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帝位不穩(wěn)

第四百二十五章 帝位不穩(wěn)


“今年大旱確實大大減退,許多地方斷了的水源都……”

        仲夏宮里,朱由校坐在龍桉背后處理奏疏,而在他們面前坐著的是特意從京城趕來匯報事務(wù)的顧秉謙、畢自嚴、溫體仁三人。

        此刻侃侃而談的是溫體仁,而他在徐光啟致仕后,經(jīng)過朱由檢的推舉成為了工部尚書,這讓刑部的周延儒差點把牙咬碎。

        倒是施鳳來心里高興,心想浙黨什么都沒干就撿了一個工部尚書。

        袁可立他們雖然不舒服,但徐光啟確實年歲太高,只能讓他致仕。

        至于顧秉謙,這老狐貍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只是靜靜看戲。

        他心里清楚得很,齊王為什么會推舉溫體仁去做工部尚書?說白了就是因為溫體仁遵循“不做不錯”的原則。

        因為大明的大搞基建,所以眼下的工部是錢糧流入流出最多的一個地方。

        溫體仁不做不錯,有事就按照齊王說的做,這是最符合齊王想法的做法,因為溫體仁會完完全全的照搬,也不讓下面的人更改。

        只要他照搬朱由檢發(fā)下來的政策,下面的人也不改,那出現(xiàn)事情,齊王就怪不到他頭上。

        這種原則,或許會讓很多事情變得死板,但齊王眼下要的就是死板。

        “入秋以來,湖廣、南直隸、廣東、四川各地旱情盡數(shù)減退,雨季更是瓢潑大雨,許許多多河流都續(xù)上了,便是山陜二省,也下了幾場雨……”

        “工部在過去幾年修建了大量的堤壩和水庫,加固了黃河兩岸,又梳理了黃河……”

        “眼下山陜兩省水庫里的水,足夠支撐百姓種上幾個月的菜,不至于讓大量百姓尋覓野菜。”

        “加之御馬監(jiān)調(diào)糧得體,常平倉開倉放糧,而地方布政司安置百姓有功,陜西和山西的糧價已經(jīng)分別下降到了四百文一石和五百文一石。”

        溫體仁的嘴皮子確實厲害,他的幾番言語下,前幾年朱由檢和徐光啟、王舜鼎幾人的功勞,都快變成他的功績了。

        只是坐在這里的人,無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精,因此眾人雖然聽著,心里卻不以為然。

        朱由校處理著奏疏,耳朵也一直聽著,對溫體仁的匯報雖然有些不滿,但大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處理好一份奏疏,他緩緩抬頭看向三位大臣:

        “山西的糧價,為何比旱情更嚴重的陜西高?北直隸不是一直都在調(diào)糧接濟嗎?”

        “萬歲……”畢自嚴作揖,然后才回稟道:

        “陜西經(jīng)過幾次遷移,到目前為止,省內(nèi)已經(jīng)僅有三百八十余萬人了,而關(guān)中八百里秦川和河套六百里河川一直沒有大面積的缺水。”

        “因此,在渭河、徑河、黃河沿岸的近一千八百余萬畝耕地一直在耕種。”

        “去歲陜西有民五百萬,糧食自然不夠吃,而眼下人口銳減,糧食雖說少有不足,但算上河南和四川的調(diào)糧,實際上是差不多了。”

        說到這里,畢自嚴再度作揖:

        “反觀山西,按照年初地方黃冊的匯報,山西有民六百九十七萬,全省雖說有五千二百余萬畝耕地,但其中七成都是旱地,只有三成是水澆地。”

        “想要憑這不足一千五百萬畝的水澆地,養(yǎng)活這近七百萬山西百姓,這確實……”

        話說三分滿,畢自嚴沒有繼續(xù)說下去了。

        “北直隸今年準備調(diào)多少糧給山西?”朱由校自然向后靠,雙手搭在扶手上,眉頭緊鎖。

        “按照御馬監(jiān)和戶部的估計,應(yīng)該能不費銀子的調(diào)七百萬石前往,過程會損耗三十萬石左右。”

        畢自嚴規(guī)規(guī)矩矩的回答,但朱由校卻緊鎖著眉追問:“那這糧食,夠山西百姓吃嗎?”

