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
李世民聽了,不禁莞爾。
那商賈不由道:“可上頭也沒說要學(xué)孔孟之道,只是勸學(xué)而已。”
老儒生便氣咻咻地道:“學(xué)……學(xué)……學(xué)……這天下的學(xué)問,不就是孔孟嗎?其他的學(xué)問……都是雜學(xué),不入流。”
另一邊一個年輕的人便不滿了:“我看也不盡然,陛下豈會讓天下人都學(xué)孔孟?若如此,那其他的東西都不必學(xué)了,人人都之乎者也得了。”
李世民聽到這里,也不由的笑了。
張千小心翼翼的看著李世民的神色,一時也猜不出陛下的心思。
倒是另一邊有人道:“若只是勸學(xué),陛下何須寫這文章呢,依著我看,是因為科舉要開始了,當今陛下,對這科舉最是重視,此文或許是鼓勵這些即將會試的舉人所作。這些舉人……若是能高中,將來前程勢必不可限量。”
“這也未必了……若是舉人,頒布一道旨意即可,可放在報上……一定別有深意吧,帝心難測啊……”一個商賈壓低了聲音,接著道:“我聽聞,因為科舉,許多世族子弟落榜,作不得官,已經(jīng)開始跳腳,莫非……是以勸學(xué)的名義,敲打和警告這天下的大姓不成?”
許多人一下子支起了耳朵,顯然……人們喜歡往這方面去猜想。
不過細細想來,也有道理,人家是皇帝啊,皇帝是啥,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文治武功,不然好端端的寫一篇文章做什么?
那老儒生也不和人爭執(zhí)了,瞇著眼,一副忌諱莫深的樣子:“也有可能,那些世族子弟,竟連二皮溝大學(xué)堂都考不過,聽說這一次,也是磨刀霍霍,非要在會試之中一展雄風(fēng)。陛下借此寫此文,或許……正有此意。陛下就是陛下啊,果然高深莫測,我等小民,如何猜測得了他的心思。”
李世民覺得這些人,猜測的已經(jīng)有些過分了,不由咳嗽道:“咳咳……或許,只是皇帝的一時興起,即興而作呢?寫時未必有什么深意。”
李世民話音落下,這茶肆里便安靜了下來。
人們鴉雀無聲,個個一臉看白癡模樣地看著李世民。
那老儒生聽到這里,忍不住要跳將起來,道:“你懂個錘!”
李世民:“……”
老儒生臉上略帶激動,搖頭晃腦地道:“堂堂天子,會和你這樣的尋常百姓一般,即興而作?你以為皇帝是你嗎?這陛下日理萬機,后宮佳麗還有三千呢,人家吃飽了撐著,只為即興寫這個?寫完了還讓人刊載出來?”
李世民的臉不由自主地抽了抽,他居然覺得,好像這老儒生的話,竟很有道理!
坐在隔壁座的一些護衛(wèi),一下子緊張起來,紛紛看著李世民的臉色。
可見李世民的臉色恢復(fù)了些許的正常,他們這才心里松了口氣,于是繼續(xù)安靜地坐著。
見李世民沒回嘴,這茶肆里的人便又開始議論紛紛:“陛下啊,這真是陛下親書啊。”
有人說著,一臉激動:“這報紙,我得帶回去,要親自裝裱起來,好好地掛在家里的堂上才行,有這九五之尊的文章,可以擋災(zāi)。”
也有人若有所思地道:“我從前還在想,我家里那小子不太肯讀書,他不肯,那也就罷了,畢竟……我家也不是那些大族大姓,還好家里還有些余錢,勉強能供養(yǎng),可現(xiàn)在看了陛下這文章,卻覺得,陛下既這樣鼓勵,十之八九,將來讀了書的人,還是大有可為的!不求他中進士,便是能做個秀才,也是好的,回去之后,我非要教訓(xùn)教訓(xùn)那不聽話的小子才好。”
有人頓時應(yīng)聲道:“是了,是了,讀書才是正業(yè)啊。”
李世民聽眾人議論紛紛,在尷尬之后,心里卻猛地驚起了驚濤駭浪。
看著這里每一個圍繞著他的一篇文章而各種反應(yīng)的人,他這時候漸漸的察覺到,自己只不過是隨意所作的一篇文章,所引發(fā)的反響,竟完全超出了他的預(yù)料。
這小小的茶肆里,就因為一篇文章,竟讓人起了無數(shù)的心思,甚至……可能改變著許多人的想法。
李世民不由道:“諸位……”
眾人見李世民又開口,大家總覺得李世民這個人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氣,和大家格格不入,因而大家不太愿搭理他。
可李世民非要插話,大家倒還是維持著基本的禮貌。
李世民道:“我倒記得,從前門下省也曾頒過皇帝的旨意吧,依稀記得,也有勸學(xué)的。”
李世民說罷,就立馬有人回了話:“門下省和我等有什么關(guān)系?”
