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下課
題太基礎了,期中考試的成績說明不了什么。
三初中那邊的模擬試卷測驗,才是張東明判斷幾個學生成績的標準和依據。
6月2日。
初三五班第四次模擬考試,滿分650。
馬宏旭,602。
白東升,597。
趙小莉,596。
齊麗麗,547。
吳暢:543。
白娟:527。
這次模擬考試,幾個學生的成績都比上幾次有一定的提高,排名也有些細微的變化,但大體情況差不多。
距離中考不到一個月了,雖然不能說幾個學生的成績最終定型了,但上下浮動的區間應該不會太大了。
很明顯,幾個學生的成績分成了三個梯隊。
趙小莉白東升和馬宏旭一個梯隊,三人的成績不相上下。
吳暢和齊麗麗一個梯隊,倆人成績也非常接近,但與趙小莉他們有明顯的差距。
白娟的話,成績與吳暢和齊麗麗有些差距,但沒有那么大。
還是那句話,忽略之前的底子,幾個學生在同等努力的情況下,天分的差距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事實上,這還只是初中,這種差距體現的并不明顯。
就像馬宏旭,無論從成績的進步還是平時的學習中,張東明都能明顯感覺出這學生極其聰明,一點就透,給他講題,很多時候張東明只講到一半甚至剛說幾句這學生就明白了,而且明白的很透徹。
這讓張東明都有點驚訝,即便他上輩子在城里補習學校當老師的那幾年,像馬宏旭這么聰明的學生也是少見的,到了高中,如果馬宏旭還能保持這樣努力的話,張東明相信這學生一定是清華北大的料。
當然其他幾個學生也很聰明,尤其是趙小莉和白東升。
不管老師講的多好,不管自己多努力,一年時間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提高,沒一定的天分是做不到的。
更重要的,現在是前期模擬,題的難度比中考要稍大一些,以現在幾個學生的成績,即便是白娟,考上縣重點一高應該也沒什么問題,馬宏旭白東升趙小莉三人,更是有可能考上尖子班,而且可能很大。
這也是幾個學生家長為啥那么感激張東明的原因,不光是張東明為他們孩子的付出,更主要是他們孩子成績的飛躍式提高。
相比于幾個學生家長,學校老師們對張東明認可程度的變化更明顯。
近一年的時間,張東明的所作所為學校那些老師們都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不管他們之前怎么想,但如今,捫心自問,他們不得不尊重張東明為學生的無私付出,不得不敬佩張東明和學生取得的難以想象的成績。
6月5日,中考志愿表下來了。
校長室里,鞏立國和張東明商量著。
身為校長,不管咋說,幾個學生如今的成績都讓鞏立國非常高興甚至激動。
不說以前了,自打他來到這北山鄉中學當這個校長,學校一共只有5名學生考上過高中,還都是二高或者三高,還都是踩著錄取分數線進去的。
而今年,不說其他班,光東明他們五班那六個學生考上高中就完全沒問題,而且是縣重點一高,而且很可能會有兩三個學生考上尖子班。
今年他們學校的中考成績終于不會在全縣墊底了,不但不會墊底,甚至可能會將全縣另外44個農村中學全部踩在腳下。
這樣的成績鞏立國當然高興,即便他從沒指望著工作上能有什么發展,但也可以讓他再去縣里開會的時候底氣十足、威風八面了。
晚自習,張東明跟幾個學生說著報考的事。
其他學生沒啥問題,都是報一高,只有白娟有點拿不準。
“老師,我想……報二高。”白娟在座位上猶豫了好一會兒。
“老師建議你報一高。”張東明看著白娟。
“我怕……考不上。”白娟有點沒信心。
張東明在白娟旁邊坐下來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微笑道:“相信老師,你考一高沒問題。”
確實,白娟的成績是幾個學生中最低的,按模擬成績來說,考一高似乎沒有絕對的把握,但這一年來幾十次大大小小的考試下來,張東明發現白娟考試發揮非常穩定,是幾個學生中最穩定的,不會是不會的,但該得的分肯定都能得。
更主要的,張東明雖然記不清了這一年一高的錄取分數線具體是多少,但記著大概在510上下。
而白娟現在的模擬成績在535左右,即便不考慮中考試題的難度因素,以白娟的考試穩定性來說,25分浮動區間也足夠了。
