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一更)
或許是注意到了蘇涼的視線, 崔昌熙也毫不客氣地朝著蘇涼的方向看了過來。
這個在南韓邀請練習賽上還顯得略微有些稚嫩的少年選手,現在已經完全褪去了當時的一點驕矜,顯得平靜而低調, 但是他的視線比起當初來又要凌厲了不少。
賽場外,來自各國的領隊、教練以及各國的代表選手都在關注著冰面上華國隊的訓練,而張棟成則和邊上的另外一個教練悄悄關注了南韓隊伍的方向。
“南韓青年隊的教練又回李永河了?”
“看起來是的。”
張棟成瞇眼看了看南韓隊伍的方向:“這個李永河,有點本事啊。”
當初華國隊邀請南韓的那一場練習邀請賽, 把包藏禍心的南韓隊伍幾乎可以算是全滅地送了回去。
華國隊這里當然也跟進過南韓隊伍的后續,當時南韓國家隊的青年隊連同李永河和崔昌熙、高在勇三人,都直接成了那次練習賽的犧牲品。
李永河辭去了原本的國家青年隊總教練職務,崔昌熙和高在勇這兩個原本被南韓著力培養的年輕選手也在之后的南韓青年隊之中銷聲匿跡。
張棟成原本以為,李永河應該沒有起復的希望了,結果沒想到轉眼就在這次的世青賽上看到了李永河作為南韓的總教練帶隊參賽。
在南韓這個對于運動員的榮辱功過極其看重的國家,已經算是‘有過’的李永河和崔昌熙居然還能重新出現在世青賽的賽場上, 只能說李永河確實本事過人, 而崔昌熙的天賦也確實已經強到了讓南韓這樣的國家隊伍也愿意再次嘗試啟用他的的程度。
蘇涼的勁敵!
這個念頭很快地浮現在了張棟成的腦海之中。
毫無疑問, 這一次的世青賽,對于李永河、崔昌熙來說, 都是一場必然的‘復仇雪恥之戰’,為了這一次的比賽,他們一定會不顧一切地全力施展。
另一邊,剛剛離開去打聽消息的華國隊工作人員也回到了張棟成的身邊。
“張隊,剛剛主辦方正式發布了各國參賽選手名單, 南韓的1500米是崔昌熙、金賢德和姜延河。”
張棟成點了點頭。
他是知道南韓的世青賽選拔規則的,比起華國的選拔規則來說, 南韓的選拔規則要更加地干脆利落, 就是直接根據選拔賽的名次進行抉擇。
也就是說, 崔昌熙和之前的另外一個選手高在勇,應該是成功獲得了南韓國內選拔賽的參賽資格,然后在選拔賽中,崔昌熙成功上位,但高在勇應該是在選拔賽中失利,沒能贏得這個讓他一雪前恥的機會。
而唯一贏得這個機會的崔昌熙,以及在世界杯京市站上敗在了蘇涼手下的金賢德、姜延河……
這樣的一支隊伍,無疑都是抱著必勝的決定來到的布達佩斯。
他們對于勝利的渴望必然會更強過此前的世界杯京市站。
想到這里,張棟成眉頭緊蹙——這一仗,不好打了。
***
冰面上,蘇涼可以感受到,自己在適應訓練感受布達佩斯這個冰面的時候,有無數的視線都鎖定在了他的身上,而其中最為專注的,自然就是來自南韓教練李永河和崔昌熙的關注。
賽場旁,李永河沉這一張臉看向賽場的冰面上。
在華國隊的所有選手中,他最為關注的當然就是蘇涼——這個讓他在一路順遂的職業生涯中狠狠翻了個跟頭的選手。
從那一場在華國進行的練習邀請賽之后,李永河回到南韓后,哪怕被迫辭去了青年隊總教練的職務,他也沒有一刻放松,始終在尋找著重新崛
起的機會。
此前的那一場世界杯華國京市站的比賽之后,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機會,他用蘇涼和華國隊的表現,讓所有人知道——并不是他和他所帶領的隊員太弱了,而是華國隊早已經在暗中悄悄培養了蘇涼這樣一個完全不輸給崔昌熙、高在勇等人的天才選手。
一個15歲的,從花滑轉項目到短道速滑的天才選手。
不僅如此,他還拿出了一系列針對蘇涼的研究資料。
這些資料自然都是他在被南韓國家隊雪藏冷遇期間進行的資料整理,為了觀察蘇涼這個讓他翻了個大跟頭的選手,他親自查閱了蘇涼的賽程,在蘇涼參賽期間多次來到華國現場觀賽。
也是憑借這個對蘇涼深入詳實的資料,李永河才重新掛帥,成為了南韓國家隊此次世青賽的主帥。
李永河身旁的崔昌熙,在此前的半年多時間里,也過著有如恥辱罪人一般的生活,甚至他的家人都勸他離開國家隊放棄短道速滑這個項目,但是他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哪怕是面對周圍隊友的羞辱與嘲諷,他也始終堅持著在不斷地訓練著。
他要讓所有人看到,他崔昌熙才是真正的天才——區區一個華國的選手,只會是他稱王路上一個讓人不太愉快的絆腳石。
