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美國內戰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為《黑奴吁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國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斯陀夫人(1811—1896)出生于北美一個牧師家庭,曾做過哈特福德女子學院的教師。她目睹黑奴在奴隸主殘酷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心生憐憫之情。在此啟發下,她親自到南方了解真實情況,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參與解放黑奴的戰斗中。斯陀夫人因對黑奴命運的關注成為支持廢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正是這本剛出版即被迫加版再印,閱者邊讀邊拭淚,旁聽者邊聽也鼻酸的現實主義作品的出版讓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隸們的辛酸血淚,加速了“廢奴令”的頒布。
美國各州與中央政府之間曾有過一場持續的紛爭,不管是對于中央的權力或者公民的效忠,而這場競爭幾乎自共和成立以來便已揭幕。例如1798年的肯塔基及維基尼亞決議案便公然反對客籍法和鎮壓叛亂法,另外在哈特福特會議中,新英格蘭表示反對麥迪遜總統與1812年戰爭。
于1828年與1832年,國會通過了提高對歐洲工業產品的關稅以利北方各州的工業。由于這項關稅政策將對倚重對歐洲大量外銷農產的南卡羅萊那州及其它南方各州造成經濟上之沖擊,美國南方農業州擔心歐洲各國會報復美國而提高對美國農產的關稅,因此被譏為“嫌惡關稅”。對此南卡羅萊那州議會召開州代表大會,通過了聯邦法令廢止權條例,宣布1828及1832年的關稅法于該州內無效作廢。州議會并通過相關法令以貫徹該項條例,包括授權組織軍隊與購置武器。為回應南卡羅萊那州的威脅,國會通過了“軍力動員法”,而安德魯·杰克遜總統于1832年11月派遣七艘小型海軍船只與一艘武力軍艦前往查理斯頓。12月10日,杰克森振辭反制聯邦法令廢止權條例的一方。
在內戰前夕,美國是由四個截然不同的區域組成的國家:東北部(即今新英格蘭)—成長中的工業與商業及相應之人口密度增長;西北部—自由農民于此迅速發展,拜西北條例之賜此處永無奴隸制度;上南方-墾殖農場,但部分區域經濟衰退;西南方-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的棉花經濟區。
南北戰爭爆發前,美國憲法為將來政府提供了和平辯論的基礎,并且能夠平衡這個新的國家關系中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在數年間,自由州和奴隸州的數目在妥協中逐漸令參議院得以平衡。1845年最后一個奴隸州得克薩斯得到承認,五個自由州在1846年到1859年間得以認可,原先是奴隸州的堪薩斯在先前被拒絕,隨后在1861年以自由州加入。隨后在北方興起大規模民主的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浪潮,舊的兩黨格局解除,日益激烈和敵對的思想意識形態導致以往為了避免危機而訂立的君子協定(例如密蘇里妥協與1850妥協)越來越不可能。同時南方各州使用奴隸讓北方各州成為新移民優先選擇的目的地,以致北部在國會和總統選舉優勢按照人口規模日益強大。
1850年代黨爭在本質和強度急劇轉變。美國共和黨在1854年成立,這個新生的政黨與林肯都反對自由貿易,以便保護美國北方新興的工業,與今日共和黨的立場完全相反(哈佛商業評論,2009年4月號)。為了贏得北方大多數對奴隸解放持反對態度選民的支持,共和黨最初對奴隸制態度含糊。共和黨贏得很多前輝格黨員及擔心美國參議院、布坎南政府及最高法院受南方不成比例的影響的北方前民主黨員。
同時,棉花的豐厚利潤加深了南方對種植及奴隸的依賴。少部分奴隸的主人,特別是棉花種植者,主導南方的政治和社會。
而恰恰此時共和黨林肯的當選美國總統成為了南北矛盾的導火索,林肯是反對奴隸制度的溫和派。他承諾盡其所能反對奴隸制度在新領土的擴張(即阻止任何新奴隸州加入聯邦);但也說聯邦政府無力廢除已實行州份的奴隸制度,所以他會執行逃奴法。對部分共和黨員廢除奴隸制度態度和南方在政府中勢力的削弱的憂慮,終于促使南卡萊羅納州宣布脫離聯邦,最終導致其他南方諸州的脫離。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分裂之家演說”鼓勵廢奴主義者通過對奴隸主的經濟補償并組織前奴隸遷離蓄奴州,逐漸和平終止蓄奴制度。
由于林肯的總統勝選,奴隸州失去了在參議院的權力平衡,并將會面對在總統府和國會在數十年控制后的持續弱勢。南方人也感到不能阻止類似莫里爾關稅法的保護主義關稅。
在1798年肯塔基及維基尼亞決議案及1832年拒行聯邦法危機之前經已辯論,面對關稅的威脅,南方以此為由單方面行使州權脫離聯邦。
