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313章 君臣關系

第313章 君臣關系


三月十二日,經筵。

    朱由檢聽著袁可立講解的《資治通鑒》,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這是用周天子自壞禮制后的遭遇,提示自己守禮。

    如果自己明確表態遵守禮制,那么劉宗周主持的重制禮樂,可能會加上很多限制君主的內容。類似君主立憲的制度,很有可能到來。

    所以朱由檢不想就此表態,想著《論語》上的一段話,說道: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袁卿以為,當今天下是有道還是無道呢?”

    “制禮作樂,應該由誰決斷?”

    袁可立當然不能說天下無道,只能道:

    “當今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制禮作樂,自當由陛下決斷。”

    輕易取得了重制禮樂的主導權,朱由檢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既然如此,朕自當會遵守朕制定的禮樂。”

    “周威烈王之所以自壞禮制,是因為他喪失了禮樂征伐的權力。”

    “周公東征之后,方才制禮作樂。所以禮樂的基礎,是要掌握征伐。”

    “袁卿作為兵部尚書,對此不可不慎啊!”

    一番話不但沒有進入袁可立的套子,反而還明確了天子掌握禮樂征伐的權力。并且提醒袁可立,要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好好干。

    這讓袁可立無奈,只能俯首聽命:

    天子太過英明,讓他這個臣子很無奈!

    就連用《資治通鑒》上的話語,都無法說服天子。

    畢竟司馬光的言論,怎么比得上孔子呢?

    孔子一句“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就能讓天子掌握主導權。

    甚至,他心中還得慶幸,皇帝沒有借題發揮,要完全掌握征伐權力,把他掌握的兵部職權完全奪過去。

    卻不知朱由檢不是不想掌握征伐,而是他目前沒有那個能力,也騰不出手來。

    在歷史上的己巳之變有可能在一年多后發生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在這時,忙著和兵部奪權。

    只有完全確定京城的安全,也只有確定了軍事改革的方向,他才敢對軍事體系改動,完全掌握兵權。

    所以他把征伐方面暫且放下,想著自己打算推行的分封制,向參加經筵的群臣道:

    “三家分晉之事,對周威烈王來說,稱得上無可奈何。”

    “是三家實際已經分晉,威烈王只能承認。”

    “如果大明要重啟分封,應該如何避免這種事情呢?”

    “朕作為大明天子,要如何節制諸侯?”

    這個問題放在現在,是一個務虛問題。群臣沒有什么不敢說的,紛紛發表見解,袁可立道:

    “陛下說禮樂的基礎是征伐,臣以為節制諸侯的關鍵,在于軍隊強盛。”

    “只要大明軍隊一直強大,對違反禮樂的諸侯,自然能施加懲戒。”

    “有此威勢,當能節制諸侯。”

    劉宗周隨后說道:

    “臣以為節制諸侯的關鍵,在于禮樂。”

    “天子遵守禮樂,諸侯自然也會遵守。”

    “若有諸侯違命,天子可號召天下諸侯討伐。”

    “如此自然能節制諸侯。”

    禮部尚書溫體仁,在他之后說道:

    “臣以為大明禮樂,當和周禮不同。”

    “周禮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所以天子冊封卿大夫為諸侯,為自壞禮制。”

    “但是大明天子得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天下所有人都是天子之臣。”

    “諸侯之臣,也是天子之臣。若是諸侯反叛,天子可冊封諸侯之臣為新諸侯。”

    “如此自能節制諸侯,讓其不敢反叛。”

    這段話的意思,是三家分晉這種事,在周禮上是不正確。但是按大明禮,應該成為常態。

    可以說溫體仁實在大膽,竟然公然違背周禮。

    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引得群臣議論紛紛。雖然一些人覺得他說的有點道理,但是更多的人卻覺得大逆不道。

    畢竟周禮的說法,怎么能隨意違背呢?

    尤其是負責重制禮樂的劉宗周,更是皺眉沉思,不知在想什么。

    朱由檢不管臣子怎么看,他在聽到溫體仁這番話后,卻是高興之極。

    因為溫體仁這段話,點出了分封制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諸侯的臣子,是不是天子之臣。

    這讓他想起了一句話,轉向大學士徐光啟詢問道:

    “朕聽說泰西有一句話:”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徐卿聽說過沒有?”

