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第504章
“陛下,宋公所言,倒是有理,陛下皇莊內所設社學,現在是學習國文、算術兩科,與皇莊外為求科名的社學所授內容大為不同,這些學子將來必然是不能科考的,而要為陛下所用,只有國文算術兩科未免不夠,以臣看,不如真的再設一學校,讓社學畢業的學子先到這樣的學校再予以更多的知識進行培訓。”
蔣德璟附和了起來。
朱由檢笑了笑道:“朕明白你們的意思,是應該再辦幾所學校來對這些社學畢業的學子進行更多更全面的教育,然后進行更專業的教育。”
“因為兩年前,我們才剛剛到淮安,只是將一些孩童集中起來辦個社學教書而已,并沒有想過治學一事,何況當時正值建奴劍拔弩張之時,這事也就耽誤到了現在,如今,既然說到這里,這事可以做一做,以朕的意思。”
朱由檢說完看了蔣德璟等文臣一眼。
蔣德璟和宋應星等文臣忙拱手道:“臣等恭聆圣訓。”
于是,朱由檢便繼續說道:“社學之后可以再設一形同國子監的學校,就叫皇家國子監,以后入讀國子監的社學學子皆為朕皇莊之屯戶,皇家國子監與南京國子監不同,皇家國子監依舊同皇莊里社學一樣,繼續學校更深奧的國文、算術,但要增加一門史學,作為人,不能不知其國家之史,不知其史就難有其認同感,就難有忠于家國之心!”
“陛下圣明!”
蔣德璟等因此頗為贊同,忙欣悅地回了一句。
接著,朱由檢又道:“另外,再增設格物(物理)、化工(化學)、地理、生物、策論(政治),這三門課程,但不強求每門必學;
考入皇家國子監者可在國文、算術、史學基礎上再選一門自己所擅長的,大明要想長治久安不能僅僅于一方面強勢,這就需要我們在各方面都能有賢才可用,要有善治學者能治學、善作戰者能作戰,哪怕耕地的也得有擅長指導如何施肥墾荒的;
但在我大明,是民為官制,故而大多數官員一旦為一州之長吏,一省之封疆,都得對各方面的理論有所知曉,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通才,不僅僅是只精深于一門者,所以,考入皇家國子監者在學習最擅長的學科后還要學習最基礎的三門學科。”
“另外,考入皇家國子監若能順利畢業者賜予監生功名。”
“而接著,為讓一些監生在一行有異于常人之所長,乃大明該行業之出類拔萃者,如文采出眾者、格物百工之學更有天分者,指揮打仗有名將天賦者,都要繼續培育才行,所以當再設三所高于國子監的學堂,就叫皇家講文堂、皇家工業學堂、皇家軍官學校;
“這三所學堂根據自己培育學子的目的,可在之前提到的學科基礎上自我決定新增經學、貨殖(經濟學)、農事(農業)、指揮、情報等學科,所謂學科,便是一門學問之學識,從社學開始,內閣要讓禮部設立專門的編纂教材之機構,以達到能教授學子的目的,要由淺入深。”
“從這三所皇家學堂成功畢業者可根據畢業成績給予進士、進士及第、同進士出身,可參加翰林庶吉士考試,沒考中者除可以去大明行政學院繼續培育外,也可以直接報名吏部當官。”
朱由檢這么一說,等于要讓大明開始建立起后世的教育制度,從單純的培養儒教徒和善寫八股文章的御用文人變成培養各方面的人才。
但這只是個開始,只是朱由檢在自己皇莊內部進行這樣的教育制度而已,大環境下還是科舉為主。
不過,朱由檢相信自己皇莊里的教育制度遲早可以推行于整個天下。
“陛下圣明,如此以來,無論是做官還是做學問,我大明都有賢才可用也,只是不知能否為天下儒林所接受,以臣看,這樣做只怕會令天下儒士反感,畢竟治百工之學與帶兵之學的精通者也能進士出身,參加翰林院庶吉士考試,實在是之前未有之事。”
宋應星細細思考了朱由檢的設想后不由得暗自驚嘆自己皇帝陛下對學政的施行見解也那么高屋建瓴,但一想到天下大多數士族都是以儒家理學為信仰,所以就不由得有些擔憂地說了起來。
(https://www.dzxsw.cc/book/96293225/273369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