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街道和道路標準
朱由檢之所以成立護軍使,自然是為了方便地方配合。
避免五城兵馬司和三城區分開后,文武之間產生矛盾。
同時,他還有用文官監督武官和勛貴的意思。畢竟單純讓勛貴守城門,他也有些不放心。
不僅如此,他還繼續說道:
“五城各門防衛,還要由提督九門內官確認。”
“所有城門事務,五城兵馬司指揮、五城護軍都尉,都要和守門內官一起確認。”
可以說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好了,讓文官、武官、宦官都不能在城門亂來。
群臣和勛貴聽到這些,并沒有提出什么異議。
因為以前的城門事務,是由提督九門內官和五城兵馬司管的。
如今皇帝把五城兵馬司劃歸五軍都督府,勛貴不偷著樂就好了,怎么會提出異議?
文官就更是如此了,在皇帝調解下設立五城護軍司后,他們也能夠插手城門事務。尤其是五城兵馬司的官員,會由五軍都督府官員兼任。這代表著他們對五軍都督府部份人有了約束力,和五軍營的護軍都尉配合,遲早能把護軍體系滲透進去。
可以說,這個調整之后,文官和勛貴兩方,可謂皆大歡喜。
五城兵馬司雖然上面多了幾個婆婆,卻提升了級別,由正六品衙門一躍變成正二品。
唯一受損的是提督九門內官,從之前的說一不二,變成了要和文武官員商議。
不過對于他們,朱由檢是不需要另外商議的。
這些內官的職權,他完全能一言而決。
而且京城各門在這些宦官的管理下,實在稱不上好。
朱由檢又不打算用他們收取城門稅,干脆地削減他們的權力。
避免將來提督九門內官變成九門提督,越來越有權力。
在用內官的權力做出讓步后,朱由檢的訴求,自然就隨之而來,他命人取出衛尉寺繪制的京城街區圖,向太仆寺卿陳奇瑜道:
“朕之前讓工部和太仆寺一起對京城的街道進行改造,你們規劃好了沒有?”
“還有新開的城門,位置確定了沒有?”
陳奇瑜前幾日恰好和工部右侍郎張文郁商議過,確定京津鐵路的車站和路線等問題。
聞言當即回道:
“臣和張侍郎初步議定,在京城北面、東面、西面,各開一個城門。”
“北面的城門就在鐘鼓樓北,方便把京西鐵路延伸進來。”
“張侍郎打算在營建新鐘塔的同時,仿照前元建立鐘鼓樓市。方便人們去參觀新鐘塔,購買鐘表、星表等物品。”
這個想法,其實是朱由檢提出來的。他讓張文郁等人規劃新街道,當然沒忘記建立幾個商貿中心。
后世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和西單現在都是朝廷衙門和達官貴人的府邸所在,當然不可能建成市場。
所以他之前選擇就選擇了燈市作為商業區,把戎政府遷走,建立百貨商場。
鐘鼓樓市就是他規劃的城北市場,在建造新鐘塔拆遷周邊建筑時,一并建立起來。
指著京城的街區圖,陳奇瑜道:
“前元修建大都時,確定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
“按照新制度量衡,大街的寬度就是十二丈、四十米。”
“只不過前元的步長度相比新制略短,實際只有三十七米寬左右。”
“這次重建鐘鼓樓區域,臣等打算按新制定為四十米,從北安門到新城門,作為京城的北大街。”
這個規劃,朱由檢是認可的。
但是京營護軍使李邦華卻皺著眉頭說道:
“陛下,在京城新開城門,就得派人守衛。”
“那樣防御壓力會更大,需要更多的兵力。”
“臣以為當前內九外七十六城門正好,不需要新開城門。”
群臣之中,也多有附和他的。
這些人不愿大興土木,甚至不想做任何改變。
但是樞密院這個機構,就是朱由檢對朝廷制度改革才設起來的,他們天然沒有反對改革的立場,被朱由檢輕易擊潰:
“不開城門的話,新鐘塔如何修建?”
“在鐘鼓樓附近的百姓,如何愿意遷到城外去?”
“如果你們能解決這件事情,不開城門也行!”
這讓他們如何解決?