    徐光啟皺眉思索,說道:

    “此話臣未聽過,但是以泰西君主和封臣的關系來看,似乎不無道理。”

    “泰西諸國,君主冊封諸侯,諸侯冊封封臣。這些諸侯的封臣只效忠于諸侯,而非效忠君主。”

    “即所謂‘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朱由檢撫掌贊嘆,讓徐光啟將歐洲國君和領主的事情,向群臣仔細講述。讓參加經筵的臣子,開了一下眼界。

    聽到歐洲那片沒有中原大的地方,被分成了眾多國家。各國還有領主,領主擁有封臣。

    這讓很多人議論紛紛,袁可立道:

    “這就是諸國爭霸的戰國啊!”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羅馬帝國已經徹底消失,各國在搶奪霸主之位。”

    劉宗周則皺眉道:

    “羅馬帝國分裂后的東羅馬帝國,似乎稱不上周天子。”

    “泰西的周天子,更像是占據羅馬的所謂教皇——”

    “泰西諸國君主,要受教皇加冕。”

    紛紛攘攘之下,對泰西的歷史產生了興趣。

    甚至一些人對暴秦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覺得如果沒有秦滅六國,諸國爭霸的戰國時代,很有可能持續。

    朱由檢聽著他們的看法,也受到了啟發。在群臣的聲音落下后,才說道:

    “周朝的分封制度,似乎和現在泰西的分封有些相似。”

    “甚至漢朝之時,當時的人也受此影響。”

    “趙相貫高、趙午等人,因為漢高慢待趙王,感覺君主受辱,圖謀弒殺漢高。”

    “這是因為貫高等人效忠于諸侯,而非效忠天子。”

    “這樣的事,現在還能發生嗎?”

    “諸卿以為,這種事該如何杜絕?”

    話語這么明白,群臣哪還不懂,在袁可立和劉宗周有些沉默時,溫體仁當仁不讓地道:

    “自當是讓諸侯之臣,也作為天子之臣。”

    “諸侯的臣子應當首先效忠天子,然后才是諸侯。”

    這就解決了雙重君主制下,首先效忠誰的問題。

    群臣有些人對此持不同意見,但是在天子面前,誰也不敢亂說——

    難道他們要說,諸侯的封臣應該首先效忠諸侯,而非效忠天子?

    那樣很可能被人指責為亂臣賊子,對于天子不忠。

    所以這個溫體仁的這個說法,就成為了共識。

    未來如果大明實行分封制,它會成為君臣間的基本原則之一。

    如今朱由檢還沒有實行分封,所以他拿藩國開刀,說道:

    “那么藩國的臣子,是不是應該效忠朕呢?”

    “朕冊封藩國的臣子,是否符合禮制?”

    溫體仁自然認為這種做法符合,徐光啟也很贊同。因為這件事情確定后,他提出的監護朝鮮,就有了理論根基:

    以后大明派遣的駐朝大臣,可以代表皇帝,冊封朝鮮君臣。

    袁可立則是眉頭皺起,覺得這件事似有道理,卻又不合實際。

    如果大明執意持這個態度,那么周圍的藩國,很可能會鬧起來。

    所以他委宛勸阻道:

    “若是內藩臣子,陛下自然可以冊封。”

    “但是外藩的臣子,更認為自己是外臣。”

    “臣以為應當慎重,對外藩不可隨意干涉。”

    劉宗周一直在思索重制禮樂,此時則出言道:

    “外藩之臣,此前禮制未明。”

    “臣以為應當制禮,曉諭外藩君臣。”

    朱由檢對這個說法還算滿意,認可道:

    “劉先生說得好啊!”

    “禮制未明,就該制禮。”

    “大明和外藩禮制如何定,還需先生費心。”

    “朕已向朝鮮派遣使臣,主持冊封光海君一事。”

    “希望劉先生參與此事,制定出讓大明和朝鮮都滿意的禮制。”

    “劉先生和袁卿、溫卿一起,輔佐徐學士處理朝鮮事務。”