        “這自然是不夠的……”畢自嚴心平氣和的回答,絲毫沒有慌亂。

        比起朱由檢的氣場,朱由校的氣場弱太多了。

        對于他們這些飽經(jīng)朱由檢氣場壓迫的老油條子來說,回應(yīng)朱由校的質(zhì)問,這難度輕輕松松……

        “你胸有成竹,吾希望聽到你已經(jīng)把事情安排妥當(dāng)了。”

        朱由校瞇了瞇眼,畢自嚴也繼續(xù)畢恭畢敬的回答:

        “臣看了一下各省今年大概的情況,這其中四川和河南兩省足以供應(yīng)山西、陜西兩省。”

        “足以供應(yīng)?”朱由校有些不相信,而畢自嚴胸有成竹:“足以供應(yīng)。”

        “為何?”朱由校質(zhì)問,畢自嚴不慌不忙的回答:

        “全賴孫傳庭清繳不法士紳,而李邦華查田有功。”

        “說……”朱由校心里有了不好的預(yù)感。

        面對他的預(yù)感,畢自嚴則是侃侃而談道:

        “今歲六月,李邦華與四川七千多名官員奔走半年,又托西軍都督府幫忙清查,總算清查四川田畝。”

        “清繳士紳后,全川耕地,共計二十七萬六千余頃,而四川之民不過四百二十五萬余人……”

        畢自嚴的話,讓朱由校下意識捏緊了扶手,但很快松開。

        這一舉動被顧秉謙三人看在眼里,心中不免有些高興。

        “果然比起少年老成的齊王,還是萬歲要好對付些……”

        這或許是三人難得在心里達成默契的一次,而這樣的難得,也是建立在他們被朱由檢不喜不怒的氣場壓抑下形成的。

        如今的朱由校不過二十六歲,與顧秉謙這些一層層在黨爭中篩選上來的老油條對比,他還是太嫩了。

        不是說他手段不行,而是對比朱由檢,他成長速度太慢。

        當(dāng)然,平常的他也能做到朱由檢口中的“不露喜怒于面”,但四川的事情容不得他安定。

        按照一頃百畝來算,四川共有田二千七百六十多萬畝,而僅在五十年以前,張居正新政清查中,四川才僅有一千三百多萬畝耕地,而眼下突然翻了兩倍不止。

        是四川百姓勤勞?然后五十年時間里開墾了這么多田地?

        自然不是……

        說清楚些,這些田地早就開墾出來了,或許五十年前沒有那么多,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之所以朝廷一直不知道,便是賴在那被孫傳庭所殺的大小四川士紳身上。

        這藏匿的可不是小數(shù)目,是整整一千四百多萬畝耕地,即便按照三十賦一,也能交上來近百萬石米麥。

        按照朱由檢十賦一的新政,明年開始,每年四川都能貢獻七百萬石米麥,折色最少三百萬兩。

        在這萬歷年間,四川每年上繳米麥不過百萬石,雜項銀子一百萬兩左右,折色最少只有一百四十萬兩。

        可以說朱由檢的新政頒布,加上孫傳庭的“殺戮”,四川的賦稅整整翻了一番還多。

        朱由校不確定,其他南方各省,會不會有這么嚴重的隱瞞狀況,但以他作為皇帝的性格來說,他寧愿相信有……

        因此在他鎮(zhèn)定過后,他便在想,能不能再用孫傳庭來解決其他南方數(shù)省的士紳?

        只是他這個念頭一出現(xiàn),他腦海中就出現(xiàn)了自家弟弟的身影。

        “以弟弟的性格,怕是不會讓我把孫傳庭用作這種事情上……”

        朱由校瞇了瞇眼,最終還是放棄了,并在放棄的同時對畢自嚴陰沉開口:“繼續(xù)……”

        “是……”畢自嚴作揖回禮,緊接著也繼續(xù)解釋道:

        “戶部算過,以四川之田地養(yǎng)四川之民,糧多有余,因此可從四川購糧一千萬石押運北上,大概會損耗一成糧。”

        “此外,河南今歲的御馬監(jiān)和布政司可以收繳六百萬石米麥,額外還能購買一千五百萬石,這其中可以分出八百萬石支援陜西,剩余支援山西。”

        “算上北直隸的糧,路上損耗后,能有一千八百萬石運到山西。”

        “這些加上山西水澆地的番薯、馬鈴薯,應(yīng)該能穩(wěn)定糧價。”

        “若是來年山西旱情結(jié)束,那山西百姓便能太平了……”

        “另外,今歲朝廷應(yīng)該能收上來六千九百萬石田賦。”

