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
韓稠人已經(jīng)悄悄出城,一個消息又將他拽了回來。
皇帝醒了,但是并未恢復(fù)正常,反而變得癡癡呆呆,只會說“崔騰”兩個字。
韓稠一開始不信,直到消息接連傳來,他決定冒險回城,至于中間不在的這段時間,就對外聲稱自己得病了,剛剛好轉(zhuǎn)。
慈寧太后的懿旨已經(jīng)在家放了一整天,韓稠還不敢立刻進宮,派人進宮,再次告病,表示只要能起床,明天一早就去拜見太后。
接下來,他派人與更多的消息來源接觸,幾乎所有來源都言之鑿鑿,聲稱皇帝確實糊涂了。
最終讓韓稠完全安心的是宰相申明志到訪。
昨晚早早就“臥床休息”的申明志,今日卻在天黑之后主動前來登門,韓稠明白,這是風(fēng)向又變回來了。
兩人密談到半夜,申明志告辭的時候,韓稠送到大門外,親自掀開轎簾,請宰相上轎,謙卑諂媚,表明兩人合好如初,關(guān)系更進一步。
次日一早,宰相與宗正卿一前一后來到廣華閣,沒等太久,慈寧太后也到了。
即使已是半公開的消息,慈寧太后仍對皇帝的病情只字不提,召見兩位大臣只是為了“預(yù)防萬一”,“兩位大人曾經(jīng)推薦了三位儲君候選者,說是要回去再做詳查,如今可有結(jié)果?”
申明志秉承中立,對立儲之事極少發(fā)言,韓稠上前回話,帶著鼻音,好像病勢還沒有消退,“臣已仔細查過,三人當中臨淄王曾被暫時立為皇儲,后被取消,據(jù)說其母對此似有怨言,酒后放言‘朝廷大事怎能如此兒戲’,依臣淺見,臨淄王不宜再立!
慈寧太后點點頭,大臣不會喜歡心懷怨恨的“準太后”,她更不喜歡。
“第二位淮南王,年齡、品性都合適,只是體弱多病,據(jù)聞入冬以來,淮南王已經(jīng)兩次召請御醫(yī),御醫(yī)說,每年冬天都是這樣,病倒也不重,就是無法根除!
慈寧太后搖搖頭。
“第三位是代王。前代王在晉城不幸殉難,留下子孫若干,嫡長子早亡,因此傳位于嫡孫,獲封不久,人還在京城,今年四歲,身體無恙,剛開學(xué)蒙,先生對其稱贊有加!
“韓宗正這是在推薦代王了?”
韓稠急忙躬身道:“一切要由太后定奪!
慈寧太后長嘆一聲,“若是按我的意思,只要陛下還在,就不該選立什么儲君,如今又有四名嬪妃同時有孕在身,以后總有皇子誕生,更不用急于立儲!
“太后所言極是,臣也以為沒有著急的必要,所謂立儲乃是下下之策、不得已之策!
“可我不能只為自己著想,還要為宗室、為朝廷、為大楚著想,真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慈寧太后哽咽難言。
韓稠跪下磕頭,宰相申明志也站起身,垂手站立,氣氛一時凝重。
慈寧太后深吸一口氣,恢復(fù)平靜,問道:“代王外家如何?是鄧氏吧?”
申明志坐下,韓稠起身,回道:“鄧氏是前代王續(xù)娶之妃,今代王的母家姓張,代國小姓,只剩一姨,遠嫁它方!
新皇帝的舅氏總是越弱越好,慈寧太后想了一會,“不管怎樣,鄧氏總是代國王太后,宮里已有一位淑妃,再立其甥為儲君,似有不妥。”
韓稠道:“所謂立儲不過是以防萬一,若是陛下康復(fù),或是后妃有子,一切太平,若有萬一……陛下的后妃似乎皆不宜再留宮中。代王立儲之后,乃要繼承韓氏正統(tǒng),代國另立新王,淑妃與鄧氏皆歸代國,與正統(tǒng)無關(guān)!
這樣的安排對慈寧太后最為有利,她卻沒有表露出欣喜,思忖片刻,問道:“于禮合否?”
“此乃秘事,太后未做定奪,臣不敢詢問禮部!
“好!贝葘幪笕圆豢献龀鰶Q定,但是看樣子比較滿意。
韓稠告退,申明志留下又說了一些事情,隨后告退。
皇宮里,慈寧太后留在廣華閣,屏退所有侍者,獨自一人待了一會,上官太后曾在這里執(zhí)政,組建“廣華群虎”,如今群虎已散,但是當時威名顯赫,令不少人談之色變。
慈寧太后坐在軟榻上,找不到喝令群臣的感覺,反而感到疲憊與緊張,放眼四望,找不到幾個可信之人,突然明白上官太后為何重用刑吏,而自己的兒子又為何將東海王、崔騰這樣的人留在身邊。
手中的權(quán)力越重,環(huán)繞周圍的謊言越多,可信之人越顯得彌足珍惜。
慈寧太后嘆息一聲,不得不承認,自己終究模仿不了另一位太后。
她起身走出廣華閣,在太監(jiān)、宮女的簇擁下返回慈順宮,她的全部希望都在這里。
五名侍衛(wèi)高手還在幫助皇帝疏通內(nèi)息,但是通過御醫(yī)提醒太后,他們只能恢復(fù)陛下的身體,對神智無能為力。
趁五人休息的時候,慈寧太后遣退眾人,單獨留下。大家都理解一位母親的心情,悄悄退下,同時也都松了口氣,如果太后能夠接受皇帝的現(xiàn)狀,他們的苦頭也快結(jié)束了。
慈寧太后坐在床邊,盯著皇帝看了一會,說:“韓稠推薦的是代王,說了不少好話。”
皇帝渙散的目光集中在一起,向母親笑了笑,說話時仍然有氣無力,但是絕沒有半點糊涂的意思,“與鄧氏有關(guān)嗎?”
