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143章祥泰三十八年
逐漸接受命運的韓花溪,提出了一個要求:“我不要葬在元禮身邊,我寧可葬在亂葬崗!”華自閑保證道:“放心,我會送你回家。如果你的父母愿意安葬你就更好了!”
韓花溪被回家二字觸動,哭了出來:“真好!我可以回家了!”擦干眼淚又問:“元照皇孫,真的是元照皇孫嗎?”
華自閑明白她在擔憂什么,保證道:“我爹爹親自從宮里面抱出來的,養在身邊二十四年有余。滿朝文武不都說我大哥長得與天德有幾分神似嗎?他們都像武宗皇帝而已!”
韓花溪又有新的擔心:“我怕疼,三尺白綾和毒酒,哪個痛苦少一些?”華自閑保證道:“放心,姐妹一場,怎會讓你如此沒有尊嚴的死去!我求了靈守真人專門調制的香燭,無色無味無痛苦,見效快。就剩這一根了,其余的都放到襲芳院去了。”
韓花溪真是勇敢的姑娘:“爹娘,女兒盡力了,也盡孝了。愿來世,繼續當您二老的女兒。也愿來世,不再卷入皇家陰詭中,夫婦和睦,安度一生!”
華自閑保證:“我會照顧你的家人,就算韓氏宗族難為他們,也會為他們出頭的。分宗遷居,都是應該的。”
韓花溪簽下認罪書,掩面而走。華自閑達到目的,心中并沒有輕快多少。天大地大,睡一覺再說!
元照就沒有華自閑的好命了,該抓的人都抓完了,大朝會的時間也到了。時間太過倉促,尋了件親王朝服,直接去了乾陽殿。
昨夜洛陽城的動靜,稍有耳目的都知道,尤其是興慶侯府的芳鄰。今早宮門大開,大家伙都犯著嘀咕,安王莫不是瘋了,竟然向興慶侯府下手,最后那點名聲都不想要了?
勝利者升殿,群臣傻眼,全部看向華尚書。有激進者,比如說禮部的薛大人,激憤道:“好呀,華北溟!你們華家的狼子野心總算暴露出來了!竟然謀奪大齊江山,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華北溟才不怕他,高聲應對道:“薛大人說得好,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華某深受昭德太子大恩,二十四年來兢兢業業,一刻未敢忘記。如今逆臣伏誅,正統歸位。臣死而無憾了!”
李閣老家的兒孫以及秦家眾人,最先跪拜:“恭迎元照皇孫還朝,匡扶大齊正統!”
事到如今,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昭德太子一脈有隱忍至今,一朝發力,已然得手。真正的燈下黑,誰成想李閣老一家竟然是鐵桿的“太子黨”!
元照道:“孤知道諸位心中多有疑慮。孤這里有幾樣東西,可以證明孤的身份,以及孤的正統地位。”
小太監適時呈上托盤,元照拿起木盒打開,里面是一塊衣料殘片。上面字跡清晰,明顯保存完好。
“祥泰十四年,織造局上供的素錦中,新研制的辛夷素錦最得皇祖母喜歡。全部用來裁制帝后二人的里衣。”這件事,宮中是有記載的。后來,創新出這種織發的繡工意外過世,她的徒弟還沒有來得及掌握其中精髓,再上供的素錦沒有太過復雜的紋樣,以卷云紋居多。請宗正和幾位老大人辨認,這是否是皇祖母的筆記。對了,上面的菊印是皇祖母的私印,皇祖父親手雕刻的聘禮。”
元照明白有些人的猶豫,拿出菊印:“這是當年皇祖母和母親送朕出宮時,叮囑孤一定要帶在身上的。同安侯可在,認得這枚印章嗎?”
同安侯府是孝敬皇后的娘家,現任同安侯是孝敬皇后的親侄子。只看一眼便道:“確實是孝敬皇后之物。孝敬皇后最喜此印,常年帶在身上。私下的文書上都用此印。”
華北溟站出來:“當夜我在東宮修書,是被太子妃娘娘緊急招過去的。當時孝敬皇后神情慌亂,拉著我的手,要我發誓拼著性命不要,也要保護小皇孫的安危。皇后娘娘再三叮囑,寧可不揭發燕王陰謀,也要讓小皇孫平安長大。我抱著小皇孫從密道逃離,剛走出去,太子妃娘娘就引火自焚了!可嘆大齊嫡出皇孫,就這樣頂著外室子的名頭殘喘度日!”
宗正提出疑問:“敢問殿下,燕王元顯是如何敲開應天門的?”元照回答他說:“元顯同懷王勾結,騙取了楚王調兵的令牌。等禁衛軍有所反應的時候,大勢已去。楚王發現此事,深知關系重大,尋來皇祖母幫忙說情,這才誤打誤撞,發現了元顯的陰謀。可惜還是來晚了一步,元顯已經將陛下和太子殺害了!”
有人倒吸一口涼氣:“他親自動的手?”元照點頭:“皇祖母的手書上白紙黑字。元顯可是皇祖母親子,怎能栽贓于他?”
