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耶律大石幾乎已料定這場戰(zhàn)贏不了了,因為景國已經(jīng)出兵,大金已到易州,魏朝仁所部還擊敗了當(dāng)?shù)氐牡挚埂?
消息是昨晚夜里來的,來的信使送完信,匆匆趁夜離開了,想必是年輕的皇帝給他下達(dá)了什么命令,他不敢久留,不敢接近他。
不過也好,如此一來,他不用想如何把這絕望的消息告訴將士們。
魏朝仁他知道,擔(dān)任南院大王時,曾數(shù)次與他交手,是個難纏的對手,而且根據(jù)情報,魏朝仁只是右路軍,還有中路軍也從霸州進(jìn)入易州。
據(jù)說還有左路軍,但不知蹤跡…
情況令人絕望,遠(yuǎn)比手下士兵們想的還要絕望,耶律大石最害怕的情況終究還是發(fā)生了,景國面對行將就木的遼國想到的不是唇亡齒寒,而是分一杯羹。
他不能說,只能憋在心里。
耶律大石拍了拍親信的肩膀,招招手把周圍的兄弟們都叫過來:“我明白你們想什么,我也不責(zé)怪你們,當(dāng)初是我瞎了眼把耶律惇扶上可汗的位子。
可我還是要拜托你們,拜托我所有出生入死的兄弟,就這一次,最后一次!我們生來就是大遼人,再為大遼打這一場,等到打完,我們再也不欠這片土地什么,到時就西逃,我們一起!”
“將軍!”眾多將士低下頭,很多人流出眼淚,氣氛悲憫,不過一兩年,他們的大遼,曾經(jīng)威震天下的大遼就成這番模樣…
“到時候是生是死,我們都一起逃!”他重重?fù)ё∩磉叺膶⑹俊?
大家紛紛點頭:“誓死追隨將軍!”
“生就一起生,死也一起死!”
耶律大石眼中濕潤,擔(dān)憂的看向南方,因為那里有常勝軍,一直令他無法放心的軍隊…
…
大帳內(nèi),燈火搖曳,夜風(fēng)聲中,時不時能聽到將士巡邏的腳步聲。
一個虎背熊腰,五十來歲的老人舉著燭火,細(xì)細(xì)看著桌上的地圖…
“景軍到哪了?”他問,身邊的親兵道:“將軍,昨天有斥候說已在易州北看到景國大軍,漫山遍野,至少過萬數(shù),很快就會進(jìn)入涿州,再過幾日就會與我們相遇了。”
老人沒說話,只是看了身邊親兵一眼,“斥候真是這么說的?”
親兵點點頭。
老將軍盯著他:“你再說一遍,斥候怎么說的?”
“斥候說…”親兵一頓,心虛的道:“斥候說…有二三千左右,應(yīng)該是景國先鋒,景軍主力…還在路上,沒進(jìn)入涿州。”說完低下頭。
老將軍嘆口氣,放下燭火,也沒懲罰說謊的親兵。
“你那點心思我哪會不知道,就是想著讓我?guī)е銈兺督稻皣>败姾坪剖幨帲瑏韯輿皼埃瑳]有勝算,大家都是漢人,他們多少會手下留情,你是這么想的吧。”
親兵點點頭。
老將軍慢慢說,“不只是你,張令徽他們也私下跟我說過,可事情哪有那么簡單。
一次投降,一輩子罵名。再說要投降,總得有誠意,易州、涿州,他們遲早拿下,送上去不一定得人心意,那就只有沙場立功,一旦投降,這場仗我們必須打頭陣。
這時候你再回頭想想,手下萬數(shù)弟兄,雖都是當(dāng)初的遼東、渤海一帶漢人,可如今軍中有多少人妻女子孫是遼人,是契丹人?如果到時景軍逼我們痛下殺手要如何應(yīng)對…”
親兵說不出話了…
老將軍站起來,緩緩走到大帳門前,看了許久的夜空:“不過你想得也沒錯,不投降,就是白白送死…”
他沉默許久:“你去請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過來,再好好議議吧,這事…也不能拖了,要早有決斷。”
親兵高興起來,連忙道:“我這就去!”
