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再看一眼
海神星公轉軌道,往恒星方向大約五十光秒距離,一艘褐色涂裝的小型艦船無聲的在太空中滑行。
這正是周臺長所搭乘的“劍芒”武裝偵查艇。
艇身整體呈扁豆狀,就像一個被壓扁的橄欖球,褐色涂裝是為了良好的隱身功能而增加的,出廠時原本是漂亮的銀灰色。
就是這涂料也是華國壓箱底的寶貝,非常時期,華國作為藍星防御陣線的中流砥柱,不拿出點貨真價實的技術資源,如何服眾?
偵查艇一側隱約反射著來自遙遠恒星的光芒,這亮度不足照耀藍星光芒的百分之一,可依然還算明顯。藍星的大氣層會擋下了很多光線,可見光也被過濾得很柔和。
這光亮,就像多云夜晚的月光一般。
遠遠看過去,無邊的宇宙如巨幅的黑幕,一片漆黑,中間一個渺小的亮點緩慢的移動著。
“劍芒”此時的速度已達到理論峰值速度275公里每秒,所有船員的任務就是為了追趕那個幽靈般的物體,希望能夠達成的最近距離上實施掃描觀測。
他們已經用這個速度跑了好幾天了,今天就是預判中最合適進行觀測的坐標位置。
根據不明物體(推測大概率是飛行器等小型太空船只)兩次被發現的坐標,大膽猜測不明物體是要飛向恒星系中心點——太陽,不排除其飛向藍星的可能。
為了一點點可能,包括艇長在內的所有人甘冒巨大風險一直追趕。
說是武裝偵查艇,可是“劍芒”為了更大的加速度,幾乎把所有的攻擊武器全部卸下不要,為此減輕了大概百分之九點七的全重。
艇長一直關注著坐標數據,感覺差不多了,他轉頭看向周臺長,問道:“周教授,你是否還堅持持續追蹤偵查?”
這個問題周臺長思考過很久,聽了這話,還是不由得看向周圍的所有人。
偵查艇不大,駕駛艙等活動空間加起來就這么點面積,總共十一個人而已。
每個人都正面回應了周臺長探詢的目光。
“如果大家都不反對的話,我想冒險進行持續觀測,這樣得到的數據將更加準確。”
艇長耐著性子等周臺長講完,這才說道:“老周,你們做學問的人就是麻煩,大家都是自愿參加行動的,對危險性都有心里裝備,就不要啰嗦了。你都說了數據會更加準確,那么這險就值得去冒。”
環視一周,艇長下令:“各自進入抗沖擊艙。”
不到一分鐘,包括艇長在內的所有人,都進入立柱狀的抗沖擊艙。
艙底速度注入深海抗沖擊液,慢慢把進入其中的乘員浸沒,直到灌滿整個艙室。
“劍芒”準備緊急減速,因為現在的速度下,相應的觀測設備不能達到良好的工作條件。
緊急減速時,高達十四G的加速度非人力可抗。
反重力場裝置可提供的六個G的削減,乘員依然要承受高達八個G的負荷。這不是瞬時的,而是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持續壓力。
藍星目前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別說八G,就是五個G的力,持續長達超半小時都要死人。
“劍芒”開始全力減速。
沒有人說話,浸泡在深海抗沖擊液里,實在不想說話。這液體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如果只是一點點,用手指觸摸還好,就像是煮的不太粘稠的稀粥。
可是全身泡進去了,灌滿口腔、鼻腔的感覺大家都還沒習慣。而且要在液體中說話,必須用喉麥貼著喉嚨才行。
二十分鐘后,深海模式解除,全體人員步出抗沖擊艙,忙碌的開展各自手上的工作。
泰勒作為偵查艇駕駛員,結束了剛才的AI自動航行功能,開始了手動駕駛。
他看看艇長,艇長點點頭。
“劍芒”的右側推進器噴出的粒子束變得明亮一些,偵查艇在太空中開始緩慢的變向。
為了大多數成員扛不住超強負荷,所以變向不能太快,而且觀測設備也不允許這樣。
經過二十分鐘的急減速,船速降到了一百二十公里每秒,但是到底保持航向不變,讓周臺長等技術人員匆忙開展一次觀測就加速離開還是變向后提速去追不明物體,就看偵查對象的反應了。
如果對方能夠在超遠距離上攻擊到“劍芒”,沒有選擇,只能撤退。
如果還有機會撤退的話。
艇長想道,就算是“劍芒”被擊毀,也達到了此次行動的目的——觀測目標物,了解其動機。
近一百光秒,這么遠的距離,按藍星的科技水平,是無法形成有效打擊的。派高速偵查艇進行所謂自爆攻擊不計算在內。
希望周臺長說的是對的,這不明物體不會是來自六邊形天體背后文明。
無視光速的“光”,一百光秒的距離算得了什么。
艇長是純正的戰士,他完全不懼怕死亡,可也不想過早擁抱死亡。
周臺長帶著幾個技術員在幾臺控制終端間流連,他們太忙了,盡管艇長幾人很關心觀測進度,但是都忍住沒打擾他們。
“第一輪觀測結束,分析原始數據!”
