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一個中國移民的歷程
根據1841年3月15日,中華帝國和大英帝國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印度的恒河以北地區歸中國所有。【全文字閱讀】直到今天1883年1月1日,已經有差不都42年了,半個世紀的時間足夠兩代人的成長,在中華帝國的北印度省,從未出現過叛亂或起義。
因為這里的土地的主人已經是漢裔了。從1844年開始的清理運動到19世紀六十年代進入**到現在基本結束,在帝國的北印度省已經不存在任何一個印度人了,留下的印度女人也都已經加入的漢籍成為了漢人。
北印度省包括后世印度恒河以北的土地加上尼泊爾、不丹和錫金。后面三個國家的國王,頭銜依舊保留但國土已經并入土地是中國北印度省。現在生活在北印度省的人口大約3000萬,華夏族漢裔占53、廓爾喀人占31、華夏族藏裔占15、其他1。而原主人已經和非洲黑叔叔生活了很久了。
......
張華翔已經59了,看著眼前為自己忙碌著籌辦60壽宴的幾個兒女,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很滿足。張華翔祖籍在河南,是家里的老三。經過兵災和饑荒的日子他們家就剩下他二哥和他了。在他二十歲的時候他選擇了走上了移民的大隊伍。
他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坦然無奇的,但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最喜歡父親講起他傳奇的一生。
1842年,張華翔首先到的地方是蘭芳,在帝國的海外領土只要你夠勤快夠努力總能賺到錢,東南亞有大量的土地等著人去開墾。張華翔一到坤甸的港口就被告知獲得了一片足夠大的土地,他選擇了在這20多畝的地里中上了土豆,因為在他小時候是土豆救了他的命。
也許是運氣使然,這一年豐收的季節,土豆成立帝國最搶手的農產品,因為皇家財團下屬的皇家食品公司研發了薯片,然后必勝客餐飲集團和肯德基餐飲集團相繼推出的薯片類食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這一年所有的食品公司都在收購土豆。
張華翔賺了,賺了一大筆。20畝地的收入是27900華元,這樣的錢足夠張華翔在當時最繁華的上海買一棟不小的房子了。
老百姓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張華翔自己也知道這次只是機緣巧合,農民最知道自己的地適合種什么。第二年他雇傭了幾個“包身工”土著開始種植水稻,土著很懶,他一年的時間都在想辦法讓這些包身工更勤快。當然這一年的時間他都用在學習上,中國老百姓沒有那個是不希望獲得知識的,張華翔也不例外,他花了一年學習識字,書讀的不多但成人教育學校的老師確實教會了他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一年他賺的錢不算多,但他討到了一個老婆,是一個東瀛女人,這一年是他自我感覺最好的一年,有錢有房有地有老婆。沒有比這再好不過的事了。
這一年張華翔22歲,可以說已經積累的萬貫家財。
1843年,他決定再去闖一闖,他帶著已經懷孕的東洋老婆跑到了帝國新獲得的北印度省,這片恒河以北的平原。
中國人絕對不缺少勇氣。
土地是中國人傳統的心結,張華翔也不例外,他以極低的價格買下了加爾各答附近200畝的土地,開始了自己長達37年的種地生涯,他不是沒想過去經商,但他覺得自己現在的人生已經很好了,安安心心的過日子才是最好的。
......
今天是他辦六十大壽的日子,民間習慣在五十九歲的時候為老人做壽,這也是以前平均壽命較短的原因造成的風俗。1840年中國人的平均年齡是25歲,沒錯就是25歲,這個數值現在已經提升到了66歲,這樣的成績是絕對的奇跡。
當然今天除了過壽,最重要的是他張家的分家。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嫡子老大要繼承家里的主要財產,張華翔怎么說也算有點小錢,所以有幾房小妾,張華翔膝下五子四女,算是一大家庭了。除了幾個嫁出去的女兒和給未嫁人的小女兒準備的嫁妝剩下的全是五個兒子的。
長房的兩個兒子繼祖和繼宗分到了老子名下的土地和祖宅。剩下的三個兒子張華翔也給他們每人準備了房子和他在農業公司的股份。
實際上張華翔的五個兒子除了老大外剩下的都對他們老爹給他們的財產都看不上,他們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現在都有自己的工作,他們并不是看不起他們老子的田,只是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能被土地捆綁了,五個人早就討論好了這些財產全部暫時由老大管理,到時候的收益全部用來供養幾位母親。張家不算高門豪富,也不會有電視劇里的勾心斗角。
最大的兒子也不過40不到正是人生奮斗的壯年,等不要說其他的幾個了,都有了自己的事業。
老大繼祖算是張華翔培養的繼承人,一直老老實實的在父親手底下打理田地,現在兒子都已經上高中了。老二繼宗算是兄弟幾個里混的最好的一個了,現在在西南日報的北印度報社里到編輯,算是文化人收入也高,社會地位也不低。
張華翔另外取了三房小妾,都是印度女人,按照帝國婚姻法的規定漢族女子不為妾的規定,張華翔也就只能找了三個看的過眼的印度女人湊活了。當然張的正妻是東瀛省人算不上純正的漢族,但根據帝國法律上規定的嫁給漢人就算漢人的條例,張華翔的大老婆也是漢人。
也許因為幾個兒子女兒都是混血兒所以長相上都還可以。老三張開事、老四張開業、老五張開行因為都是印度女人生的所以膚色上有點黝黑的感覺。也正是這樣的血統,老三在政府部門上班已經當上科長了而老四老五都在軍隊里當兵,按照慣例像張開業和張開行這樣的家庭背景,他們退役后肯定會被政府安排到地方的警察部門里。這些部門恰恰又是最有保障的部門。
張華翔自己也知道這幾個兒子們的情況所以他真正擔心的還是小女兒的婚事,他的小女兒叫張開心已經快二十歲了,長得也是極其標志上門提親的人也不是沒有,事實往往證明一個道理:最小的永遠是最得寵的。
一年前張華翔就想過給自己的小女兒找個婆家,因為她已經到了帝國法律允許婚嫁的18歲了。但當時張開心正在上高三準備高考,幾個兒子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面對兒子們的一直反對,張華翔就是一意孤行。
結果最后張開心只得求助老師,最后在學校老師和居委會主任的調解和威脅下張華翔才作罷。居委會主任當時就和他說:“婚姻自由是皇帝陛下親自制定的法律,老張,怎么你這是要違抗圣命嗎”
皇帝對于張華翔這樣的小老百姓絕對是神一樣的存在,他當然只得乖乖聽話。
像張華翔這樣的例子在帝國的土地上多的不要不要的,但基本上都被扎根底層的居委會給解決了,當然一些傳統是不會改變的,但總有一些新的東西在加入。
...
(https://www.dzxsw.cc/book/8953/52233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