…
仿佛經(jīng)歷之前的黑暗和困頓之后的反彈,北方戰(zhàn)事捷報頻頻。
魏朝仁東路軍先旗開得勝,之后楊文廣的左路軍也捷報頻頻,左路軍連戰(zhàn)連勝,接連打了十幾場大小勝仗,一路北上,包圍遼國蔚州。
而楊洪昭的中路軍以童冠和楊建業(yè)為先鋒,長驅(qū)直入,已進(jìn)入涿州境內(nèi),路上打了一場大戰(zhàn),在涿州南部,擊敗在當(dāng)?shù)貛姾筒柯浣M成的六七余抵抗部隊,斬首八百多多,余者潰散。
魏朝仁所部東路軍之所以沒再有捷報,是因為東路幾萬大軍,在主帥楊洪昭命令下,駐留易州,圍困易州城,破城只是時間問題。
三路大軍,捷報不停,朝中百官也好,朝堂外百姓都備受鼓舞。
這些天開元府熱鬧非凡,文人才子,佳人才女們紛紛開始流行起用詩詞歌賦為大軍加油或是歌功頌德,說書賣唱的也改成說幾路大軍各種傳奇故事。
皇帝高興得接連賞賜幾路大軍主要將帥,還讓人開始在城外重造凱旋亭,準(zhǔn)備大軍凱旋時舉行盛大典禮,昭示天下景國國威,一切欣欣向容,熱鬧非凡。
李長河沒有放松,遼國當(dāng)下還有兩個牛逼人物沒有露頭,一個是北府宰相蕭干,一個是南院大王,興遼軍節(jié)度使耶律大石。
蕭干被金人圍困在大同府,正與金國激戰(zhàn),可以暫時放心。
可另外一個耶律大石卻遲遲不見蹤影,他再三強(qiáng)調(diào),可探子們依舊沒有關(guān)于耶律大石的消息,不知道他在哪,這人就如一顆釘子,釘子他心里,讓李長河對形勢一片大好的北伐始終無法方心下來。
有些事總需要幕后之人。
出于各種考慮也好,出于利益權(quán)衡也罷。如起芳等人在夏國做的大事,是怎么都不能說的,或許幾十年后,夏國不在,他可以命人悄悄寫入史書里。
可現(xiàn)實往往比戲劇更加精彩,也更加殘酷。西方一些著名的奇幻作家在寫到人類種種惡行和罪惡,甚至都無法直接書寫,而是幻化為一些非人的怪物,直接寫,人們都不信了。
不過再隱秘的事,終究是有人知道的。
皇上,德公還有何昭,以及王府高層的一些人。
皇上為此事高興不已,已經(jīng)接連好幾次找他進(jìn)宮去問關(guān)于這件事的細(xì)碎始末,又慢慢研究感慨,還再三提起等等起芳、方新等人回來,要親自見見,必會重重賞他們。
德公和何昭,也頻繁追問他關(guān)于此事的始末,他們似乎也十分好奇,起芳等人到底如何做到的額,為什么能做到,時不時認(rèn)真討論,總結(jié)其中教訓(xùn)和為此次成功找來各種依據(jù)。
但顯然,他們的討論并未深入,或者說不具備科學(xué)精神。
…
“什么叫并未深入?”晚上,吃完飯吹著晚風(fēng)說話的時候阿嬌問。
秋兒靠在他的大腿上,安靜聽他說話,詩語正在看這兩天的賬目,阿嬌正在一邊幫忙,何芊和月兒則玩著他新教的五子棋的游戲。
“主觀浮動的總結(jié),而不是客觀量化的探索,就叫并未深入。”李長河道,科學(xué)精神中,量化是很重要的。阿嬌還是不懂,
詩語白了他一眼:“反正他說的話沒哪回是聽得懂的。”
李長河哈哈一笑,沒有反駁。
德公和何昭的討論總是浮與對前人和自己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聽說夏國人被為利瘋狂時,德公感慨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太史公果然是對的,不愧為太史公。
說到善惡,德公覺得此事證明孟子的“人性有惡”是的對,平日夏國人都能安分耕作畜牧經(jīng)商,所以是善為主,不過因利益引誘,才有惡行。
何昭卻不同意,他認(rèn)為這事恰恰說明韓非子等法家人說得是對的,“人性本惡”,夏國人之所以之前安安分分,不過是受王法和官府束約,稍有利誘,馬上就會本性暴露…
(https://www.dzxsw.cc/book/94292918/7525647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