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人在三國:從傳道起家 > 第184章 離別

第184章 離別


討董大業轟轟烈烈,天下十幾路豪杰迅速組建起了數支聯軍于河內、酸棗、南陽三地屯駐,大戰已經一觸即發,而董卓面對這種壓力再也不能保持淡定,立即就把遷都之事強行落實。

    而在朝廷遷都之前,剛剛被董卓升任左中郎將的蔡邕府上,卻不太平靜。

    入夜之時,一名溫婉秀麗的女子悄然步入書房,見到蔡邕正在燈下翻閱書籍,好奇之下她往前一看,卻發現這書不同尋常,上面文字與常用文字所見不同,更為簡易不少。

    這時候蔡邕已經發覺身后動靜,往后一看,便笑起來:“琰兒,你來了。”

    “父親在看的,是什么書?”蔡琰略微屈膝施禮,好奇的問了起來。

    蔡邕看了一眼手中書籍,隨手便合上,上面卻寫著《自然經》三個大字:“此是幽州逆教經文,本是朝廷禁書,只是董相國此前似乎對幽州逆教有些興趣,便讓為父來鉆研此經,這不是局勢又亂起來了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蔡琰道:“既然董相國已經忘了此事,父親為何又要翻閱。”

    “此書確有出奇之處,我便多看了看而已。”蔡邕搖搖頭,目光看向了蔡琰,一時忍不住嘆了口氣:“喚你過來是有要事交代,且不說這個了。”

    蔡琰聞言,乖巧的應是,其實她也是知道父親來京之后憂慮眾多,才會主動聊些其他話題,免得氣氛太過壓抑。

    如今既然要說正事,也就只好收回心神。

    “今日朝議,董相國已經決意遷都,不日就將挾朝廷遷往長安,為父自然也是要跟隨而去,只不過今日聯軍在外逼迫,朝廷內部也烈如火烹,時局兇險難以預料,為父覺得還是不帶你一起走比較好。”

    蔡邕說話之時,神色語氣都是抑制不住的憂慮,也不知道是憂慮家國天下,還是憂慮自家女兒。

    而蔡琰聞言,也是一驚,卻不太愿意:“父親若是不帶女兒,女兒孤苦無依又該去往何處呢?”

    一說起此事,蔡琰看向女兒的目光更是心疼。

    自己本給女兒安排一樁姻緣,奈何嫁去不到一年,女婿便病亡而去,年不過十八的女兒孤苦無依,也就只能跟隨自己這個老父親了。

    不過他早就給蔡琰想好了合適的去處:“今夜你收拾行囊,明日為父遣人送你去往泰山,在你妹妹家中暫避一段時日,待為父這里情況稍稍安定些,再接你回來。”

    蔡琰聞言頓時一陣沉默,去妹妹蔡貞姬家中暫居當然是可以的,只不過她更愿意陪伴父親。

    蔡邕早年在朝中被高官陷害,為求避禍便遠遁歸隱,這一避仕就是十幾年,若無意外一輩子都要這么銷聲匿跡下去了。

    哪知董卓專權之后,卻是看中蔡邕聲名主動征辟,蔡邕本不愿意接受,奈何董卓威脅之下,只能答應。

    雖然董卓如今是大漢國賊,雖然自己并不愿意與這個國賊同流合污,但蔡邕也不得不說董卓對自己確實有提攜的恩情,不然這輩子自己大概都回不到朝廷來。

    這樣的情況下,蔡琰作為女兒,自然也擔心父親往后的命運,更是不愿離開。

    但是她再一看蔡邕眼神,里面滿是對自己的憂心,這頓時讓她說不出話來。

    作為當今天下一等一的才女,蔡琰在情商上也極為優秀,一下就明白過來,如果自己留下來,恐怕更要讓父親日日擔憂。

    不如聽從安排去妹妹家中暫居,父親沒了牽掛反而能安下心來。

    “女兒知道了,明日一早便啟程出發。”

    面對離別,蔡琰心情不免有些低落,但更多的還是對蔡邕的擔憂:“女兒走后,父親在朝中定要小心謹慎,尤其尤其記得不要與董相國走的太近。”

    蔡邕聞言便是一嘆,太過聰明的人就是這樣不好,什么都明白,也就擔心的多。

    只不過自己被董卓所提攜,這關系又怎么是這么容易撇清的。

    如今蔡邕對董卓也是心情復雜,從大漢臣子的角度,他無比希望董卓能被聯軍征伐戮首,但從個人角度,他未必沒有感謝董卓的心情。

    最終,他也只能無奈應付一句:“朝中之事為父應付得來,你不必擔心,只要照顧好自己便是。”

