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山村 下
玥娘忙笑著頷首道:“這可是大好事(諸玉在傍167章節)。如此一來,想必知府大人還能再進一步,高升更是指日可待了!”
這旁皇甫靖也已是笑著應道:“今年原就是堂叔在燁州連一任知府,旁的不提單是粗略估算過的戶籍人口,已是升回以往過半之數。堪堪入了下府之列,這般一來,自然就要往上調了半個品階,應當待京中來人核查之后,便直升回從四品了。”
“自一個中府之境,直落下兩階很是容易,但想要再度升回卻是談何容易。想來朝廷能得此等一心為民生的官員也是不易,應當是會酌情加快辦理的。”
順手將桌上的書信取來與相公:“這是我哥哥的信,說是送去京城的那些,的確是上佳的好炭(諸玉在傍167章節)。若是待中秋后運抵都城,必可賣上個好價錢,另還讓人送上了五百兩銀票,算是先給的定錢。”
“你去信跟舅兄提了咱們銀子不夠使?”
只見,玥娘搖了搖頭,直言道:“哪里是我信中所書,而是遣回京中送信的那人,無意間說道起此地的境況,叫我叫兄長頗為動容,才又另備妥了銀票讓那人捎帶了回來。”
“難怪山莊里大管事送干貨、吃食來時,也是整整裝了一大車,可見他們都已是全然知曉了。”
附和著點了點頭道:“我師傅聽說咱們要在林地里套種藥材,也在信中提到若是等路上暖和些,便也讓師兄領著他來幫著瞧瞧哪!”
“哦,如此看來這修通往外的便道。才是當務之急。”輕叩了叩桌面,思量片刻后,重又開言道:“聽說你那日讓丫鬟,往新林戶們所居的山腳下瞧過了。可是覺得那條碎石山道還算不錯?”
“聽丁香說了。瞧著寬闊、平坦的很。而且到底是用碎青石鋪就的,想來即便是大雨過后,都可安然在那條山道上行進的,比起用沙石修建的可是強上許多。”
已是抬手比了比,通往官道的方向示意道:“這酈縣不是多年前,曾有一斷時日農戶們為了生計,將此地不少山石開采了下來,卻因換不來足夠的銀兩,便就此擱置了下來……。”
“你是說。還接著讓新林戶們,將此地通往外間的道路,也一并修筑起來?”
見他一臉疑慮。玥娘忙笑著,擺手道:“哪里能讓忙于山間諸事的林戶們,撩開手專為修通那條便道的。而是想著等再有幾日,農戶們忙活完了春耕后,定有許多人手閑置了下來。這時若是另一份進項能替代秋后的賦稅,想必能有不少人愿意前往。”
聽得此言,身邊的皇甫靖已是欣然頷首,朗聲笑道:“再尋幾個年歲大的老石匠,在一旁監管、幫村著定是萬無一失(諸玉在傍167章節)。即能將那條愁煞人的爛泥巴路給修通了;也等同于給農戶再添一份進項;而且往后路建好了,也定是會有更多的行腳商們。愿意來此處收取貨物。”
不消說的,第二天才剛過辰時,皇甫靖便已是將張主簿幾人一并喚到了書房中一敘,為得自然是修便道之事。畢竟此去與官道接壤之處,好歹也需得整三十里地。哪里是集一時之力。便能修通完畢的。
所以,皇甫靖昨日就與妻子二人。想出了個較為合理的法子。今日就是拿來,再與更為了解地形的幾位一起完善后,最終將章程定了下來,也好趕在春耕之前才便于著手準備起來。
聽著知縣大人之言,眾人也是一陣唏噓,確實這通往外間的爛泥小道早就該修上一修了。但縣衙是即無銀兩可用,又沒一位真正想著要將此事善了的主官。
一來,修繕這條全長三十里的道路,不說耗時漫長,就是想要召集起足夠的人手,只怕都是不易的很;二來,更是縣衙的大人們顧慮重重之事,便是一但在任期內修筑未完,那余下有不多的話,豈不是反倒便宜了后來接任的。
叫他們又豈能甘心,為他人做了嫁衣裳,自己卻是啥都沒撈著!單是基于以上兩點,就讓那連著幾任,都索性將此事是一拖再拖,直至自己轉身卸任,都無人再多問一句的道理所在。
今日由皇甫靖提及此樁來,那旁的張主簿不免也要略加提醒道:“大人,您若真打算修繕那條外連官道之路,末官倒是有一提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只見,皇甫靖已是微微頷首,直言道:“既然說了,是尋你們大家來一同商議,為得就是集思廣益,畢竟那條便道也可算得是本縣的大事之一,總要選定最為穩妥之法才是道理!”
