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42章
李自成還是宣見了大明的使者。
“此乃我大明皇帝陛下的手詔,我大明崇禎皇帝言,李自成雖舉義反朕已有十余年,且毀朕皇陵一次,朕雖恨你入骨,然念及如今天下漢家旦夕間便可能滅于外虜韃清之手,且中原百姓早已民不聊生,而你李自成舉義也因饑寒失業不得不反,所以,朕作為天下漢家百姓之皇帝,當不以私仇為念,愿寬宥爾與爾等部將軍士之罪,并赦投附爾等之大明舊臣之罪,招撫爾等進朝聽封!只要爾摒棄國號,朕愿以河南為爾永鎮之地,并封你大順王爵,自成藩國!
“朕誠摯建議,如今外虜欲滅我中華之計,每一位漢家兒郎當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爾等當團結在朕的旗幟下,共驅外敵!卿若來河南,朕必與卿共守河南、山東、江淮等地,朕知河南凋敝,特決定每年以一百萬石糧資助卿并軍械車馬等皆可資助,望卿以漢室江山存亡為念!”
“雖陜西乃卿發家之地,陜西凋敝尤甚河南,且北有建奴盟友蒙元為患,與江南相距甚遠,且四川有張獻忠,故朕無法資助爾等,一旦建奴拿下虎牢關和潼關,愛卿就如被困關中之獸,一旦敗于建奴之手,便只能難逃湖廣與蜀地,然蜀地已為張獻忠據之,只湖廣可走,但湖廣乃四戰之地,又有左良玉雄踞湖廣,卿與其如此,不如就藩河南,得朕資助,與朕共抗建奴!
朱由檢為了盡力讓李自成與自己一起抗擊建奴,其言辭不可謂不懇切。
甚至,朱由檢還不計前嫌,愿意封李自成為王,讓其割據河南而自立,還愿意每年拿出一百萬石糧并各種軍械輜重。
這個誠意不可不大方。
要知道朱由檢自己現在每年也才只能從江南士紳手中得到兩百余萬石糧。
他這等于是拿出了自己的一半收入。
但這也沒辦法,朱由檢為了盡可能團結起李自成這股農民軍,壯大抗清的力量,他必須這么做。
朱由檢知道自己也必須這樣做,這是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有的智慧和氣度,要以全局為念,要有大格局。
“李自成很可能還是不會答應,他背后肯定有很大的反對聲,他自己也不可能眼看著好好的皇帝不當,而來做朕的臣子,他的部下也肯定不會放著開國元勛不大來大明受氣,也或許他依舊還是沒認為最大的敵人建奴,但朕必須做出這番努力,讓天下人看見朕的誠意,遲早將來會有更多的農民軍會因為朕今天的舉動而愿意投誠大明!”
朱由檢在做出這個決定時如此想了很久。
但朱由檢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已經是他做的最大的努力了。
因為在這個儒家倫理思想為主的社會里,李自成是賊,朱由檢是君。
在統治階層眼里,即地主官僚士紳階級眼里,朱由檢和李自成才是漢賊不兩立。
在這里面,漢不是漢民族,而是象征正統的漢家朝廷。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在朱由檢的明廷內部,對于招撫李自成甚至是聯合李自成的反對聲很大。
除了朱由檢直接影響的幾位輔政大臣理解朱由檢外,幾乎沒有一位明朝官員理解朱由檢的行為。
甚至不少官員依舊上疏建言皇帝朱由檢聯虜平寇。
在很多明朝官員眼里,依舊把攻陷京城的李自成視為第一敵人,而沒有認為建奴是威脅。
所以,朱由檢也只能做到這里。
讓他向李自成稱臣,放棄帝號,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只怕江南所有的士民都不會答應。
甚至連朱由檢身邊的幾位輔政大臣也不會答應。
畢竟寬宥一個賊子的罪過已經夠大度了,怎么可能還向你稱臣。
何況大明手里還有半壁江山。
當然,朱由檢也不會愿意。
首先,他也覺得自己的實力現在不弱于李自成,其次,他不得不承認李自成不是朱元璋,他的戰略眼光,不太適合做一個聯合大多數人共抗建奴的領袖。
何況,天下士民尤其是士紳階級根本不愿意認李自成一個賊子做最高領袖。
李自成也知道這是朱由檢做出的最大努力,他也很受觸動的。
但李自成的確也有些不甘,不甘就這么放棄自己已經得到的帝位。
而且,李自成的確還有一絲幻想,即建奴不一定是朱由檢說的那么強大,而自己主力尚在,元氣未傷,也不一定非得與明軍聯合才能存活下來。
(https://www.dzxsw.cc/book/96293225/2733738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