        “變多了?”朱由校眉頭一送,顯然這事情讓他高興不少。

        “回萬歲,是的……”畢自嚴先回應(yīng),然后再解釋:

        “賴于秋雨,今年河南、山東、河西、舊港豐收,田賦便交得多一些。”

        “這其中又以舊港最為最,不過就是舊港米麥有些硬口,不如中原的米軟。”

        畢自嚴帶上了對朱由檢匯報時的習(xí)慣,那就是帶上一些小民感受,因為朱由檢最喜歡聽這種東西。

        不過兩兄弟性格迥然,朱由檢喜歡聽的,朱由校卻不喜歡、不在意,因此他擺手不耐煩道:

        “硬不硬不用管,收歸入庫,若是明年山陜依舊大旱,便調(diào)這批米去兩地,降價出售,平抑米價。”

        “臣領(lǐng)命……”畢自嚴應(yīng)了下來,而朱由校也放松地看向溫體仁:

        “鐵路的事情如何?”

        朱由校很關(guān)心這些,因為這關(guān)乎著他能不能去千里之外游玩,走出北直隸這個限制他的地界。

        “各條鐵路的工期都在趕,臣也時常前往監(jiān)督,各條鐵路的路基都已經(jīng)出了北直隸境內(nèi)。”

        “目前已經(jīng)確定今年能開通的鐵路是京門與京津兩條鐵路,一個預(yù)計九月二十通車,一個預(yù)計臘月二十五通車。”

        “至于其他七條鐵路則是一邊修建路基,一邊鋪設(shè)鐵軌,雖說徹底通車要十五年后,但這十五年間是一段段的通車。”

        “例如京嘉鐵路、京西鐵路和京隴鐵路,預(yù)計是八年、十三年和十五年完工,但實際上三年后就能從京城直達太原,五年后就能直達西安。”

        “其他的幾條鐵路也類似,京遼鐵路工期七年,但一年后就能修通到燕山縣,屆時萬歲只需六個時辰就能抵達大定宮。”

        “還有京廣鐵路工期十二年,但……”

        溫體仁很會撿好話說,他心里清楚朱由校的性格,知道這位皇帝天性自由,總希望登高望遠。

        因此,他沒有特意的說工期需要幾年幾年來讓皇帝不滿或澹然,而是把具體某段路線完工時間說出來。

        如他口中的“至燕山縣六個時辰”,還有三年后至太原的十八個時辰……

        這些都尤為吸引朱由校,因此連帶著朱由校看他都順眼了不少,難得夸獎了一句:“弟弟選你倒是沒有選錯……”

        “臣惶恐……”溫體仁起身,一邊搖頭,一邊回禮。

        他這謙卑的模樣,和旁邊“裝聾作啞”的畢自嚴、顧秉謙相比,簡直簡在帝心。

        只是他的“出色”,讓朱由校將目光放到了顧秉謙身上。

        顧秉謙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也畢恭畢敬的回禮:

        “內(nèi)閣這邊,今年礦課司、茶課司、官學(xué)司等各司都完成的不錯。”

        “十月的恩科也已經(jīng)在準備著了,今年的恩科分為南北場,分別在北京、南京科考,估計科考人數(shù)在三十萬人左右……”

        “科考結(jié)束后,官學(xué)司會從中選拔十六萬官學(xué)教習(xí),其中一萬留駐北直隸,其余十五萬派往山西、陜西、河南任職當(dāng)?shù)毓賹W(xué)。”

        “這十五萬教習(xí),預(yù)計臘月底能趕赴各官學(xué),正月初一三省學(xué)子報名,二月初一開學(xué),預(yù)計還是招收十五歲至七歲的孩童。”

        “內(nèi)閣估計,明歲的支出會高出三百萬兩,但“礦酒茶鹽市”五司會增收一百萬兩左右……”

        顧秉謙說完不再言語,而朱由校則是若有所思的冥想著。

        對于全民基礎(chǔ)教育,他心里并沒有很支持,因為他明白教育的同時,百姓也會開民智,而民智一開,很多事情就瞞不住了。

        只是他雖然清楚,卻不能阻止。

        他心里還是比較認可朱由檢所說“開民智,抑孔儒”的政策,也認同朱由檢所說“王霸道并行”的帝王之術(shù)。

        如此看來,朱由檢認為開民智是大明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這件事是朱由校無法阻止的。

