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七十六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


  “所謂平均溫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平均,例如十年里有一年比其他九年低十度,那么平均下來就是十年內(nèi)平均低了一度。

  “如果一百年里有十年比其他九十年低十度,也是平均低了一度。”

  “所以同學(xué)們,不要小看這一度造成的影響。”

  六月初一,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按照朱由檢的吩咐,燕山第四學(xué)府拆分成為了順天學(xué)府和應(yīng)天學(xué)府,對應(yīng)的便是大明兩所最高學(xué)歷的大學(xué)。

  此時此刻,百官們正坐在教室內(nèi),而他們傾聽的,則是順天學(xué)府生物環(huán)境的課堂。

  對于課堂上的種種,所有官員都覺得十分荒謬,如果不是估計坐在第一排的皇帝,齊王,太子幾人的話,他們或許早就拍案而起了。

  “我們說過了平均氣溫不能真正的平均,平均只是一個大區(qū)域的籠統(tǒng)算法,那么如果氣溫過低會怎么樣呢?”

  站在講臺上,負責(zé)講課的生物環(huán)境講師用粉筆在木板上畫下了一個曲線,并繼續(xù)說道:

  “放在大明來看,如果整個大明的平均氣溫下降一度,那迎來的遭遇將會極其恐怖。”

  “比較簡單的例子,溫度低影響降水會導(dǎo)致旱災(zāi),砍伐樹木取暖造成森林減少,植被破壞,一旦遇到降水增加就會是水災(zāi)。”

  “過去我大明某些地區(qū)十年里九年旱一年澇就這么來的,這也是今日我們的課題“小冰河期”。”

  講師的話終于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是對方將大明眼下的旱情和氣溫扯到一起后。

  站在自己繪畫的曲線前,這名講師繪畫說道:

  “這條曲線的浮動就影響著大明上億人的性命,諸位大人所知道的所有動蕩時代基本都和它,和氣溫有關(guān)。”

  “黃巾之亂、永嘉之亂,靖康之亂,以及眼下的大旱等等……這些都是歷史上溫度相對寒冷的時期。”

  “相比較沿海,內(nèi)亞區(qū)域更容易受到低溫影響,牧民們活不下去,就開始搶劫,要想不被搶劫,要么加入搶劫團伙,要么擊敗它,成為更強的團伙。”

  “這么一來,這群在蠻荒之地里鍛煉出來的終極勝出者就會去挑戰(zhàn)農(nóng)耕文明了。”

  “此時由于低溫導(dǎo)致農(nóng)作物減產(chǎn),農(nóng)耕王朝也是風(fēng)雨飄搖,氣溫平均下降一度的略微浮動,便很有可能會終結(jié)舊王朝。”

  “那為什么游牧民族受到影響小?其實就是生產(chǎn)力低下的時候,經(jīng)濟穩(wěn)定性很差,只要經(jīng)濟崩了,國家自然就完蛋了。”

  “搶劫和破壞遠比創(chuàng)造容易,游牧民族搶劫農(nóng)耕民族,具有行動力上的優(yōu)勢搶了就跑,幾乎沒法限制,但是重建對農(nóng)耕文明的經(jīng)濟壓力巨大,搶幾次就完了。”

  “至于我朝眼下遭遇的低溫,按照齊王殿下所著的《氣溫論》的推理,自天啟七年開始,到最少天啟三十年的時間里,將是這次小冰期中最冷的一段時間,也是災(zāi)情和疫情最嚴(yán)重的時間。”

  “按照上面的推理來說,這次小冰期將會在大約九十一年后結(jié)束,但結(jié)束不代表是真正的結(jié)束。”

  “這次的結(jié)束是指大明將會迎來一個小的回溫期,按照歷史規(guī)律,一般是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時間,而這之后又將會遭遇一個低溫期。”

  “最后,我還需要向諸位解釋解釋,氣溫每降低一度,糧食減產(chǎn)一成,降雨量降低一成,干旱可能性增加兩到三成,蝗災(zāi)爆發(fā)增加一到三成。”

  “這便是眼下國朝需要面對的危機……”

