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萬馬奔騰 > 第1390章 滾龍金刀

第1390章 滾龍金刀


  李士勣有點意外,問道,“是怎么回事?”

  徐敬業道,“他們是兄弟四個人,另一人姓郭,年紀最小反而是他們的小舅。我們出城誰都不會不帶些隨從,真刀真槍人多勢眾,看他們只佩著竹刀,當然不服氣了!而對方只有老二、老三、老四動手,老大陪著他小舅在那兒念祭文,往火堆里續紙錢。”

  “然后呢?”

  徐敬業苦著臉道,“姓郭的念到第二篇祭文時,我就跑出去打圓場了。”

  “嘶——你那些狐朋狗友,老夫聽說不是都有兩下子嗎?再說一座墓怎么還要念兩篇祭文呢?”

  徐敬業答,“郭公子在墓園念第一篇祭文時,恰逢場外亂哄哄的,沒聽清念的是啥,但我聽到第二篇祭文是寫給西州謝二嫂的。我那些朋友總好爭勝,但對身手好的人還是會惺惺相惜的!聽他們說要搭設一座墓廬,看樣子想在墓園中久住,我們便叫隨從們找來木料、竹席,幫忙將墓廬建了起來,又幫著置辦了廚具等物。”

  李士勣的一口酒險些要噴出來,在喉嚨里噎了一噎,才道,“這是讓人家打服了!那么他們這時都住在墓園中了?”

  “他們說還要先去延州了結一場恩怨,再回來守墓,但去延州做什么又不肯明說,孫兒領他們到萬年縣換了去延州的過所。他們臨分手時與我約定:一旦延州事畢,必來府上找我。”

  “這倒不錯……”

  “我只告訴了他們街坊名,未提英國公府。”

  “為何不提一提?”

  “他們都有事瞞著我,連名字也不該只叫作‘李大郎,李二郎’啊,我為何不瞞一些呢!我怕祖父惦記,先回來了,分手時叫個家人暗暗跟著他們,直到他們出城為止。”

  英國公叮囑孫子,“你做的很不錯,若要結交這幾人為摯友,你總該再真誠一些!今后你不要亂逛了,以防他們回來后找不到你,那豈不失信了?”

  “祖父大人,他們到底是什么人呢?你似乎很樂意孫兒結交他們。”

  英國公一笑,掩飾道,“這是你的事情,老夫可談不上愿意與否,”

  “怎么不是?祖父前幾日還說呢,應該讓孫兒跟隨左千牛衛薛將軍去西州歷練歷練呢,今日便改了口風。”

  英國公說,“總之交友嘛,你要對他們拿出十分的誠意來!但是切記不要對任何人說這是老夫的意思!”

  飯吃完了,跟梢兒的家人回府。

  他向徐敬業回稟說,這五人出城不走東市,偏偏一路打聽著、往南繞道、去了永寧公主府一趟。

  家人說,“小人知道永寧公主府常年沒有主人,只有個姓高的年輕管家和幾個護院在那里,這些人若同永寧公主府有些淵緣,便無須與人打聽永寧坊如何走,若沒有淵緣,卻在永寧公主府大門外往里觀望。”

  “這些人沒進公主府嗎?”徐敬業問道。

  “沒有,他們好似發覺了小人跟梢兒,于是匆匆走了。”

  英國公想,都濡縣這些少年的身份幾乎可以確定了,而姓郭那小子一定便是郭待聘!

  他才不會干涉徐敬業同這些人交往!

  但這些孩子初出茅廬能與延州的什么人有恩怨?難道是延州刺史高審行?

  次日早朝,李士勣往班位里一站,一眼便在對面看到了延州刺史高審行。原來高審行回京來了。李士勣按下心頭的疑惑,先集中精力議事。

  英國公奏請,提議許內侍監出任西域平叛大軍的監軍。

  皇帝立刻準奏,又經武皇后提議、授給許監軍滾龍金刀,持刀人可先斬后奏,協助左千牛大將軍薛禮監察軍中不法,務求令行禁止、一鼓蕩平賊寇,揚大唐國威于西域。

  同時下詔,次日由太子李弘主持告享太廟、主持金光門外的誓師典禮。

  這是昨晚武媚娘同李治提的建議,由李弘出面主持誓師,一則可以錘煉太子,二來也可向世人傳達大唐皇帝的態度:西方小小的騷亂不算什么,至少還占據不了大唐皇帝陛下過多的精力。

  ——看看,別看西域鬧的紛紛揚揚,但大唐皇帝只安排了給他守衛禁宮的薛禮將軍出馬,人馬也只有區區的三千。

  而且大唐皇帝連誓師典禮都不會出席。

  但李士勣看到的可不僅僅這些——既然已做了打算去請盈隆宮主人回長安主政,那還有必要錘煉年幼的太子么?

