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孤不信命
【天啟八年六月初一,五鼓,全陜天赤如血,子時漸黃,日高懸空。占曰此赤眚也,主大旱,有急兵……】
“說說吧……”
朱由檢坐在澄城縣衙內,而面前則是站著一排排他隨身帶著出門的欽天監官員。
面對朱由檢的詢問,欽天監的一名博士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說道:
“天赤如血兆示一朝國運……”
“圣人以為“赤色者主兵荒”,因此像血月、血色的天空都被視為不祥的災難征兆,尤其是兵禍和旱災。”
“唐朝太史令李淳風所著的《乙巳占》有云:“赤氣出天船中,不出一年有自立者……”
“赤氣漫漫血色者,流血之象……”
“赤氣覆日如血光,大旱,人民饑,赤地千里……”
“赤云臨圍上東西陳,國且負兵……”
“赤氣屈旋停住者,其下有兵血流……”
“天以輕清為體,色變昏黑者,君不明;慘白者,喪憂,赤如火血,兵起,天下亂。”
這人站出說了許多話,都是一副大明快要亡國的口氣,而另一人也站出來作揖道:
“殿下,此種天象在歷朝歷代發生過多次,且大多出現在王朝末年的時候。”
“如宋徽宗改元建中靖國,結果改元后的第一天,夜里就出現了“赤氣亙天”的異象。”
“靖康元年金兵攻打汴梁之際,也出現了“赤氣亙天”等天象……”
“前朝元順帝在位期間也曾發生過多次“赤氣亙天”的異象……”
“這……這……或許有不臣之人妄圖自立,擾亂朝綱……”
這人越說,話音便越抖,時不時的抬頭看一眼朱由檢的表情,然而朱由檢全程表情平淡,反倒是站在左右的孫傳庭、顧秉謙等人臉色難看。
有人自立?放眼天下,有誰能自立?除了朱由檢有能力,還有誰能有能力?
這天象解讀的,不知道還以為朱由檢要反了。
因此、所有人都等著朱由檢開口,想清楚被意有所指的這位殿下是個什么態度。
然而、面對他們的等待,朱由檢卻輕嗤一笑,當即起身道:
“你們說這天象預示著天下危亡,國君的處境不佳,朝廷政權的覆滅……”朱由檢話鋒一轉:
“可孤偏要說這是盛世之象!”
說罷、朱由檢對欽天監諸多官員說道:“寫!”
“寫……寫什么?”欽天監官員一頭霧水,而朱由檢則是俯視他們,眼神冷靜道:
“寫大明齊王朱由檢有言,天色赤如血,乃國朝中興,盛世之象!”
“這這……”聽到朱由檢“大逆不道”的話,欽天監官員紛紛跪下,勸諫道:
“殿下、這是先人總結的天象,不可能隨意添加或更改啊……”
“先人?”朱由檢冷笑道:“孤百年之后,亦是先人,如何又有不得添加刪改之舉?”
“寫!”
他語氣加重,一顆字說出,欽天監官員們只能拿著手中的天象書籍,顫顫巍巍的寫上了“天色赤如血,國朝中興,盛世之象”等十二字。
“孤告訴爾等,孤不信命,若上天真的不讓大明有盛世之象,那遭遇天譴之人也是孤,與爾等無關!”
一語說完,朱由檢擺手示意欽天監官員紛紛出去,而他們也只能咽了咽口水,在朱由檢的注視下,踉踉蹌蹌的退了出去。
只是在欽天監官員們離開后,顧秉謙還是上前對朱由檢作揖道:
“殿下、雖說諺言不過是無稽之談,但國朝上下八省大旱,況且入秋以來更有波及之象,若是下面的官員再有如韓潮此類倒行逆施之人,那有人自立也并不奇怪。”
顧秉謙這人的好處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而說……
什么是勢?他在誰手下辦事,誰就是勢。
歷史上魏忠賢在政治上不聰明,常常被下面的人蠱惑當刀,顧秉謙看出來了,但并沒有提醒魏忠賢。
因為他很清楚,即便他提醒了魏忠賢,但魏忠賢依舊會被人蠱惑著當刀,而自己若是提醒,說不定會被有心人處理。
所以面對魏忠賢下發的政策,他通通順從批下。
不過、魏忠賢是魏忠賢,朱由檢是朱由檢。
朱由檢畢竟是當過兵,當過基層干部,扶過貧的人。
也就是說,他前世便是基層,對于基層之中有什么貓膩是很清楚的,而這輩子他身為權貴,大明朝階級的最頂層,對于頂層的貓膩也十分熟悉。
這樣的人,說白了就是弱化版的朱元璋。
朱由檢唯一不太了解的,主要是中層的貓膩,而顧秉謙身為人臣,從中層一步步熬上來的,別的他不敢說,但中層的貓膩他可清楚得很。
