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樞紐行人交通組織
基于行人移動狀態,樞紐內客流的行人交通組織可分為正常狀態與應急狀態的行人交通組織;基于行人步行設施的類型,可分為排隊類行人、通道類行人與廣場類行人交通組織等。
1.正常狀態的行人交通組織
正常狀態的行人交通組織,是指與應急狀態疏散組織相區別、不受嚴格時間限制的行人交通組織,即正常狀態,不特指客流“高峰狀態”或“平峰狀態”。正常狀態行人交通組織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客流特別是高峰期客流的快速移動,實現客流的出行與換乘目的,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項。
(1)采用物理設施隔離以保障行人交通的移動效率。為減少行人交通流之間的相互沖突,可采用硬隔離或軟隔離的物理設施,規范對向行人流的移動空間;也可采用右側避讓或移動的導向指示標志,規范行人的移動規則;以及采用隔離欄桿或隔離帶等分區行人移動空間,以減少擁堵行人間的相互干擾等,從而有效保障行人流的移動效率。
(2)提高服務設施的服務效率以保障流線的順暢性。行人交通在樞紐內的行程時間不僅受移動距離的影響,而且還受售票機、閘機、安檢設備等各類服務設施服務時間的影響,并且在服務設施節點處容易生成行人交通流線的瓶頸。為避免服務設施節點處行人流的高度聚集,提高行人交通的移動效率,可通過增加服務設施的數量以提高設施節點的服務效率,從而保障行人交通流線的順暢性。
(3)控制行人到達率以保障步行與服務設施的可靠性。當行人交通流的到達率超過步行設施的通行能力時,由于行人個體間相互擁擠干擾會導致步行設施可靠性的降低,從而降低其行人通過量,導致行人交通流進入嚴重擁堵的惡性循環過程。因此,在客流高峰期或大客流出現期間,可在服務能力薄弱的步行設施上游人工設置繞行障礙物,控制行人流的到達率,提高交通流線薄弱節點的通過量,保障步行與服務設施的可靠性,以保障交通流線的順暢性與安全性。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該措施不應作為一項長期措施,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人的步行舒適度,增加了行人移動時間,易導致乘客對樞紐服務滿意度的下降。
2.應急狀態的行人交通組織
應急狀態的行人交通組織,是指在斷電、火災、地震、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狀態情況下的行人應急疏散組織。應急狀態下樞紐交通系統面臨兩種緊急需求:一是快速疏解樞紐內外的客流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二是快速調動應急搶險救災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最大努力地控制事態發展。樞紐客流的行人交通組織,屬于第一種需求,其主要目標是快速將樞紐內客流疏散到樞紐外的安全地帶,并通過樞紐周邊的交通網絡疏解樞紐外部的人流壓力,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項。
(1)制定行人應急疏散路線。通過預留備用應急疏散出口與通道等手段,制定多條行人應急疏散路線,保證行人在有效的可控時間內疏散到樞紐外的安全區域。
(2)控制疏散行人聚集程度。通過設施設計、流線組織、導向標識等手段,誘導人群各自獨立、分區域地疏散,將疏散行人流分布在不同的時空范圍內,有效降低疏散行人的聚集程度,減少大規模擁堵行人產生連鎖效應。
(3)減少行人個體間疏散沖突。通過設施設計、流線優化等手段,減少和避免行人流線間的沖突,從而規范行人行為,減少行人間的疏散沖突,提高行人流的整體移動效率。
(4)保證步行設施的行人通過量。基于優化設計,提高步行設施的行人通過能力,同時合理控制行人的擁擠程度,有效降低擁堵對步行設施行人通過量的影響,保證步行設施的行人通過效率。
(5)制定行人緊急疏散的應急預案。制定簡潔明了的行人緊急疏散的應急預案,實現預警系統與應急預案的聯動控制;在重要的節點設置引導標志或人員,保證行人有序行進,提高行人的疏散效率;并通過廣播通知等形式,幫助行人在獲取信息量少的條件下能及時采取正確的疏散措施。
(6)安撫疏散行人的恐慌心理。行人疏散組織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應急恐慌狀態下行人的疏散心理與行為特點,以及殘疾人、老人、小孩等出行弱者的疏散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及時安撫疏散行人的恐慌心理,有效避免行人流的擁堵踩踏。
(7)采用大運量公交疏解樞紐外客流。針對樞紐外部安全地帶的聚集人流,建議基于樞紐周邊的交通網絡采用公交車輛等大運量交通工具進行疏解,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周邊路網的交通壓力,而且還可以快速疏解被困人群。
3.排隊類行人交通組織
排隊類行人交通組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設置隔離設施或標志,有效規范行人排隊秩序。
(2)設置專門管理人員,正確組織引導排隊行人。
(3)合理設置排隊結構,改進排隊方式,控制隊列長度。
(4)改善等待區條件,減少感受等待時間。
(5)提高窗口的服務能力,減少排隊時間。
4.通道類行人交通組織
通道類行人交通組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設置單向步行通道,提高通道的通行效率。
(2)設置通道中央隔離設施,規范行人流的移動秩序。
(3)設置通道指示與疏散標志,提高通道的導向性與疏散安全性。
(4)優化通道形態設計,提高通道的通行能力與防踩踏能力。
5.廣場類行人交通組織措施
廣場類行人交通組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合理劃分廣場或大廳功能區域,有效規范行人移動秩序。
(2)提高廣場或大廳內信息服務的準確性、有效性、全面性,明確指引行人的移動目的與方向,避免行人移動的盲目性。
(https://www.dzxsw.cc/book/96299696/10064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