  滾龍金刀,是大唐皇帝李治于永徽三年下令,由軍器監、少府和工部三個部門的冶匠共同打制的一把金刀,工匠們借鑒了陌刀冶制之法,用的是大月氏國購進的優質鐵料,成刀后接連斬斷三把陌刀,而金刀未曾損刃,可算是大唐第一利器了。

  也不知李治當時是怎么想的,非要冶制這樣的一把刀不可。

  不過,刀制成之后便束之高閣了,一次也未用過。

  這次因為有皇命,要許內侍監帶刀監軍,滾龍金刀這才頭一次露面。

  朝上眾臣總算開了眼界。

  此刀金光燦燦,出鞘后寒氣逼人,金殿上刷地閃過一道金光!刀長三尺三寸,可雙手持握,刀背上滾著一條金龍,龍眼鑲著白寶石,龍身一環環的盤旋著、同刀背渾然一體,而龍尾則穿過一朵祥云模樣的護手作了刀柄。

  皇帝朗聲問,“中書令,你看此刀如何?”

  許敬宗立刻說,“陛下,此刀真是好刀!龍,皇家之氣也!刀,殺伐之器也!二者渾然天成,征不服、威懾不法,堪稱鎮國之寶,微臣的眼睛都要被它那片金鱗晃花了!”

  皇帝頗有些自得,輕聲哼道,“還是外行!看刀要看刃子。”隨后他大聲吩咐道,“明日誓師大典,便由太子金光門外授刀!!”

  出征之事議定之后,延州刺史高審行出班,奏請告老。

  他是專為此事返京的。皇帝偏偏不允,不假思索地說西征剛剛啟動,重中之重,高刺史致仕一事暫不予考慮。

  但皇帝問,“一半月前,御史臺彈劾洪州都督李元嬰,在洪州任上不思治理水患,反而耗費財物和人力興建滕王閣一事,朕極為關心,曾詔令李元嬰星夜急馳入京,此時人可到了?”

  “回陛下,洪州都督尚未到呢。”

  回話者瞥見皇帝面露不悅之色,立刻補充道,“陛下,吏部發出飛信后,又派快馬出武關、沿驛道往洪州方向去迎,但一直沒有消息。”

  武關是長安出秦嶺東南方向的要隘,洪州和長安往來的必經之路,只要李元嬰打洪州出來,這邊沒有理由迎不到人。

  “再派人去迎!”

  “是,陛下。”

  隨后,刑部官員奏報黔州呈上來的、對兩起命案的處置結果,一則是信寧江邊獵戶殞命案,一則是都濡縣靜心庵虎傷澎水縣衙役命案。李治有點兒心不在焉,也沒提什么意見。

  刑部官員暗舒一口氣,兩件案子在朝堂上被皇帝一帶而過,那也就是說,刑部可以原封核準黔州的判決結果了。

  英國公本想提一提梁州長史被都濡縣五個少年暴打一事,又感覺到如此一來,仿佛自己過于留意著梁州似的,這可不是他的行事風格,于是便隱忍下來未說。

  李治知道梁州剛剛發生的這件事,昨夜武媚娘把什么都對他講了,同時他也接到了梁王李忠從任地上加急送入大明宮的專報。

  李忠在專報上說:

  “父皇在上,兒臣百拜!某日,兒臣在梁州刺史府幸遇盈隆宮來訪的、馬王伯父家中四位兄弟:李雄、李壯、李威、李武,及原安西都護府大都護郭孝恪之三公子郭待聘。”

  “五人欲經子午道前往長安,本不該路過梁州,但他們聽聞兒臣恰在梁州任職,念及幼年時彼此嘻戲、親密無間之往事,遂改道至府相見。”

  “兒臣一向記得父皇叮嚀,行事謹戒奢靡、體恤民力,府中從不大宴。但也記得父皇與伯王兄弟情深,故而破例招待五人,兄弟共憶兩輩情意,相談甚歡。”

  “然梁州長史尼萬金,帶人忽至席上,責兒甚厲。李雄、李壯、李威、李武及郭公子起身相勸,反被尼長史盤問,得知五人出行路由與過所不符,實屬越度。”

  “長史又當眾責兒,甚厲,言立報長安。并招差役十數人涌入,欲押五人過審……”