能夠住在城內的,誰愿前往城外?
城內有城墻的保護,遇到戰事也不用擔心危險。
城外那就不一樣了,一旦發生戰爭堅壁清野,那就可能需要把房屋給拆毀。
如果來不及撤到城內的話,有可能連命都要搭進去。
所以城里的人只要有條件,那是絕對不愿前往城外的。
甚至就連外城的南城區,都有很多荒地。
陳奇瑜作為此事的主持者,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理由,向武英殿里的大臣仔細解釋道:
“新城門不但方便城內城外往來,把一些愿意去城外的人遷出去。”
“還能方便城外的人來新鐘塔校時,在鐘鼓樓市場購物。”
“連接諸王府和大學城的鐵路,也要經過新鐘樓,直接修到城內。”
這點才是殺傷力最大的。
在諸王府和大學城規模越來越大的現在,很多達官貴人和學生家長,都要求修好連接的道路,方便京城和兩地的往來。
那些勛貴想到以后可以直接從鐘鼓樓乘坐有軌馬車通往諸王府一帶的宅邸,對此紛紛贊同。
其他大臣在想到那些學生后,也不好再提出反對意見來。
他們的親戚子弟有些就在學堂讀書,而且那些精力旺盛的學生,如今是京城報刊投稿的主力。
誰都不愿意招惹這些人和他們的父母,不好再反對新開城門的提議。
陳奇瑜在說服他們之后,又指著京城街區圖說道:
“鐘鼓樓這邊,將成為一個交通中心。”
“建立有軌馬車站,通過大街上的鐵路,前往京城各地。”
“向南能連接皇城北面的北安門,向北連接新開的城門。”
“向西通過斜街連接德勝門,向東通過順天府街、東直門大街連接東直門。”
“這條大街還能向北連接安定門、向南連接崇文門。”
“可以說從鐘鼓樓這里,能通往東城各地。”
朱由檢微微點頭,對陳奇瑜能理解交通中心這個概念很滿意。
而且更讓他滿意的,是以后能直接從皇城的北安門,經過新城門出去。
那樣以后他再前往諸王府就更方便,可以同樣坐有軌馬車。
如果京城遇到變故需要出城,他也能通過這里快速出去。
所以,他向陳奇瑜道:
“四十米看似夠用,其實卻有些不足。”
“有軌馬車的鐵軌占地至少要四米,復線就是八米。”
“如果考慮到安全空間,最好從鐵軌中間,向外留出六到八米。”
“朕的意思是,如果大街建成六車道的話,有軌馬車的軌道,放在二、五車道。”
陳奇瑜算了一下,有些不解地道:
“每條車道占地四米,六車道也只需要占地二十四米。”
“大街四十米寬,已經足夠鋪設。”
“即使有人占了道,也能要求他們強制騰退。至少留出三十七米的大街寬度,在二十四米車道外還有十三米富余。”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如果路上只有車道,確實可以這樣,但是朱由檢想著后世的規劃,說道:
“大街街道的中間,需要建設一條四到六米的分隔帶,里面種上低矮的花草和樹木。”
“所有行人和車輛,都要靠分隔帶右側行走。只有在留出的缺口,才能左轉在左側道路回頭。”
“避免有些人在前進時突然調頭,造成交通混亂。”
“它的寬度具體是多少,多長距離設置一個開口,需要道路研究所的人試驗。”
這是朱由檢參考后世的街道,所提出的要求。
后世只要寬度很大的街道,基本都會設置分隔帶。尤其是高速公路上,這更可以說是必備。
此時的車輛速度雖然不快,中間調頭也不會帶來很大危險。但是對交通的阻塞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他吩咐在大街上設立分隔帶。
陳奇瑜最初還有些不太明白,但是在皇帝仔細講解之后,慢慢體會到其中的妙處,說道:
“如此一來,確實能讓道路更順暢。”
“但是減去六米后,大街上還有七米富余。”
這個寬度,在他看來足夠行人所需。
甚至因為現在京城的街道上人車分離不明顯,有些行人還會上車道,不需要留出太多專門的人行道來。
不過在朱由檢看來,七米卻遠遠不夠。這樣分成兩側,每側就只能有三米五。
這個寬度別說對于大街了,對于小街的人行道都有點窄。
考慮到以后的需求,朱由檢道:
“車道和人行道之間,應該種植行道樹,把車輛和行人隔開。”
“還有街道之上,以后要開挖下水道,埋設水管等。”
“主干道每側人行道,不應低于六米,這樣街道寬度,就需要四十二米。”
“如果再為人力車設置專門車道,那就需要五十米寬。”
這大概是后世北京的街道寬度,后世西城區的主干道寬度,達到44.27米。長安街的寬度,是50到120米。
考慮到為以后發展預留空間,預留人力車道或者說自行車道、豎立電線桿或埋設電纜等,朱由檢要求新的大街寬度,至少要達到五十米。
以后京城臨街的建筑改建時,都要遵守這個規范。
沒改造的地方則只要求三十七米,人行道和人力車道留得稍窄一些,等臨街建筑改造時再擴充出來。
聽到不是立刻修改京城的所有大街寬度,陳奇瑜放下心來,說道:
“臣會和工部官員商議,確定新大街寬度為五十米。”
“小街以前是十二步,胡同以前是六步,新標準定為多少米?”
