可授予從九品散官。”

    “成為官員之后,他們可以擔(dān)任輔官,但是和官員一樣,要遵守回避制度,調(diào)離原籍所在,以非進士出身官員遷轉(zhuǎn)。”

    “吏員有功的同樣授予年功,減少磨勘時間。如果他們做出大功績,朕會特賜同進士出身,讓他們?nèi)氡O(jiān)讀書后任官。”

    這樣給了吏員出路,同時也做出限制。

    袁可立想了一下,覺得或許可行。對吏部的事他沒有多管,詢問道:

    “兵部吏員如何遷轉(zhuǎn)?”

    “是參考文官三年一考,還是按武官五年一考,五年遷轉(zhuǎn)一次?”

    朱由檢道:

    “所有吏員全部三年一遷。”

    “兵部要多用武官,把世襲百戶、試百戶,降低三品之后,任命為正九品、從九品官員使用。”

    “那些地位雖卑,卻很重要的職位,與其被小吏掌握,不如定為正九品、從九品,讓武官去擔(dān)任。”

    “他們這些人,可以稱為文職軍官,同樣五年一遷。”

    “要多挑選識文字的人擔(dān)任,例如舉人、監(jiān)生,以及蔭襲官員,都可以擔(dān)任文職軍官。”

    這樣又給了舉人監(jiān)生一條出路,武官降三品擔(dān)任文職軍官、也有助于解決武官品級太高的問題,袁可立對此十分贊同。

    又想到舉人之下的秀才,詢問道:

    “秀才出身的吏員,和普通吏員一樣嗎?”

    “他們身有學(xué)問,不宜和普通吏役等同。”

    朱由檢考慮了一下,說道:

    “秀才出身的吏員,可以稱為文吏。”

    “文吏同樣三年一考,二十歲以上擔(dān)任,有秀才功名直接授予五級吏員。”

    “這樣他們只需要十二年就能升到從九品,如果做出功績,七級以上可以入監(jiān)讀書,學(xué)成后授予從九品散官。”

    說著,朱由檢又想到司法數(shù)算考試,又說道:

    “以后不止秀才,所有識字的人,只要通過刑部司法考試、戶部數(shù)算考試,都可以擔(dān)任文吏,按成績授予三四五級吏員。”

    “吏員要盡量識字,并且懂得法律數(shù)算,多用文吏和轉(zhuǎn)為文職的軍官軍士,減少世襲吏員。”

    仿照后世的公務(wù)員考試,將司法數(shù)算考試用作吏員考試,作為科舉補充。

    袁可立作為科舉出身官員,對此十分贊同。覺得吏員同樣有必要考試,讓識字的人擔(dān)任。

    君臣二人商議良久,把非進士出身的官員遷轉(zhuǎn)政策,大體定了下來。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9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靖边县| 交城县| 东阳市| 沽源县| 桐梓县| 吴忠市| 西宁市| 莒南县| 额济纳旗| 建水县| 沙洋县| 平罗县| 芮城县| 宝丰县| 铜川市| 长海县| 垦利县| 中江县| 绵阳市| 隆安县| 海安县| 花垣县| 乐都县| 金川县| 石泉县| 西和县| 蒲江县| 阳西县| 伊宁县| 南郑县| 比如县| 望谟县| 东山县| 兴和县| 岐山县| 六枝特区| 博罗县| 三门县| 乐都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