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王晨2453年8月9日(二)
“端星現在的政策如何?還是讓民眾自由選擇做不做手術嗎?”apple應該是在問pie和4。
“目前大部分城市還是這樣。要不要取出卵細胞由女孩的父母決定,不過到了十一二歲,可以做輔助手術的時候就讓她們自己做選擇了。但大部分人還是愿意把卵細胞取出來的,至少是取出一半。不過他們不大信任政府的公立醫院,而選擇去私立醫院,哪怕要花更多的錢。我覺得選擇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較好,如果取卵出現問題導致他們失去生育能力的話,那后果還是挺嚴重的。”4的擔心還是有道理的,但是公立醫院總歸比私立醫院要好吧。
“其實現在的生物技術已經發展到完全不用擔心的程度了。如果是自然生育的話,需要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多。卵泡早點取出來可以盡快進行基因修飾,剔除那些可能導致遺傳病的基因。當然自然生育也可以剔除,但總歸是沒那么方便。你覺得呢?”
“我沒什么想法,他們愿意怎樣就怎樣吧。不過涅米羅維奇格勒打算進行試點了,強制推行取卵政策,要求取出所有女性一半的卵細胞以備不時之需。目前來說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畢竟只是一半的卵細胞,想要自己生育也是沒問題的。”
“你是男生,畢竟不用考慮這些事。我從生物學的角度考慮,還是覺得以后體外生育會成為一種必然選擇。生物演化始終是朝著適應環境的發展進行的,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我們才從猿進化成人類。而生物技術的出現則是在加速演化過程。人類現在才剛剛踏入太空時代,未來可能還會遇到很多挑戰。生物技術只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在新的環境中生存。”
“我還是覺得人類好麻煩啊,這種問題還得花幾百年的時間討論,這不是必然的事嘛。”dingling感覺好不耐煩。
“dingling,羋星的體外培養技術是怎么發展起來的,你能跟我們說一下嗎?”milk這問題我也想問的。
“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基因,孩子是怎樣誕生的。有一天神看到了人們生育的全過程,祂覺得那個過程太痛苦了。于是祂對祭司說:‘孩子的精靈就寄放在你們身體里,現在我要將他們取出,放在這棵大樹里。當有一天你們想要這個孩子了,就來樹下許愿吧。她會在你們的屋舍中顯現。’從此以后,人們再也不用懷孕了,因為神會照顧我們的孩子。”
“這不是個神話嗎?”egg發問了。我也感覺是個神話。
“我不知道該怎么解釋。但那時候留下來的典籍都是這樣的。我們也分不清哪些是神話哪些是事實。”
“dingling,我真的覺得羋星就是桃花源。”
“什么是桃花源?”
“是東晉時期的一個傳說。有一群難民逃到了一片桃花林的源頭,在那里安居樂業了幾百年。外面的人從來沒發現過他們。直到有一天一個漁民無意間闖入了桃花源,在那里居住了一段時間,然后便離開了。從那以后便再也沒有人進去過。于是桃花源就成了一個傳說。桃花源的人是秦朝時逃難進去的。”
“我們的先祖也是秦朝時到的羋星。”
“所以我想,會不會那個漁民來到的就是羋星,他進的山洞其實是個超空間?”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們的典籍里沒有這樣的記載。”
“是有學者做過這樣的考據的。”終于輪到我說話的機會了!“但他們覺得這更可能是一種巧合。因為陶淵明寫作《桃花源記》更多的是抒發自己的情感。由于當時的社會太過黑暗,于是陶淵明幻想出一個沒有戰火硝煙,人人安居樂業的世界來。有歷史學家對可能的地方做過探測,沒有發現任何可能是桃花源的痕跡,甚至還進行了超空間尾跡的掃描,也沒有任何發現。”
“這樣啊?我還以為自己發現了啥重要機密呢。哈哈哈。”雖然egg說得很扯,但我還是感覺他好可愛啊。
“不過秦朝也是一個挺復雜的王朝。它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卻也導致許多人流離失所,甚至來到了另一個星球。我也覺得羋星挺像桃花源的,有時候我也懷疑,這樣一個桃花源的存在,到底是不是真實的。”而且我還親自來到了這個桃花源,真的是一件挺奇妙的事。
“科學上有很多無法解釋的事,但它就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我們對黑洞的了解都還不夠,到現在也仍然有一些現象是無法解釋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掌握了規律,明白了科學真相,但當我們繼續挖掘時卻發現還有更復雜的問題在等待著我們。科學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掘過程。”apple這話有種無比冷酷的真實感。
“我有時候在幻想,假如沒有第一次接觸,那我們今天的世界會變得怎樣?我的意思是,我們的航天技術能發展得這么快嗎?我們能發現端星嗎?又能用僅僅幾百年的時間就把端星的大氣徹底改造成功嗎?”4怎么這么多問題啊!