  說罷,講師作揖,而朱由檢和朱由校也帶頭鼓起掌來。

  雷鳴般的掌聲響起,這樣吵鬧的慶祝方式讓許多人有些不太適應(yīng),但他們還是附和著鼓掌。

  在講師說完的同時,朱由檢也起身走到了講臺上,引得大部分官員紛紛停止了鼓掌。

  朱由檢用粉筆描繪了大明兩京十七省的本土地圖,然后用紅色的粉筆繪畫出眼下遭遇大旱的省份,末了才說道:

  “孤觀測天象,著《氣象論》一書,就是想要祛除愚昧。”

  “眼下的大旱,實際是第一階段的巔峰已經(jīng)過去,加下來旱情會逐漸減退……”

  朱由檢一邊說,一邊用手擦去自己畫上的一些紅暈。

  在將所有紅暈都擦干凈后,他才繼續(xù)說道:

  “但這說明旱情過去嗎?并不是。”

  “正如剛才吳講師所說的一樣,接下來的還有二十一年的艱苦等著國朝。”

  “這第一階段還有三四年,一旦這三四年過去,第二階段便會到來,那時整個大明或許需要面對這樣的景象……”

  朱由檢手中的粉色粉筆一涂抹,當(dāng)即讓幾乎整個大明本土的兩京十七省都染上紅暈。

  “國朝上萬萬百姓都將遭遇大旱,遭遇洪澇、饑荒。”

  “當(dāng)然,國朝也會調(diào)動舊港,瀛洲的物資、糧食來賑災(zāi),盡可能讓百姓活下去。”

  朱由檢放下了粉筆,擦了擦手,然后才說道:

  “孤說這些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不想下面的官員遭遇大旱時手忙腳亂,別一個個的貪贓,貪墨官糧,到了要吐出來的時候,除了銀子,連一粒米都吐不出來。”

  “國朝要想屹立不倒,需要的便是人心,而人心便是糧食!”

  “只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幫助百姓渡過大旱,渡過災(zāi)害,百姓才能和朝廷一起活下去。”

  “世界上哪有什么萬世的王朝?不愛民的王朝大多崩塌,天下興亡和百姓無關(guān),興亡都是百姓苦。”

  “今日國朝要做的,是開天辟地的大事業(yè),誰敢有阻礙新法執(zhí)行,定斬不饒!”

  轟轟隆隆一席話,說的百官們有些頭皮發(fā)麻。

  說到底,在座的又有幾個沒有貪污?

  哪怕知道自己沒貪不該貪的,但貪畢竟就是貪,這是改不了的。

  更別說,自從朱由檢廢除“潤筆銀”和“陋規(guī)”后,大家的收入一落千丈的那種落差了。

  誰都看得出來,朱由檢這廝是把貪官當(dāng)做豬在養(yǎng),朝廷沒錢了就殺一批。

  作為士大夫階級,百官們根本不在乎什么糧食減產(chǎn),也不在乎什么小冰河,哪怕已經(jīng)有人和他們說的很清楚了,但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面前的蠅頭小利。

  “散了吧。”

  朱由校起身宣布了散會,而百官們聞言則是紛紛退出了教室。

  這會一結(jié)束,他們便都要乘車返回京城了,自然不愿意在這里受朱由檢的氣。

  倒是朱由檢看著他們離去,心里的想法誰也猜不透。

  “弟弟,我們也回京吧。”

  朱由校帶著朱慈燃和李定國走到朱由檢跟前,而朱由檢也微微頷首,四人在驍騎衛(wèi)的拱衛(wèi)下走出教室,上了教室門口的馬車。

  順天學(xué)府占地三千畝,位于翠明湖畔。

  從此地返回京城,六十余里地,需要輕裝乘車大半天,十分不便。

  因此在馬車上,朱由校為了自己能方便些,便主動開口道:

  “此地道路崎嶇,加上由直通燕山,理應(yīng)修建一條府道。”

  “哥哥放心,只等軍備院的府道修繕完畢,便第二條主修燕山與京城的府道。”朱由檢坐在大輅主位左側(cè)回應(yīng)。

  馬車在官道上搖搖晃晃,雖然這種官道已經(jīng)是多次整平的土路,但對于習(xí)慣了水泥路的朱由校來說,還是有些不太能忍受。

  他忍了許久,過了片刻卻還是忍不住詢問:

  “倭寇那邊的水泥工廠,何時能投建?何時能反哺朝廷?”