賽場上,華國隊的選手在滑行中已經逐漸適應了布達佩斯的這塊冰面——別看只是冰面而已,看起來冰面上似乎都只是一層冰,但不同的冰場澆筑的冰面,軟硬程度都有細微的區別,包括短道速滑的賽場上規制也會有些不同。
而對于運動員來說,哪怕只是冰面軟硬程度上的變化,或許都會給選手的發揮帶來不同的效果。
所以提前適應冰面是選手們所必備的功課,而像是匈牙利本國的選手,在這方面就會有場地和冰面熟悉程度上的優勢。
所謂的主場優勢,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因為知道了現場這些參觀者的目的,所以在場訓練的華國隊選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緊張,只有沐遠笙這些已經參加過不少國際賽事的選手,對于這樣的情況才相對比較熟悉。
裴景也早知道,張棟成在車上和這些選手們說過先前的那番話后,應該有不少缺乏經驗的選手都會有些別扭的感覺——這其實也是張棟成的心理戰術了,他倒不需要華國隊的這些青少年選手們自己去演,只要這些選手們自己緊張一些,基本上也就達到了‘藏拙’的目的。
至于訓練的部分,裴景倒是沒有再刻意藏著什么,日常該怎么訓練就怎么訓練——各國的隊伍基本也都是這個意思,畢竟單純看你一次的訓練日常內容,不知道你完整的訓練方案,其實實質上的參考效果并不大。
正常訓練在裴景和張棟成這些教練領隊的安排下,順利地完成了展示,華國隊的選手們在這1個小時的時間里,也基本上算是活動開了,也逐漸適應了布達佩斯的這塊冰面。
3點整時,華國隊的教練和選手都沒有再拖延時間,在工作人員的示意下,井然有序地都退下了冰面。
各個國家隊伍的冰面訓練時應時間中各自間隔的10分鐘,則是給主辦方冰場的冰面澆冰修補時間——畢竟經過了一個國家隊整整1個小時的訓練時應滑行,哪怕各個隊伍都是盡量將男女隊拆開再單獨時應的冰面,但是總歸是有那么多的人在冰面上高強度地滑行過,適當地修補也是應該的。
蘇涼等人在下冰之后,第一時間也沒有走遠,裴景和張棟成對視了一眼之后,都招手把蘇涼留了下來。
留下蘇涼的目的就很簡單了——人家南韓那里李永河和崔昌熙在剛剛的一個小時時間里恨不得眼睛都釘在蘇涼的身上了,華國隊這會兒
要留一個選手跟著教練組一起參觀后續加拿大隊和南韓隊的訓練,當然就是把蘇涼給留了下來。
蘇涼在聽到裴景和張棟成的交代后,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然后迅速回到了后場休息室脫下冰鞋換下了滑冰服,在換了一身運動服和鞋子之后,蘇涼才重新回到了賽場旁。
此時,加拿大隊的青年隊選手們也已經到場上冰了。
和華國隊的選手們相比,加拿大隊的選手看起來一溜兒的都在一米八多,更高的選手也有,長手長腳,一看就知道爆發力與力量非常地強。
這些選手在冰面上,再加上他們腳上的冰鞋冰刀,基本上個個都奔著一米九多去了,如今半年多時間過去,才將將1米7冒頭的蘇涼,在賽場旁看著加拿大的這些男隊選手,感覺自己像是來到了巨人國。
哪怕是讓他穿上冰鞋到賽場上跟這些家伙站一塊兒,這些選手不低頭恐怕都不容易看到他。
累了。
蘇涼默默地望著這群大高個兒,在心里默念催眠自己——中等身材才是最適合短道速滑的身材條件。
再說了,他以后也能長到一米八的,只是現在年紀小。
在心里把這莫名其妙的身高怨念咽下去之后,蘇涼再抬頭,就發現冰面上有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加拿大的選手埃利澤·勒佩奇。
這是一個加拿大的傳奇名將,曾經兩度重傷,但是在治愈之后又重回賽場,為加拿大隊在冬奧會上拿下了兩枚男子1500米銀牌。
在埃利澤退役之后,同樣成為了一名短道速滑的教練,還曾經到華國國家隊執教過,他也是蘇涼后來曾經接觸過的外教之一。
沒想到,穿越之后,還能有這種經歷——和曾經的教練,在賽場上同場競賽。
想到這里,蘇涼難得地微微笑了一下。
還他記得,埃利澤在擔當他的教練期間,還頗為遺憾地說:“真可惜,沒能跟涼你在同一個時代較量過。”
現在,這個較量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https://www.dzxsw.cc/book/99390071/363659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