因此他在隱晦的提醒朱由檢,別太放權給中層,因為權力一旦下放,不管是給基層還是中層,事態的走向都會難以控制。
他話里的意思,朱由檢一聽就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當即便回應道:
“上疏萬歲,請監察司與新就任的都察院御史、六科給事中,大理寺判官組織京察。”
京察、這當年黨爭的利器,自天啟三年東林黨被一步步擊垮后,便開始鮮有人提,原因很簡單……
說白了,眼下齊王黨勢大,誰提京察就是想讓齊王黨搞自己,所以閹黨和其他小黨派紛紛閉上了嘴。
不過眼下京察之事又被朱由檢重新提了起來,并且他還要對京察進行修改。
掃視顧秉謙等人,朱由檢這才繼續道:
“另外,請南京京察權力廢除,即日開始只使用北京京察全國。”
“北軍都督府暫調三營拱衛營協防山西,山西與北直隸拱衛營換防,山東拱衛營與南直隸拱衛營換防,福建與浙江拱衛營換防。”
“江西、湖廣當地的拱衛營派往南直隸,浙江,江西與湖廣重新招募新軍。”
廢除南京京察的權力,等于是把江南文官在京察中的話語權直接折斷。
為了避免不長眼的士紳煽動百姓,朱由檢更是選擇諸省拱衛營互相調換,并且給南直隸、浙江各自征調三營拱衛營。
也就是說、南直隸在京察開始前,除了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孝陵衛外,當地會駐有六營兵馬,而浙江也是駐扎六營兵馬。
六營兵馬,合計一萬八千余人。
這兵馬人數看似不多,但足夠在每府留下最少一千人。
一千拱衛營,即便是數萬人的民變都能鎮壓,誰要是不長眼,朱由檢不介意再殺一批人。
黃河流下的上萬首級場景還歷歷在目,從四品到九品,河中頭顱一應俱全。
面對朱由檢的手段,所有人都沒有說什么,而朱由檢則是感覺到了人手依舊不夠用,因此開口道:
“燕山的第三、第四學府有多少學子了?”
“回殿下,一共有一萬兩千余人了。”王承恩站了出來,而朱由檢腦中過了一遍后便道:
“傳令,即日起,北直隸、泰寧三府、山西、陜西、遼東、河西等一京三府四省的官學,俱換成燕山教材。”
“第三、第四學府的學子,將六兩的就學銀提升為十八兩的教習銀,以主科劃分五科,授予官學教習身份,接管官學。”
“另外、官學學子免除一切學雜費用,單獨設立官學司,官學入學五年,孩童年十歲之前不就學者,罰其父母各鞭撻十次。”
“六年后之后,燕山除第三、第四學府外,其余學府改為三年學制。”
“刨除第三、第四學府,其余學府分拆搬遷至各省,六年后要達到每省一座。”
“燕山第三、第四學府改為順天、應天學府。”
“官學優秀者,可免一切費用入燕山學府,燕山學府優秀者,可入應天、順天學府。”
“入應天、順天學府者,除了免除學雜費用,每年嘉獎六兩的就學銀。”
朱由檢在試圖搶奪民間話語權,而這一舉動無疑讓在座眾人神經緊繃。
“殿下、雖然只在一京三府四省執行,但波及的孩童恐怕不下數百萬……”
“數百萬孩童所需的教習,數量恐怕不少。”
“若是按照一人十八兩教習銀,恐怕日后教習銀會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在朱由檢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率先站出來的果然是眼下大明朝的大管家畢自嚴。
畢自嚴算的很清楚,一京三府四省,以目前黃冊上最新的人數來算,合計是三千七百余萬人,這其中丁口占半。
盡管沒有統計十歲以下孩童有多少,但就去年統計的出生數量來算,這一京三府四省最少有四百多萬十歲以下人口。
燕山學府的教學比例,畢自嚴是清楚的,人數最多不能超過三十人。
也就是說,按照五科教習都在教習的情況下,最多覆蓋一百五十人。
這四百多萬孩童中,男丁即便二百萬人,也需要六萬多教習。
按照一人十八兩銀子,這六萬多人一年就需要近一百二十萬兩的支出。
這樣子看上去不是很多,但畢自嚴清楚,一京三府四省只是一個開始……
自家殿下,到了最后必然要推廣至整個大明兩京十七省。