“第一次接觸不是你們可以決定的。決定權在我們羋星。”
“我只是做個假設嘛!dingling你有一點想象力好嘛。”
“其實我也有假設過,假如你們那時候沒有造訪地球,地球的科技會怎樣發展。”又到了我熟悉的話題了,哈哈。“而且我跟幾個對第一次接觸前的歷史很感興趣的小伙伴討論過,就是如果沒有第一次接觸,光暈時代接下來可能怎樣發展。”
“光暈時代?什么意思?”milk問我。
“就是指第一次接觸前的那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即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上半葉。當然‘光暈時代’這個概念是我們自己發明的。光暈本身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我們覺得很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征。因為那個時代光污染、信息污染都非常嚴重,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的,所以就叫它‘光暈時代’了。”
“這個稱呼挺有意思的。哈哈。”milk你不要笑得這么奇怪好嘛。
“不過其實很少有歷史學家會對那個時代感興趣,因為它太難研究了。那個時代產生的信息量是前一個時代的上萬上億倍,基本上研究那個時代的專家都會特別頭疼。當時產生的信息99以上都是垃圾,但是又不得不去了解。當然,從宏觀的角度來講,那個時代的脈絡是很好把握的,現在也已經有定論了。但是,宏觀材料也需要微觀細節進行佐證。而一旦進入微觀細節,那可真是太頭疼了。”
“用宏數據分析處理那些信息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吧?”egg你畢竟是做機器人的,研究人類社會哪有那么容易嘛!
“宏數據分析是一種方法。但是它最終導向的還是一種宏觀結果。我學的人類學這門學科的核心還是用定性方法去做研究。但是要研究這么大的信息量真的是把我頭疼死了。我當時想做一個關于網絡娛樂節目的研究。我看了當時的很多電視劇和電影,還有一些娛樂節目,看得我頭疼死了。但是我把論文寫出來并投稿以后,那些審稿專家給我挑了很多刺。比如為什么看這些電影而不看那些。他們給我列了好多需要看的東西,最后以‘不夠全面’為由把我的文章退回來了。”
“也許你選的范圍太大了,縮小范圍也許就會好些。”egg啊!謝謝你的關心,但是真不是這個問題啊!我選的是21世紀20年代的武俠電視劇,這個范圍夠小了吧!
“我已經把范圍縮得非常非常非常小了!但是不管怎么縮,總是能找到一大把對立觀點的內容來反對我的觀點。要被挑刺簡直是太容易了。我的導師也勸我別再做下去了。所以最后我受不了就沒做了。”想到那段時光我就淚流滿面啊!“我還不是最慘的。我的小伙伴想研究當時發生的一個社會熱點事件,想閱讀當時的網絡發言,了解人民的輿情。但是網絡上的言論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充滿了謾罵和嘲諷。對同一件事兩撥人的觀點可以截然不同,他們的對話沒有任何邏輯,甚至是純粹的謾罵。我的小伙伴看完之后直接在床上躺了好幾天,哪兒也不想去。最后她也沒做成。要是沒有第一次接觸,信息技術再以這種速度發展下去,恐怕我們再也沒辦法研究歷史了。”
“抱抱我的辰,你真的是太難了。”謝謝milk啊,真是我的好姐妹!抱抱抱抱。
“我能問個問題不?什么是電視劇和電影?”額……pie這個問題問得我有點尷尬啊。
“那是很久以前的娛樂方式啦。電視劇就是用一臺電子設備播放的劇集。電視的大小可能比我們的電腦要大個幾倍吧,應該也更厚一點。”
“那時候還沒有投屏墻?還需要隨身帶著電子設備?”
“是啊!你以為投屏墻那么容易造出來啊。那個年代可沒有擬態光技術啊!”
“pie,我這么跟你解釋好了。我們現在用的投屏墻都是把電子元件跟屏幕分離的。控制投屏墻的處理器可以在離投屏墻很遠的地方。而那個年代的電視則需要把屏幕和電子元件放在一起,用線連接。”還是egg會解釋啊,“不過投屏墻的技術發明至今也有400年時間了。我記得是21世紀四五十年代發明的。但我們今天還在用這項技術,感覺是一件挺神奇的事。”
“那個年代的特點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迅速,其他任何領域的技術都沒法比擬。”我們現在都還在用那個年代的一些信息技術,已經說明那個年代的信息技術有多強了。
“不過我有個疑惑。像‘電視’這個概念早就已經淘汰了,但與之幾乎同時期的‘電腦’卻一直使用到現在。雖然我們現在的電腦和那時候的已經有很大差別了。還有,‘機器人’這一概念也是,提出的時間非常早。最早應該在19世紀的科幻小說中就有提到,遠遠早于智能機器發明的時間。這個概念也是用到現在,盡管現在的智能機器幾乎沒有任何‘人’的特征。我覺得這也是挺神奇的。”
“這個可以用‘殘存’來解釋。”怎么又聊到我熟悉的領域了?