        盡管朱由校知道,自家弟弟給大明皇室留了不少退路,以至于除非是傻子登臺,不然都不會傷害皇室,但他心里還是不安。

        “今歲各項支出如何?能結(jié)余多少?”朱由校問起了自己最關(guān)心的問題,對此、顧秉謙也畢恭畢敬的回答:

        】

        “今年大約歲入三千二百萬兩左右,另外五軍都督府軍餉一千七百萬,官吏俸祿七百八十萬,兵馬司以及衙役一千一百萬,官學(xué)一百二十萬,合計三千七百萬兩。”

        “田賦應(yīng)該能收六千九百萬石,官吏坊和五軍都督府,兵馬司,衙役司,官學(xué)司,御馬監(jiān)的開支是二千九百萬石,遷移司目前需要一千萬石。”

        “算下來,今歲應(yīng)該是積欠五百萬兩,歲入三千萬石。”

        說到這里,顧秉謙算了算帳:

        “按照北直隸、陜西、山西糧價,朝廷出米麥平抑后,歲入的米麥折色應(yīng)該為一千八百萬兩,因此全年結(jié)余一千三百萬兩。”

        大旱對于農(nóng)業(yè)國家的影響對比出來了,去年大明還負一千多萬石米麥,今年就歲入三千萬石。

        米麥的流向朱由校不擔(dān)心,因為北直隸,尤其是京城,本來就是吃米麥的大戶,每年各地輸送的米麥,除了運輸九邊,便是在京城賣出,平抑糧價。

        按照今年的情況,算上從舊港、印度廝當(dāng)、瀛洲流入的金銀,大明實際上是結(jié)余了接近五千萬兩銀子。

        這樣的結(jié)余讓朱由校很受用,因為他的內(nèi)帑今年也結(jié)余了二百多萬兩。

        三大殿修葺結(jié)束后,朱由校就沒有再找戶部和御馬監(jiān)要過銀子,因為他的內(nèi)帑足夠用。

        不管是修燕山的大定宮還是房山的仲夏宮,他都是用自己的內(nèi)帑,所以沒有人說他。

        當(dāng)然,這是因為朱由檢把多嘴的言官都給發(fā)配的緣故。

        在朱由檢看來,除非國家困難的時候,不然只要皇帝不動用國庫,怎么用內(nèi)帑是皇帝自己的事情。

        至于后來上位的言官,基本都是燕山官員,而燕山官員對于皇帝怎么動用內(nèi)帑也不怎么在意,除非國難的時候他們會上疏請皇帝發(fā)內(nèi)帑,其他時候他們都是忙著糾察百官。

        總之,眼下大明的政治環(huán)境讓朱由校覺得很舒服,因此他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吾……”

        “萬歲,長春宮命人送來了奏疏……”

        朱由校還沒開口說完一個字,劉若愚拿著幾份奏疏走了進來。

        過程中朱由校略有不滿,但很快釋然,因為他知道劉若愚這么緊張,必然是奏疏內(nèi)容事關(guān)重大。

        他接過奏疏,只是打開第一本,他的好心情就瞬間沉了下去。

        戚金、秦邦屏、秦邦翰三人請求致仕,告老還鄉(xiāng),而自家弟弟批準了,并且授予三人侯爵。

        授予侯爵這種事情,朱由校并不覺得有什么,因為這三人確實有功。

        當(dāng)年如果不是戚金,那江南拖欠的賦稅根本收不上來,方從哲和孫如游可以拿著拖欠的賦稅來一直威脅自己這個天子。

        至于秦邦屏和秦邦翰,如果不是他們,沉陽城早就在天啟元年被攻破了,沉陽丟失,也就代表遼東半島丟了一半。

        因此,這三人的功勞很大,并且……

        朱由校用手指揣摩了這份奏疏許久,半天沒有開口,顯然不想對這份奏疏圈紅。

        “你怎么看?”朱由校詢問劉若愚,劉若愚聞言也沉默片刻:

        “奴婢以為,國朝困難,還需要這三位老將軍主持大局。”

        君臣的回答被顧秉謙三人看在眼里,三人有些好奇奏疏的內(nèi)容,只不過下一秒朱由校便打開下一份奏疏,心情更沉了。

        不等顧秉謙等人開口詢問,朱由校便看向三人開口道:

        “南軍都督府都督戚金,西軍都督府都督秦邦屏,貴州總兵秦邦翰三人請求致仕,告老還鄉(xiāng)。”

        “齊王上表三人為定遠侯,忠州侯,酉陽侯。”

        “你們怎么看?”