朱由檢估摸了一下說道:
“小街中間暫時不需要分隔帶,有四車道就行了,加上兩側各六米的行人和人力車混合通道,寬度定為二十八米。”
“現有十二步、大約二十米寬的小街沿用,中間只設兩個專用車道,兩邊六米寬混合通道。”
“胡同現在的標準寬度只有九米多,而且很多地方被侵占,劃分兩個車道后,連專門的人行道都留不出來了,下水道修建也不便。”
“以后改造的時候有條件就拓寬為十六米,兩車道加兩側各四米的混合通道。”
“達到這個標準的稱為小巷,達不到的稱為火巷,也就是胡同。”
“火巷寬度最低是六步,也就是三丈十米,要允許兩輛大車通過,行人和車輛混合通行。”
“正式的街巷在將來都要符合這個標準,更窄的巷子和私人宅院留出來的道路,同樣也要制定規范,盡量減少斷頭路等不方便通行的道路。”
說著,他還向陳奇瑜道:
“之前讓你們制定各級公路的標準,都定下來沒有?”
“一二三四級公路,都有什么要求?”
陳奇瑜聽到皇帝問起這點,心中就興奮了,向著皇帝表現道:
“一級公路是四車道,臣等之前定的路寬是二十米,兩邊各預留兩米人行道。”
“如今陛下提出分隔帶,臣以為某些一級公路應該同樣設立,寬度可提升為二十四米。”
“如果為行人留出四米寬的人行道,可以像城內小街一樣,寬度定為二十八米。”
朱由檢微微點頭,認可道:
“現在公路缺少,走公路的行人應該很多,要考慮他們的需求。”
“一級公路的寬度,就定為二十八米。”
“如果是收費公路,可以建成封閉道路。”
后世很多道路,是不允許兩邊隨意進入的。但是現在卻不行。
一是驛道要允許人通行,二是把道路封閉,需要的成本非常高。
所以朱由檢只允許收費公路封閉,其它道路要開放。
同時,他還仿照后世的高速公路,確定一級公路之上的等級:
“一級公路之上,另設特級公路,有六車道或八車道。”
“參考大街的寬度,可以定為五十米甚至更寬。”
“像是京津公路,現在車輛越來越密集了,將來有條件就擴建為八車道,甚至封閉起來只讓車輛通行。”
陳奇瑜急忙記下,又說道:
“二級公路是雙車道,臣打算仿照小巷寬度定為十六米。中間兩條車道只允許通行車輛,兩側允許行人和車輛混合通行。平原地帶的驛道改造,主要按二級公路標準,有條件的修建一級公路。”
“三級公路同樣是雙車道,標準更低一些,車道上允許行人通行,仿照胡同寬度定為十米。山區地帶的驛道改造,主要按三級公路標準,甚至在一些地方降為四級公路標準。”
“四級公路是單車道,只要求寬度四米以上、能夠通行大車。”
“涿鹿區村村通公路,就是這個標準。”(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3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