  “已經(jīng)開始建設(shè)投產(chǎn),不過首先還是內(nèi)滿足它們自己才行。”朱由檢安心解釋道:

  “眼下金鉉在九州和四國,南島三府建設(shè)三百余處水泥場,每場年產(chǎn)三萬石,這還只是開始,后續(xù)拿下本州府和北島府、北州府的話,數(shù)量可以翻幾倍。”

  “到時候只要蒸汽機船成功制造出來,每年大概有兩千萬石水泥可以支援國朝北方七省。”

  “這么多水泥,可以建造多少府道?”朱由校不免詢問,而朱由檢略微計算后便回答道:

  “大約……六千余里。”

  “六千里……那也不少了。”朱由校微微頷首。

  六千余里,基本上可以修建一條從京城到濟南,再從濟南到洛陽、西安,直抵嘉峪關(guān)的一條府道了。

  這還只是一年的產(chǎn)量,可以說一個瀛洲的十年供血,幾乎可以讓大明的北方道路基建基本建設(shè)成功。

  算上南方的水泥產(chǎn)量,基本可以實現(xiàn)每年一萬四五千里的道路修建。

  盡管折合之后,只有七八千公里,比不得后世那種動輒十幾萬公里的修建規(guī)模,但放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上驚世駭俗了。

  況且,舊港和交趾、瀛洲的水泥只是日后大明水泥的部分產(chǎn)量,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是南亞地區(qū)。

  那里可是有和大明人口相差不大的諸多廉價工人,在瀛洲大明還需要出十文錢一天的工錢,到了那里,恐怕六七文都有人做。

  “諸藩就藩的事情,弟弟都弄好了嗎?”

  馬車上的朱由校忽的詢問,而朱由檢微微頜首:

  “基本都差不多了,航線今日開辟,就藩地已經(jīng)打下來的六藩王,十七郡王都已經(jīng)前往就藩,估計眼下已經(jīng)在天津登船了。”

  “諸藩也拿出了一個遷移人口的文冊,算下來還是福藩、蜀藩、周藩寫的數(shù)額最大。”

  “福藩想第一批就遷移一萬戶,蜀藩想遷移九千戶,周藩想遷移七千戶。”

  “算上其他已經(jīng)確定要遷移印度的諸藩,合計第一批要遷移十九萬四千六百戶,約九十八萬人。”

  “嗯?”聽到這個規(guī)模,朱由校忍不住皺眉。

  他可以容許自家弟弟日后就藩遷移幾百萬人,但卻不想讓這群日后在大明附近建國的人遷移幾百萬人。

  僅僅第一批就要遷移近百萬人,這并不符合他作為天子的利益。

  朱由檢也看出了朱由校的不情愿,對此他解釋道:

  “第一批遷移分為五年,算下來也就是每年遷移二十來萬,哥哥不用太擔(dān)心。”

  “況且遷移這批災(zāi)民出去,也是為朝廷減輕負擔(dān),還能收獲近千萬兩銀子,為國朝牟利,可以一舉兩得。”

  朱由檢的話說的很實在,眼下大明要養(yǎng)幾百萬災(zāi)民,實際上已經(jīng)養(yǎng)的很痛苦了,如果能早早分出去是最好的,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強撐。

  強撐到最后,不僅一分銀子撈不到,災(zāi)民還有可能要被餓死,得不償失。

  “國朝有這么多銀子,還養(yǎng)不活百姓嗎?”

  朱由校這種時候有些慪氣,尤其是當(dāng)他今早得知黃龍給國帑輸送了價值七百多萬兩銀子的黃金珠寶時,他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這或許是一種君主封建專制下的一種短視,對于這種短視,朱由檢只能慢慢開導(dǎo)。

  實際上今日對小冰河期的課程解釋,并不僅僅針對百官,也是針對朱由校的。

  “哥哥也看了今日的小冰河講解,說句實話,最遲四年后,國朝還會爆發(fā)比天啟八年時更為嚴(yán)峻的大旱。”

  朱由檢深深嘆了一口氣:“這也是為了幫朝廷積攢家底。”

  “雖說弟弟全才,但這天象之事……”朱由校還是有些不信,和那群士大夫一樣。

  畢竟朱由檢口中的小冰河預(yù)測,實際上就跟預(yù)測國運一樣,這讓他怎么敢信。

  只是這種話說出來后,他又覺得會傷了朱由檢的心,因此便改了改口風(fēng):