艙內噪音非常大,周臺長只能大聲指揮,手上的活也沒停。
他轉向艇長:“請繼續減速,我們要先得到明確的信號反饋。”
至于減速之后,如果發現了目標該怎么追,航線如何規劃,他就不懂了,一切交給專業駕駛員。
第一輪的原始數據大概率沒有任何發現,但是還是要輸入艦載超算進行驗證才能確認。
以偵查艇艦首所指方向為基準,周臺長預計觀測很大,是一個頂角六十度的巨大圓錐。
觀測工作初步劃分為十二個區域,現在只不過進行到第一輪,沒有任何發現是完全正常的。
很快,十二個區域已經掃描了六個,已經過半了。
周臺長有些患得患失起來。當前的位置,以這個方向進行觀測,是建立在前兩次發現坐標的基礎之上,以及推算出的不明物體的速度才得出的可能區域。
如果那個東西沒有繼續前進,或者再次提速,又或者航向進行了大的變動,這樣是掃描不到的。
他望了望坐在駕駛位的泰勒,盡管現在沒有什么可以操作的,泰勒還是很專注。看看艇長,身姿始終是那么挺拔。
周臺長自嘲的笑笑,自己瞎想什么,本來這次偵查行動,就是為了那一線可能,盡全力就好,事到臨頭想太多沒有意義。
周圍堅定的軍人們給了周臺長無形的力量,他沉下心認真的指揮著技術團隊的工程師們有條不紊忙碌著。
偵查艦上的設備畢竟是臨時集成的,不如“尋天”或者“貓眼”陣列那樣自動化程度高,需要工程師親自操控的地方很多,好處就是更加靈活,節省不少的觀測資源。
已經掃描到第十一輪了,如果再沒有任何發現,這次偵查行動就基本可以宣告失敗。盡管后期還能增大掃描范圍進行更加粗略的觀測,但是成功的幾率太低了。
之前的一到九輪的掃描,有兩次發現,不過都是普通的隕石,害大家白高興一場。
至于第十輪的反饋數據,還沒有出來。
周臺長已經開始在心中默算下一步增大掃描覆蓋面后該如何規劃工作流程。
這時,第十輪原始數據出來了。
他只是瞄了一樣,就感覺這次的發現絕不會是隕石。
看看這數據,大部分掃描射線的反饋值很低,說明此物體完全異于普通隕石,巧合的是,上兩次不明物體的原始觀測數據,也正好是大部分射線反饋值低于常規。
軍事上初略判斷,這種現象應當是使用科技手段進行“隱身”的效果。
周臺長極力壓住心中的激動,重新認確認一遍數據,同時將當前發現坐標輸入此前預設的軌跡模型。
不到十秒,模型運算結果生成:目標速度值八百零三公里每秒,與估算值基本相當,航向偏離預測方向零點二度,目標當前航線指向火星。
周臺長手臂一揮,把運算結果送給艇長,呈現在艇長面前的光幕上。
“我們還需要抓緊時間再進行一次高精度掃描,然后再進行跟蹤掃描。”
艇長點頭,示意收到。
周臺長發出指令,立即結束尚未完成的第十一輪觀測,結合剛才的發現數據,鎖定更為精確的目標物體坐標,算好提前量,掃描范圍縮小至之前的百分之五,所有射線全功率打開,期待獲得更加完善具體的反饋數據。
大家精神特別振奮,辛苦幾天的沉悶航程,近距離掃描神秘未知的風險,持續的精神壓力,在確確實實的收獲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新一輪掃描已經開始……
【作者題外話】:看在帶病碼字的份上,大家幫忙評價下,或者給點評論吧。
謝謝支持!.
(https://www.dzxsw.cc/book/93614896/804119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