  李治當然猜的到,尼長史要立報長安的,可不是五個少年越度一事,越度之事正經是州務、而非王府之事,根本輪不到一個長史奏報。

  尼長史是要通過這件事報告梁王廢法、奢靡開宴的問題。

  李忠在急報中寫的雖然簡單,但李治只從兩次出現的“責兒甚厲”一句,便能想象到當時令人窘迫的場景。

  這個尼萬金是梁王府的府官,兼任梁州長史。如果親王言行失矩,身為王府官對親王是有勸諫之責的,親王不聽的話,府官真的可以直接上奏。

  只是這句“責兒甚厲”,便囊括著許多不便細說的情節。一個下級的王府官、梁州官員,在親王府宴上不但當眾喝斥十六歲的親王,還要率眾捉拿親王的客人,可想李忠在梁州委屈到了何種地步!

  李忠雖說被廢了太子之位,但他還是親王,還是龍子。你尼萬金再怎么說也只是個長史,難道他這個梁王、梁州刺史不是朕口封的?看到這里時,李治曾生出過一股沖怒氣,恨不得親手打這個尼萬金。

  李忠對父親一點不敢隱瞞,黔州來的五人和梁州十幾名差役,在李酒席上動了手。差役們顯然只聽尼長史的招呼,而忽略了梁王的意思,不然不會被李雄等人打個落花流水。

  黔州五個小客人也不會一直呆在梁州,偶爾來這一次,便遇到尼長史如此的耍威風慢待李忠,那么在他們來梁州之前的那些日子呢?這該多么的令人憤慨!

  想來五個人更加擔心他們離開梁州以后李忠的處境,那么替梁王立威便成了必須的。

  梁州差役乍乍呼呼那是因為有仗勢,一旦長史落馬,便可視他們為無物。

  只有梁州長史才是重點,連郭待聘都上手了,郭公子踢得自己靴子面上都沾了尼長史的鼻血,直到長史小便失禁,沒命求饒,五人這才罷休。

  李雄等人說,“我們去長安,早晚要回梁州來一趟,你敢有告我兄長的一字傳到長安去,我們必會得知,那時就不是這樣收拾你了!”

  郭待聘警告長史說,梁王身負公職,可能會在乎你一些,我們可不在乎。

  尼長史即便讓人揍傻了,郭公子的言外之意他也該懂的。

  武媚娘在講這件事時一直觀察李治的表情,皇帝當時反倒笑了,恨恨地說道,“打的好!這些見風使舵的家伙!”

  皇后說,“真是可恨!年初時,陛下只是叫巂州官員留意一下長孫詮,看他在流徙途中可有什么怨言,誰知該州一個縣令,竟然在半路上將他亂棒打死了!”

  李治想起這件剛剛發生不久的事,不禁忿忿然,這些見風使舵的家伙。新城公主因為長孫詮之死而徹夜的啼哭,傷心欲絕,李治都無顏多見她了。

  不過梁州發生的這件事,卻讓李治感覺心里熱乎乎的,在臨散朝的時候,皇帝忽然問萬年縣令,“可有黔州都濡縣來的五位少年抵達長安么?”

  平常這樣的問題注定會將縣令難住,有些人要看萬年令的熱鬧。

  但萬年令立刻回稟道,“有的,陛下,這五人四個姓李、一個姓郭,昨日在城東祭奠過西州謝二嫂墓,又……”

  縣令還想提一提英國公府上公子——徐敬業親自領著他們倒換過所的事,忽然瞥見英國公的眼色,似乎不讓他多講,于是回稟道,“……又于當日倒換了過所,往延州去了。”

  李治問,“五人去延州何干?”

  萬年縣令答道,“說是去投見親屬。”

  “立刻曉諭沿路州縣,務必保證五人安全,敢有疏漏的話……朕必不輕饒了他!”李治并不當眾說穿五人的身份,只是看了看高審行,然后揮袖子示意散朝。

  英國公瞧見延州刺史高審行散朝后急匆匆離去。

  ……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2/4494934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罗甸县| 龙里县| 永顺县| 福鼎市| 东乡| 连州市| 鄄城县| 顺昌县| 宝鸡市| 鄱阳县| 神木县| 和林格尔县| 察隅县| 柳林县| 平利县| 沙河市| 宾川县| 山西省| 永宁县| 虎林市| 宁化县| 合江县| 海晏县| 开化县| 万载县| 桓台县| 如皋市| 和政县| 财经| 铜山县| 临猗县| 汉川市| 抚顺市| 磐石市| 舒城县| 三门县| 巴林右旗| 宿松县| 肇源县|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