當年楚王名義上戍衛宮廷,其實大部分權利依舊在武宗皇帝手上。只不過為了方便他進出皇宮,以及看起來有用靠譜些,給了他一塊可調用禁軍、隨意出入宮廷的令牌。誰知就這小小一塊令牌,竟要了這些人的性命。
元照之言群臣已然相信大半,但是不夠,他本就是大齊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孤乳名鴻鵠兒,乃是皇祖父親取,乃白鳳之意。相傳,孤滿月之日,皇祖父曾賜一枚白鳳印,以及白鳳紋身。白鳳印在此,各位可來辨別。”
元照完全不給群臣反應時間:“至于紋身,那是元氏一族的秘法。只有特殊的藥水才能令其顯形。還勞煩幾位老人家隨孤至偏殿一驗究竟。”
皇孫元照降生之時,武宗皇帝特別高興,稱為:“吾家鴻鵠兒!”給予元照的,都是最好的。洗三、滿月、百日雖沒有大辦,宗親參加的可不少。滿月刺紋身的時候,還是有人在場的。活到今日者,都跟了進去。
“皇孫大難不死,真乃我大齊之福。”宗正這話代表了元氏皇族的認可。
還不夠。“既然驗明正身,那就再勞煩諸位大人再辨認一樣東西。”元照說完,親自來到大殿的牌匾處,自其中一不起眼的暗格中拿出一樣東西。
“當年皇祖父并沒有當場斃命,皇祖母在為皇祖父收斂入棺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皇祖父的私印早已經隨著皇祖父下葬。同樣的辛夷素錦,做不了假。”
宗正搶過血書:“燕王謀逆,太子遇害,朕命不久矣,傳位于皇孫元照,楚王監國。是陛下的字,是陛下的印。元顯,你這個孽障!”
一代傳奇帝王,一生征戰沙場,蕩平漠北,功勛卓著。誰成想到頭來,竟死在自己兒子手里!
關鍵是武宗皇帝多有苛責這個兒子也倒罷了,明明是極受器重的嫡子,是武宗皇帝親自培養鎮守北方的接班人!
華北溟領頭,群臣參拜:“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皇位,算是做穩當了。華寄錦拿出下一份證據:“這是一份元顯與定襄居延可汗的盟約,以五萬旦糧食換取定襄出兵,助他謀朝篡位、倒行逆施。祥泰十四年消失的漕糧,太半送入定襄城。這也是元顯當政這二十余年,不敢奪回興龍之地的最根本原因。”
元照說完,不給群臣反應,繼續道:“是云陽侯拼死送出的證據,現任漕運總督程萬里如何勾結元顯,竊取漕糧的過程。當年竊取漕糧的人,剩下的活口不多,這是他們的口供。千里運河竟成了元顯囊中之物,簡直國之蛀蟲!”
有人受不了了:“吾等竟然成了助紂為虐的倀鬼,枉讀了這些年的圣賢書!”
元照道:“燕王元顯,不忠不義、不仁不孝、通敵叛國、弒君謀逆。雖已伏誅,遺禍依在。剝其皇帝位,降為燕王,謚號戾,歸葬景室山。除天德年號,延用祥泰。”
天德二十三年,即祥泰三十八年。
說完燕戾王的事情,元照繼續收拾安王:“燕戾王三子元禮,有其父之風,預圖逼宮奪位,殺害兄長元禎一家。雖被朕及時發現,軟禁他處。罪責難逃,誅全族,葬于燕戾王墓。工部尚書可在?”
工部尚書出列:“臣在。”元照吩咐道:“盡快修建好燕戾王墓,安葬燕戾王全家。”工部尚書可沒少領教過這位新帝的脾氣和手腕,那可真是容不得一絲馬虎的主:“臣領旨!”
華自閑一覺睡到下午,白鶴等候在一旁:“郎主醒了,可是餓了。”說完端上一盞木瓜銀耳羹。
華自閑嫌棄:“甜死了,來盞清茶。”白鶴放松道:“郎主總算醒了,陛下等著郎主用膳呢!”
陛下,這詞真好聽。華自閑依舊不放心道:“外面塵埃落定了?”白鶴道:“京邑安穩,燕戾王余部清剿的清剿,下獄的下獄。陛下正位乾陽殿,被遮蓋的天總算放晴。興慶侯陸家、懷王府等一干涉事認定,都被判了斬立決,旁支流放。”
華自閑點點頭,應該的。“皇宮里都干凈了?”白鶴搖頭:“還有一些收尾工作,不過也快了。”
華自閑關心道:“我爹爹呢?”白鶴回答說:“華大人在理政殿。如今千頭萬緒,陛下要發兵范陽奪回興龍之地。”
華自閑聽后憂心,會不會太著急了?“元禮家眷呢?”白鶴回答說:“已被送出宮停靈,韓氏的棺槨按郎主的吩咐,單獨停靈在棲云觀。郎主要去看一眼嗎?”華自閑搖頭:“不用了。惺惺作態,太假了。”
華自閑穿戴整齊,特意尋了個漂亮的高冠戴在頭上,美滋滋的去了前殿。昨夜出了東宮,立馬有小太監找上門來,說是元照殿下吩咐,在徽猷殿收拾了一處小偏殿,還請五郎主不要嫌棄。華自閑一琢磨,即將更換主人的徽猷殿,確實舒適安全,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
一小太監正在為元照陛下按摩肩頸,聽到腳步聲,元照連眼睛都沒睜:“總算睡醒了,真是不容易!
華自閑倒身跪地,行了個標準的三拜九叩大禮:“臣雁回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頭還沒磕到地上,就被提著衣領拎了起來。華自閑扶了扶頭上的高冠:“哥,你干嘛呀!”元照看起來挺不高興的:“既然把我當哥,何必這般客氣!
(https://www.dzxsw.cc/book/94313428/2992577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