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工業計劃(上)
其實,高明早有把蒸汽機發揚光大的想法了,只不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接手罷了。w-w-w-d-a-s-h-u-b-a-o-cc 大 書 包
大唐軍工部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高明對它的定義是研發部門,而不是生產部門。
而皇家商盟雖然職能較廣泛,但卻事務過多,不但要負責長安、京兆和晉州等地的商稅,同時還要負責香水、蒸餾酒、炒制茶葉等等經營項目。
再加這才高明安排的曲轅犁推廣,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根本騰不出手來弄別的。
所以,這次清河崔氏想要接手蒸汽機,高明可以說是立馬心動了。
而心動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清河崔氏所在的地理優勢!
滄州西靠大運河,東靠渤海,可謂是左右逢源,所以當崔彰說希望成為第二個大唐軍工部時,高明第一個想法,是讓滄州成為大唐第一個造船廠。
一個專門造蒸汽機海船的造船廠!
高明一直都認為,大唐要想保證增加對各地的控制力,必須擁有一定的海軍事力量。
但是如今大唐的海船都是人力和風力驅動的,在動力方面很是欠缺,要想擁有一定的海軍事力量的話,必須要先打造一批蒸汽機戰船。
拿那種一艘能載八百戰士的五牙船來說,至少需要改造五十艘這樣的蒸汽戰船,才能滿足大唐對內的軍事控制,如果對外的話,那么這個數量還得翻幾番。
因此高明現在的想法,是先弄一百艘蒸汽機戰船,把大唐的海力量建立起來再說。
這是關于軍事的,而關于經濟的,高明也有著自己的打算。
很多人都知道,大船運的東西馬車多,如果順風順水的話,走水路要走旱路強。
所以,除了蒸汽戰船之外,大唐還需要一批專門運輸貨物的蒸汽商船,這樣才能滿足商人們的運輸需求。
根據歷史記載,大唐期開鑿的天寶河,被人形容為“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
意思說是,天下一半的財富,都是從天寶河這條運河進來的,由此可見船舶對商業的影響了。
如今天寶河還沒有開鑿,不過高明覺得,只要能擁有足夠的蒸汽商船,建立起一條海商路,同時把大運河充分有效的利用起來,那么能創造的財富可不是區區一條天寶河可以擬的。
物資的流通能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則能讓大唐更加富裕,國庫里有了錢,能做的事多了。
如高明一開始的想法,其實是打算把火車弄出來的,但是他很快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意識到,光把火車弄出來也沒用,還需要一條鐵軌才行。
鐵軌需要大量的鐵,以大唐如今的科技水平,根本沒辦法提供火車鐵軌需要的鐵。
因此,高明要想修鐵路的話,必須建立更多的鐵礦廠和冶煉廠,這樣才能開采更多的鐵礦,冶煉更多的鐵!
這個花銷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如果按照李世民的做法,為了節省這一筆巨大的花銷,他肯定會征召百姓作為勞役,然后拼命壓榨這些免費勞動力。
但是高明卻不會這么干,他會選擇用錢招工。
給錢和不給錢,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會受到百姓的愛戴,而后者則可能會使得百姓造反!
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高明才會努力搞經濟,想辦法賺錢。
之前高明帶兵擊破了高句麗和百濟,并卷了價值千萬貫的財富回到大唐,如果能使用這些錢的話,修建一條千里以內的鐵路是沒問題的。
可惜的是這些錢已經被李世民充入國庫了,算李世民本人想要使用,都得經過大臣們的討論才行,連皇帝尚且如此,太子自然更不用說。
最重要的是,高明也不知道該怎么跟這些大臣們解釋鐵路是什么。
難道和大臣們說鐵路是用鐵鋪的路?
這個解釋也算勉強正確,不過高明也很清楚,如果自己真的這樣解釋的話,那么恐怕會立刻被滿朝武的口水淹死。
用石頭鋪路都嫌奢侈了,你還打算用鐵?
沒辦法,思維不在一個頻道是這么麻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高明只能做好自己攢錢修鐵路的心里準備。
按照高明原本的想法,他打算等明年的時候,用皇家商會賺到的錢造一批蒸汽商船跑運輸,兩年后賺到的錢應該足夠修一條連接長安、洛陽和太原府的鐵路,最后再造蒸汽戰船發展海軍事力量。
高明將這個幾乎定位“大唐工業革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不過現在有了清河崔氏的加入,高明覺得這個計劃應該可以提前兩年完成。
作為一個從東漢延續至今的大族,清河崔氏自然有著一定的底蘊。
之前李世民命人修訂《氏族志》時,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員還把崔氏列為第一姓氏,最后還是在李世民的干預之下,才把李姓列為第一姓,把皇后的長孫姓列為第二,把崔姓等山東大族的姓氏列為第三。
由此可見,崔家的底蘊有多么深厚了。
不過高明看重的并不是清河崔氏的其他底蘊,他看重的是崔家的財富!
崔家很有錢,這個老牌的山東豪族積蓄了幾百年的財富,不是大唐這個只建立了三十多年的皇城可的,“富可敵國”正是這些家族最真實的寫照。
李世民一直都在打壓這些世家門閥,其實也有這個原因在里面。
畢竟在這個時代,有錢能招兵買馬,而對于一個皇帝來說,自己的臣子卻自己還有錢,這可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
李世民的心態所有的世家門閥都明白,所以在李世民防備著世家門閥的時候,世家門閥也防備著李世民。
但是高明不一樣了,這一年多來,高明的斂財速度讓所有的世家門閥都為之驚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獲取了這些世家門閥需要十幾年才能獲得的財富。
所以說,清河崔氏的出現并不是偶然。
而這樣的結果也正是高明想要的,崔家的出現,讓他“借雞生蛋”的想法有了實現的可能!
因此,和崔彰談妥了有關蒸汽機的事宜之后,高明在返回東宮的路,臉笑容一直都沒有斷過。
“清河崔氏是第一個,第二個也不遠了!”
(https://www.dzxsw.cc/book/99990/57509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