這是報學校的問題,然后跟往年不一樣,今年還得選擇文理科。
幾個學生中,張東明希望白娟選文科。
因為明顯白娟數理化學起來有些吃力,這還只是初中,到了高中會艱難幾倍。
白東升和馬宏旭,張東明希望他們選理科。
一是理科相對更適合男生,二是理科高考報考時候也更好報專業,畢竟都是農村孩子,家里沒啥背景,大學畢業后工作都得靠自己。
趙小莉齊麗麗和吳暢的話,張東明認為選哪個都行,理科也能學,文科也挺好。
于是關于文理科選擇,張東明把他的想法簡單跟幾個學生說了下,到底選啥,張東明也不太好干擾幾個學生的想法,還得看他們自己的意愿。
6月7日,周日。
張東明上午也沒講課,讓幾個學生回家跟他們父母商量報考的事去了。
其中白東升,白艷之前就給做主了,選理科,白東升本身也想選理科。
其他幾個學生家長的話,雖然都聽過“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這句老話,但文理科到底是怎么個事也不清楚,又紛紛跑來問張東明,讓他幫拿主意。
這個事張東明還真不能幫拿主意,只能給建議,于是把他的想法和看法跟幾個家長和學生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
最終的報考結果,六個學生全報了一高中,白東升馬宏旭齊麗麗吳暢選了理科,趙小莉和白娟選了文科。
6月12日。
其他幾個班的課程終于講完了,而張東明他們班已經第六次模擬考試都已經結束了。
6月15日。
學校安排初三全屆第一次模擬考試,用張東明從三初中拿來的模擬卷。
最終成績,張東明他們班幾個學生還是以絕對優勢霸占全校前六名。
其中,第一名馬宏旭以608分的成績比第七名初三二班的李嚴多了整整多了140分,即便第六名的白娟也比李嚴多了近60分。
6月20日。
全校第二次、初三五班第八次也是中考前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卷子還是用的三初中那邊的。
因為這同樣也是三初中最后一次的模擬試卷,整體難度比之前降了一檔,其他學生的成績還沒太大感覺,馬宏旭白東升和趙小莉三人都考了615以上的超高分數,其中數理化幾乎就沒丟分,都是丟在英語和語文上了。
6月22日。
張東明去了趟市里,從劉川那拿回了三套卷子,也是三初中那邊最后的三套卷子。
這三套卷子的不同之處在于,據說“含金量”比較高。
這也是當初張東明選擇三初中的原因之一,當然張東明也很清楚這個“含金量”的限度,起不到什么實質作用,但就跟高考一樣,中考的每1分同樣至關重要,哪怕學生能夠因此多得1分也是好的。
回來之后,張東明把三套卷子復印給其他幾個班也都發了,也沒說什么,這東西不是明說的,懂就懂,不懂就算了。
他自己的幾個學生的話,因為已經是最后一個星期的自由復習時間了,這三套卷子張東明就連著答案一起給學生發了下去,讓他們好好看看,然后挑了一些他認為比較重點的題型給幾個學生講了下。
6月23日,準考證下來了。
他們學校的考場剛好安排在一高中,幾個學生都沒分到一個考場。
趙小莉2考場,11號。
白東升28考場,7號。
馬宏旭16考場,16 號。
齊麗麗5考場,3號。
吳暢13考場,24號。
白娟22考場,10號。
別說張東明他們班,全校一共17個報名參加中考的學生就吳暢和初三二班的李嚴分到一個考場,而且座位號還挨著,一個23,一個24。
然后怕學生把準考證弄丟了,學校也沒給學生們發,等到了考試前一天再發。
6月24日。
盧野給張東明來了一個電話,說讓張東明替他跟趙小莉說一聲“加油,好好考”。
張東明說他把電話給趙小莉,讓盧野自己跟趙小莉說,盧野說“不了”。
掛了電話之后,張東明沒跟趙小莉說這事。
6月25日,放假前一天。
這一天不管參不參加中考的,初三學生都進入了即將脫離束縛的喜悅氣氛,各個班級教室充滿了歡聲笑語,只有初三五班的六個學生還在認真復習。
因為張東明前些天說過中考前2天休息,而教室黑板右邊的中考倒計時還有3天。
晚自習第一節。
趙小莉看了一節英語,應該是在看句型語法啥的,看的很快,半節課就翻完了三本書,后半節課也是很快地看著考試卷。
