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花得更多!
柳杏兒回到茶樓附近等姜氏,姜氏還沒有出來。
她安安靜靜地站著,不時透過茶樓敞開的門窗打量起里頭的情形來,這家茶樓客人倒是多,縣城就是縣城,有錢有閑的人不少,大上午的茶樓就差不多坐了一半兒的人。
說書先生說得也精彩,不時會有人擊掌喝彩。
茶樓里好像還有戲臺子,估摸著下午有戲聽?
嘖嘖!
老板兒還挺會做生意的。
過了一會兒,姜氏笑容滿面地從茶樓里出來,她看到柳杏兒就跑了過來,湊在她耳邊悄悄地道:“賣光了!”
聲音雖小,卻透著興奮。
“掌柜的嘗了嘗,還問我還有沒有,能不能直接賣給茶樓?”
“我尋思著可以賣,就對他說,要問問家里的男人。杏兒,你說咱們賣給茶樓多少錢一斤合適?”
柳杏兒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成本便道:“能賣給茶樓當然好,這樣咱們就省事兒不少,還能騰出時間來干別的!
“咱們一包有二兩重,賣十文,算下來五十文一斤,茶樓人家想買必是想要賺頭,那就賣給茶樓四十文一斤吧,娘你覺得如何?”
姜氏笑道:“那就賣四十文!”先前在茶樓賣栗子,姜氏漸漸地找回了記憶深處的感覺,仿若重新回到了出嫁之前,變成曾經(jīng)那個利落爽快的姑娘。
曾經(jīng)的她跟著姜木生四處去賣貨,自然是知道這里頭的彎彎繞繞,進貨價必是比零售價便宜個一兩成甚至三四成。
賣給茶樓一斤少十文應(yīng)該的。
“娘這就去跟掌柜的說!苯仙癫赊绒鹊氐,說完就轉(zhuǎn)身風風火火地跑進了茶樓。
柳杏兒看著她的背影笑了。
剛穿越的時候見姜氏,她的身上籠罩著厚厚實實的郁氣,眼里也沒有光,只有生活的苦難給她帶來的枷鎖和麻木。
然而現(xiàn)在,她的眼里有了神采,整個人亦是散發(fā)出蓬勃的生氣。
變化很大。
也不知是何事觸動了她。
不過這是好事兒。
人可不得充滿希望地活著,不然跟行尸走肉有何區(qū)別?
“成了成了!”等姜氏再度出來,她臉上的笑容燦爛得陽光都要避其鋒芒。
“掌柜的只給三十文,我堅持不賣,要走!
“他加到三十五文,我也不干!
“他嚇唬我,說三十五文隨便能買到,有的是人賣,我便說,我自己賣可以賣五十文一斤,掌柜的若是不買,大不了我自己辛苦點,去沿街叫賣去……”
“后來他就說看我是個村婦,日子必是不容易,四十文就四十文,當時幫我了。”
“我就說了一籮筐的好話感謝他,還祝他長命百歲,子孫繁茂!
“娘跟你說,這個做買賣啊,就要嘴巴甜,不管人家說啥難聽的話都不要在意,咱們能把東西賣出去就行了。
想當年我跟著你二舅到處去賣東西,因著我嘴甜,可幫他賣出去不少東西呢!
你二舅說,帶著我出去走一圈兒,他一天能賣三天的東西!”
姜氏挽著柳杏兒走,壓低聲音在她耳邊絮絮叨叨地說道。
柳杏兒含笑聽著,夸贊姜氏厲害:“娘,我也要跟你學(xué)。”
姜氏覺得女兒合該和自己未出嫁的時候一樣,以前的女兒是被柳家欺負狠了,壓榨狠了,才那般軟弱怯懦。
可她何嘗不是一樣?
如今脫了柳家那個火坑,女兒的本性不就漸漸地顯出來了?
跟她小時候一樣。
這是好事兒!
“好,娘知道的都教你!”
“對了,蒸糕呢?娘去把蒸糕賣了!”姜氏說到這里忽然想起了蒸糕,柳杏兒笑著道:“娘去賣栗子的時候,我去旁邊兒的攤子買了一個包子吃,順便給了四文錢借用攤主的鍋灶蒸籠,那攤主是個啞巴婆婆,人很好,還幫我把蒸糕全賣光了!”
“除開給她的四文錢,還剩八十四文錢呢!”
姜氏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兒,直夸柳杏兒運氣好。
“娘,我餓了,咱們先去吃碗面,然后再去買糖買面,我跟啞婆婆商量好了,后日帶蒸糕來還在她家賣!”
“那敢情好,下次就娘來賣!”
“我琢磨著山里的板栗還能再收點兒,夠咱們賣幾日的了!”
“自己有錢傍身總是要好些……”她沒法子給閨女準備嫁妝,就趁著陳虎沒有回來,多幫著閨女掙點錢吧。
兩人走到一處面攤兒前,姜氏張口問面的價錢,陽春面三文錢一碗,雞湯面五文錢一碗,肉紹面也是五文錢一碗。
“來一碗陽春面!”姜氏道,說完她立刻反悔了,又道:“不要陽春面,要雞湯面!”
攤主笑著應(yīng)下,麻溜去下面,很快就端了一大碗雞湯面上來。
姜氏把面推到柳杏兒面前:“你快吃!”
柳杏兒見她這樣就知道姜氏自己舍不得,只顧著她這個女兒。
這種沉甸甸母愛,讓柳杏兒暖心的同時又有點兒心酸。
柳杏兒管攤主要了一個空碗和一雙筷子,分了一半兒的雞湯面給姜氏,推回她面前:“娘不吃我就不吃!”
她倒是想給姜氏再喊一碗面,但怕姜氏炸毛,很明顯嘛,要一碗雞湯面,姜氏都差點兒把牙齒給咬碎了。
好在攤主實在,一碗面量挺大,減半之后也能勉強填飽肚子。
柳杏兒堅持,姜氏就沒法子,只能端著面吃了起來。
“娘,等以后賺錢了,咱們吃面就一人喊一碗!”柳杏兒對姜氏道,姜氏嘴里含著面,眼角有溢出,她不能言語,只輕輕地點了點頭。
若不是一雙兒女暖心,姜氏在柳家早就過不下去了。
姜氏擦了擦眼角,小口小口吃面,小口小口喝湯。
面很筋道,雞湯雖然不如陳家的香濃,但也有雞肉味兒。
姜氏十分滿足。
吃完面,柳杏兒問攤主雜貨鋪在哪條街,攤主熱情地給娘兒兩個指了方向,母女兩個來到這條街,把這條街上的雜貨鋪糧油鋪先逛了一個遍,這才選定一家進去采買。
白面買了二十斤,清油兩斤,雞蛋可以去村里買不用在外頭的鋪子買,不然路遠也容易顛簸壞。
紅糖買了五塊兒,砂糖買了十斤。
一共花了一千零一十文,折一兩銀子十文。
柳杏兒對掌柜說道:“我給您付銀子,您少收我十文錢成不成?”
朝廷規(guī)定一兩銀子兌換一千文錢,但是在民間用銅錢的多,用銀子的少,真到了兌換的時候,銀子是比銅錢貴的。
掌柜自然沒有不應(yīng)允的,笑著稱了銀子,還給柳杏兒送了一斤陳米當添頭。
從店里出來的時候,姜氏人還是恍惚的,一兩銀子就這么花出去了?
她有點站不住。
(https://www.dzxsw.cc/book/99598607/1802341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