----------------------------------------------------------------------在力量對比方面,本來北方占有絕對優勢。北方有23個州,面積占全國的3/4,北方集中了全國工業生產的86%,鐵路線的70%,銀行資本的80%,以及97%的軍火生產。1862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已能年產20萬支步槍。到1864年北方的軍工廠已生產各種武器170萬件。在人力方面,北方也占絕對優勢。北方人口2200萬,是南方的2倍多,因而北方軍隊人數一直是在南方的2倍以上。戰爭開始時,北方有1.6萬正規軍,戰爭中軍隊人數迅速增長:1861年7月,18.7萬;1862年3月,63.7萬;1863年1月,91.8萬;1864年1月,86萬;1865年1月,95.6萬;北方共計入伍人數為276.5萬人。北方共分成18個軍區和21個軍(1864年),每軍2~3個師,每師3旅共6200人;每旅2個團,每團10個連,每連80----100人。南方編制大體相同。后期雙方還組建了集團軍,每個集團軍通常由2個軍組成。戰爭期間北方共組建1696個步兵團,272個騎兵團和78個炮團。在海軍方面,戰爭開始時北方海軍擁有7600人,90艘各類艦艇,內含30艘新型蒸汽戰艦。北方在戰爭期間支出戰費共36.6億元?傊,北方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政治、外交均優于南方。
相比之下,南方參與叛亂的共有11個州,人口900萬(內300萬是黑人),各方面遠遜于北方。南方之所以能與北方對抗,是因為他們在軍事上占有許多有利條件:1.南方在本土作戰,熟悉地形,易于就近得到補給。所以,盡管南方經濟落后,海岸又被嚴密封鎖,后勤補給系統也落后,卻沒有因補給問題而影響過任何一次戰役。
2.南方軍官素質高于北方。美國高級軍官以南方人居多數,名將羅伯特·李、“石墻”托馬斯·杰克遜、兩個約翰斯頓、兩個希爾斯、朗斯特里特以及博雷加德等人均是美*事將領中的佼佼者。開戰時900名美國陸軍軍官的1/3、海軍軍官的1/4加入了南軍。而北方,高級將領多由政客擔任,不乏庸才。因擴軍速度過快,許多人一入伍就成了尉級甚至校級軍官。因此北方軍官各層次普遍缺乏作戰經驗。
3.南方的戰備工作已進行了10年之久。南方首腦人物早在1850年就已預見到南北之間的分歧非武力不能解決。威廉·特列斯考特宣稱“沒有一個國家政治上的成熟不是經過嚴酷而灼熱的內戰”。在1860年大選期間,南方已預料到林肯將獲勝。南卡羅來納州率先成立了“一分鐘人”的民兵進行軍訓。林肯當選后,南方各州紛紛建立了“一分鐘人”民兵,南方城鄉各地還建立了各種軍事組織。戰爭爆發時,南方已征召了10萬志愿軍。由于經常處于黑人暴動的威脅之下,所以南方奴隸主普遍能騎善射。1862年4月16日,南方還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實行義務兵役制使部隊兵源得到了保證。戰時南方軍隊人數為:1861年7月,11.2萬人;1862年1月,35萬;1863年1月,44.7萬;1864年1月,48萬;1865年1月,44.5萬。南方軍隊盡管人數比北方少一半,但卻憑著較高的素質彌補了人力的劣勢,與北方整整抗衡了4年之久。
4.南方軍火工業較發達。南方工業盡管落后,但是卻把軍火工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里士滿的兵工廠年產步槍6萬支;里士滿的特里迪加鋼廠設備優良,可制造鋼甲和重型大炮。南方還生產大量的火炮、火藥和雷管等。南方還預先儲存了大量武器彈藥。林肯的前任布坎南曾支持把許多武器彈藥運往南方儲存起來。此外,聯邦重要的軍火庫、軍事要塞和海軍基地也多設在南方。南方宣布叛亂后,很快便占領了這些地方,獲得大批軍火,僅武器就有19萬件,財產總值3000萬元。
5.南方還得到中、英、法等國的各種援助。由于南方是三國工業用棉的主要供應者,三國政府都從削弱美國實力、維護本國廉價原料來源的立場出發,全力支持南方。奴隸主集團也自恃棉花的重要性,得意洋洋地夸耀:“你們不敢對我們的棉花開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敢對棉花開戰!棉花就是王”。此外,南方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港灣,使北方海軍防不勝防,而南方則可以很容易地避開北方的封鎖,從國外運回物資進行戰爭。南方奴隸主自恃有這些有利條件,認為很快就能打敗北方。但南方根本的弱點是:雙方經濟力量相差懸殊,這就注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
不過中國要做的就是撈足好處就行了,要知道戰爭是這個世界上僅次于毒品最賺錢的買賣。
...
...
(https://www.dzxsw.cc/book/8953/522331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