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殖民地之王
56_56295比利時的誕生時間和帝國相差不遠,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人民舉行起義。同年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為君主立憲國,隨后制定了憲法。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并保證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薩克森-科堡的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國家。
后的比利時憑借煤炭和冶煉工業快速崛起,也不能說崛起但至少是快速發展,1880年的比利時完成了從自有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轉變。
但很明顯的是世界已經被瓜分完了,比利時已經沒法向任何一個地方插足了,歷史書上的歷史林宏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他知道現在國際局勢的發展方向已經完全和歷史書上的歷史不一樣了,林宏和帝國的內閣更重要的是著眼于現在展望未來。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位已經快15年了,1865年繼承父親利奧波德一世成為比利時國王(1865-1909年在位)。在位期間對內依靠工商業資產階級,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使比利時發展成為工業國。但這并不是他出名的地方,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是一個殖民帝國主義分子,有"殖義之王"的稱謂。歷史上在1876年組織國際非洲協會,以考察和開發非洲為名,以個人名義霸占剛果大片土地,稱之為剛果自由邦,1885年4月30日比利時國會正式授予他剛果自由邦君主稱號。他對當地居民的殘酷剝削、壓迫和,遭到世界輿論的譴責。列寧諷刺他是一個"生意人、金融家、奸商"。 1908年剛果轉歸比利時管轄,成為比利時殖民地,即比屬剛果(今扎伊爾共和國)。當然現在剛果是法國的了,比利時還沒這么無腦到去惹法國人,但本時空利奧波德二世同樣在1876年組織國際非洲協會以考察和開發非洲為名向剛果派遣殖民探險隊,妄圖在非洲獲得一塊領地,不過很可惜的是根據1870年的開羅會議上各強國簽署的《開羅條約》規定非洲已經被中、英、法、德、葡、西、意、奧斯曼瓜分完畢,也就是說比利時沒有地方落腳了,而一旦落腳了就意味著它在挑戰上述國家的權威。
不過有著"殖義之王"的利奧波德二世怎么會甘心呢?在他的授意下,比利時外交部的一名檔案專家埃米爾·班寧,竭力鼓吹"打開非洲中部,就會帶來商業和工業的利益",提出了向非洲中部殖民的報告,要他以"科學"的旗號在非洲"建立殖民據點",這里為什么說非洲中部呢?原因是在開羅會議后法國名義上是獲得了剛果的探索開發和宗主權力,但實際上當時帝國在征服剛果時僅僅是在莫安達、金沙薩和班頓杜一線建立了有效的殖民據點和統治,內陸大片的土地并未實際控制。而法國人接手后也沒多大的力量去開發,畢竟剛果已經有一個完善的封建王朝了,但實際上帝國在從葡萄牙手上買來了卡賓達以后加上現在依舊保有的莫安達—博馬地區中國和法國已經堵住了外國殖民者進入剛果內陸的大門。
利奧波德二世非常狡詰,他知道比利時的實力無法同中英法等國匹敵,公開向非洲中部派遣遠征軍,目標太明顯了,而且絕對是作死。于是,他在"科學考察"、"廢除奴隸制"等"人道主義"的幌子掩飾下派遣享利·莫頓·斯坦利率領探險隊從法屬中非進入,至于為什么法國人不管他的原因是法國人壓根就沒把他當回事,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法國人不是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無法在中非做到面面俱到。至于中屬剛果享利·莫頓·斯坦利自問沒這么大的膽子,中屬剛果雖然相比其他殖民地可以說微不足道,但因為它位于剛果河河口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利于對剛果的河運貿易,帝國在這里布置了一個團的殖民軍隊并配上了三艘內河炮艦此外還有數萬的移民(主要是緬人和阿三),中屬剛果絕對不像歐洲殖民地那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屬剛果甚至還有出入境管理處。
比利時在玩火,這一點利奧波德二世也知道,但他有自己的執著,他堅信即使最后比利時和中法的殖民矛盾爆發法國人會為了拉攏比利時而放棄(法國為了對付德國人一直在試圖和低地國家結盟),至于中國他認為歐洲人會幫助自解決東方人的威脅。
1880年四月十五日,享利·莫頓·斯坦利帶著探險隊穿過法國人控制的姆班達卡繼續向北。
五月一日,享利·莫頓·斯坦利等人沿河抵達新昂威爾,這里是剛果王國能影響到的邊境了,他迫使當地的酋長簽署了和比利時的保護條約。
在隨后的四個月里斯坦利相繼抵達了蓋梅納、本巴和基桑加尼迫使各地酋長先后簽訂了450多個"保護性"條約,建立大約22個商站和據點,可以說是初步完成了對剛果北部(就現在剛果的版圖上看)的強制保護。
1880年十一月,享利·莫頓·斯坦利在橫穿中非后由桑給巴爾上船返回比利時。帝國殖民地的官員并沒有重視這一行人,畢竟保護探險隊不論是否是本國的是各國殖民地的一個共識,因為這些探險隊沒有軍事武力的威脅反而對于開發殖民地具有促進作用。
1880年十二月初,享利·莫頓·斯坦利回到比利時向國王進獻了四百多分保護協議,奧利波德二世大喜過望。卻也小心翼翼以免被法國人知道。在歐洲契約精神深入人心,即使這些條約多半是強迫酋長簽訂的列強也不會否認,而真偽也無法辨別,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引起和法國的外交矛盾。。
...
(https://www.dzxsw.cc/book/8953/52233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