“什么意思?”pie你咋啥都不懂啊!
“這是個非常古老的人類學概念,幾乎跟人類學同時誕生的。現在已經沒有人用了,但我覺得還是有一些解釋力度的。‘殘存’指的是過去時代的一些物品一直流傳到后面的時代,盡管它們在后面的時代已經沒有實質性作用了。這種現象在語言中也是很常見的。我們今天用的很多概念都源于過去。但是流傳到現在,它的含義早已經發生變化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樣東西。”
“原來如此啊!辰你的知識面也太廣了。”總感覺pie這句話是在諷刺。他那語氣太賤了。
“第一次接觸對我們的科技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在信息技術方面更是如此。在第一次接觸前,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高峰了。當然如果沒有第一次接觸,發展速度可能還會很快吧。不過第一次接觸以后,整個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方向都發生了轉變。很多人都在反思,尤其是那些科技倫理學家,非常認真地思考到底什么技術才是對人類有益的?信息技術到底是否能讓人類更加幸福?人類當時也不了解羋星,但是在和羋星人的接觸過程中突然意識到,人類一直在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前進。我們似乎太沉迷于虛幻的娛樂了,而失去了向外探索的動力。”
“當時羋星應該沒有給地球太多的技術吧?”dingling說的是對的。
“的確沒有太多。當時很多技術的發展都進入了瓶頸期。”還是讓apple解釋吧,我感覺自己好難解釋清楚。“技術突破是一件需要很多支持的事。但那時候人們沉迷于資本,都在追求得到更多金錢,開采更多資源。對科學的發展仍然不怎么關心。羋星人來到地球后,人們才對這種現象進行深刻的反思。而技術的瓶頸很快就打破了。就比如生物技術,我們在火星基地上的植物育種工程遲遲沒有較大的進展。但羋星人到來以后,很多植物就突然成功育種了。我記得那還是在羋星人第一次離開之前。”
“我都不知道那時候羋星人的作用有這么大。我奶奶跟我說,我們的祖先前往地球,只是為了觀察,并沒有打算提供太多技術。”
“不過航天飛船的很多技術是羋星人提供的,這是真的得感謝你們。那時候航天技術也陷入了瓶頸。我們遲遲沒有人飛出過太陽系并成功返回,但羋星人確實讓我們第一次飛出了太陽系,更不用說以后的超空間躍遷技術了。而且羋星人第一次降臨地球時,也帶來了很多地球人思想上的轉變。人們開始傾聽內心的聲音,而不是追隨大眾的腳步。人們開始學會真正閱讀和思考,而不是充當他人話語的傳聲筒。人們開始進行直擊心靈的寫作交流,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聒噪閑談。”
“不過羋星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吧,我在西歐國實在是感覺不到這種變化。”far終于說話了,我都快忘記他的存在了。
“可能是吧。抱歉我也犯了身邊即世界的毛病了。”怎么感覺apple承認錯誤的時候有點可愛呢。“其實我想說的是,那時候羋星人的降臨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性,讓我們知道人類可以有其他更好的生活方式。地球科技的發展也是如此。科技越發地關注真正的普通人的需求,不再有主流人群,而是關心所有人的需求。像我們今天熟悉的胚胎體外培養技術、子宮基因修飾技術、地下貫穿隧道技術、快速動能轉換技術等等,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的需求而發明的。——我是不是講得太多了,感覺今天一直都是我在不停地講。”
“沒有。apple姐,你講得太好了。我要是有你這表達能力就好了。”我是真的羨慕apple啊!誰讓我高中老是不聽語文課呢,真是自食其果。
“我們干一杯吧!為了人類更好的明天!”apple又一次起身干杯,我也趕忙起來。不過dingling似乎不想起來。
“dingling,快起來啊!你也是我的一員啊!”dingling似乎還是不喜歡被人稱作“人類”。不過我說了之后她也站起來了。
“干杯!”大家這次說得好整齊啊。
“dingling,我有些事情要先回去了。你們大家繼續吃哈。”apple怎么突然就要走了?
“哦!好吧。那你注意安全啊。”
“apple姐,吃飽了沒呀?”要是沒吃飽可以帶點菜回去的。學校食堂的就算了。
“吃飽了,放心吧!我走了哈。”啊啊啊!apple的笑容好溫暖啊!
“再見!”
(https://www.dzxsw.cc/book/99554469/3233291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