    把監護朝鮮的事情,擴展到四位大臣主持。希望他們四人能制定合適的禮制,規范大明和外藩的關系。

    劉宗周聽到這個任命,覺得肩上的責任又重了。如果他制定的禮制不好用,讓大明和外藩的關系亂起來。那么天下之間,一定有很多非議。

    袁可立則是苦笑,知道皇帝拿捏住了自己。因為他在朝鮮的癸亥反正之事上,是有不同看法的。和現在的朝鮮君臣之間,關系十分不睦。

    而且朝鮮如今的地位重要,是封鎖建虜的關鍵之一。這就要求他必須明確態度,約束朝鮮君臣。

    如此一來,他自然不能堅持天子不能隨意干涉外藩,要按大明的需要,制定合適的禮制。

    知道皇帝要冊封光海君的他,已經認識到自己之前警示皇帝的三家分晉,有可能在朝鮮重演。

    這讓專門講解這件事的他,如何不感到沮喪。

    以至于經筵結束后,袁可立的精神還有些恍惚,直到被劉宗周喚了幾聲,方才回過神來,向劉宗周苦笑道:

    “劉公,看來陛下比我們想得多多了。”

    “大明的禮樂,不可能完全按周禮。”

    劉宗周也有這個認識,說道:

    “確實如此,周禮已經不合時宜了。”

    “咱們都覺得三家分晉是禮崩樂壞,但是在陛下看來,卻覺得這種做法應該定為大明禮:”

    “諸侯之臣,也當是天子之臣,而且可以在天子冊封下,晉升成為諸侯。”

    “天下所有臣子,都是天子的臣子,而且都有成為諸侯的可能,甚至分割諸侯。”

    “三家分晉之事,按明禮不是禮崩樂壞。”

    說著這些話語,劉宗周心里極為難受。因為他的名字就是宗周,對周禮的推崇遠勝旁人。

    他在受命重制禮樂以來,心中時刻思考的,就是參照周禮。之前提出的國人大會,也是按周禮提出來的。

    但是今日經筵的討論,卻讓他認識到周禮不合時宜。如今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推行周禮了。

    如果強行實行,會帶來一系列混亂。甚至像建文改制那樣,落個身死國滅。

    這讓他心中難受的同時,對禮制的認識更深。更加認識到自己負責的重制禮樂,不是簡單的事。

    回去之后,劉宗周仍在思索這件事,甚至一時間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重制禮樂。

    直到他翻看前面的經筵記錄,這才恍然大悟,認識到如何重制禮樂,皇帝早已說明白: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陛下早已說明白,應該要如何重制禮樂!』

    一時文思泉涌,揮毫潑墨,寫出一篇奏疏,讓人送到御前。

    看到劉宗周這篇奏疏,朱由檢心中極為高興,因為劉宗周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提出了重制禮樂的目的,是邁入大同之世。要以大同思想為指引,重制大明禮樂。

    這代表著,劉宗周重制禮樂的思路,已經完全清晰。而且符合和自己契合,符合當前需要。

    所以他給這篇奏疏起了個名字,定為《重制禮樂疏》,按自己的意思修改后,又派人送給了劉宗周。

    在得到劉宗周認同后,這篇奏疏才被送到邸報等報紙,正式印刷發行。

    十三日的早上,眾人便在各種報紙的頭版頭條上,看到了劉宗周的《重制禮樂疏》。

    而且還看到了十二日經筵的討論,以及十一日的舉人靜坐、皇帝承諾要設立國會等事。

    這讓不了解這些事的民眾,有種世事變幻、目不暇接之感。但是大明的士人,卻對此歡呼雀躍。

    因為皇帝的態度,明顯是要讓權。在重制禮樂的時候,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權力——

    否則設立國會這件事,為何會成為重制禮樂第一策呢?

    這些士人都期盼著,新的時代到來。

    還有些人看到了更多,那就是皇帝和大臣對分封制的討論,似乎在預示著,當今皇帝有意重啟分封制,冊封有封地的諸侯。

    尤其是那些聽到海外爵位風聲的,更期待皇帝早日推進這件事,分封他們領地。(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7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阆中市| 富裕县| 延津县| 凯里市| 平湖市| 涞水县| 淅川县| 连云港市| 论坛| 保亭| 合山市| 杭锦旗| 寿宁县| 鱼台县| 五峰| 桃江县| 甘孜县| 昌乐县| 东莞市| 临夏县| 阜城县| 甘南县| 康保县| 常州市| 海伦市| 建瓯市| 安福县| 峨眉山市| 甘南县| 西丰县| 通化县| 沙田区| 德保县| 临邑县| 清水河县| 柳河县| 南木林县| 永济市| 金沙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