慈寧太后搖搖頭,“韓稠要將鄧氏排除在外。”
“這是一個好消息。”韓孺子真的不希望鄧氏參與到這種事情當中,他在意的不是淑妃鄧蕓,而是遠在西域的鄧粹。
“接下來怎么辦?陛下不能一直裝糊涂,等到人心一散,再想聚攏也難了。”
“申明志說什么了?”
“這幾次召見,他極少開口,只是向我引薦了韓稠!
“還要再等一兩天,既然要整肅朝綱,就不能一個一個來,最好連根拔起。”
“還有那些向韓稠傳遞消息的人,我真不明白,咱們母子虧待過誰嗎?以至于宮中連點秘密都沒有!
“咱們沒虧待過誰,只是有人對他們更舍得本錢!
慈寧太后心力交瘁,可是為了兒子,她還得堅持下去,“我有一個辦法,韓稠推薦代王,但是在禮儀上可能有些問題,我明天召見禮部尚書元九鼎,他對韓稠似有不滿,很可能反對這項推薦,兩人爭執(zhí)不下,宰相就該出面了。”
韓孺子沉默了一會,“把吏部尚書馮舉也召來。希望申明志只是被韓稠蒙蔽,這么快就更換宰相,并非好事。”
可韓孺子也不能留一個反對自己的宰相,韓稠確定無疑參與了刺駕,申明志是否參與、參與多深,還是個疑問,韓孺子清醒之后決定裝糊涂,全是為了他。
慈寧太后回自己房間,剛要叫女官進來擬一份懿旨,宣召申明志、韓稠、元九鼎、馮舉四名大臣明天進宮議事,宮女通報,御馬監(jiān)提督容化民求見。
慈寧太后還在慈順宮服侍上官太后的時候,容化民對她就特別恭敬,每次見面,無論周圍有無他人在場,都會行以臣仆之禮,慈寧太后掌權(quán)之后,對他頗為依仗,當作自己身邊的親信。
容化民進屋,磕頭請安,一如既往的恭敬。
“來有何事?”若不是皇帝特意囑咐,慈寧太后早讓容化民幫忙收集信息,現(xiàn)在卻只能對他隱瞞真相。
容化民卻很自覺地為太后效勞,不用特意吩咐,“我聽說一件事,覺得太后應(yīng)該知道。”
“嗯!
“按照太后吩咐,我派五名太監(jiān)看護王家,他們都說王家上下感恩太后,謹慎小心,這些天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怕被外人指點!
慈寧太后點點頭,她很在意自家的名聲,不希望看到親人因富而驕。
“就有一件事,聽說王家要與朝中大臣結(jié)親。”
慈寧太后立刻警惕,“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沒聽說?哪位大臣?”
“聽說是禮部元九鼎,他在護送王家人進京的時候,私下定親,尚未下聘,所以沒有告訴太后吧。”
“元九鼎?”慈寧太后面露怒容,“嘿,元家是要娶王家的女兒,還是要將女兒嫁過去?”
“還沒有最后確定,據(jù)說是元九鼎的一個侄兒,要娶大舅的女兒恩榮。”
王家人的原名都比較俗氣,來京路上重起了一遍,慈寧太后皺眉,“恩榮才十歲吧?”
“元家是想先定親,過幾年再成婚。”
慈寧太后越想越怒,“陛下讓元九鼎前往東海國,是讓他查清事實,不是讓他結(jié)交外戚,王家人老實不懂事也就算了,他是禮部尚書,怎么能做出這種事?”
“或許元大人也是一番好意,恩榮姑娘雖然年幼……”
“閉嘴!贝葘幪蠛鹊,“你是收了好處還是怎么著,盡為元家說好話?”
容化民慌忙跪下,“太后恕罪!
慈寧太后揮揮手,將容化民屏退,心中更怒,怒的不只是元九鼎,還有容化民,原來向?qū)m外泄露消息的人就在自己身邊。
上午剛提起代王立儲會有禮儀之爭,容化民就跑來告元九鼎一狀,只能證明一件事,容化民受到了韓稠的指使。
要不是皇帝早有提醒,慈寧太后真會上當,將元九鼎踢到一邊。
可這還是不能證明申明志參與其中,慈寧太后不想再去麻煩皇帝,想了一會,叫進女官,寫下懿旨,宣召宰相申明志和吏部尚書馮舉即刻進宮。
她要憑自己的本事查清真相。(未完待續(xù)。)
(https://www.dzxsw.cc/book/9106/55755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