得了主官的首肯后,張主簿便是緩緩道來:“眼見著三月以至,原本聽得老林戶們言道。再有不出半旬時日,待上山的桃花水下來后,他們便可將去年冬里置于山澗凍結冰面上的木料,順著河水直接運送下山而來(諸玉在傍第一百六十七章新山村(下)內容)。”
頓了一頓,看向皇甫靖提議道:“大人,我們既然要修那路,為何不也跟著多等上幾日,待他們卸完木料后。咱們不妨也學著用上一用,用筏子將各處的沿河灘上的碎石一并運下,豈不省卻許多時辰,也好趕在秋收之前,多多修筑上幾丈。”
“嗯,此法可行。能省時對此而言,無疑就是好事,眼下就差要給付石匠們的工錢了。張主簿你查實一下,縣衙中尚有多少余銀夠用于此項的,只要能撐至秋后,應當就可以有賦稅入賬了。”
卻見對面的張主簿苦笑一聲,直言相告道:“大人,無須再查實,庫內尚余不到三十兩紋銀。這還是前次借大人溜木之際,將那兩滿屋的新舊木料都搬空后,再扣除上繳的剩余所得。”
就不到三十兩銀子了,難怪這話由主簿口中而出是這般尷尬。這偌大一個中等人口的縣衙,竟然已是窮困之此,就是他身本地的知縣也是面上難堪的很。
輕輕低嘆一聲,那張主簿又接著回稟起來:“若是只給付石匠們監管與看顧的銀兩,想來還是足夠撐過秋后的。只不過這般一來,縣衙將修筑道路農戶們的賦稅相抵,那又該拿何處的款項,再來填上這一筆稅銀?”
皇甫靖也不免頓了頓首,應道:“所以本縣才想著,要先行將那條與官道相接的便道建成。如此自然就能引得各地行商之人前來,有了商賈貿易往來,筑路給付一事即可迎刃而解。”
聽得知縣大人有此之見,坐下眾人也都紛紛頷首認同。牛師爺更是附和一句道:“所以,大人才想著哪怕只是修出一條,寬過半丈余的小道也成,原來是為了能通行車馬而定。”
“不錯,若無法行車入縣,又有何用?”將那份昨日同妻子新繪成的圖紙,鋪展與桌面之上。抬手點向幾處特別之地告訴道:“為了能避讓過往車馬,所以這條小道還要在每相距一里地界處,設一可供轉道錯行的回旋之所在(諸玉在傍167章節)。”
“大人所慮確實有理。若是這般修筑好,雖看似簡陋了些,但也能算得上通行無阻了。”張主簿也忙補了一句道。
這旁的皇甫靖卻只是訕笑一句道:“你我皆是心知肚明,不過是當下的無奈之舉罷了。等縣里賦稅一畢,若是尚有余力的話,再慢慢將不足之處,添補完整才是正理啊!”
一眾人商定完畢之后,便開始各司其職,分頭忙碌起來。按說縣衙前一段才剛忙完,農戶改林搬遷入忘憂山一事,尚未停上幾日。
此刻,又要著手另一樁更為重大事宜,定是惹得衙門中人們怨聲載道。卻是不然,當聽得知縣大人是為了給縣里修筑,通往外面的便道時,莫說是其中要四處奔忙,專為此事跑腿傳信的衙差們,就連各房的書辦中不能聽出絲毫怨言來。
本就是酈縣的大事,消息不脛而走,尚不滿兩日,就有人親自上門來助。那新山村的林戶們一聽,縣太爺定了良策要修通出縣的便道,哪里還能安然家中坐的,立馬就選上幾戶人家跟著老村長,一路直奔縣衙而來,為得就是能好歹助上大人一臂之力。
“知縣老爺,咱們原都是莊戶人家,旁的不懂,就是有把子力氣。再說修筑出縣城的便道,與我們更是便利多多,哪有站一旁干看著的道理。再則咱們村里也有十好幾人,跟著石匠老把式學了兩手,打磨碎石的法子,剛好都能頂上用的。”
聽得他們誠懇之言,皇甫靖便已是欣然答應了下來,才讓人好生送走了這波特意前來相助的。少時,剛與張主簿兩人坐定,合計碎石料一事,就聽得門外來報,說是城東的大地主為筑路一事特來求見。
“唔~,那村民們前來自請相助修路,也皆是因為他們原本都為外鄉之人,難免每逢年節要往返幾次出縣之路的。想要出力也是情理之中,可這位卻是本土本鄉,卻又是為何?”那旁的張主簿不免低低一聲不解,與對面的主官對視了一眼。(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102897/55794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