  “罷了,既然是弟弟說的,那就按照弟弟的想法去辦吧。”

  “臣弟,謝過皇兄……”朱由檢無奈作揖,而朱由校也不再提小冰河的事情。

  他開始和朱由檢聊起了一些關(guān)于軍備院的事情,時不時又說起了宋穆緹察的事情。

  他想知道洪承疇什么時候可以出兵,不過朱由檢還沒有得到洪承疇的回復(fù),暫時也不知道洪承疇什么時候能收拾東吁,進而收拾暹羅。

  不過或許是心有感應(yīng),在馬車抵達齊王府停下,轉(zhuǎn)頭送走了朱由校和朱慈燃之后,一匹快馬趕在城門關(guān)門前沖入京城,將消息送抵了齊王府。

  “殿下,是洪經(jīng)略的來信。”

  被朱由檢派去傳膳的李定國拿著軍報跑來,身后還跟著楊媛愛和楊如是,以及端著菜肴的宮女們。

  菜肴被一一擺上桌,換了一身道袍的朱由檢坐在主位,從李定國手里接過了軍報。

  他簡單翻閱了一下,總之洪承疇的意思是,攻打東吁可以在云南修路的同時,等待諸藩就藩戰(zhàn)爭結(jié)束。

  因為要打緬甸,最好的辦法是水陸夾擊,一路從云南的南甸、隴川、干崖出兵,一路走海上進攻。

  兩路夾擊之下,以東吁東西縱深不足九百里的情況來看,云南只需要出兵九萬,海上再出兵六萬,十五萬大軍在三個月內(nèi)就能拿下東吁的主要城池。

  再往后,由于東吁的地形和民族問題,雖說大明當(dāng)年三宣六慰的虎威尚在,但也不可避免的要陷入持久戰(zhàn)和游擊戰(zhàn)中。

  洪承疇的估計是兩年到四年左右的時間,賊寇會躲在西部山區(qū)和東部高原密林之中。

  這種時候明軍可以在每年秋夏之際燒山而進,只要保證平原地區(qū)的生產(chǎn),那持久戰(zhàn)中就不會落入下風(fēng)。

  不過,打下東吁后的治理實際上是比較困難的。

  東吁緬甸約有人口六百萬人,一共三百多個民族,其中各少數(shù)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孟等族有文字。

  這樣的文化屬性就決定了,要想用文化來讓他們臣服是很困難的,所以必不可免的要上演“趕苗拓業(yè)”,“搗毀文化”的手段。

  因此洪承疇給朱由檢打了一個預(yù)防針,詢問他是否要這么做。

  顯然,這個老小子是怕背鍋,因為他眼下背上的鍋已經(jīng)夠大了。

  如果沒有朱由檢幫忙分擔(dān)背一些,或者沒有朱由檢的承諾,他是不敢再繼續(xù)背下去了。

  面對洪承疇的不安和試探,朱由檢朱筆一提,簡簡單單的一個“準(zhǔn)”字呈現(xiàn)軍報之上。

  這個字寫在了文章的中間,也就是這個字以上的內(nèi)容朱由檢都認(rèn)可。

  至于下面的內(nèi)容,主要是修路的困難。

  在滇西擴建驛道為府道,難度很高,這點朱由檢早就猜到了,但他還是低估了這個時代的滇西驛道。

  根據(jù)洪承疇的話,滇西的驛道寬不過七尺,窄則三尺,部分地區(qū)緊鄰懸崖,稍有不慎就是人馬皆死。

  朝廷發(fā)過去的雷管和火藥是不錯,然而全部用盡后,也就擴寬了昆明到蒙化府,大理府的道路,不足總里程的三分之一。

  真正困難的是永昌地區(qū)和隴川、干崖、南甸、芒市等地區(qū)的道路。

  這里的道路,有的還在用漢代的,有的則是在用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修建的,還有的則是在用當(dāng)年王驥修建的道路,總之這些道路都老舊難用。

  說是擴寬,但難度不比新修一條路簡單。

  按照洪承疇的估計,最少需要雷管三十萬斤,火藥兩千萬斤。

  折合起來,差不多就是一萬兩千噸,約等于二千三百多噸TNT當(dāng)量。

  這火藥消耗量,都快趕上大明南北火藥局兩年的制造量了。

  這也難怪洪承疇說要等諸藩戰(zhàn)爭打完了,就這些火藥,火藥局馬不停蹄的開工都需要兩年才能滿足,估計他一邊炸一邊修路,火藥局一邊生產(chǎn)才能在三年內(nèi)搞定道路問題。

