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大漢崩了
歲月流轉,數月時間仿佛走馬觀花一眨眼就過去,劉虞公孫瓚遭遇大敗,此時正在小心翼翼的準備重振旗鼓,但想要再度籌備新軍往東攻伐黃巾,這并不是匆匆就能成功的事情。
而黃巾剛剛吃下遼東廣陽兩郡未及消化,如今也是熱火朝天的鋪開建設。
幽州就這樣陷入了短暫的平靜,最終打破這片平靜的并不是此時幽州敵對的雙方,而是遠在數月后洛陽的大漢朝廷。
洛陽南宮嘉德殿,劉宏躺在床上,曾經的天子威儀蕩然無存,現在只有一臉的病態。
明明才三十多歲的年齡而已,但現在面色潮紅身形枯槁,看起來就像是四五十歲的人一般,整個人的精氣神已經全被疾病抽空。
大殿中的宮女太監都瑟瑟發抖,只有病榻旁的何皇后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給劉宏喂著湯藥。
旁邊以趙忠張讓為首的幾個中常侍,看到劉宏這個模樣,臉上的焦急憂心更是厲害。
他們的擔心完全沒有作偽,絕對要比何皇后的悲傷來的真誠,畢竟劉宏的生死那真會關乎到他們的人身安全。
劉宏若是沒了,他們這些宦官失去依靠,不得被那些虎視眈眈的士人給撕成碎片?
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劉宏能活著,能好好活著,最好能長命百歲。
但現在看情況,劉宏這么模樣怎么都是要死的感覺。
誰能想到數月前還在校場主持演兵的天子,突然就一病不起了。
“陛下平日行樂無節,精氣大損,驟然得此大病,只怕.”
把太醫拉到一邊逼問之后,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答案,張讓本來就白嫩的臉更是變得如同白蠟一般。
太醫沒有說的太明白,也不敢說的太明白,但張讓如何能不懂。
警告了一番太醫讓他閉好嘴巴不準向外透露病情之后,張讓便回去與其他的幾個常侍小聲耳語了一番,然后他們的臉色肉眼可見的難看起來。
他們都意識到這對自己意味著什么,或許他們很快就要處于一個十分危險的處境了。
他們看來看去,最后不禁把目光落在了何皇后的身上。
正在殿中眾人心思各異的時候,劉宏終于也是悠悠轉醒,他自己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
事實就是如果不逼太醫的話,太醫根本不敢向別人透露實際病情。
醒來后的劉宏先是劇烈咳嗽一陣,好一會兒才在何皇后憂心的服侍下緩過氣來,這時候他還依然銘記著皇帝應有的職責。
“朕沉睡多久了,朝中現在可算安穩?”劉宏一邊喘著氣,一邊發問。
張讓連忙小碎步走了過來,低聲道:“陛下已經睡了兩天了,朝中一切都很平穩,并無特別的變故。”
“什么!”劉宏聞言卻是大驚,這又是讓他一陣咳嗽,好一會兒后他不敢置信的看著張讓:“朕居然睡了兩天!”
張讓低頭不語,居然是小聲的抽泣起來。
劉宏怔住了,然后轉過頭看向其余的常侍,卻見他們各個都是一臉悲戚。
突然之間,劉宏就意識到了問題,只怕自己的病遠不止自己想的那么簡單,甚至于.
一時間,他心亂如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整個大殿也都安靜下來,氣氛一下變得微妙和緊張起來。
一票太監心里七上八下,他們之所以這樣暗示提醒劉宏,就是要劉宏在走之前把事情給安排明白了,這樣的話他們也能在其中努力一下,讓事情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只不過這個事情對劉宏實在是太突然了,他根本沒有做過任何預想。
幾個月前自己還在校場演兵,做著平定天下的設想,現在就要自己接受生命的終結?
或許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劉宏突然之間只覺得身體哪哪兒都難受,本就不多的力氣也變得越來越微弱,呼吸更是逐漸費勁起來。
這讓他一下驚恐起來,也逼著他不得不面對現實。
“擬招,替朕擬招!”