    蔡琰眼眶微紅,只得微微欠身行禮,隨后就在書房替蔡邕整理書籍起來。

    待整理的差不多了,蔡琰這才最后行禮離開。

    見女兒離開,蔡邕又是長嘆一聲,父女分離他心里也不好受,奈何時局如此只能接受。

    今夜不僅女兒要收拾行囊,自己一樣也要準備,天下大勢之下,個人的力量根本無從逆轉,自己只能與大漢朝廷一起被董卓裹挾著往長安而去。

    要收拾的東西其實也沒多少,最重要的就是一些書籍,作為以經學書法見長的名士,不管去哪兒,都少不了要鉆研學問。

    本想著不帶太多書,但隨便一收拾,不知不覺就塞滿了幾個大木箱子。

    蔡邕無奈的搖了搖頭,相比之下,好像還是《自然經》這種紙質書更加方便,雖然保存時間不比竹簡,但可以記載更多文字,而且更加便攜。

    從這線裝書籍的質地來看,幽州那些黃巾應該已經十分普遍用這種紙質書了。

    光是把這書摸在手里,蔡邕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這紙質書似乎帶著一種新興事物的生命力,而竹簡反而感覺有種陳舊落后的感覺。

    認真想了一下,他覺得這種感覺并不奇怪,若是把這本書里的文字篆刻到竹簡上,沒有個七八卷根本就塞不下內容,更不要說書籍可以印刷,成書效率不知高出幾何。

    新興事物與老舊事物的優劣,一目了然。

    并沒有什么猶豫,蔡邕最后就把這本《自然經》塞進了懷里。

    這玩意兒他越是研究越是有意思,不論是那新穎的自然學方法論,還是自然教思想教義,都讓他大感驚奇,這也是董卓明明已經忘了這茬,但他依然還在研究這本經文的原因。

    而且據他與朝中其他學者接觸來看,私下研究這個的并不止自己而已。

    至少拋開自然教那對士族極不友好的教義來看,經文之中對于世界的認識對真正的學者就很是吸引,更不要說如今自然學方法論已經有所建樹,如微觀世界之論不知道讓多少學者渴求一觀,蔡邕也并不例外。

    與此同時,蔡邕心里也盤算著等到局勢穩定一些,也向朝廷上奏學習黃巾之法推行這種紙質書籍。

    不管自己是不是董卓提攜而來,自己終究都是大漢臣子,能做些事情也是好的。

    時間一到了第二日,就看到蔡琰一邊流淚,一邊與父親告別,最后依依不舍的坐上了馬車,在這動蕩的時局一路往東而去。

    而蔡邕則是帶著侍從與行李往皇宮而去。

    一路所見,蔡邕只看到洛陽城已經完全亂了套,董卓的西涼鐵騎在城中肆意踐踏百姓搶掠財物,到處也都能看到滾滾烈火,四處都是百姓凄慘的哭聲。

    如此景象宛如末日,蔡邕不忍多看,雖然有心阻攔,但是最終還是化作嘆息,他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然而,這還不是災難的結束,對百姓而言,后面還有更多的折磨。

    董卓遷都并不只是遷個朝廷那么簡單,洛陽西去沿途所有百姓都要被董卓所裹挾遷移,而在這個時代進行這樣百萬人口規模的大遷移,結果只會是一場巨大的浩劫。

    百姓的家產早就被董卓呂布搶掠的干干凈凈,這路途之中不知道多少人餓死累死,若真是有人跟不上隊伍,也會被西涼鐵騎毫不猶豫的斬殺,如此一路走去幾乎滿路尸體,可謂慘絕人寰。

    整個洛陽以及周邊鄉縣更被董卓大火焚燒,只剩下一片狼藉。

    對董卓來說,關中涼州才是自己真正的老家,洛陽就算化成一片焦土他也完全不會心疼,做最壞的打算就算戰敗了,也不會便宜聯軍任何東西。

    不過讓董卓沒想到的是,聯軍雖然聲勢浩大,但遠遠沒有自己所想的那么能打。

    聯軍看似齊心合力,實則各懷鬼胎,各路諸侯畏懼董卓實力,皆不愿做先遣軍,初戰不利之后便各自退縮。

    酸棗一路聯軍唯曹操一片忠心主動求戰,與鮑信張邈合力西進,但最終卻被董卓手下大將徐榮埋伏大敗而歸,曹操自己也差點就此身死,幸有曹洪在危難之中獻馬才讓他逃過一劫。

    此一戰之后,曹操心灰意冷,只能引兵撤回屯駐。

    而其他兩路聯軍也同樣戰果不佳,不論是袁紹一路,還是袁術孫堅一路,皆是大敗而歸,整個大戰場聯軍完全沒有討得任何便宜,儼然就是董卓一人力壓群雄的場面。

    討董之事就在這個階段告一段落,聯軍人心散落的特性暴露無疑。

    只不過對于黃巾而言,在聯軍與董卓打的如火如荼之時,他們卻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機遇,天下諸侯都被董卓所壓制,那黃巾也就能無所顧忌的向外發展。

    剛剛掃平玄菟樂浪,并且與扶余高句麗締結條約穩定后方的黃巾,也開始把目光瞄向了幽州最后的一片地方。

    “此番出戰,本座要徹底拿下幽州,為我教事業奠定基礎!”

    戰前會議上,許辰作為教主,在開場的第一句話,就給所有人都定下了基調。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98906021/3636587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