  雖然說這條路到時候弄出來,一修能保證西南五十年不變天,但這消耗也確實……

  “兩千萬斤……”

  朱由檢還沒吃飯就已經(jīng)開始頭疼了,大明的火藥雖然便宜,但這一開口就要兩千萬斤,哪怕不算工價,單算材料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朱由檢稍微算了算,就這材料費都需要二百六十萬兩,算上人工就三百萬兩了。

  如果這銀子再算上修建道路的部分工人工錢,材料費,那這東吁可以說還沒打,朝廷就得投入最少六百多萬兩銀子。

  最主要的還是時間問題,三年后朱由檢得準(zhǔn)備第二階段大旱降臨了。

  “倒是可以從民間買火藥……”

  朱由檢摸了摸下巴,要知道民間的火藥雖然質(zhì)量參差不齊,但嚴(yán)格標(biāo)準(zhǔn)的話,產(chǎn)能還是很可觀的。

  大明百姓每年中秋、正旦釋放的煙火,其中包含的火藥重量都直追千萬去了。

  “傳令給洪承疇,就說國帑調(diào)銀四百萬兩給他,讓他承辦西南火藥局。”

  “另外,順天、應(yīng)天火藥局每年再各調(diào)三百萬斤火藥給他,剩下的他自己籌備,兩年后我要聽到他出兵的消息。”

  朱由檢把信放到了李定國懷里,而李定國也點了點頭,轉(zhuǎn)身拿著信去找曹化淳去了。

  至于朱由檢,理清了一些頭疼的事情,他算是可以安安心心吃飯了。

  倒是他在安心吃飯的時候,順天學(xué)府的小冰河期說法卻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的人以為他是在危言聳聽,杞人憂天。

  還有的人則是以為他是為了甩開上天降下懲罰而想的辟謠。

  總之小冰河期降溫的事情在這個時代的士大夫們看來,那基本和鬼神之說沒有什么區(qū)別。

  人如果能預(yù)測天象,并且還能一口氣預(yù)測幾十年,上百年的天象,那這個人到底是人還是鬼神?

  相比較這兩種說法,士大夫們更相信,這玩意是朱由檢用來收割官員銀兩的一個借口。

  已經(jīng)西學(xué)東漸的百官們都這么想,那宮里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朱由校和張嫣躺下休息的時候,張嫣都很不安的問了一句:

  “聽燃兒說,今日去順天學(xué)府,那里講習(xí)講的事情和預(yù)測類似,萬歲您還要讓燃兒去燕山學(xué)府讀書,然后進順天學(xué)府嗎?”

  “順天學(xué)府有很多學(xué)科,燃兒不會去學(xué)那些不著邊際的學(xué)科的,寶珠你就放心好了。”

  朱由校有些疲憊,稍微拍了拍枕邊佳人的香肩,而張嫣見朱由校這樣,自己也就不太好說什么。

  只是在她看來,順天學(xué)府教導(dǎo)的東西還是有些危言聳聽。

  夫妻二人無聲入眠,只是在他們?nèi)朊叩耐瑫r,數(shù)百步外的東宮卻燈火通明。

  慈慶宮里,朱慈燃正趴在一本《燕山物理》面前翻閱,那聚精會神的模樣,和白日里上課時懶洋洋的模樣截然相反。

  這一幕要是被朱由檢看到,估計玉帶都會被他抽斷……


  (https://www.dzxsw.cc/book/95529277/7513018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洞口县| 敦化市| 都兰县| 江永县| 扎兰屯市| 普洱| 盐亭县| 赤壁市| 拉萨市| 青冈县| 湘潭市| 如皋市| 禹城市| 迭部县| 土默特右旗| 阿瓦提县| 湖南省| 彰化市| 扎赉特旗| 上思县| 辛集市| 广丰县| 扶绥县| 平山县| 霍林郭勒市| 正阳县| 凤山县| 乳山市| 高唐县| 密山市| 平泉县| 房山区| 尼木县| 南皮县| 新丰县| 杭锦后旗| 海林市| 伊吾县| 伽师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