李世民一下子就被問住了。
倒是那老儒生,似乎比其他人更深諳一些這種內(nèi)情,他瞥了一眼李世民,道:“郎君莫不是家里是官宦之后吧,這就說得通了。你們是官家,或許能聽聞門下的旨,可這其實和我們這些尋常小民,實無干涉。那門下發(fā)的旨,送到了六部,六部再送相關(guān)的衙署,做官的得了旨,便再難有什么后文了!就說勸學(xué)吧,送到了禮部,禮部那里,十之八九也是裝裝樣子,表示遵從旨意,而后用公文將旨意的意思送至天下各州,天下各州的州官再送去縣里,縣里呢,就尋一些好學(xué)的讀書人來,層層報上去,便算是勸了學(xué)了。而至于尋常小民,與這旨意,就實在毫無關(guān)聯(lián)了。”
李世民聽的一頭霧水……這和他原以為的完全不同呀,原來……是這樣的?
這樣說來,絕大多數(shù)旨意,其實都是在州縣以及各部還有三省里轉(zhuǎn)圈圈,就如貓抓著自己的尾巴一樣?
而許多時候,他本以為傳達至天下每一個角落的旨意,雖然會有各州回應(yīng),可實際上呢……這些回應(yīng),與民無涉啊。
李世民一時無言,竟覺得臉微微一紅。
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服氣,于是道:“就算是如此,可能有官吏怠惰,卻總有一些精干的吧。”
這話題繼續(xù)到這里,老儒生有點不高興了,冷冷看著李世民道:“怠惰其實算是好的,老夫說實話,這朝中的大臣,哪一個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無論是干練還是不干練的,都是高高在上的世族出身!即便有人想要干練,其實也是對于下民懵然無知的。老夫是從陜州來的,現(xiàn)在京里做賬。就說我們陜州吧,前年的時候,發(fā)生看了大旱,當時朝廷也是好意,派了一個觀察使來檢視災(zāi)情,來之前,我等小民聽了,一個個喜出望外,因為早就聽聞這觀察使擅文詞,善談?wù)摗6S事簡率,同時兩袖清風(fēng),此等清官,小民是最喜歡的,都說此次有救了。哪里曉得他上了任后,卻只以器韻自高,不屑細故,權(quán)移仆下,每日呢,只談文詞,卻絕不問實務(wù)。甚至百姓訴旱,告到了他那里,他卻指著自己庭院里的樹罵:‘此尚有葉,何旱之有?’,于是便認為這百姓刁滑,當即命人鞭撻,趕了出去。你看看……這已是官聲極好的官了,至少不肯在旱災(zāi)中貪墨錢糧,只可惜,多是這樣的糊涂蛋。指望這樣的人,如何做到上情下達呢?”
李世民聽到這里,整個人竟懵了。
前年……陜州的觀察使……李世民一下子對這個人有了一些印象。
他依稀記得,吏部對此人的評價是很高的,是個能吏也是個廉吏,他這個做皇帝的好像還褒獎過這人呢。
(https://www.dzxsw.cc/book/95517819/3524908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