當劉宏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殿中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氣,立即就有小黃門去請朝中的重臣,而在這段時間之前,就是他們各自發揮的時候了。
劉皇后自是不必說,一番哭哭啼啼之后,很快就得到劉宏的回應,卻是要冊立劉辯作為新君,這才讓何皇后放下心來。
在這之后,便是一眾宦官眼巴巴的看著劉宏了,劉宏見狀自然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雖然陡然面臨死亡這是令人悲痛的事情,但是他對身邊宦官也確實是感情非常,尤其張讓趙忠兩人更是他視作親人的存在。
劉宏與士族斗了一輩子,如何不明白若是沒有自己照拂,宦官很容易就被士族絞殺。
畢竟哪怕是自己尚在的時候,下邊的士族中人也不乏清君側的想法。
“辨兒年少不足以經國事,在他成年親政之前,咱劉家的江山,你這個皇太后要先照看著才行。”劉宏說話已經開始吃力,但仍然堅挺著開始交代事情。
有些事兒,是沒法寫在詔書里的,只能提前做些安排。
當他說完這番話,何皇后眼中便閃過喜色,但很快就被悲傷的淚水淹沒掉,只是小聲抽泣著答應下來。
劉宏又看了一眼一眾宦官,嘆了口氣,對何皇后再度交代:“你一個婦人掌管著國事定然不易,可以多多倚重諸位中常侍,他們不會害你,更不會害辨兒。”
何皇后聞言,先是看了看一邊抹淚的劉辯,又看了看后面神色放松下來的幾個常侍,若有所悟。
她并不是什么特別聰明的婦人,但在后宮經歷多年,更不是什么小白。
宦官需要依附掌權者才能存活,那么自己臨朝稱制之后,便是他們依附的最好對象。
劉宏讓自己國事倚重宦官自然是假的,讓自己照顧宦官才是真的。
隨后何皇后便默默點頭:“陛下之意妾身明白,妾身會照看好劉氏江山,也會照看好辨兒,這自是離不開諸位中常侍的扶助。”
聽聞何皇后如此說話,諸多常侍又是安心幾分,如此他們也算是有了著落。
何皇后當然不必拒絕他們,畢竟太監的立場就注定了他們只能依附自己,這對自己和劉辯都沒有壞處,反而可以借著他們拿捏士族,何樂而不為。
三言兩語,劉宏便交代完了事情,如此也算是把宦官們都安排好了。
很快,朝中如太尉袁隗、大將軍何進、尚書盧植一行人等便匆匆趕來殿中,一看到劉宏如今模樣,他們都是神色悲戚的行禮。
這事兒對他們同樣十分突然,讓他們措手不及。
劉宏的病來的太急太猛,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如此嚴重,突然就到了要立遺詔的地步。
劉宏沒有多余的心情和一行大臣們掰扯,大臣來的差不多之后,他便費力的開始口述遺詔,旁邊的文吏則逐字記錄撰寫。
一切都如他們此前所通氣所說,劉辯便被確立為大漢新君,而何皇后也被冊立為何太后,此后臨朝稱制。
安排好了這一切,劉宏最后一口氣也就徹底沒了,何太后手指顫動的去探鼻息,最后便是整個人撲在劉宏的遺體之上大哭起來。
殿中所有人也立馬就伏跪一地,跟著一起痛哭起來。
不過才三十多歲的大漢天子,就這么突然病死,讓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
雖然劉宏在病死之前已經做了一些安排,但是世事往往很難按照既定的路子去發展。
眾人一陣哭喪之后,再度回過神來,一票大臣和宦官的氣氛就開始變得危險起來。
沒有了劉宏在上面罩著宦官,大臣們立刻就蠢蠢欲動了。
漫長的黨錮之禍,漫長的士宦斗爭,這都讓士族文臣們吃盡了苦頭,不知道多少士族因宦官而破落,不知道多少士人因宦官而喪命,雙方之間的恩怨仇恨比天還高,比海還深!
他們恨宦官入骨,劉宏在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如今劉宏沒了,他們蹦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弄死一眾中常侍!
計劃已經開始在他們心里醞釀,而這也為大漢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此后幾月,大漢朝廷之中風起云涌,何太后臨朝稱制,大將軍何進頓時成為士族的拉攏對象。
何進被士族策動,意圖處死宦官,但何皇后并未同意。
何皇后卻比兄長何進更加清楚情勢,一旦沒了宦官,新君年幼自己一介婦人,往后還如何能壓制得住勢大的士族士人。
何進卻被士人拉攏得失了智,一腦門只想跟著士族誅除宦官,最后在袁紹的建議之下召董卓入京助事,并再度入宮勸誡何太后,只不過這次卻被宦官得知消息先下手為強誅殺了何進。
自此開始事態徹底失控,皇宮開始發生火并,最終宮中宦官盡被誅除,而倉皇逃離的劉辯與陳留王則被匆匆趕來的董卓所獲,大漢也由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董卓入京不過數日便迫不及待逼何太后廢立新帝,朝綱已經蕩然無存,大漢的威嚴更是被董卓完全踩在腳底。
劉宏若是知道后事,大約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不過四五月的時間,大漢就徹底崩盤了。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98906021/363658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