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涿鹿區新官員
皇帝強行推動的有產稅,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在民間引起的風浪,卻沒有在朝堂上那么大。
因為有產稅四個稅種,都和普通人無關。
只有作為遺產稅補充的贈與稅,才和普通人有關連。
皇帝對贈與稅禮物價值的規定,讓普通人有了很多談資。
禮物價值不超過十兩,也在苦于禮物的人們推動下,迅速成為了民間約定俗成的新規矩。
如果說以前帶著價值幾兩的禮物,還擔心被人看不起的話,現在他們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免交贈與稅。
甚至一些人借著過壽等理由收禮的行為也收斂了不少,因為按照規定,每年累計收送禮物超過一百兩,同樣要繳納贈與稅。
如果收的禮物太多,被人告發沒有按照規定納稅,就有可能丟失國人身份,喪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根據朝堂上傳出的消息,國會的籌辦已經如火如荼。
各府和各區也都成立了籌辦處。
為了這個,皇帝還調整了北直隸的府縣,州一級已經在北直隸成為歷史,全都改成了區和縣。
這讓北直隸的民眾,對此極為自豪。
很多人都覺得是因為他們的爭取,才讓皇帝決定加快籌辦議會。
涿鹿區的議會,也因此有更多的人去參觀。
很多有心競選議員的,都向涿鹿區議員請教相關經驗。
不過這些人哪有什么經驗,許多人只是身份符合,就被選入了議會。
甚至選民也稀里糊涂,根本想不起來當時是如何選的。
幾乎是官府提名誰,他們就在誰的名字上按手印。
有些人現在都不明白,議會是什么東西。
也因為此,朱由檢把這一屆的涿鹿區議會,定為臨時議會,明年再次選舉,定下正式議員。
很多涿鹿區議員得知,朝廷打算把區縣的議員定為一百人。
只有府一級的議會,才能有二三百議員。
這讓很多涿鹿區議員都會緊張,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中有一半人,無法擔任議員。
甚至按照議員六年一屆、三年更換一半的要求,明年只會選出五十名正式議員。
其他五十名議員,還是臨時身份。
這讓他們在議會開會時都很積極,爭取在議會上發言,得到留任機會——
畢竟五十名臨時議員,還是由官府指定的。
他們若是被主持議會的官員看中,就有機會留下來。
甚至有些人還懷著雄心壯志,想要成為府議員、國會議員。
劉理順因為主持上次會議時很成功,如今身上已經多了一個兼職,那就是涿鹿區議長:
負責制定議事規則,保障會議秩序。
將來,所有的議長都要根據議事規則召集并主持會議,依據議事規則對會議結果做出裁決,行使議事規則賦予的權力。
所以他身上的職責可謂重大,讓他更注重涿鹿區議會。
這次,他召集會議的目的,就是審議皇帝在朝堂上提出的有產稅率。讓各位議員發表意見,并且做出決議。
可以說,在沒有其它議會的情況下,現在的涿鹿區議會,是在代行國會職責。
雖然很多涿鹿區議員沒有這個覺悟,外人卻大多這樣看,認為他們能代表民意。
有產稅和限田限租政策就是涿鹿區議會制定的,他們面對皇帝提出的有產稅率,自然是熱烈擁護。
甚至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皇帝決定的事情,還要和他們商議。
就連那些需要交稅的議員,對此也舉著雙手歡迎。
尤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高時明,向他們傳達了皇帝的問候后。
有些涿鹿區議員,甚至激動得暈了過去。
這讓劉理順等人都覺得,涿鹿區民心可用。
當今皇帝也可以說,是最尊重民意的皇帝之一。
幾乎是走了個過場,就讓朝堂上千難萬難的事情,在這里輕易通過。
很多報社的記者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返回京城發消息,把有產稅率確定的事情,告訴全體國人。
高時明在會議結束后,留下涿鹿區官員,宣旨道:
“陛下有旨,涿鹿區改制和議會籌辦有功,所有參與的官吏各記一年功。”
“主持事務的文震孟、劉理順、史可法、陳仁錫等人,再記一年功。”
“主官文震孟、議長劉理順額外賞賜一年功。”
“文震孟正六品磨勘期滿,升任從五品侍講學士,兼任順天府同知,負責西路行署。”
“劉理順從六品磨勘期滿,升任正六品侍講,兼任涿鹿區區長,主持涿鹿區事務。”
接連宣讀了幾道圣旨,讓涿鹿區的官吏,人人都很歡喜。
在年功還比較難獲得的現在,他們普遍獲得了一年功,還有人獲得了兩年功、三年功,怎么能不歡喜?
這個年功,打通了吏員轉為官員的階梯,也給官員按部就班升到從四品的機會。
從四品代表著什么?以前還無法擔任知府。但是在知府級別由正四品降為正五品后,他們現在完全有機會。
所以涿鹿區的官吏,現在對皇帝更擁護。恨不得皇帝再多幾個想法,讓涿鹿區試行。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涿鹿區在經過這么大的改變后,已經進入了穩定期。
朱由檢需要涿鹿區做樣板,讓其它地方參考改制。
所以,他選擇把文震孟調走,讓劉理順這個在議會上表現更好的,擔任涿鹿區主官。
涿鹿區的政務署,也被他派遣了一位有能力的官員。
高時明指著一位帶來的官員,向涿鹿區官吏介紹道:
“這位倪元珙倪御史,是天啟二年進士。曾任山西祁門知縣、南直隸歙縣知縣,治政經驗豐富。”
“而且他在歙縣時,平定了因為黃山大獄激起的民變。因為治行高等,被選為廣西道御史。”
“不過諸位也知道,陛下規定科道官員盡量從三法司選。”
“因此倪御史被調離都察院,擔任涿鹿區副區長,負責主持政務署。”
“以后政務上的事情,劉翰林可與倪署長多商議。”
“涿鹿區的事務,諸位區長和署長要商量著來。要像府政會那樣召開區政會,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
這是朱由檢繼續推進的集議制規則,仿照民主集中制,讓主官聚在一起開會。
以后地方的事務就不是一言堂,而是主要官員聚集起來商議,才有決定的權力。
新調來的副區長倪元珙,也不是個尋常人。他是倪元璐的從兄、商周祚的親家,和東林黨、中立派都能拉上關系。
而且他是浙江紹興人,以后涿鹿區的制度向南方推廣,可以派他過去。
對于倪元珙來說,這次轉任也是一個機會。
雖然從御史轉任副區長只是升了一級,相比以前的御史能升為四五品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倪元珙卻很高興,因為涿鹿區的事情,正被天下矚目。
只要他在這個職位上做得不差,以后就少不了升遷的機會。
而且對于擔任過兩任知縣的他來說,處理政務也是輕車熟路。能給劉理順、史可法這兩個新科進士很大幫助。
臨行前皇帝的召見,也讓他懷著雄心壯志,探索如何利用議會保障商人的權利,避免再一次出現“黃山大獄”。(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60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