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劍 > 第三百四十六章不速之客

第三百四十六章不速之客


  留下證據(jù)是為了讓宋慈順藤摸瓜為這件事善后,而留下血衣,則是想看看宋大人的刑偵能力是不是真的如傳說中的那樣。
  看看能不能查到自己的頭上。
  不過查不到自己頭上也無妨,畢竟這個時代可沒什么監(jiān)控攝像頭和指紋鑒定。單憑一套兇手穿過的衣服就追查出兇手的身份,這屬實有些難為人了。
  如果查到自己頭上的話,李清微也不怕,因為他現(xiàn)在是“衛(wèi)王”,  況且自己也不是無故行兇。
  宋朝的法律是“刑不上大夫”,五品以上的官員便可稱為“大夫”。他們除非犯了謀反之罪,否則最多也就是抄家,革職,全家發(fā)配賤籍而已。
  刑尚且不上大夫,何況親王呼?
  而且大宋的王法是皇親貴胄犯法是不會公開審理的。
  因此即便強如“鬼見愁”的宋大人,  也只能依法給個定罪的意見而已,  至于處不處置,全賴皇帝一句話。
  辦完事情的李清微回到了衛(wèi)王府之中。
  他便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一般,  直接躺在了床上休息。
  這幾天整個臨安城徹底轟動了。
  朝廷命官死在了家中,消息不脛而走。而且“有人”將證據(jù)承給了提刑司。宋慈親自勘察現(xiàn)場審理這件案子。
  最后查出這名官員竟然跟蒙古人勾結,而且宋慈還根據(jù)當日提刑司外的“檢舉信”查獲了那批即將運往邊境擴充的軍備的兵器,而且順藤摸瓜抓到了那個與工部郎中勾結的蒙古商人。
  現(xiàn)在整個臨安城內如今風雨飄搖,大宋的官場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宋慈根據(jù)抓獲的蒙古細作,從中套出了不少其他暗通蒙古的人。
  宋理宗,榮王等人對這件事非常的重視。雖然不知道怎么就把這件事泄露給了宋慈,從而節(jié)外生枝,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好的。
  不過宋理宗與榮王,太子等人的心中大致清楚做這件事的人是誰。
  整個武林當中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很多,但是有閑心查案的卻是不多。
  用腳指頭想,都能想到就只有回到臨安城的“衛(wèi)王殿下”有能力做這件事。
  不過宋理宗,太子,榮王等人對這件事都是閉口不提。
  當然了他們都能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宋慈也想到了,  不過他是個公正的法官,  他做事不會憑空臆斷,他做事是講證據(jù)的。
  不過宋慈現(xiàn)在也沒時間和心情去追究“衛(wèi)王殺人案”,他知曉輕重緩急,于是他趕忙去把那些叛國通敵的混蛋們統(tǒng)統(tǒng)抓起來。
  而太子也在宮中擺下了鴻門宴,讓一些官員們“現(xiàn)形”,這些提前交代的官員們,在太子的恩典下從輕發(fā)落,而那些心存僥幸者全都被宋慈查了出來。
  對于“衛(wèi)王”,宋慈是感激的。感激他給自己送來了工部郎中的罪證,讓他順藤摸瓜抓到了那么多通敵叛國的漢奸。
  不過他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公私分明。
  衛(wèi)王提供線索助他破案,這是功。
  但是未經皇命,三司會審,不審不斷,便濫用私刑,私自誅殺朝廷命官。這也是違反大宋律法的事情。
  這位宋大人的眼里可揉不進沙子,他執(zhí)法向來公正嚴明,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販夫走卒,他都一視同仁。
  既然被他知曉了,  他一定是一查到底,然后寫個奏折遞上去。
  皇帝有皇帝的恩典,無論是從輕還是從重,  那是皇帝的事情與他無關。
  為臣者,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他是大宋的提刑官,他必須維護大宋王法的尊嚴,自當是盡職盡責。
  總之就是一句話“皇帝可以不斷,甚至可以法外施恩。但是他不能不查。”
  雖然他已經懷疑了這件事是衛(wèi)王所為,但是單憑一件血衣,并不能定衛(wèi)王的罪。剩下的細節(jié)他還在追查之中。
  被“鬼見愁”盯上,這是所有官宦權貴子弟,噩夢的開始。沒有一個人想被宋慈盯上。
  但李清微這幾天就當做沒事人一樣。
  他這幾天就做幾件事,第一指導趙玦修煉天罡訣,然后當眾演示玉女劍法,然后讓趙珂畫下來。
  最后經過兩天的時間,他們兩個聯(lián)手重新整理好了《玉女心經》的秘籍。
  其中文字部分的心法,以及注解都是李清微親筆提上去的。而《玉女劍法》的招式記錄,則是趙珂畫上去的。
  有了這兩個人各展所長的配合,這本秘籍就顯得工整多了。
  楊嬋那邊倒是用不著李清微操心,她自己修煉的很得章法。
  不過七天之后,一位“不速之客”來到了衛(wèi)王府內。
  這天李清微正坐在王府花園的石亭之中,趙珂姐妹正在園中修煉著玉女劍法。而她們用的也是各自的“佩劍”。
  這是李清微要求的,因為修煉劍法除了招式之外,便是修煉佩劍,增加自己與佩劍之間的默契。
  佩劍輕重,長短都會影響到一個劍客出劍的速度,威力。
  如果不是必要的情況的話,一名劍客是不會輕易地去更換佩劍的,畢竟每一把劍的長短,輕重都略有不同。
  佩劍與劍客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才能真正適應對方。
  而李清微現(xiàn)在讓趙珂姐妹拿她們自己的佩劍練習劍術,便是讓她們提前適應。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
  所謂的“人劍合一”并沒有許多小說之中說的那么神秘。
  李清微,還有全真教的很多的弟子都達到了“人劍合一”的境界。
  所謂的“人劍合一”說白了就是長時間鍛煉出來的“肌肉記憶”。
  在下意識的情況下也可以做出從容的應對,這便是所謂的“人劍合一”。
  李清微正坐在亭中望著正在練習劍術的兩個人,楊嬋在一旁做著她往常的體能訓練。
  就在這個時候王府中的下人匆匆的闖了進來。
  “王爺!不好了!提刑司的趙捕頭來了!”下人報告道。
  聽到“趙捕頭”這三個字,楊嬋與趙珂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因為這個人她們太熟悉了。
  因為他們三人也算是一起長大的。
  不一會,一名身穿官衣,腰間配著一把唐刀的青年來到了后院之中,十幾名捕快跟在他的身后。
  李清微細細的打量了他一下,此人長相英武,而且身姿挺拔,他的手上有常年握刀的老繭。
  李清微斷定此人是一名外家武功的高手。刀上的功夫應該不錯。


  (https://www.dzxsw.cc/book/98820208/70366084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