到了那個時候,每歲的俸祿支出便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況且、這還只是教習的俸祿,還有學子們的就餐,書本的種種費用。
畢自嚴不是怕這個政策讓自己變忙,擔責任,而是覺得他有必要提醒一下朱由檢。
不過對此,朱由檢卻已經下了決心。
“戶部的收入足夠,只要把田賦和商稅厘清,加上今年開始的酒課司,不怕拿不出銀子。”
朱由檢堂堂皇皇的回應畢自嚴的擔憂,并且說道:
“從百姓手中收了這么多賦稅,難不成要用于享樂?亦或者窮兵黷武?”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經世之道。”
朱由檢不相信大明朝上億人擠不出這點銀子。
北宋朝廷天禧年間不過三千多萬百姓,結果僅僅商稅和專賣就能收到兩千一百多萬貫。
大明天啟年間的百姓是北宋天禧年間百姓的數倍,即便賦稅折半,也遠遠不止眼下收上來的兩千多萬兩現銀。
收上來那么多銀子,那么多糧食,朱由檢可不是為了自己享福才收的。
這么多的銀子和糧食,必須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邊事開疆拓土,內政普及官學、以工代賑,遷民實邊,發放田畝,緩解土地兼并……
朱由檢收的賦稅,是要用在這些上面的。
因此、在告訴了畢自嚴不用擔心沒有銀子后,他便果決道:
“一京三府四省從即日起開始放出消息,戶部撥銀子,工部著手修葺各地官學,明歲九月初一,各地開始招學,十月初一一京三府四省的官學學子開始入學。”
“下官領命……”畢自嚴無奈的在心底嘆了一口氣,只能應下。
相比較他的悲觀,朱由檢反而沒有任何壓力。
人口劇增導致的土地數量不足,這對于其他王朝或許是弊端,但對于他來說不是。
大明只要解決了賦稅問題,以他的制度,足以成為除漢唐外,第三強亡的大一統王朝。
腐敗遏制不住就換人,只要有千百萬學子,朱由檢就不信還找不出幾十萬能臣干吏。
扶持北方來對抗南方,最后瓦解南方的官學和私學,接管南方官學私學,那士紳話語權也就被朱由檢掘了大半。
不過這依舊處于政治上的手段,他眼下需要處理的,還是陜西的事情。
“眼下陜西災民數量可清查出來了?”
朱由檢對孫傳庭詢問,而孫傳庭也回稟道:
“眼下慶陽府、平涼府、延安府、朔方府、寧夏府的災民和黃冊,已經在拱衛營的清點下算出,田畝也借機丈量查出。”
“只有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鞏昌府、臨洮府還沒開始著手……”
“不過以陜北五府的清查情況來看,陜南五府的人口約在四百萬左右,合計人口數約在八百萬不到。”
“陜南五府的百姓尚且還有一些錢糧,但陜北五府已經不堪重負,三百八十二萬人中,除了朔方府和寧夏府百姓尚有錢糧,其余三府近一百九十三萬余人可以說人盡災民。”
孫傳庭的話,讓朱由檢松了一口氣。
延安三府兩百萬不到的災民,大明朝還是可以應對的,不說別的,就這次抄家所得的近八百萬石米麥,就足夠讓這二百萬人吃一年飽飯。
如果不是朱由檢在天啟五年開始遷移百姓前往朔方、河套等地,恐怕災民的數量會翻上一倍。
“慶陽、平涼、延安三府的災民,組織向河西遷移,遷移者發糧票十二石,農具衣物。”
“不愿意遷移的人,先發糧票六石,黃河雇工的差事也可以先干著。”
“另外陜南百姓可以組織遷往川東的潼川、保寧、順寧、重慶四府。”
“至于山西和河南的災民,能遷移遼東則遼東,不能則河西。”
朱由檢交代了一下孫傳庭,便對畢自嚴道:
“查抄的黃金送入京城暫存,白銀調給皇店,由皇店從四川、湖廣、江西、南直隸等地籌買糧食。”
“三省的官倉還有多少糧食?”
“約一千余萬石,各級貪官污吏變賣大半,另外五省的官倉經過調查尚有一千余萬石,估計是沒來得及貪墨太多……”畢自嚴作揖回應,讓朱由檢皺眉不已。
朝廷發了四千多萬石來賑災,結果災民一粒米沒吃到,糧食就被變賣了大半,還有七百多萬被他們存了起來。
要是沒有劉四等人起義,殺死貪官韓潮,這四千多萬石糧食恐怕只有不到一成能送到百姓面前。
“算上抄家所獲,八省糧食一共多少,夠災民吃多久?”