        “……”聽著皇帝的話,顧秉謙三人心里總算知道皇帝臉色為什么難看了。

        這三人是從隆慶、萬歷年間走來的老將,可以說在目前的五軍都督府里,是為數(shù)不多受朝廷恩惠大過受齊王恩惠的老將。

        許多事情上,他們是站在齊王那邊,但如果齊王反叛,那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征討齊王。

        也就是說,在這群老將眼里,皇帝大過齊王,齊王大過百官。

        盡管顧秉謙他們覺得,齊王并不會造反,并且朱由校也這么覺得,但他們不敢確定齊王下面的人會不會裹挾齊王造反。

        陸文昭、滿桂、孫應(yīng)元,還有……黃龍!

        戚元輔對黃龍的話并不是廢話,而是一句實實在在的勸戒。

        如今的黃龍三十八歲,可他的功績呢?

        抗擊荷蘭、西班牙,滅柔佛、亞齊、萬丹、爪哇、彭亨、丁加盧、蘇洛各、巴鄰旁,收復(fù)南洋,重設(shè)舊港。

        又滅錫蘭、賈夫納、坦焦?fàn)枴⒕闾m、潘地亞、馬杜賴、邁索爾、克拉克迪、金吉、毗奢耶那加羅,比賈普爾、比達爾、戈爾孔達、艾哈邁德內(nèi)加爾,設(shè)立小西洋監(jiān)察使司。

        另外還有參與滅交趾、抗擊莫臥兒,指揮就藩戰(zhàn)爭……

        簡單來說,三十八歲的黃龍已經(jīng)獨自滅國二十二,輔助滅國一,為大明打下了約一千二百萬平方公里。

        其他諸將加起來打下的疆域,不足其一個零頭。

        盡管他滅的國都不強,但疆域卻在那里放著。

        這也是為什么滿桂、孫應(yīng)元比黃龍能力出眾,但黃龍卻總是能在書信上為主導(dǎo)的緣故。

        說白了就四個字,“不世之功”。

        另外,他也是大明眼下唯一一個有能力割據(jù),并且在割據(jù)后和大明打出僵持局面的人。

        黃龍的桀驁,但那要看和誰對比。

        如果把藍玉這種人放在他的位置上,恐怕連皇帝都只能哄著他,而不像眼下,對朱由校還比較規(guī)矩。

        黃龍沒造反沒割據(jù)是因為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就是上面有一個齊王壓著。

        黃龍的訴求是什么?眾人也都明白,但誰都不敢說出來。

        五軍都督府的局面,本就是齊強而皇權(quán)弱。

        眼下戚金和秦邦屏退下去,即便再上位的人還是秦戚兩家的人,但他們卻矮了黃龍一頭,說事情也沒有上一代那么硬氣。

        朱由校相信自家弟弟不假,但黃袍加身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

        陸文昭、孫應(yīng)元、黃龍三人不止一次的試探過皇權(quán),只是被朱由校安撫下來罷了。

        如果戚金三人退下去,那新上來的戚元功和秦民屏能不能穩(wěn)住……

        忽的,顧秉謙等人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齊王派了戚元輔和戚元弼去印度廝當(dāng),而舊港又有南軍都督府駐軍。

        一時間,眾人的呼吸不免有些急促,再聯(lián)想到黃龍要進京述職的事情,心里大概有了把握。

        “臣等以為無礙……”

        顧秉謙果斷表態(tài),而畢自嚴和溫體仁也先后表態(tài),都認為齊王的奏疏沒有問題。

        只是在他們表態(tài)過后,朱由校又開口道:

        “第二份的調(diào)動奏疏,齊王讓戚元功擔(dān)任西軍都督府都督,遙領(lǐng)廣東總兵,讓秦民屏擔(dān)任南軍都督府都督,遙領(lǐng)烏斯藏總兵,你們又是怎么看的?”

        “……”顧秉謙三人略微皺眉,不知道這次齊王為什么這么安排。

        按常理來說應(yīng)該是戚元功子承父業(yè),世襲南軍都督府都督,但眼下卻被派到了西軍都督府去,并且還遙領(lǐng)廣東總兵。

        同理,秦民屏也應(yīng)該是兄去弟即才對,怎么被分去了南軍?

        “難不成……”溫體仁和顧秉謙的呼吸有些急促,一時間有一個不太好的想法在他們心里升起。

        “秦戚兩家之中,恐怕已經(jīng)有人被拉攏了……”


  (https://www.dzxsw.cc/book/95529277/7488712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