白東升看的比較雜,一會兒看看物理,一會兒看看化學,一會兒看看英語,一會兒看看語文,惟獨沒看數學,然后看的速度比趙小莉還快很多。
馬宏旭看了一節語文卷子,把八套模擬卷子和張東明最后發的那三套語文卷子都看了一遍,看的速度同樣很快,因為這些卷子不光是他,他們每個人已經看過很多遍了,都快背下來了。
齊麗麗和吳暢也是看了一節英語,跟趙小莉差不多,也都是課本卷子的快速翻看著。
白娟看了半節物理半節化學,看的都是課本,速度也不算快。
張東明的話,就安安靜靜地看著幾個學生學了一節,嘴角始終帶著他自己都沒察覺的淡淡微笑。
晚自習第二節。
上課三分鐘,幾個學生就已經進入了完全的學習狀態。
張東明從椅子上站起來,去下面慢慢走了一圈,路過了每個學生的座位旁邊。
幾個學生則都不自覺地看著張東明,自打上晚自習以來,老師要么講課講題,要么在前面坐著,從沒下來這樣走過。
張東明回到講臺上,幾個學生都看著他,一個個眼睛閃閃的,小臉也都有點激動,似乎猜到了什么。
張東明拿起講臺上的黑板擦,回身走到黑板右邊,干干凈凈地擦掉了黑板上那還剩3天的中考的倒計時。
走回來,放下黑板擦,微笑看著幾個學生:“不用學了,到此為止。”
“不用學了,到此為止。”
“不用學了,到此為止”
“不用學了,到此為止……”
雖然幾個學生都猜到了老師會說什么,也都知道這節晚自習過后他們初中的學習就結束了,但當他們親耳聽到這句話從老師嘴里說出來的時候,他們仍舊呆住了。
第一秒,他們腦海中一片空白。
第二秒,一年來所有的經歷一瞬間涌進他們的腦海,一幕一幕畫面在他們腦海中飛快卻清晰地閃過。
第三秒,他們腦海中浮現了同樣的三個字:結束了。
第四秒,歡呼聲在教室中響起——
“耶,結束啦!”
“啊,總算結束了!!”
“我們,終于解放啦……”
幾個學生笑著,喊著,蹦著,激動的歡呼聲從教室里傳出,在空蕩的、滿天星光下的學校里回蕩著。
一年了,沒人比他們更能體會這一年的漫長。
他們累么,累!
他們想過放棄么,想過!
可是,因為老師的關心,因為父母的期望,因為自己的理想,他們堅持下來了,他們沒有讓老師失望,沒有讓父母失望,沒有讓自己失望。
所以他們高興;所以他們激動。
幾個學生這樣,張東明又何嘗不是。
就像他之前說的,遇見他是幾個學生的幸運;可遇見這幾個學生,更是他的幸運。
因為相比于他的那些付出,學生們給他帶來了對他來說要珍貴無數倍的東西:純真的溫暖。
對他來說,幾個學生會在兩天之后的中考中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已經沒有那么重要的了,因為這一年中,幾個學生真的努力了,真的盡力了,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他都會為他們驕傲,喝彩。
當然,他相信、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幾個學生會取得好成績,在他們的青春、用他們的汗水揮灑出屬于他們每個人的最閃亮的光彩。
張東明拿出手機,給唐婉打了電話。
倆人說了幾句,張東明把手機按了免提遞給了學生。
教室里,幾個學生圍坐在桌子一圈,跟電話的那頭兒唐婉高高興興、嘰嘰喳喳地說著。
幾個學生跟唐婉說了很久,一直說到了下課。
張東明站在講臺上,看著座位上的幾個學生:“關于兩天之后的中考,老師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老師最后希望你們記著,你們努力了一年,拼搏了一年,你們的付出,你們的汗水不比任何一個人少,如今,你們有足夠的資格驕傲,你們有足夠的底氣自信,什么一初中二初中三初中,如今,你們不再比全縣任何一個學校的任何一個學生差,如今,你們就是全縣最好的學生!”
座位上,幾個學生眼神閃爍著,最終,化為了堅定的光芒。
是啊,他們的付出不比任何一個人少,同時,他們還有最好的老師,還有摞成堆的最高質量的習題冊考試卷,如今,他們應該擁有足夠的底氣自信,他們就是全縣最好的學生!
張東明微笑看著幾個學生,高聲道:“下課!”
(https://www.dzxsw.cc/book/100755/53654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