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默契被打破
夏威夷開始大張旗鼓的開始建設東北的時候,滿清卻視而不見。
那位光緒帝正在焦頭爛額。
甚至連維新派都沒想到,只是用來殺雞儆猴的罷免禮部六堂官竟然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光緒新提拔的四位軍機章京卻指揮不了清國的任一支軍隊。
別看孫毓汶和榮祿等人告病在家,但是沒有他們的傳話,整個清國的軍隊誰都不敢聽從所謂的軍機章京命令。
三日前,光緒帝例行前往頤和園向老佛爺請安,同時提出要開懋勤殿議事的想法。
結果那位慈禧老佛爺勃然大怒,狠狠地申斥了光緒一頓。
懋勤殿是什么?當年雍正繼位時候,為了應對大清的弊端:土地兼并以及軍隊戰力下降,想要變革卻遭到那些保守派暗中阻攔之時。
以假借讀書之名義,實則創立一個新的秘書處,用來取代當時軍機處的權力。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那位雍正帝成功了。
要說雍正第一次干那是急智,光緒這么做就是明眼的告訴慈禧,我不滿意現在的軍機處。
軍機處可都是慈禧的人,重開懋勤殿那就相當于給了那些維新派軍機章京的合法性。
“諸位,目前皇爸爸對于變法一事頗有怨言,各位可有應對之法。”
御書房里,光緒再次召集維新派議事。
此時不僅楊銳、譚嗣同、劉光第、林旭軍機四卿,還有康有為、梁啟超、徐繼文這樣的維新派政治領袖。
可以說整個維新派都全部到齊。
這還是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之后第一次會見全部的維新黨。
“皇上,目前變法已經到了最重要的時候,萬萬不可半途而廢啊。”
“縱觀西洋變法,無不遇到各種阻礙,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
“我相信太后她也是希望大清強盛。”
康有為的話并沒有讓光緒放下心來。
“廣廈,你糊涂。”旁邊的譚嗣同站了出來說道。
“現在軍機處俱是太后的心腹,導致我們各種變法措施根本無法施行下去。”
“無法出京的改革又有何用。”
譚嗣同作為軍機四卿,也是堅決的強硬派,他認為必須通過強硬手段確保各省按照圣旨開始變法。
而不是光頒布詔書而已。
“復生,你可知,現在變法之名已傳遍全國,各地愛國人士紛紛附和。”
康有為反駁道,作為最初公車上書以及維新變法的領袖之一,他渴望權利。
可光緒帝卻認為他善于宣傳,特意將《時務報》改為官報,任命他為總編,宣傳維新思想。
而任命楊銳、譚嗣同等人為軍機四卿,要知道,這可是取代軍機處的要職。
軍機處是什么?那可是中樞權力機關,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看看現在的軍機大臣有哪些人,翁同龢、世鐸、剛毅、孫毓汶、王文韶、榮祿。
其中帝師翁同龢就不用說了,他是支持變法的,世鐸是皇室中人,只是掛個名分而已。
剛毅,滿州鑲藍旗人,和榮祿、孫毓汶是一丘之貉,王文韶作為取代李鴻章的北洋大臣一直保持中立。
現在的軍機處除了軍機大臣,往下就是軍機章京,在幾位軍機大臣告病在家,軍機章京自然成為清朝此時的真正中樞。
而自己聲名在外竟然是個閑職。
“各位身在中樞,當輔佐皇上推行變法之策,我們這些外人,已經讓維新思想成為民眾口中大道。”
譚嗣同皺了皺眉,嘆了口氣并沒有說什么。
徐繼文看在眼里,心里感慨不已,就這樣的維新派,能讓國家強盛才有鬼呢?
這位光緒和少爺一比,真是沒有任何可比性,少爺要是坐在這樣的位置,哪有俄國那些列強啥事。
想到這里,他又想起少爺交給自己的任務。
“各位,眼下變法推行之問題,太后不支持是其一,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地方督撫對于變法陽奉陰違。”
徐繼文的話讓眾人都點點頭。
他們當然知道其中的問題,但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之前,他們只是讀書的士子,根本沒有真正涉及官場,也沒有任何的官場人脈。
對于那些地方督撫根本沒有任何的約束力,甚至離開了這座紫禁城,他們連這些人的面都見不到。
可以說,這些大權在握的督撫對于這位維新變法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新鮮。
歷史上維新派最大的成就不是說服光緒帝下發幾百道圣旨。
而是遍布全國的各種報紙,他們將維新變法的思想傳播到了全國。
為后面的共和打下了思想基礎。
看著眾人為難的眼光,徐繼文繼續說道:“他們為什么無視朝廷的圣旨,無非就是變法會讓大清強盛起來。”
“而這些地方督撫大部分都是漢人。”
徐繼文說完,光緒瞬間站了起來,是啊 ,他怎么沒想到。
這已經不是順治康熙爺在位的時候,八旗武力強盛,中樞滿族官員比比皆是。
現在卻恰恰相反。
“皇上,我們無法改變現在的事實,但是我們可以讓那些地方督撫最起碼配合變法。”
“各位,我們手上必須要有力量。”
力量,徐繼文的話讓幾人都眼前一亮。
“當初皇上早就有了決斷,一直恩旨加封那位袁項城,各位,別忘了,他手上可是有六萬的新兵。”
“天津和紫禁城的距離并不遠。”徐繼文對著眾人說道。
這下不僅光緒,就連譚嗣同中樞派和康有為的思想派都若有所思。
而徐繼文此時已經低調的退回眾人之后。
“皇上,臣認為繼文所說之事可以試試。”
其實徐繼文沒有告訴眾人,他們幾人勸說光緒的開懋勤殿議事就是將這位皇帝推向火坑。
變法剛剛開始,那位老佛爺也沒有徹底的反對變法,反而自己這群人就這樣急不可耐的奪權。
譚嗣同等人空有一番抱負,卻沒有能力平衡各方,一條條政令寫成圣旨之后,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徐繼文一直在觀察這些人,少爺也說了,維新派出身的出發點并不壞,只是一群書生讀書讀傻了,想當然而已。
康有為一心想要博名聲,他想通過巨大的聲望直接進入中樞,讓譚嗣同等人沖鋒在前,他在后面搖旗吶喊。
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讓滿清變成大嚶這樣的立憲制,而他則是想成為首相。
可惜,他們都沒有機會了。
(https://www.dzxsw.cc/book/93534235/1843430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