朱由檢繼續詢問,而畢自嚴胸中早有腹稿,條理的回答道:
“八省發下來的賑災糧,一共還有二千九百三十萬余石,除去渭北的災民需要直接發糧以外,其他地方的賑災糧,依舊能以常平倉來平抑當地糧價。”
“傳令,各地糧價不得高于五百文。”朱由檢皺眉下令,也不顧當初七百文的話了。
或許是他看出來了,他敢定七百文,官吏就敢和糧食一起把糧食抬到六百九十九文,他定五百文,官商勾結之下就敢把糧價抬到四百九十九文。
這群人的底線,比他和畢自嚴想的還要低。
指望他們良心發現,倒不如指望大旱消失。
想到這里、朱由檢也對畢自嚴問道:“眼下已經是六月,以戶部估計,今歲的田賦有多少……”
“大概不足兩千萬石……”畢自嚴作揖回應,而朱由檢看向王承恩,王承恩也作揖回應道:
“陜西軍屯田有七成絕收,河西絕收三成,山西絕收五成,北直隸絕收四成,河南絕收兩成,廣東絕收五成,福建……”
一個個絕收數據被王承恩匯報,之所以能收集的這么清楚,也是因為糧食絕收這種事情,實際上從四月就能看出的緣故。
在每個省的軍屯田情況匯報之后,王承恩才道:
“今歲九千九百余萬軍屯田,估計絕收四千二百余萬畝,能收上來的田賦,恐怕不足三千萬石。”
一個不足兩千萬石,一個不足三千萬石,得出的結論便是今歲大明田賦總收入恐怕不足五千萬石。
這可是原本能收上來近八千萬石的田賦啊,眼下卻只能收上來六成。
若是沒有軍屯田,單純依靠戶部,并且還免除三響和各項雜稅,恐怕大明朝會比歷史上滅亡的更早。
“糧食絕收,今歲的酒價如何?”
沉默片刻,朱由檢詢問起了酒價,而畢自嚴也道:
“按照酒課司的回稟,今歲天下酒價均上漲了兩成。”
“他們上漲兩成,我們也上漲兩成,皇店的燒酒漲至十文。”朱由檢轉頭對王承恩吩咐。
顯然、朱由檢已經不指望田賦了,他更指望酒課司的銀子。
只要有銀子發餉發俸祿,就不用將田賦折色,那么大明朝手中便一直會有幾千萬石糧食可以調動,賑災。
以大明的體量,這幾千萬石并不算多,因此朱由檢還需要對人口下手。
“山西、北直隸、陜西、河南、山東,這一京五省盡快查出準確的數額,牽連的百萬人,按照距離、先后遷移舊港、南州。”
減少人口密度,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六大船廠和已經開始籌建的交趾船廠雖然建造船只速度很快,皇店也有足夠的體量,一次性遷移幾十萬人。
但這樣的遷移卻是需要幾個月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的,一年遷移百萬人,這已經是大明眼下對舊港、交趾能做到的最大遷移體量了。
陜西、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的人口密度,朱由檢從天啟二年的白蓮教起義開始就已經著手,只要繼續走下去,那么賑災壓力只會越來越小。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南直隸和浙江、江西這一京兩省。
這一京兩省占據了大明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量,而朱由檢如果沒有記錯,它們在小冰河十七年大旱中的第一階段大旱里,影響并不大。
整個明末小冰河十七年大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天啟七年到崇禎八年,換到眼下也就是天啟十五年。
這個階段的大旱,主要還是以北方為主,四川和福建、湖廣、兩廣等地基本上沒有連續超過三年大旱的情況,而江南也只有幾個靠近北方的府縣遭受波及,并不算特別嚴重。
可到了第二階段,也就是明朝無法維持對內鎮壓,對外防守的階段,這個局勢就徹底改變了。
從崇禎九年到崇禎十六年,大旱不僅持續在北方肆虐,甚至將整個閩浙、江西覆蓋。
這個階段,除了云南和遼東沒有遭遇大旱,其余諸省最少也被覆蓋最少一年。
也就是說、倘若朱由檢不能在天啟十五年以前,把江南這一京二省的人口密度降低,那他要面對的局面將要十分殘酷。
這一京二省在歷史上沒有大規模餓死人,原因是當地工商業發達,地下水容易開采。
因此、盡管稻田沒有產出,他們依舊能靠桑樹和紡織業養活自己。
不過、這占據大明三分之一人口的三省雖然能養活自己,但糧食的產量卻下降了。
持有銀錢的他們為了活命而買糧,這就導致了糧食運抵南京便被搶購一空。
糧商知道江南糧價高昂,便都把糧食運到江南,而最后餓死的,還是北方百姓……
這三地的經濟結構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會因為朝廷發田而大規模遷移,除非朱由檢能給他們每個人發上百畝。
這個條件注定難以做到,況且遷移安置他們也很難。
想讓當地主動遷移,這幾乎不可能,但這也難不倒朱由檢。
從這次的案中,他大概摸索出了一個不用花大代價安置人的手段。
那便是“興大案,遷囚犯”。
江南官員有幾個干凈的?但凡抓到一個,定罪遷移九族,那都能遷走數百上千人。
只要興大案,對貪官污吏進行定罪,依九族來遷移流放,想要弄走數百萬人并不困難。
不過要想在江南興大案,那朱由檢就得提前做些準備了……
(https://www.dzxsw.cc/book/95529277/7532255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