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崇禎朝的大禮議?
心事重重地走出皇宮,曹思誠決定先去吏部,把倪元璐署理太常寺丞的事情辦下來,拉著他一起做事——
有麻煩事就該一起承擔,不能讓自己一個人扛著。
吏部衙門就在承天門外,出了宮門走幾步就到了。
曹思誠在吏部干了十幾年,熟人可以說極多。他也沒有什么降職后不好意思見熟人的想法,直接去找楊景辰。
見到曹思誠過來,楊景辰不敢怠慢。不管怎么說,曹思誠都曾是他的上司,來到吏部辦事,必須要給面子。
聽到曹思誠說了倪元璐的事情,楊景辰一口答應。這件事別說有皇帝的命令,就是沒有,也得給曹思誠面子。
大小九卿屬員,選授遷除一切由吏部,不需要在朝堂上推選。
楊景辰作為分管文選司的專督加銜推升侍郎,對這樣的官職能一言而決,不需要和其他人討論。
但是,對曹思誠提出的把倪元璐完全調(diào)入太常寺、實際擔任寺丞,楊景辰就沒答應了。
皇帝讓倪元璐署理太常寺丞,明顯是有想法,他不可能違背皇帝的意思,把倪元璐從翰林院調(diào)入太常寺。
所以,楊景辰就向曹思誠推脫道:
“按照之前定下的磨勘法,進士磨勘期為四年。”
“倪元璐這個正六品侍講,想要實際升任正五品寺丞,還有八年磨勘期。”
“所以他只能署理,不能實升。”
曹思誠要找人一起承擔,不愿輕易放棄,對楊景辰大倒苦水,說了很多皇帝安排給他的麻煩事。又道:
“若是完全按磨勘法,倪元璐之前是正七品編修,也不該一下升到正六品侍講。”
“現(xiàn)在他作為翰林院官員外放,再升一品有何不可?”
“你我都知道,翰林院官員就是儲相,應該有些優(yōu)待。”
“放在以前,正七品編修若是外放,遷為正四品按察副使也沒什么,何況是正五品寺丞?”
“太常寺如今事多,楊兄就幫幫忙,把他調(diào)過來吧!”
對此連連搖頭,楊景辰道:
“以前是以前,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
“倪元璐由編修升為侍講,是按以前的慣例。這是陛下吩咐的,最近一次遷轉(zhuǎn)按老辦法,以免讓人吃虧。”
“而且倪元璐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入仕五年,還有主持江西鄉(xiāng)試的功勞,按磨勘法也該往上升了。”
“但是再繼續(xù)升,那就不合適了。即使從翰林院調(diào)出去,現(xiàn)在也不能隨意加品級。”
當今皇帝對品級的看重,楊景辰一清二楚。再加上他知道猜測皇帝讓倪元璐署理寺丞另有想法,當然不能按曹思誠的意思,把倪元璐完全調(diào)入太常寺。
曹思誠磨了一下,無法改變楊景辰的想法。只能放棄這個打算,去找倪元璐商議皇帝安排的事情。
楊景辰在曹思誠離開后,心中琢磨了一下,便去尋找房壯麗。
把從曹思誠那里聽到的消息向房壯麗轉(zhuǎn)述了一遍,楊景辰詢問他皇帝到底是什么想法,在剛剛登極沒多久的現(xiàn)在,就想要厘正祀典:
“世宗嘉靖皇帝厘正祀典的時候,也是在嘉靖九年。”
“為何陛下剛登極,就要做這件事?”
對楊景辰的態(tài)度,房壯麗是很滿意的。他知道自己這個吏部尚書就是楊景辰向皇帝推薦的,為的就是讓自己幫忙著這個位子。他這個吏部尚書不說完全是傀儡,但是在楊景辰負責的加銜推升和文選司的事情上,也基本沒有發(fā)言權(quán)。
這種情況并不正常,但是房壯麗自己不在意。他現(xiàn)在年紀大了,沒有攬權(quán)的想法,甚至還主動請求再過一年離任。
只要面上過得去,他就對楊景辰?jīng)]意見,甚至還出言指點,留下一個善緣——
當初他之所以被楊景辰向皇帝推薦為吏部尚書,不就是指點留下的善緣嗎?
如今楊景辰再次向他請教,房壯麗心中思索,慢斯條理地回答道:
“厘正祀典是在嘉靖九年,但是大禮議的事情,卻在正德十六年就開始了。”
“當今陛下沒有什么大禮需要爭論,所以就把厘正祀典的事情提前。”
心中頓時恍然,楊景辰道:
“老先生是說,陛下厘正祀典和神仙體系,和嘉靖皇帝發(fā)起大禮議是一樣的用意。”
“所以這件事情,我們不能阻止。”
出于本心,他是不愿插手這些麻煩事的,而且也不希望皇帝重建武廟。
但是房壯麗把這件事比作大禮議,頓時讓他明白,這件事無法阻止,也不可能阻止——
皇帝是想用這件事,看看朝中有什么反對者,又有誰支持他。
他這個皇帝的心腹若是膽敢阻止,會被第一時間拿下。
房壯麗為官多年,一眼就看穿了這一點,向楊景辰點明道:
“不但不能阻止,還要鼎力支持。”
“張孚敬當初剛剛考中進士,之所以落入世宗嘉靖皇帝之眼,就是因為他最先上疏支持。”
“你要做本朝的張孚敬,就要引經(jīng)據(jù)典,上疏支持這件事。”
“若能像張孚敬的奏疏那樣,圣人復起也不能易,那才是件大功!”
張孚敬當年的上疏,被楊一清稱為“張生此議,圣人復起,不能易也”,王守仁也“心喜其說”。
他能以區(qū)區(qū)觀政進士的身份,把大禮議的局勢給扳回來,除了嘉靖皇帝的鼎力支持外,就是靠精通禮學。
也正是因為詳實的理論依據(jù),《明倫大典》沒有像《三朝要典》那樣,成為一個笑話。
如果楊景辰能寫出那樣的文章,當然能立下大功,也能讓皇帝看到他的能力。
心中想著這件事,楊景辰又想到曹思誠特意來到吏部,把這件事告訴自己,也明白了他的用意。
看來曹思誠同樣看出了這一點,所以給他送功勞,留下一個善緣。
作為最先得到消息的人,楊景辰當然要好好準備,不辜負這份心意。
出身翰林院、還參與過《三朝要典》編纂,楊景辰對于寫這樣的文章,絲毫沒有壓力。
之前他只是出于文官的本能不想看到皇帝重建武廟、也不想讓皇帝接近佛道。但是在轉(zhuǎn)變心意后,楊景辰很快就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識到,武廟重建很有必要,神仙體系也確實需要厘正,不能讓佛道胡亂冊封——
儒家士子要掌握這件事的主導權(quán),重塑神仙體系。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8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