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2章
朱由檢回了淮安,他沒有打算留在揚州,也沒有趁此一路南下到南京。
因為在朱由檢看來,若要守住江南,必先要守住揚州,而要守住揚州,則必須先守住淮安。
但這不是說,朱由檢不會再整頓江南,畢竟他要想將來抵御建奴成功,就得依靠江南的財力與人力。
所以,朱由檢為此還是讓蔣德璟派官員將淮安知府李都等的首級傳首江南各府,以警告江南官紳階級。
當然,朱由檢留駐淮安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控制江北諸鎮。
現在的大明因為連年打仗,使得軍閥割據的現象已經出現。
除山海關外已經投清的吳三桂外,在長江北邊已經有左良玉、高杰、劉澤清、劉良佐這些軍閥。
其中,高杰、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這四路軍閥被稱為江北四鎮,如今皆在淮安周圍。
朱由檢這個皇帝在淮安駐扎著,這四路軍閥自然也就等于時刻被皇帝監視著,而不敢妄動。
不過,淮安城的繁華倒也不弱于揚州、南京,作為運河上四大都會之一,早在弘治朝就設有鹽運分司,故城中鹽商很多,寫《西游記》的吳承恩就夸贊過淮安,言淮安“摹寫金張韋顧諸園之勝,金牛石橋鑼鼓墩諸處,征車游舫絡繹繽紛。清明社火,夏至秧歌,尤令過者忘倦。”
在軍事上,淮安也是天下咽喉之地,控漕運數百萬石糧,東控滄海,西連洪澤,又襟長江,北連黃河。
以后要發展海貿,建立海軍基地,在淮安也是很方便的。
甚至即便將來萬一復興大明失敗,沒改變建奴滅亡中華的歷史命運,自己也是有機會出海逃走的。
所以,朱由檢最終選擇了這里作為他的抵御建奴的前沿陣地。
朱由檢回到淮安城后便直接將葉斐仁的西湖別墅“小輞川”園作了行宮。
朱由檢選擇這里為行宮,則是因為這里有山水環繞,便于設置軍事防御,而且走水路可以直接進入黃河出海。
雖然朱由檢決心抗清,但他也不能不為自己考慮一條萬一失敗后的退路。
話轉回來。
待朱由檢從揚州回到淮安“小輞川”后,他的宮廷內眷也皆已搬遷在到這里,而近衛軍第一野戰步兵營也暫駐在別墅后的筆架山下,以隨時護衛朱由檢。
“如今我們雖然都用火槍加大炮強行住進本就屬于我們統治的淮安城,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放棄武家墩!
朱由檢將幾個被抄縉紳的家賜給了跟著自己身邊的幾位輔政大臣,而且這所賜的宅邸皆在朱由檢行宮周邊,因而,如今朱由檢和自己的輔政大臣議起事來倒也依舊不用在路上花太多時間。
而此刻,朱由檢一回自己行宮后就開始自己的六位輔政大臣說起事來。
“流民還需要繼續招募,武家墩附近的荒田要繼續開墾,屯堡要繼續建立,現在才十個屯堡,這明顯是不夠的,不足以支撐我們將來靠這批獲得土地的農戶去抵御建奴、去建立一個新的太平盛世!
朱由檢說后,蔣德璟和周遇吉等輔政大臣皆點了點頭。
而蔣德璟則在這時候說道:“陛下,現在這淮安城還需要我們管理,至少得任命一位新的淮安知府!
朱由檢“嗯”了一聲:“現在我們直接控制的還有一座淮安城,這就需要我們不但要繼續管理好武家墩一帶的屯堡,還得管理好一座已經頗具規模的城鎮,而屯堡以農業為主,城鎮以商業為主,這就需要我們既得管好農業,也得管好商業,不能過于重農抑商,因為淮安城中有數十萬手工業者和工人靠各種做買賣活著,我們也需要通過商業獲取抵御建奴的資源,但農業是第一位的,畢竟農為一切之本,未來與建奴打仗,注定要打持久戰,而到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軍糧來供應軍隊,所以必須保障有足夠的糧食產量。”
“陛下說的是,淮安城南來北往的商旅甚多,乃天下漕關要地,如今要管好這座城鎮,這名淮安知府得知曉商貿錢谷之事才是!
蔣德璟回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直接下定了決心:“讓左副都御史方岳貢兼任淮安知府,朕記得他做過松江知府,還做過戶部主事,就讓他以中央處候補輔政大臣身份,必要時候出席中央處廷議事務。”
跟隨朱由檢一起南下的官員還是有很大一批的,其中方岳貢不過是其中之一,這些人大部分都跟著太子去了南京,但因為南京已經有一套中央機構的班子,所以這些官員很多都是賦閑在南京。
而朱由檢想要重新任免誰自然也只需下道圣旨將其調走就是。
雖然吏部尚書李遇知也在南京,但也不妨礙朱由檢這個皇帝行駛他任免官員的權力。
中央處算是朱由檢自南遷后正式設立的中央決策機構。
之前的內閣和司禮監皆已名存實亡。
也可以說,內閣和司禮監已經合并成了一個中央決策機構即中央處,因為司禮監掌印王承恩和內閣首輔蔣德璟皆在中央處。
朱由檢這樣做自然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工作效率,讓負責批紅的司禮監和負責票擬的內閣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辦事,這樣自然要快點。
換句話說,中央處就相當于清朝時期的軍機處。
而成為中央處輔政大臣就等于成了皇帝身邊的軍機大臣,可以參與軍機決策。
(https://www.dzxsw.cc/book/96293225/273374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