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唐頌進行曲 > 《六韜6》

《六韜6》


  蕭寒說道:下面我們該說道:
舉賢第十
本篇首先闡明了‘舉賢而不獲其功”導致“世亂愈甚,以致危亡”的原因在于:“舉賢而不能用”,有舉賢之名,無用、賢之實。而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是用世俗之譽為標準取人,因此難以得到真正的人才。最后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文王曰:“其實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譽,而不得真賢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者進,少黨者退。若是則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于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則國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舉賢奈何?”
太公曰:“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
其意思為:
文王問太公說:“君主致力于舉用賢能。但卻不能收到實效,社會越來越動亂,以致國家陷于危亡,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選拔出賢能而不加以任用,這是有舉賢的虛名,而沒有用賢的實質。”
文王問道:“導致這種過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說:“導致這一過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歡任用世俗所稱贊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賢人了。”
文王問道:“為什么這樣說呢?”
太公說:“君主以世俗所稱贊的人為賢能,以世俗所詆毀的人為不肖之徒,那么黨羽多的人就會被禁用,黨羽少的人就會被排斥。這樣邪惡之人就會結黨營私而埋沒賢能,忠臣無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憑借虛名騙取爵位,所以社會越來越混亂,國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問道:“應該怎樣舉賢呢?”
太公答道:“將相分工,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根據官吏的職責考核其工作實績。選拔各類人才。考查其能力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官位同德才相稱。這樣就掌握了舉賢的原則和方法了。”
比如:前朝東漢王朝在黃中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土崩瓦解,隨之而來的是群雄割據,混戰不己。在這種混亂局面中,前朝梟雄曹操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先后掃平了袁紹等大小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并為進一步統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曹操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拘一格,廣攬人才,集眾人之智以為己用,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曹操思才若渴,注意延攬各方面的人才。在他創業之初,就極力網羅當世賢才以為己用。他在得到有“王佐之才”之譽的荀彧后,高興地稱為“我之子房”,委以重任。荀彧又向他推薦荀攸、郭嘉兩位很有謀略的人。曹操任荀攸為軍師,讓郭嘉參與機要。這三人成為曹操掃平群雄的智囊人物。曹操每打敗一個強敵,占據一塊地盤,都盡力把敵方及當地的有用之才搜羅到自己麾下。原劉表屬下的才士王粲歸降曹操后曾感慨地說,袁紹、劉表手下都有很多俊杰奇士,但都不為所用,但曹操卻多方羅致人才,“使海內回心,望風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對敵方的降將,曹操捐棄前嫌,加以重用,如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后來都成為曹操軍中佐命立功的名將。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文才出眾,曾為袁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曹操也既往不咎,讓他掌管文書工作,后來曹操軍中書檄多出自他的手中。
曹操選才用人的特點是“按名督實”,不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唯才是舉,不拘一格。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朝廷用人取士大抵以儒家品行要求為標準,往往不問真才實學,后世流成風習。曹操認為,國家喪亂之際,急需人才,如果過分拘泥于“世俗所譽”的品行,就會使“有治國用兵之術”的奇才異士埋沒民間,因此他多次頒布求賢令,命屬下破除時俗,以才能為舉賢的最高標準,“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曹操既有舉賢之名又有舉賢之實;能夠從善如流,真正發揮他們的才智,采納有益的建議、即使意見沒被采納,也對提意見者予以鼓勵。這樣,就收到了“舉賢而獲其功”的效果。曹操廣攬天下賢才以為己用,終于成就了輝煌的業績。
賞罰第十一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于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矣。夫誠暢于天地,通于神明、而況于人乎?”
其意思為: 文王問太公說:“獎賞是用來鼓勵人的,懲罰是用來警誡人的,我想用獎賞一人來鼓勵百人,懲罰一人以警誡大眾,應該怎么辦呢?”
太公回答道:“獎賞貴在守信,懲罰貴在必行。獎賞守信,懲罰必行,是人們耳朵能聽到、眼睛能看見的。即使是沒有聽到和看見,也都會因此而潛移默化了”。誠信能夠暢行于天地之間,上通于神明,更何況是對人呢?”
蕭寒說道:本篇首先闡明了賞罰的目的:“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而要達到這一國的,必須堅持賞貴信、罰貴必,也就是賞信罰必的原則。
例如: 信賞必罰是執行和嚴明軍紀的一項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存勸”、“示懲”之效。前朝春秋時期齊國將軍司馬穰苴斬莊賈的故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著名例證。
前朝帝王周景王十四年(前  531  年),晉、燕兩國從西南和北方進犯齊國,齊軍連連敗北,齊國上下震動。齊景公為扭轉戰局,召集滿朝文士商討對策。宰相晏嬰認為司馬穰苴文能服眾、武能威敵,如讓他擔任將軍,必能擊敗來犯之敵。齊景公于是任命司馬穰苴為大將,帶兵迎敵。穰苴受命后,沒有立即出兵。他知道齊軍素來散漫,紀律松弛,如果不先整肅軍紀,很難取得勝利。因此他向景公建議:“我出身低微,一下子就當了將軍,恐怕有些將士會不服氣。希望能派一位地位高貴的大臣當監軍。”齊景公當即指令寵臣莊賈任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次日中午在軍營會合。
第二天,齊國軍隊齊集軍營,穰苴一面整頓隊伍,一面立起標桿漏壺計算時間,等待莊賈到來。可是莊賈自恃是景王寵臣,驕橫自大,全不把平民出身的穰苴放在眼里,竟然赴為他餞行的宴會去了。中午一到,穰苴便撤去漏表,檢閱部隊,部署任務,申明軍紀,然后進行操練。直到天色日暮,醉熏熏的莊賈才姍姍來到軍營。按照軍法,在軍情緊急時,誤期遲到的應當斬首。穰宜當即依照軍法將莊賈斬首示眾。景公聞訊,急派使者前來命令赦免莊賈。穰苴以“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駁回,并且以使者駕車在軍營中橫沖直撞違犯軍紀為由,轎殺使者仆從,砍斷使者車廂的木柱,殺死車左的挽
馬,以示軍法嚴峻,不容違犯。這一舉動,極大地震動了全軍,給將士們以深刻教育。自此,齊軍軍紀得到整肅,做到了令行禁止。穰苴率領這支軍紀嚴明的部隊出動之后,很快收復了失地,獲得了勝利。


  (https://www.dzxsw.cc/book/10334964/6024926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