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太妃面前
要說太妃沒有見過黛玉,倒也是事實。(千千小說網(wǎng))
雖黛玉在正旦的時候曾經(jīng)進宮參拜過,可她又不是宗女,縣主的品級,在一干誥命之中,就顯得低了。甚至連殿門口的位置都輪不到她。
加上那時候太妃又沒有留心,哪里有可能記得她?以她的身份,既然來了性子,也就得由著她。此時得了太妃的宣召,早有準備的元春不過命抱琴上了釵環(huán),便領(lǐng)著黛玉出了永安宮。
以元春如今的身份,原是可以乘坐肩輿,可這會兒她卻沒有多說多問,徑自領(lǐng)著黛玉步行。
幸而要走的路并不遙遠。
太上皇決定了要禪讓起,便指定皇城東北角的一處偏殿移居。只是那處地方不但地方不大,也有些荒疏。弘治帝便堅持不肯住進乾清宮。反而在奉天殿居住了一段時日,擴建并將那片建筑改名做了仁壽宮后,這才恭請?zhí)匣始八腻觽円凭印?br />
永安宮距離坤寧宮較近,卻不在中軸之上,也是在皇城東北,故此距離仁壽宮倒比坤寧宮還近些。
因禪讓這樣可以流傳千古的美談,及弘治帝提倡的孝道,仁壽宮的華美可想而知。不過,對仁壽宮的金碧輝煌,黛玉倒是已經(jīng)在太上皇壽宴的時候見過了,倒是并不放在心上。只是她也不能不認,皇帝的表面功夫真是做得極好的——仁壽宮大舉修繕,但在他登基后,乾清宮及后宮嬪妃的住所等處,卻并沒有修葺。
兩者之間的差別,誰都能看得出來。
進了仁壽宮,元春卻是領(lǐng)著黛玉直奔偏殿。太妃雖然地位超然,但也不可能在正殿起居。一路上,并沒有太妃身邊的人領(lǐng)著,元春卻也沒有和黛玉說太妃的喜好之類,她知道元春的意思。是要她不用討好太妃。
她卻不知,黛玉本來也沒這意思。
如今她帶著玉佩,身具異能,如賈母那樣只是身體老化的。玉佩并沒有什么反應(yīng)。但黛玉可是記得,這位太妃是病亡!
雖說距離她記憶的還有些時間,但黛玉自然要未雨綢繆。
再者,她也不是不知道這些老人家,十個有九個喜歡做媒。放到太妃的身上,她若是開了口,那和金口玉言的差別也不大。
要是讓這位開了口,黛玉可要頭痛不已。畢竟她還想留在京城做些事呢。
是以黛玉也就一言不發(fā)的,順帶想了想自己前生的情形——她之前不還告著病么?對她來說,身上有病痛纏身的苦楚。可謂是體會至深。稍稍回想一下,她整個人就多了幾分病弱的感覺。以至于元春回頭一望,察覺到微妙的變化時,都有些吃驚。
而在同時,又有幾分警惕。
雖說在后宮。在深宅大院生存,都少不了心機城府。但諷刺的是,大家多半都不喜歡太有心機城府的女子。元春自己,也并不例外。
到了偏殿之外,黛玉就聽見了殿內(nèi)的鶯聲燕語。
看來太妃說要見客,有品級的嬪妃們大半都過來湊趣了——黛玉也是知道的,弘治帝如今的后宮。并不算充盈。莫說三千佳麗,也三十分之一,都不見得滿了。
其中還少有品級高的。
黛玉分明注意到,守在偏殿外的不少宮女、女官,目光都掃到了她的身上,那種評估打量的目光。實在是令人不快。
不過,她依然保持著病弱的模樣,卻是中規(guī)中矩的跟著元春進了偏殿,向正中央那個身居高位,穿著一身常服的銀發(fā)老婦行禮。
老婦雖然并未盛裝。不過插著幾只珠釵,但她的臉上,卻也帶了精致的叆叇。
如今在寶玉的暗示之下,賈璉已經(jīng)將叆叇發(fā)展得十分類似于他們記憶中的眼鏡了。如太妃這樣的,叆叇的鏡片,都是在數(shù)百對效果不同的水晶鏡片中挑選。而那眼鏡架,也是量身定制。
是以,她一看見走進殿門的黛玉,就微微皺眉。
而等到黛玉微微抬頭,那眉頭就皺得越發(fā)厲害了。
不過,還不等黛玉徹底抬頭,這點兒面色變化,便已經(jīng)消失。倒是叫好幾個始終暗中關(guān)注著她的嬪妃松了口氣。
黛玉很快注意到,穆逸蘭卻不在此處。
寧妃周氏道,“我們在宮里,可也都聽了義靜縣主的美名。早盼著一見了。今兒托了太妃娘娘的福,這才見著。怎么義靜縣主看著,似乎有些……身上不爽快?”
黛玉還不至于上這么低級的當。
更何況,有些東西有案可查,“臣女原是先天不足之身,雖父母溺愛,請名醫(yī)調(diào)養(yǎng),漸漸好了,但若一時調(diào)養(yǎng)不當,依然體虛。前些日子里,著了涼風,又受了驚,雖不曾傷風,卻也確實有些不適。”
只是先天不足,那就不是什么會過身的疾病。
若是患了會過身的病,那是萬萬不該進宮的。黛玉對此明白得很。
周寧妃見她答得得當,也就不好多說了。
而太妃雖然眉宇舒展了不少,卻也因此而不愿讓黛玉近身,只是賜了座,淡淡道,“聽說你是個有福的,既如此,更該惜福養(yǎng)身。不過,前些日子的事兒,我也聽說了,卻也是無妄之災(zāi)。”
黛玉聽見,心中更是詫然。
她本來擔心那“先天運勢”之說給她帶來麻煩,而且太妃的好奇,聽來也不像是惡意。但之前這番話……可就分明有那么兩分不滿的意思了!似乎很有指責她用心太過的意思。
但隨即一想,黛玉卻又了然,倒不由得在心中失笑。
這宮中的嬪妃,一個個都不省油的燈。這太妃才起了興趣,只怕就有人不動聲色上了眼藥了!這么一來,倒讓元春的行為,似乎有了些多此一舉的意思。
可問題是……
她才多大啊!至于么?
不過,不管心中怎樣,黛玉自然還是恭敬站起,應(yīng)了一聲,“臣女時刻也不敢忘父母之恩。”
卻是將這“福氣”一說,直接歸于父母。雖然并沒有什么不妥,但可稱不上是對太妃的教訓悉心聽取的態(tài)度。
太妃在宮中待了多少年的?她的兒子孫子,在太子太孫的位置上待了那么多年,也沒引得太上皇起換人的心思,這固然有外力的作用,太妃本人的知情識趣,可也絕對有功!
黛玉的態(tài)度,可不為太妃所喜。
但清楚的瞧見了這年紀小小的女孩子并無半點刻意討好之意,卻又不由得有些好奇。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5/53732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